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传奇小说 >> 洞岩孽缘(小说)

编辑推荐 洞岩孽缘(小说)


作者:上官湖徐 童生,959.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913发表时间:2017-10-28 17:17:28
摘要:监天镜上,一团云雾,疑出现“反王”。诸暨皇蛇山,刘伯温发现龙穴,并来到洞岩寺。台州老板造宅院,小木匠与小夫人相爱,约会时被捉住,小夫人投塘,小木匠遁入空门,法号悟果,任洞岩寺住持。小夫人被老尼救活,取名妙文,带到西林庵。悟果与妙文街头相遇,旧情复燃,孽缘滋生。寺、庵相隔一山,夜间,悟果穿山腰往来,蛇咬身亡。妙文生下一子,即为“反王”。刘伯温施计,灭掉护“王”的黑白两狗,掘断龙脉,监天镜云消雾退。


   事后,老尼曾托熟人,去天台打听小木匠的情况,说是已遁入空门,并跟着方丈外出,不知去向。也好,一起放下红尘吧,米果果跪倒在地,削去一头秀发,取名妙文。前不久,老尼圆寂,妙文接替了庵主职务。
   听到这里,刘伯温的脑子转得飞快,心里嘀咕:难道说,那个还没成气候的“反王”,就在西林庵?
  
   七
   出家僧尼,必须严格遵守各种清规戒律,然而,古往今来,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僧帽下是凡胎,佛袍里是肉身,尤其像小木匠、米果果这样的有情人,“死”别三年又相聚,晨钟暮鼓,黄灯青卷,相思泪长流,不知有多少火热的话要倾诉呢。
   是夜,悟果闪出后门,转过墙角,不多时,就出现在寺东南的山中,一脚深一脚浅。原来,在山中横穿绕行,到西林庵才二里。
   山中本没有路,悟果黄昏后过去,拂晓前回,夜复一夜,踏出了一条山间小路。小路十八弯,它像一条细长的野山藤,这边绕着寺,那边缠着庵。一个僧,一个尼,产生的缘是孽缘,相约的会是幽会,只能在夜里悄悄的来往。月半前后,借月光可行走其间,到了月底,四周伸手不见五指,不能打灯笼、举火把,万一失足,不是跌落悬崖,就是钻进刺棚,如何是好?
   那晚,半夜前后,厨房里响起了哗啦声,大约是老鼠寻食,把碗盏扒下来摔破了。天暗黑,寺院里的路熟悉着,小和尚也没掌灯,摸着走了过去,打开门,果见地面上有几只碎碗,泛着白莹莹的光亮。望着碗光,小和尚心想,要是山路铺上碎碗片,或者白石头,师傅走夜路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
   他的想法,与身边的师兄们一说,大家都举手赞成。西林庵的小尼姑多着,有了便路,白天、晚上都可以去串门,相互间也好有个照应。说干就干,你捡破瓷片,我挖白石头,没几天时间,小路变成了“瓷石路”。
   一眨眼,时令进入了夏天,悟果与妙文的来往,已有三个多月了。这一天,五更时候,外面还很暗,不过天马上要亮了,妙文轻轻打开门,替悟果整了整衣衫,叮嘱他注意脚下,小心慢行。悟果走上了山道,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兴奋。夜里,妙文附在他耳边说,已经两个月没来“月事”了,这几天常恶心反胃,特想吃酸食,喜得悟果抱着妙文,半天没放手。两人早有还俗的打算,彻夜商量,决定在山下买五亩地,建三间房,生一大堆的儿女,回归尘世间。
   路过茅草窝,感觉脚背被什么东西咬了,一阵刺痛,当时也没去注意。到了寺院,头晕如旋,胸痛如割,点灯一照,伤口肿如发糕,隐隐见出血的牙印,遇上毒蛇了,急忙呼喊。等小和尚他们赶来,蛇毒已攻心,悟果躺在竹椅上,手脚一点点冷了下去。
   悟果葬在“懒蛇头”,完全是无意,没料到却是龙穴宝地。初冬的一个早晨,西林庵的厢房里,传出了男婴响亮的啼哭声。按刘伯温的说法,“反王”出世了。
   刘伯温耗费半生心血,帮朱元璋夺取了天下,如今国泰民安,该好好享受荣华富贵的日子,绝对不能出陈胜、吴广,项羽、刘邦这样的人物。野菜也是菜,反王也是“王”,监天镜的一角,那用来护“王”的“云雾”,是什么东西呢?
  
   八
   离开洞岩寺,刘伯温掏出一大把银子,叫随从去喊几个村民,在悟果坟后,就是在沙凹地划线的地方挖下去,见什么断什么。自己则沿着瓷石小路,直奔西林庵,不到半个时辰,便来到施姑坪。
   进了山门,突然传来了狗叫声,刘伯温止步观望,见狗有两只,一只白狗蹲在屋顶,一只黑狗站在道地角落。旁边过来一个小尼,对着白狗黑狗,呼唤了几下。一位师太手执佛珠,闻声从大殿走了出来,合掌施礼,其背后跟着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师太端庄清丽,眼角不易觉察的鱼尾纹,显出几分沧桑,小男孩虎头大耳,鼻直口方,举手投足,肃然有王者之相。刘伯温一看,心里全明白了。
   师太叫过小尼,叫她领着孩子去后厅,念书写字。男孩微笑着,朝师太鞠了一躬,又对刘伯温点了点头,大气地挥了挥手。
   与师太打过招呼,刘伯温大赞了一番庵院风光,接着话锋一转,说道:“贫道今日到此,实乃有幸。师太年轻有为,精明能干,贵庵定会香火兴旺,但有一件……”说以这里,刘伯温停住了。师太说道:“敝庵小天小地,贫尼见识有限,请先生直说无妨。”
   刘伯温抬头看屋顶,说道:“黄狗上屋,天翻地覆。屋犬不灭,迟早融祝。”说完,刘伯温拂尘一扬,转身就走。
   这里,刘伯温把“祝融”说成“融祝”,忌了讳。贼偷一半,火烧全完,寺庵院宅最怕的就是祝融光临。这两只狗,看家护院已有多年,以前一直在地面上,自从男孩出生后,白天白狗,夜晚黑狗,像站岗的哨兵轮流上屋。刘伯温的话,师太只当是好心相告,没往别处去想,就命人把黑狗打死。屋顶的白狗,伤心呜咽打着圈,哪怕地上摆着猪肉白饭,也不肯下来,几天后饥饿而死。
   白狗黑狗,实为一朵白云,一朵黑云,日夜遮护着“王孩”,不让别人来伤害。如今,两狗一死,钦天监的官员随即发现,监天镜云消雾退,一片洁净,知道刘国师的动作见成效了。
   狗死还可再生,要彻底消除“反王”隐患,还得“斩断”龙脉,沙凹地的中间,是“皇蛇”的“蛇颈七寸”,断了没有?
  
   九
   刘伯温回来了。
   远远看去,沙凹地已挖出了一条深沟,其中一个村民站在沟中,挥动着斧头,好像在砍什么东西。随从跑了过来,把刘伯温拉到一边,说是下面有一树根,水桶般粗,奇怪的是,像月亮里的桂花树,第二斧还没落下,第一斧劈下来的地方就满上了。
   山上没大树,哪来树根?分明是“蛇筋”啊!蛇筋不断,王气不绝,“反王”若成人,依然会呼风唤雨,独霸一方,甚至带领人马冲入京城,推翻大明王朝,登上宝座。一朝天子一朝臣,到时,自己重则杀头,轻则遭受流放之苦、牢狱之灾。要是知道自己曾到过西林庵,谋害过白狗、黑狗,到过癞蛇头,挖掘过龙脉、蛇颈,诛连九族也没数。要不要斩草除根?刘伯温坐在石头上,犹豫不决。
   他想起了洞岩寺的小和尚,要不是“同乡”帮忙,自己办事远没有这么顺当。想起了西林庵的小男孩,也就是“反王”,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很是可爱。又想起了坟茔里的悟果法师,英年早逝,与师太孽缘一场,留下了这样一根独苗。罢了,罢了,还是手下留情,让他去做平民百姓吧。
   刘伯温走了过来,对村民说:“蛇已成精,即将发威,除灭孽障,方能保村庄生灵平安。锄头别掘,斧头别砍,去挑几担女人的尿水来,越脏越好。”
   蛇精是祸害,千万不能大意,几个村民奔下了山,拿出粪桶,挨家挨户喊过去,有马桶的全拎出来,倒上。刘伯温在沟边等候着,来一担倒一担,来一桶倒一桶,眼见差不多了,指挥村民将深沟埋上,踏实夯平。就在倒尿之时,悟果的墓碑在晃动,坟里有轧轧的声响,坟上的青草像火烧过一样,一点点枯萎。
   西林庵的小男孩,身上突然间难受起来,发疯似地蹦着撞着,力气大得惊人,妙文师太及众尼使出全力,也搂不住按不住,足足闹腾了一支香的时间,才安静下来睡去。
   一觉醒来,男孩打了几个呵欠,对刚才的事没一点儿记忆。从此以后,他性情大变,上树掏鸟蛋,下河摸鱼虾,打架骂人,行为举止与牧牛村童无疑。不久,与师太一起离开庵堂,到山下村子安家,种田砟柴,娶妻生子,发三族,其子孙散落在现应店街上孟、东坞、独山一带。
  
   十
   废了“反王”,除去了心头大患,朱元璋龙颜大悦,重奖了刘伯温及其随从。也许是奔波劳累,也许是害人伤己,到京城后,刘伯温大病一场,经医治表面痊愈,骨子里落下了病根,七年后魂归天庭。洞岩寺历经风雨侵蚀、兵火劫难,到解放前几乎成为废墟,西林庵也是如此。天下名山僧占多,寺、庵湮没了,青山不老,遗址仍在,碎砖片瓦,默默述说着曾经的繁华,灰飞烟灭的往事。
   附近的玉京洞、兰花石、凉风洞、章家坪等风景名胜,吸引着无数远近的游客。节假日,少男少女相约,情侣携手,重走瓷石路,留下的是一串笑声,结下的是一段情缘。
  
  

共 8155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明朝建立,朱元璋登殿,就有钦天监报告通过观察监天镜,疑出现“反王”。这事当然还是交给刘伯温办最是放心,他一路追寻来到诸暨皇蛇山,发现龙穴,并来到洞岩寺,同乡的小和尚给他讲了一段故事。台州老板造宅院,小木匠与小夫人相爱,约会时被捉住,小夫人投塘,小木匠遁入空门,法号悟果,任洞岩寺住持。小夫人被老尼救活,取名妙文,带到西林庵。悟果与妙文街头相遇,旧情复燃,孽缘滋生。一日夜间,悟果被蛇咬身亡。妙文生下一子,即为“反王”。刘伯温施计,灭掉护“王”的黑白两狗,掘断龙脉,监天镜云消雾退。小说语言流畅自然,人物生动形象,演绎了一段传奇故事。欣赏佳作,推荐赏阅!【编辑:老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老土        2017-10-28 17:18:27
  问好老师,欢迎赐稿江山短篇小说栏目,祝您写作愉快!
老土祝您写作愉快!
2 楼        文友:老土        2017-10-28 17:19:01
  期待友友早日成为系统短篇小说【专栏作家】,期待更多精彩!http://bbs.vsread.com/thread-781687-1.html
老土祝您写作愉快!
3 楼        文友:上官湖徐        2017-10-28 19:37:19
  洞岩寺,位于诸暨市应店街镇西南2公里的应紫公路旁。据传说,此寺始建于唐中和二年,最早名为北塔寺,原寺址在现洞岩寺东北方300米处,遗址犹存。宋代寺院倒塌,后在现洞岩寺处重建,初时名为灵洞翠峰院,后又名云峰院,至明代遂称洞岩寺。
4 楼        文友:上官湖徐        2017-10-28 19:44:31
  洞岩寺东南1000多米处的半山腰,有一庵。叫西林庵,后叫四姑坪。据说建于宋代,最兴盛时也有尼姑百人。在明初时,洞岩寺的寺主曾与西林庵的庵主破戒通情,后生有一子。为了晚上幽会方便,他们用白石头在祠、庵之间铺了一条小路,晚上行走不必用灯,现尚有遗迹依稀可辨,寺主死后葬于洞岩寺右侧皇蛇山上。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