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流年·那时风】戏曲杂谈(征文·随笔四章)

精品 【流年·那时风】戏曲杂谈(征文·随笔四章)


作者:苍耳 童生,996.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52发表时间:2017-10-16 09:59:49


   说起盛唐丑角,它的称谓都如此猛鸷:“苍鹘”!有关这一称谓的来历,尽管史界尚有争议,但得名于猛禽是可以肯定的。唐人训鹘以供狩猎乃习俗,长安便有鹘坊。更重要的是“苍鹘”作为隐喻,指向它的绵里藏针,它的疾刺性。其扮演者往往是童仆,头扎髽角,身着敝衣,受参军的颐指呵斥,结果参军的不可一世渐露破绽,反被机智的童仆所嘲弄。
   话又说回来,后世丑角的特权和戏班的规矩,譬如丑角脸谱也源于盛唐:一国之君扮演丑角被认为有失皇威,于是演出时在其面部挂上玉片以遮掩,此后丑角脸谱即勾画“豆腐块”以代之。又譬如戏班惟丑角为大;大衣箱、道具箱不得随便坐,只有丑角可坐;丑角没勾画脸谱,其他演员不得化妆;赶庙会唱戏,戏班子要向“戏祖神”(唐玄宗被奉为戏祖神)磕头跪拜,丑角可免等等,皆与唐明皇演丑角有关,但一代雄主也受制于唐体制和群臣,很多奇葩事都是“弄臣”和“帮闲”搞出来的。
  
   四、“跑调”种种
   在世俗中,唱歌时“跑调”会遭嘲笑,光鲜四射的歌手不识谱而跑调,已非一般传闻了,遭人垢病自然难免。不过,戏曲史上有意识的“跑调”,不在此列,而且还专门为这种“跑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滚调”。
   中国戏曲从声腔上说,可分曲牌体和板腔体两大类。曲牌体属文人雅士欣赏的高雅曲调,来源于宋词、元曲,对古诗词要求较高,讲究文采,有严格限制,所谓“曲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音”,例如昆曲。板腔体起源于民间说唱,率先由民间艺人唱出来的,通俗易懂,演唱时有板鼓敲打节奏,整台戏的张驰也靠烧饼大小的板鼓控制。所谓滚调就是变体声腔,通过对曲牌体的连套音乐结构有意识、有组织的违反与“跑调”,“杂用乡语”,“改调歌之”,衍生出一种更为灵活、接近口语的混合型的音乐形式,即“滚调”体——念词称滚白,唱词称滚唱。戏曲史上著名的弋阳腔、余姚腔、青阳腔、太平腔,皆为“跑调”的产物。
   至于何以叫“滚调”,大概是在传奇剧本的高雅曲牌很简奥很文采的唱词中,“滚上”(准确地说是“嵌入”)口语、俗语、俚语、民歌、歇后语,入乡随俗地用当地语音演唱,像滚雪球那样滚,一路“滚”到底,自由地表达喜怒哀乐悲,这样一来更接地气,也更为草根阶层所喜闻乐见。滚调之“滚”原作“衮”,为水流不断貌,滚调正是以流水板的节奏和接近口语的歌腔来表演。在这一点上,滚调与现代的摇滚乐倒有相通处。
   然而,有意识的“跑调”还来自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力。例如,《大明律讲解》卷二十六之《刑律杂犯》中规定:“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许妆粉历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令妆扮者同罪,其神仙道扮乃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大明令划定了禁区,戏人不得破禁,而且军人不得学唱,违者处以“割舌头”。士大夫阶层对此也推波助澜,明人高攀龙认为,“唱曲之类,其所知者势力,所谈者声色,所就者酒色而已,与之绸缪,一妨人读书之功,一消人高明之意,一漫淫渐渍引人入于不善而不自知,所谓便辟侧媚也,为损不小,急宜警觉。”他们打压的比统治者更狠,包含一切有关男女情爱的谣曲戏本,皆被视为“淫戏”。例如明代英宗朝,有记载说,“北京满城忽唱《妻上夫坟》曲,有旨命五城兵马司禁捕,不止。”《妻上夫坟》亦称《小寡妇上坟》,表达的不过是小寡妇对亡夫的苦思,因与占统治地位的程朱理学相左,竟动用“五城兵马司禁捕”,最终如蝇拍捕风,只能是禁而“不止”了。
   在此情形下,戏班的创演只能在远离统治中心的地方发展,面向下层草根,改掉不为草民所喜闻的曲牌体,“跑调”便成必然了。与之相应的是,“跑调”之调在民间广受欢迎,于是渐成自觉的连贯行动,自美其为“滚调”。
   说白了,戏班若没有“改调歌之”“滚而唱之”的本事,便无法生存下去。一种唱腔流行到另个地方,当地伶人就会“滚上”土腔、方言、草戏和杂技,久而久之便孕成新的地方剧种。例如,秦腔起源于陕西关中,传到山西便成山西梆子,传到河南又成河南梆子(即豫剧),传到河北衍成河北梆子,传到湖北则有了汉剧中的“西皮”唱腔。这其实是古代剧种传播、授粉、生成的一种独特方式。明嘉靖年间,弋阳腔流入青阳地区,与当地方言、目连戏及村坊小曲相结合,突破南戏原有的曲牌联套体的音乐结构,改用按照剧情变化安排场次的分场式,将戏曲从“曲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音”的清规戒律中解放出来,杂交出较为灵活的混合性的自由体新调——青阳腔。其特色是:一是以金鼓铙钹伴唱,不用管弦;二是一唱众和,独唱与帮腔呼应;三是腔滚结合,滚白滚唱,长于叙事、词情多于声情。青阳腔固然不投合士大夫口味,文人雅士多视之为粗俗,弃之如敝屣,但在南方街巷乡野深入人心。
   在远离京城的偏远之地的皖南一带出现青阳腔,是不奇怪的。此县区位优越,地处九华,水陆发达,介于江浙之余姚腔与江西之弋阳腔汇流的中间带上。加上佛道兴盛,传经弘法之道场亦为演戏之所,新调随朝圣者以及商路、兵路播撒天下,俳优四出,驰名明清两代五百年,为“天下时尚”。
   让人想不到的是,煌煌京剧竟也是“跑调”结出的硕果。明末清初,青阳腔影响了全国各地许多高腔的唱法,成为徽剧的前身。自从徽班进京后,徽剧的二黄与汉剧的西皮以及昆曲合流,改安庆话为京腔,最后熔铸成国之京剧。看来,国粹并非源于皇家的禁与倡,它生根于草间,幽接于古脉,合乎民心,顺乎人性,光大于自由杂交,经几代大师提炼与融铸,遂达至非如此不足以显文化精粹的巅峰。

共 7606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戏曲杂谈》一文,分别从《后花园》《耍髯口》《丑角》《“跑调”种种》四个不同的角度来描写戏曲。戏曲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只撷取其中一点,就像打开一扇门,之中便是大千世界。但作者作者并未事无巨细,而是有重点地进行诠释。以期让我们这些零起点的读者,也可以品味到戏曲的魅力所在。同时,从戏曲的手法,也可以借鉴到现在的书写,使戏曲的魅力,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其持续发展,精深。从这个角度说,此篇文章的意义非凡,当倾情推荐!【编辑:平淡是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71026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17-10-16 10:00:33
  我不太懂戏曲,也很少听。但戏曲确实陪伴了我的童年。那时的收音机里,天天放的都是黄梅戏,评剧的录音。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