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专栏作家】世纪老人的传奇生涯

精品 【专栏作家】世纪老人的传奇生涯


作者:沙金 秀才,1834.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43发表时间:2017-09-11 15:10:17


   许家寿回到家里,用一个银元给家里添置了点用具和吃穿,用两个银元把家里的几间草房翻盖了新草,修补了门窗和院坝栅栏,家境立即就有了明显改善。这时,爹妈就开始愁他的婚事,佃户穷人家,娶媳妇谈何容易?可爹妈年岁大了,身体也不好,就成天叨叨这事儿。许家寿也没办法,而他心里还想着贩盐呢,不能把钱都用了,就跑到县城里人市上去看,遇到一个阵亡低级军官家属,以前是在青楼唱戏的,从良随了军官后,军官到前线打小日本去了,近期获悉丈夫阵亡,六亲无靠,就想趁年轻把自己卖了,恰好碰上了许家寿,花三个银元就把这个军官遗孀带回了家。爹妈自然是十分高兴,还请了族长和近邻,做了几桌简单酒席。
   许家寿结婚后,一数还有八个银元,足够自己做盐贩子生意,就到本地盐坊和油盐铺子去联系,做起了私盐生意。
   这个军官遗孀叫欧阳倩儿,四字名儿不好叫,人们图顺口,就叫她阳倩儿。她比许家寿大七八岁,对公公婆婆很好,更体贴许家寿,与四邻也处得不错,加上长得还算漂亮,四邻八舍本来瞧不起戏子,也就很容易接受她了。但是,她洗衣做饭啥都做,就是不下地,说啥也不做农活,没事时就在家里唱戏自乐,这让公公婆婆有些不高兴。许家寿很疼妻子,就劝爹妈:“我晓得二老身体不好,但倩儿从来没做过农活,不会做。这样嘛,平时您二老打理一下地头,收种农忙了,我就停下贩盐,回来收种嘛。”
   当然,也只能这样了。
   这样相安无事地过了两年,阳倩儿的肚子还没动静,爹妈就沉不住气了,但许家寿一点都没责怪妻子的意思,时不时回了家,总是好言劝说爹妈。
   这个阳倩儿,因许家寿的盐贩子生意越来越好,出外的时间多,在家的时间少,就耐不住寂寞,找那些讨不到老婆的大龄单身汉出轨了,没多久村子里就有了风传。许家寿当然也听到了,但一想妻子一如既往地体贴自己,管他呢,也就没在意,照常经常在外干他的盐贩子行当。
   可风言风雨传到了族长耳里,族长就是可忍、孰不可忍了,他不能容忍他的许家大姓里面出现如此伤风败俗的人,就趁许家寿回到家时,亲到许家寿家,强令许家寿把妻子休了,赶出许家。但许家寿不愿休妻子,就向族长求情。这个族长也就是他家佃田地的东家,族长一见许家寿竟敢求情,就威胁道:“给你三天时间,要是没休掉这个烂货,本族长就召集族姓人,按族规治那个烂货的罪,还要收回你家佃的田地!”
   一听要收回田地,许家寿就害怕了,和爹妈商量过后,又给妻子做了半天思想工作,说通后,就又把妻子带到县城人市上去卖。因为许家寿一直贩盐,学会了生意人的算盘,这次卖妻子,竟然卖了十五个银元,算来赚了十二个银元呢。不过,他心里还是很难过的,分手时反倒是阳倩儿来安慰他。
   这时,许家寿在村子里已经小有名气,虽然还不能不把佃的田地种着,但有了贩盐收入的补贴,与穷乡邻相比,也算小康了,再加上许家寿从来都与人为善,与世无争,吃点儿小亏从不会上心,乡邻关系就融洽,所以阳倩儿一走,就有媒婆来提亲,于是许家寿就把第二任妻子张秀英娶回了家。
   这个张秀英,嫁二嫁来到许家寿家的,与许家寿同岁,身体强壮,还识得几个字,一手针线活儿也端得上台面,地里活儿抵强壮男人。她嫁过来后,一下子就给许家寿解脱了农活,得以更多时间贩盐,而公公婆婆因为有了这么个好劳力,也轻松了许多,就别提有多疼爱这个儿媳妇了。
   到了一九四四年,张秀英嫁过来三年了,肚子里还没动静,许家寿看上去还没什么,可公公婆婆就耐不住了,时不时就要叨叨。
   张秀英心里既难过又自责,就对丈夫说道:“家寿哩,我应该告诉你了,我被头个男人休了,就是因为三年都没生育,现在又是三年了,看来真是我没生育。我想和你商量个事,你看行不?”
   许家寿虽然也小有遗憾,但却一点儿都没责怪妻子的意思,他笃信“命中只有八合米,讨遍天下不满升”和“命里有,终须有,命里无,莫强求”,就说:“秀英啊,我可没怪你莫得生育嘛,你放心好了,我会一直对你好的。”
   张秀英说:“我晓得你对我是真心好,但你许家,不能不养儿女留香烟嘛,我提个法子,就是我和你还是做夫妻,我做大房,你再娶个小房,看能不能生养几个,你看这样好不?”
   都说女人忌妒心强,许家寿没想到妻子为了许家血脉,竟这样开明!就感动地抱住妻子说:“多亏你想这么周到啊!那我先和爹妈商量一下,要是他二老同意,就依你说的,我也会一直这样对你好的!”
   爹妈当然巴不得了。
   于是,许家寿在已有张秀英这个大房的情况下,托媒婆介绍,又娶了个叫王巧兰的女儿亲,就是没出过嫁的大姑娘。
   王巧兰出身穷人家,自然也是啥活儿都是好手,脸貌儿长的也不算难看,身段还不错,干活虽比大房姐姐差点儿,但也是啥活儿都拿得起的,于是家里就有了两把好手,这两大小一商量,从此就不让公公婆婆再下地了。
   王巧兰嫁过来才三个月,就有了身孕,可把一家人高兴坏了,连张秀英都处处呵护着小房妹妹,不让妹妹干重活儿。
   这个王巧兰真能生,到了一九五零年,七年间竟然生了三女两男!而且个个成活!村里人都说,许家人丁这么旺,肯定是祖坟冒青烟了。
   一九五一年,村里进行了土地改革,许家寿家有十口人,就分到了十个人的田地,还分了族长家的八间瓦房,而族长本人因为是大地主兼保长,被政府正法了,族长的家人,连同族长的弟弟、也就是旧社会保里的联防队长,都被赶出了族长的大院子,去住以前佃户住的茅草房去了,大院子的几十间大瓦房,全都分给了佃户。
   土改后,政府就不准私人再贩盐了。许家寿一家子一下拥有了十几亩属于自家的田地,还有八间瓦房,又何必再贩啥盐呢?许家寿是打心底拥护新社会的。
   但是,刚高兴完分到了这么多田地房屋,土改工作组的同志就来找许家寿了,给他宣讲政策,说新社会实行一夫一妻制,他有两个妻子,不符合政策。许家寿不愿意休了张秀英,就向工作组说情,工作组的同志就耐心给他做工作,并告诉他,这在新社会是犯法的,这才说通了许家寿,由工作组牵线,安排张秀英和邻乡的一个贫协会主席结了婚。从此,许家寿就只有王巧兰一个妻子了。
   分到了地和房的第二年,许家寿的爹妈就先后辞世了,办理丧事,用去了些积蓄,而很快就不再流通银元,改为用新币了。但有那么多地,夫妻俩劳力很强,虽然养着五个儿女,日子还是比较好过。三个女儿都占大,两个儿子占小,到解放时,大女儿就该读书了,可许家寿想,要是五个都送学校读书,那能供养得起?于是打定主意,等两个小儿子年龄到了就送去读书,女娃子家嘛,反正是别人家的人,就留在家干农活学针线算了。
   到互助组、合作社时,许家寿一家一直都还算好过。到了人民公社时,他家的十几亩田地就是公社的了,他家就只能按人口分粮了,日子就显得有些紧张。而这时,两个儿子都该读书了,因生活拮据,就没能送成儿子读书。紧接着,成立了大伙食团,开始还不错,一村人在一个伙食团吃饭,不但新鲜,也能吃好吃饱,可很快就越来越吃不饱了,到一九五九年、特别是一九六零年,就吃米糠、吃老菜叶、吃红苕藤了,再下去连老菜叶红苕藤都没得吃了!而且还绝对不准私人开小灶,每家人的铁锅,在一九五八年就全都被没收起来,砸烂了回炉炼钢了,想自己煮点儿能入口的草根树叶之类,都没条件煮!食量本来就大、又正值长身体的大女儿,饿得患了一段时间的黄肿病后,竟活生生饿死了!这让同样饿得皮包骨的许家寿两口子伤心了好些天。
   不久,终于解散了大伙食团,生产队集体耕种,各家自己煮饭吃。两季收获下来,口粮按人、按工分分到每家每户,再加上每人分了一分自留地,许家寿家就有六分自留地。到过完一九六一年,许家寿一家,除了农历二三月的荒月一天只吃得上一顿饱饭外,一年四季基本上能吃饱了。不过,两个小儿子读书的愿望是不能实现了。
   到“四清”期间,经媒人介绍,许家寿先后嫁出了两个女儿,都嫁有几十里路远,都是嫁的农家小伙子。那时节嫁女,收的聘礼是不够做酒的,而且还要置办嫁妆。那时的风俗,是由娘家做嫁妆,就是请木匠新做两个类似于大箱子的木柜子,一个木洗脚盆,两根洗脚板凳;由亲戚“添箱”的嫁妆,一般是新被盖、床单、枕头、脸盆、镜子等,也就是新房里的用品,基本上要由女方置办齐全,所以那时嫁女是要赔本的。而这时节的许家寿,无论两口子怎样多出工挣工分,把自留地种好,精打细算,但三年中嫁两个女儿,还是非常艰难的,以致嫁女的酒席,八人一桌,竟然只能用到一斤肉!当然,家家户户都彼此彼此,也就没人说他家抠门儿了。
   “文革”开始了,一时间,乡里村里都掀起了大批斗热潮,红卫兵小将们和民兵,把村里的地富反坏右等黑五类份子,揪出来七八个,组织全村社员开大会批斗。其中就有族长的弟弟,批斗到这个当年的联防队长时,红卫兵、民兵们都怂恿许家寿:“许大爷,你往年是他家的佃户,受尽了他家的压迫和剥削,去,拿根棍子去狠狠地打他!”
   许家寿说:“我是佃他屋头的地种,可交了租我够吃饭啊,再说了,许队长往年与我无冤无仇,又没整过我,还帮我家撵贼娃子,我为啥子要打他?”
   要不是许家寿是世代贫雇农,这种话一说出口,这天挨斗的人就要添上他了。于是,红卫兵和民兵就叫他回去,别在这儿说不利于革命的浑话。许家寿当然乐得回家去打理自留地。
   也因为生产队见许家寿的自留地打理得特别好,就安排他到生产队的菜蔬组,和另三个老头专业种菜,定点卖给乡政府,换来买乡政府厕所粪水的资格。这个活儿,工分高,人还比较轻松,许家寿进了菜蔬组,心里还暗暗高兴。
   “大串联”、“大批判”结束后,就进入了“文革”中期,这时,生产队里分的口粮高了一些,一个人一年能有五百多斤了,加上自留地弄得好,经常有菜卖,再加上一人准许养半只鸡,他家还有四口人,能养两只母鸡,把蛋攒着去卖。年底结算,因他家四个人吃饭就有四个人出工,不但口粮高,还能分到一百多元现金,就有了点儿积蓄,在生产队里,要算比较宽裕的人家了,于是,就有媒人给两个儿子介绍对象。
   许家寿的两个儿子,是典型的老实巴交农民,谈成的对象,自然也就是同样老实巴交的姑娘。因两个小儿子年龄只相隔一岁,谈成并办理好结婚证、迁移证后,许家寿按照做生意的算法,把两个儿子的大喜日子安排在了一块儿,做一次酒,两个儿子都结了婚,许家寿不仅省了开支,还一举办完了他这一生必须办的大事。
   许家寿这个四口之家,一下子变成了六口之家,而两个儿子的妻子,都有各自的小九九,就鼓动丈夫分家,各过各的,而且都不愿意分到爹妈。
   自古道,树大开叉,儿大分家,儿子娶了老婆,要分开各自过,这很正常,许家寿很想得开,并没有责怪之意。两个新媳妇原本是准备好了要挨公公婆婆的骂的,没想到一说就通,公公婆婆还主动提出,哪个儿子都不跟,老两口也各自过。于是,一个儿子分三间房,老两口自己住两间房,家中财产给两个儿子平分,分开后,各吃各的生产队里分的口粮,生活和经济,互无瓜葛。
   这一分家,许家寿反而觉得轻松了,对老婆说:“巧兰啊,你我两个,总算把这辈子该做的事全都做完了,剩下就是我两个过点儿不操心的日子了。”
   王巧兰听了,说:“说得轻巧,儿子带了孙子,你难道不帮着盘养?”
   许家寿说:“一辈管一辈,我们把儿子带大,操办着把儿媳妇娶了,这一辈子的任务就完成了,盘养孙子,那是儿子媳妇自己的事,以后,你就莫操这个闲心了,我两个挣的,我两个吃。”
   分家以后,许家寿仍然在菜蔬组挣他的高工分,王巧兰在妇女劳力中,还是顶瓜瓜的劳力,口粮分配和年终现金结算,总量少了,但摊到人头上,他家在队里还是要算高收入。他两人从不到儿子家中去吃顿饭喝口水,也不给儿子拿点什么送点什么,就这样各过各的,互无往来。
   一混许家寿要上六十岁了,按理说花甲大寿,应该大做一下生日,可那时与现在,送礼吃酒简直就不是同一码事儿。那时做婚酒或生日酒,都是吃三顿。比如做生日酒,头天晚上一顿叫“上寿”,正生日中午叫“祝寿”,第二天早晨叫“散客”。三顿酒,虽然只有中午席面实在些,但三顿吃下来,那还是很心疼的,而那时送礼,虽然已经改成送钱了,但是,一般邻居送五角,沾亲的送一元,特殊亲戚送两元,要是谁送上五元了,那就是天大的重礼了!许家寿一算账,要是做酒,至少二十桌,支出的和收的礼一测算,少说要亏几大百,于是就告诉王巧兰:“我这个六十大寿做不得,你记着,千万莫提这码事,万一有人问起,就说早就过了!”
   于是,许家寿上六十,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过去了。
   日历很快地翻到了一九八一年,生产队解散了,把田地按人分给了每家每户,说是承包给私人。分田地时为了公平,好地肥田大家都均分,所以到处都是一小条一小条的地块。许家寿老两口子连田带地二亩二分,另有房前自留地六分,共二亩八分田地,竟然分为了七处!等田地分定,许家寿就把两个儿子召集到一块儿,对儿子儿媳说:“现在田地又分给私人了,我和你们妈,年岁都大了,做不动了,但也不想让你们轮流供养,我把我们名下的田地,除了这六分自留地我要做着,还有二亩二包产地,你们一家拿一亩一分去,一家人一年给我称三百六十斤粮食,你们说要不要得?”
   不在自己家里供养老人,还有一亩一分地,一年只称三百多斤粮,两个儿子都忙着说“要得”。但小儿媳妇就喳喳开了,说:“你送我们一亩一分地,给你称三百六十斤粮,要是要得,那万一,我屋头称的谷子小麦,他屋头称的苞谷,那咋办呢?”
   许家寿就说:“这样嘛,你们每家的稻谷都称两百斤,其他一百六,称啥都成,这就公平了,这个事儿,就不再扯了。”
   一九八四年,老伴王巧兰患病去世了,从此许家寿一个人过,两个儿子每年每家称三百六十斤粮却没有变。
   到二零零一年,相继传来早前嫁出的两个女儿先后去世了的消息。
   到二零零七年,大儿子因病去世,隔了半年,大媳妇也去世了,每年三百六十斤粮就由孙子接着称。
   二零一零年,二儿子也因病去世了,隔了一年多二儿媳也过世了,每年三百六十斤粮也由孙子接着称。
   到二零一七年,许家寿满一百岁的当天,还在菜地里哼哼着除杂草,可第二天早上就没起来了。直到中午,两家的孙子这才发现,今天都中午了,爷爷咋还没出门呢?那么大的年龄,肯定是不行了,就都跑过来,果然见爷爷断了气,就商量着请专业丧葬的道师来办后事。
   村委会的人知道了,几个人一碰头,觉得许家寿整整活了一百岁,在许家,在本村,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就和许家寿两个孙子商量,他两家出一半的钱,村委会出一半的钱,满请许姓人,也欢迎外姓人参加,都来给许家寿送点儿鞭炮香蜡纸钱之类丧礼,吃这位世纪老人的丧酒,顺便开个追悼会,号召村里人以后少为争田边地角吵嘴闹架,学习许家寿老人的勤劳、忍让、与世无争、与人为善的为人,好多活些岁数。
  

共 11037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小说以世纪老人许家寿满百岁当天安然辞世,展开他一生传奇故事,许家寿早年以原名许家贵被抓壮丁那天起,就一直寻找机会逃跑,最后在部队朝前线开拔时,成功脱身。脱身后他按自己的计划,在漫长的回家途中,边打工边走路,历经千辛万苦,花了整整一年又八个月才回到家中。回家后,他用一路挣来的钱,改善了家境,还做起了盐贩子生意。他一生经历了三次婚姻,有三女两男。土改时他打心底拥护新社会,“文革”中期,与儿子分家后,自此生活和经济与儿孙互无瓜葛。老伴王巧兰患病去世后,他坚持菜种、买菜,独自一人过活,直到到二零一七年满一百岁的当天在菜地里除草时再没起来。许家寿村委会认为他整整活了一百岁,这对许家、对本村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于是出一半的钱为他开了追悼会,号召村里人学习他勤劳、与人为善的美德。小说娓娓道来,语言流畅,情感饱满,情节描写细腻,人物个性鲜明,故事生动感人。拜读学习,力荐共赏。【编辑:借双慧眼看世界】【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912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9-11 15:17:24
  问好老师,小说人物个性鲜明,故事生动感人,感谢赐稿短篇栏目,期待更多精彩。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回复1 楼        文友:沙金        2017-09-11 16:01:51
  谢谢借双慧眼看世界老师!
2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09-12 10:03:24
  恭贺老师佳作获精品,问好学习。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回复2 楼        文友:沙金        2017-09-12 10:38:06
  感谢借双慧眼看世界老师推荐!
3 楼        文友:千里追梦        2017-09-12 11:43:04
  拜读老师精彩之作,欣赏学习了,问好。
千里追梦,始于足下。
回复3 楼        文友:沙金        2017-09-12 11:50:31
  感谢千里追梦老师!
4 楼        文友:寻找姚黄        2017-09-12 11:44:19
  祝贺先生再获一精!
寻找姚黄
回复4 楼        文友:沙金        2017-09-12 11:50:57
  感谢寻找姚黄老师!
5 楼        文友:醉童        2017-09-12 13:30:08
  恭喜作者获评精品,祝佳作不断!
回复5 楼        文友:沙金        2017-09-12 16:28:30
  感谢醉童老师!
6 楼        文友:阳媚        2017-09-12 15:27:40
  祝贺精品!期待更多佳作!
回复6 楼        文友:沙金        2017-09-12 16:29:03
  感谢阳媚老师!
7 楼        文友:老土        2017-09-12 18:16:57
  拜读老师的精彩,祝贺美文加精!
老土祝您写作愉快!
回复7 楼        文友:沙金        2017-09-12 19:40:47
  感谢老土老师!
8 楼        文友:雅润        2017-09-13 07:56:34
  恭喜老哥,收获红豆,小说写的不急不缓,细节描写缜密,逻辑清楚。学习了!期待下一个精彩哦,加油,快要达成目标了。
雅润
回复8 楼        文友:沙金        2017-09-13 08:17:49
  谢谢雅润老师!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