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禅是更广大阔远的世界(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禅是更广大阔远的世界(散文) ——欧阳白长诗《心经》眉批


作者:吴昕孺 举人,4598.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29发表时间:2017-10-17 21:39:13


   第四节行数最多,承上启下,有着枢纽地位。“自我”如此不堪,俗世这般混浊,岂不让人伤心绝望!“是我们共同生起一种忧伤,还是湮灭了一种痛楚”,地球上的人生生不息,永远相续,人生却如旦暮,似空花,“无论岁月多么漫长,都只为这一瞬间而活”。永恒与瞬间这种残酷的对应,我们应如何超越?
   诗人说,“色彩里生出世界”,也“生出我们的眼睛”。“无论多么真实,都将迅捷地消逝”,然而无论多么迅捷的消逝,都将留下“真实”的痕迹。消逝固然是结局,是“电光一闪,转瞬即灭”,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有眼睛和心灵,我们足以能够观察、体会和领悟这个世界,“识骨寻踪,踏雪寻梅”,让正在消逝的东西留下它的痕迹。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是故,眼耳鼻舌身意所面临的世间(色声香味触法),正是生长禅意和诗情的沃土。
   这一节后面六个自然段,全写世间,细致而精彩。色:“界限模糊,油彩桶被打翻”,五色让人目盲。声:“被搬/至自由市场,悄悄地卖了个白菜价”,市声嘈杂,五声让人耳聋。香:“幸福都/集中在宫闱之中,床第之上,夜夜笙歌”,这是一种掺和着各种气息的变异的芬芳。味:“一缸酱油/乃是极好的佐料,五味杂陈”。触:“亦真亦幻,我们纵情于穿越,但/无从知晓,那无法穿越的黑幕,隔了什么”。法:“红色的血肉其实并不美啊/尽是些花花的颜料,不如皮,可以打扮得光滑”。这就是世间,是青原惟信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石头希迁的“路滑”和沩山灵祐“米里有虫”。
   可见,出世必先入世,参事而后参禅,垢里取净,闹中求安,颠倒梦想过才知如何远离魔障,所谓“春宫画里修行”,方是真佛学。“道理如此浅显,我们何必太过深沉”,“智者其实是每晚都睡得很香的那个人/亦打些闲碎的鼾,给月亮听,给/无家可归的星星听”。
   佛有三学,戒定慧。戒乃知其可为知其不可为,定乃恒久专一的毅力,慧即般若——以戒、定为桥梁,越过世俗的滔滔大河,抵达智慧的彼岸。“得闲处且得个闲/故园只是几十年前忙碌时,偶尔经过过”。篡看惯了,乱也看惯了,他们止观双修,心态平和,烦消漏尽,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达到极致的平衡,悠悠然在“桥”上看风景。谁在楼上看他们呢?佛。或者说,天眼。又或者说,他们自己的第三只眼。他们是自己的明月,也是自己梦的主人。
   第五节专写情。这是人最难过的关。元好问有震古烁今的一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本节起首的“菩萨蛮”是唐代教坊曲名,李白率先用它写词“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奠定其秋愁伤感之调。后来,韦庄、温庭筠、李煜、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都用“菩萨蛮”写出过名篇,均着眼于一个“情”字。“菩萨蛮”最初来源于头戴金冠、珠光宝气的女蛮国使者,这里诗人让“提着花篮,踏着祥云”的传统形象与拥有“萨克斯金属的身躯”的现代形象进行对碰,虽略显突兀,却在阻隔中形成拓展,在冲突中产生张力,有奇兵之效,与第一节第一段尾句“萨顶顶的《万物生》”异曲同工。
   情是让人沉溺的渊薮,又时常空幻如梦,好比镜花水月:如同“镜子中展现的波浪”,如同“蜜甜的毒药”,如同“追魂之火,赶魂之水,喊魂之歌”……故纸堆里、青石碑上,刻的全是荒唐故事。在这里,诗人鞭辟入里地揭示出“情”的危险,比“生死相许”更严重、更可怕:“心碎也罢,心死也罢,没有一个是因为欢乐/无疾而终的,就是死了,也未曾真了。”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连草木都有情呢!有情乃生命之幸,是生命绵延不绝的基础,同时也可能是人生之痛、命运之劫,“给了沉醉,给了留恋/竟收走了歌声,收走了花朵”“它凌空一抹,月上的/槃木顿化成一树桂花,两碟青菜”。
   怎样渡过情劫?第六、七节给出了参考答案。情,尤其是爱情,往往无异于澎湃之激流、浩荡之洪水。有人善驾驭,在情中安妥自己的身心,将爱情、亲情、乡情一一变成自己的家园,即便惊天巨澜只当作后院池中一朵浮沤。有人不善驾驭,有如苍蝇碰壁,飞蛾扑火,直欲粉身碎骨。这时,唯一能宽解自己,让自己跳过情关的,是故乡,是单纯的童年、热闹的节日和悠闲的日常生活。
   第六节的“三月三”,就是故乡,是民俗,是节日,是童年,是日常生活的统称。在诗人看来,过好日常生活就是参禅习佛,平常心是道。烹饪乃生活的经典,它没有由来,“却天衣无缝,圆融、无碍”,有哪部经典如此天造地设、鬼斧神工?故乡有足够的蜜,能使你苍白的脸“回到红颜盛开”,“笑成画”,能“煮干那些流泪的迷茫”。所以,“三月三,你如此强大”!
   第七节现身说法,“我”与故乡。沈从文说:“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要不战死沙场,要不回到故乡,死和回是相对的;二是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死和回是统一的。回得去就相对,回不去就统一。但不管回不回得去,“我”的漂泊是无疑的,所以才有故人“隔空向我呼唤”。“折叠自己”,这是流浪和漂泊最为生动的注脚。“你何必提起”,可能是别人提起,也可能就是自己想起,自己内心涌动的乡愁。那么,“故人”或许也并不是别人,就是自己。
   而故乡对自己的吸引,自己对故乡的畏怯,依然是“情”字在作怪:“多情被多情恼恨的日子,多情被无情吞噬的日子。”无是无非,无大无小,或神或鬼,或咒语或颂歌,就像“一场好不庄严的戏”。因此,诗人特别希望“大爱无疆”变成“大道无形”,亦即伫立在远方、日日炊烟四起的永恒的故乡。
   但“我”为情所困,为业所迷,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明明走在彩虹上,却瞬间跌落到深沟里”,徒然“多添了一些淤泥”。连送信的天使都“恶毒”起来,真个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你无法/等到回乡的邀请”,那战死沙场与回到故乡就只好统一了:“其实你无需/等待。”
   这一节最后十二句非常精彩。诗人把一个流浪者剜肉剔骨,变成“一根孤零零的竹竿”。然后切断,“连这支残竹也请剁碎,烧了”。看上去残酷至极,但谁到最后不是这样的命运呢?每个人都是一抔黄土一捧灰呀!青山处处可埋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死在哪里,哪里就是故乡。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你其实活在这片火光中”。
   第八节是上节的延伸,像一声悠长的叹息。“故土难离”,而不得不离;“故人难舍”,而不得不舍;“故乡难忘”,而不得不忘。这是世间常态、人生宿命,是莫名其妙的“千秋万劫”。但世间依然是人的福地,是人受苦受难的福地,所以洪水纵然滔天,尾生也会守桥趾之诺;罗裙风流纵然毒性巨大,也要像“蜜一样喝下”。在寒冷中感受温暖,在寂静中生长智慧。如果还是解脱不了,请“听听这人如何说话”。
   最后几句是菩萨说的话,也是诗人说的话,可用四个字概括:回归本原。揭开世俗的面纱,掀掉社会的面具,祛除烦恼的自我。“谛听内心,谛听自然”重复了两次,可见是多么重要!这一内一外统摄于“自由”的禅悟之中。此刻,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内心即自然,自然即内心。“灵性的吉祥草脱根而出”,基督教叫神启,道家叫得道,儒家叫“明明德”。大自然所有节奏、韵律、歌唱,宇宙的一切秘密,都在“提起无复其上的无念之念”。
   菩萨禅坐,梵音四起;天宇无声,一默如雷:“你听了没有?你听到没有?!”
   欧阳白长诗《心经》的意义在于,它匡正了从古至今诗人写禅诗“为禅而禅”的积习,运用婉转而奔放的笔触,既丰富、拓展了现代诗的维度,又将禅学置于文化与时代的广阔背景之下,赋予其浓厚的现代气息和深沉的哲学意蕴。胡兰成说,禅是一枝花。其实,禅还是叶,是枝,是干,是根,是花园,是丛林,是草原,是人世间,是整个宇宙——禅是更广大阔远的世界!

共 8081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读这篇文,我不禁去拿《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来读,边读边参照本文的解读,试图能对这被称为“经中之经”的《心经》明了一些。再读本文,那深深的禅机禅理好似净化了我的心灵,禅是更广大阔远的世界,似乎眼前、心里的空间俱已变得无比阔远。经本身就是诗,本文从经与诗千丝万缕的联系,来阐明自己对古今禅诗的看法,进而引出欧阳白的长诗《心经》的诞生。欧阳白的长诗《心经》是一首藏头诗,将它每一行打头的那个字一路读下来,便是那部完整的佛典《心经》。在作者看来,这首长诗是将禅与诗结合得最为深奥完美的禅诗,最能诠释和发展佛学禅理的禅诗。作者解读这首诗,思想是那么深入,那么禅定,分明是自己的灵魂与这首长诗、自己的心与《心经》的禅理已经融为一体,分不出是诗之禅意还是作者心灵的表述。结尾处,作者赞颂了欧阳白的长诗《心经》的伟大意义,揭示本文的主题:禅是更广大阔远的世界!本文循序渐进,层层导入主题,起承转合得心应手,解析精妙而深刻,情感表达水到渠成,处处是禅理,句句带诗意。好文,学习了!流年倾情荐阅,欣赏!【编辑:蓝月悠悠】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蓝月悠悠        2017-10-17 21:47:34
  阅读本文,心灵不由得被作者折服,禅诗的魅力,被作者洋洋洒洒的表述尽显无遗,读这篇文章,心灵好似被洗涤了一般明净豁达起来。感谢作者带来的好文,问好,向您学习!
蓝月悠悠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