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静谧的槐庄(小说)

精品 静谧的槐庄(小说)


作者:葛海林 秀才,2132.1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52发表时间:2017-11-12 21:08:44
摘要:翠莲和丈夫朱旺守着槐庄,仿佛槐庄不能没有他们两个,要是少了他们两个,槐庄就不成其为槐庄了。


   春天里春风开始在槐庄的沟沟梁梁吹过后,野草逐渐开始像地毯一样绿起来,野花次第汹涌地盛开,把个槐庄装点得像锦缎一样得富丽堂皇。小河就开始到地里用铁锹把地里的粪肥㧼分开,一锹一锹顺着风把粪肥分摊到地里。小河知道顺着风撒肥不仅不会脏了衣服和身上,而且可以借助风力让粪肥到了应该到达的地方。撒完粪肥,小河就会从牛棚里牵出老牛把土地深耕一遍,让粪肥和土壤有机地结合到一起。过不了几天,一场透雨后,小河就开始点种玉米了,朱旺在前边牵着老牛,小河用手掌控着木犁在地里激起一条湿润的沟,新翻泥土的气息弥漫着,翠莲在小河后边跟着把玉米种子和豆角种子撒播进去,并用脚踩住种子下落的地方,以防种子因为吃不到水分而出不了苗。直至小河把几块地都播种进去后,小河才有闲情逸致到地边抽一根劣质香烟。夏天里,等玉米苗都出匀后,小河就和爹娘一道开始间苗,间掉的苗在太阳的炙烤下逐渐枯萎,剩下的苗整整齐齐像列队的士兵一样成排成行地立在地里。用不了几天,吮吸几场雨水后,玉米苗逐渐粗壮起来,到了除草的时节。小河就带上草帽和爹娘一起开始除草。在毒毒的日头下除过草的土地就像换了一件新衣服的女人,出落得更加妩媚动人。夏天少不了会有电闪雷鸣暴风骤雨的日子,所以玉米长到一人高就需要在根部培土了,乡下人称作上堆,就是在根部用锄头培土以免被大风刮倒遭受损失。这可是一个苦力活。少穿点衣服,玉米锋利的叶子会划伤皮肤,多穿些衣服头顶是毒毒的日头前后左右是蓬勃攒动的玉米枝叶,所以很是难以兼顾。但是这些对于小河好像很无所谓,小河在玉米丛林里游刃有余地穿梭,很快就把几亩玉米地培土完毕。由于耐不住高温,只套了件汗衫少不了皮肤也被划伤。这些在边上刨边的翠莲和朱旺都看在眼里。过来替小河揉揉捏捏,可是小河却根本不当回事,在他们眼里小河俨然成了可以顶天立地的土地上的英雄。他们明白这些年轻时觉得驾轻就熟的农活,有些力不从心了。
   秋天来临的时候,小河又和所有的乡下人一样忙了起来。要趁晴好的天气先把黍子谷子找回来,然后割回黑豆来,就开始收割玉米了。小河总是那样的动作麻利手脚干练,在前边把一大片玉米都撇成一堆一堆了,后面拿着镰刀的爹朱旺负责割秸秆,可是割不了几根就得喘息。小河看到爹着急上火的叶子,就停下撇玉米,返回来替爹割秸秆。镰刀在小河手里很听话地行进着,一大片秸秆倒下了。露出了地里往尼龙袋里装玉米的娘。娘额头上沁出豆大的汗珠间或站起来直直腰身。小河的玉米撇完了,返回来又来帮娘装袋子。天色快黑了,小河把装好的沉甸甸的尼龙袋抱到了停在地边的小平车上,套好老牛开始往家里的场院运送玉米。玉米都堆在场院的时分,太阳终于落山了,星星隐隐约约出现在西天,月亮开始升起来,朱家的小院在月色的朗照下弥漫着浓浓的丰收气息。娘给小河倒来一碗开水,小河一憋气地喝下,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爹给小河提来了烧酒,小河情急之下牛饮了几口,好生过瘾。娘给小河端来清水,小河迅速地洗涮后,和过来叫他去邻村看戏的伙伴出去了。娘追出来说,饭都没有扒一口,你们不能吃点再去。小河应声回答道,庙会上有的是吃的,然后一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娘自嘲地笑笑,一副儿大不由娘的神态,才开始顾上坐下来歇息。
  
   四
  
   但是在朱家小院这温馨的一幕幕却随着小河到榆树城工作而戛然而止了。这让翠莲和朱旺着实伤透了脑筋,不知道究竟该如何应对以后的生活。
   在家居住的妻子草花向小河把这一切都和盘托出,小河刚开始决定到榆树城报社工作,根本没有想到娘和爹会有这样敏感的反应。不就是没有人担水了吗?这还不简单,小河拿出在报社挣得两个月的工资1000多元请来了村里的泥瓦匠人,没有用了半个月,就在院子里修起了一个水窖。这样只要在雨天把水窖灌满水,就不愁再到村里的官坊街的集中供水点担水了。他们朱家大院位于槐庄北坡上的高处,要到供水点担水,就得爬一千多米的大坡,娘和爹老了,身子骨瘦弱显然有些吃不消。水窖的打成,显然是为他们老两口解决了燃眉之急,他们两个脸上的皱纹明显地舒展开了。至于地里庄稼的春种秋收夏耘冬藏,小河向爹娘保证,不是有星期天吗?到时候我会回来帮你们干的,你们就放心吧。话虽是这样讲,可是难道这过日子就只是担水和种地什么的,事实上除了这些还有很多,比如说说话聊聊天什么的,小河到榆树城工作了,院子里只有草花和公公婆婆三个,毕竟人家是儿媳妇,有个想掏心窝的话,还是觉得不能和人家什么也讲。还有有个担心就是毕竟小河到了榆树城了,这夫妻生活两地分居终究不是个事儿,小河有一天总会吧草花街道城里,迟早有一天他们老两口会空守这个大院。
   还真的就让翠莲猜中了,果不其然一年后草花怀上了孩子,小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就开始琢磨着把草花接到城里去住的事情。正好县政府分配给报社的一套公房因为原先一名职工的调离腾下了,小河就向报社领导提出了申请,老总编徐老师看到小河工作勤恳负责,就把这套房子交给了小河。小河当然喜出望外,周末他回到槐庄就向一家人公布了这一喜讯。最高兴的自然是草花,从此可以结束夫妻两个两地分居的苦楚了,怎么能够不让她高兴。可是如此一来爹娘却陷入了莫大的忧伤。草花这跟着到城里居住,现在还好,小河肯定会接济着回来帮他们老两口种地干活。可是一旦草花要是生下个一男半女,小河肯定会先忙着照顾老婆孩子热炕头,虽说不会轻易疏远爹娘,可是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既得上班,又得照顾孩子,孰重孰轻,这个不用细说,谁心里都有一杆秤的。
   果然就像娘设想的那样,草花生下孙子小路以后,小河的回槐庄的次数渐渐地开始减少。娘当然再明白不过,小河也够辛苦的,忙忙碌碌上完六天班,星期天还得帮助妻子照顾孩子洗尿布,也够辛苦劳碌的。可是日子一天天在穿梭,等到孙子小路渐渐开始能够下地学走路后,小河就更加忙碌起来,总是回来一回就匆匆地帮爹娘干完地里的活计和家务活就启程走了,小河说妻子一个人拉扯小路也够累的,他得挤出时间来帮助草花。娘是个明白人,娘怎么会不知道,小河现在正处在拉扯孩子的时候,是最累人的年龄。就关切地安排小河,不要操心他们,先紧着照顾孩子,可不能把小路给磕碰着了,再一个孩子正在长身体,一定要经由孩子吃好奶水,不能跌落着孩子。小河答应着走了,娘把小河送到村口等车的地方,看到小河疲惫的样子,就不由得心痛小河,儿子真的是不容易,现在也当大人了,要照顾孩子,又得牵挂在老家的他们老两口,肯定是心累身子也累!
   春去秋来,小路逐渐长大到了该上学的年龄,翠莲的身子越来越不如前了。先是感觉到下地膝盖痛得要命,接着就觉得连在锅台上做饭也越来越力不从心了。老伴朱旺就提醒她,以后你就在家做饭做家务吧,地就不用你去上了。可是翠莲就是不服老,她总是休息几天就又下地了。终于有一天在间苗的时候,翠莲昏倒在地里。朱旺把她扶起来好不容易才拖回家。朱旺就给小河打电话,小河,你妈突然昏倒在地里了,是不是到县医院检查一下?小河听了就着急地回答,我这就回去带娘来医院检查!可是等小河回到家,娘已经苏醒过来,却坚持就让村卫生所的赤脚医生给开些药在家里静养,小河左劝右劝就是不管用,只好依了娘。小河怎么会不知道,娘一个是担心到医院住院会耽误儿子们的工作,另一个就是担心花钱,儿子们在外边都不容易的,不能因为自己的身体无端给孩子们增添经济上的负担。小河把这些都打电话告诉了哥哥海洋,海洋也很快回来看望,劝说娘到医院检查不成,海洋就买了大量的营养品让娘补充。
   日子总算又平静了下来,可是没有过太长时间,娘又突然在一天早上醒来下不了床了。当时海洋正在犯人家做外调,小河媳妇草花又生了一个女儿星星,小河正在照顾草花坐月子。大儿媳美丽就风驰电掣地回到槐庄。一个急救电话就把120急救车叫来了,娘翠莲被送进了榆树城医院。经诊断,娘患的是脑梗塞,需要住院半个月观察治疗。安排妥当,海洋从外地赶回来了,海洋就和小河轮流着在医院照顾娘。爹朱旺一个人在家吃饭洗衣都是麻烦事,就由柳絮接到了邻村。柳絮在村子里的小学当代课教师,一边照顾爹,一边上班,总算没有让老人一个人在槐庄苦闷着受罪。
  
   五
  
   娘从医院出院后,海洋和小河坚持要娘到家里轮流住一段时间,等身体复原了再回槐庄,可是娘却执拗地坚持要回老家,已经耽误孩子们好长时间工作了,况且在医院照顾自己半个月,孩子们也该休息一下啦。但是这次海洋板着脸做出了决定,小河也坚决支持,娘只好跟着海洋先到丹凤市劳改煤矿住了半个月,然后由小河接到榆树城报社宿舍又住了半个月。看到娘渐渐痊愈,小河这才放下心来同意娘回槐庄老家的建议。小河把娘送回槐庄,爹也挂念娘,柳絮就把爹从邻村送回到了槐庄。一个多月未见面,老两口有很多要说的话,他们互相注视了许久,还是没有说出什么来。刚开始孩子们陪伴了几天,之后相继离开各自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了。老两口又重新陷入了寂寞和孤单之中。
   无独有偶的是,就在翠莲出院后的半年里,朱旺在一天夜里去村里广场上去溜达,突然不由自主地倒下了,门牙也被碰掉几颗,摔得鼻青脸肿不成样子。小河住的近,自然先回到了槐庄。小河赶紧给出租公司打了电话,把爹也送到了县医院。随后而来的海洋赶紧帮忙为爹办了住院手续。刚进医院的这几天爹大小便不能自理,刚刚换过的内衣一会儿就又被小便大便了。海洋和小河很是犯愁,看来爹患的病比娘还重,等待检查诊断结果吧。几天后结果出来了,爹患的是重度脑梗塞,右脑已经明显萎缩,语言系统已经部分损坏,说话和吞咽功能都几乎丧失。医生建议住院一个月治疗,海洋和小河只好轮流照顾。经过近一个月的治疗,爹的语言功能和吞咽功能基本恢复。他们才在医生的建议下回家静养。
   回到槐庄,娘的头发明显比先前多了,看到爹蹒蹒珊珊走路都要人搀扶的样子,不由得为老头子悲伤。好在有自己照顾,老头子还能够在这个世界上多苟延残喘几年。娘真的为老景荒凉而落泪。翠莲怎么会不了解孩子们,海洋虽说儿子小雨上完了大学,可是眼看接下来的就是找工作娶媳妇,小河儿子也正在准备中考,小女儿星星刚刚学会走路,孩子门都拖家带口得不容易,照顾老头子的任务还是得责无旁贷地扛在自己肩上。孩子门也知道娘的身体仍然没有复原,一旦累倒娘,就是最大的麻烦,爹就没有人照顾了。所以千叮咛万嘱咐娘一定要保重自己的身体的同时,把爹服侍好。妹妹主动承担起洗洗涮涮的活计,海洋承包了老人的副食供应,小河满口承诺要供给老人的药品。
   孩子们离开槐庄回到各自的生活中去,最最伤心的自然是翠莲。因为老头子虽说大小便不能自理,可是毕竟不甘承认自己是病人的现状,总是执拗地想起来到院子里或者街上走走,经常在自己做饭或者洗衣服的时候,突然心血来潮地溜出去,然后没走几步就摔倒在院子里和街上。这要是在过去简直不是个事儿,周围邻居很多,随便喊一声就会有人来热心地帮助她拉起来,或者去叫村医来给老头子包扎伤口。可是现在村子里原来集体办的厂子都因为市场不景气倒闭了,青壮劳力都出去打工了,留在村子里的不是妇女儿童就是老弱病残,所以每每老头子摔倒,甚至连一个人都叫不来。翠莲只好自己一个人蹲下身子来搀扶,可是毕竟自己也是个病人,总是会把自己也拉倒,几次反复才好不容易把老头子从地上搀扶到家里。老头子回到床上,她再给住在老远的小叔子打电话,让他帮忙叫来村医给包扎上药。等吧这些急办的事情办完,自己已经累得半死,这才顾得上喘息一下。等孩子们知道这些情况,往往事情已经过去老长时间。翠莲知道孩子们都忙,不能因为老人的事情把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都耽误影响了。
   可是孩子们却为老人的事情挂心,海洋和小河建议爹娘还是跟着他们到一起生活有个照应,但是翠莲却愣是说什么都不答应。孩子们坚持要把他们接走,可是翠莲却坚决地给否决了。海洋和小河没辙,也只好暂且就烦。
   翠莲尽管否决了孩子们的建议,坚持留在了槐庄。但是毕竟拖着一个病怏怏的身子,还得照顾不能自理的老头子,生活自然是乱得一团糟。独自在槐庄和老头子生活的时候,看着海洋住过的东房,不由得想起海洋青春勃发的样子和长孙小雨活泼可爱的神情,摸到那个已经发黄的小手枪,仿佛大梨树下还回荡着小雨拿着小手枪和自己撒欢的银铃般的笑声。注视着小河住过的西房,特别是小河用过的干活的手套,心里就涌起阵阵温馨的感觉。看着柳絮住过的南房,就想起柳絮未出嫁前在村子里教书的日子中的种种幸福和惬意。这些虽然都已经远去,可是在她的心里却永远珍藏着历久弥新越来越清晰。
   跌跌撞撞蹀躞到瓦屋,看到刚刚请村里木匠打制的两顶棺木,她颤颤巍巍揭开上边盖着的报纸,看了看这两顶刚刚油漆过的棺木,丰富空气中还弥漫着油漆的清香。她嗫嚅着说了一句但是没有说出声,大意是这是自己和老头子将来要去的地方。然后从瓦屋出来慢慢腾腾来到院落外的高坡上,遥望着南边朱家的祖坟,那里有泥水匠人正在为他和老头子修墓葬。其实孩子们本来不想给她们准备棺木和墓葬的,可是拗不住翠莲的坚持,就只好依了她。也许翠莲说得对,迟早都得准备,还不如早些。说不定以后打制棺木和修墓葬会更贵,虽然孩子们不在乎这一点钱,可是她明白省下的就是挣下的。
   翠莲又抖抖索索来到院落东面的空场子,她蹲下身用手刨了刨土,挖到了下面刚刚淋的灰,乡下抹房子用的灰一般不买现成的石膏泥,要买来石灰厂的大灰,用柴锅上水淋过后沉淀在土坑里圈养一段时间才抹墙。孩子们不知道她究竟买来石灰淋灰是什么用意,可是她的心里明镜似的。她觉得做大人的一定要公平,海洋的东房前几年老头子能干的时候重新抹过灰。但是本来准备也要给小河住的西房也抹灰的,可是竟然因为自己生病老头子生病就给打扰了。现在她要趁自己还睁着眼,给小河的西房也抹了灰,在闭眼之前完成自己这个未了的心愿。干脆等哪天自己的兄弟来看望她,让他请人办了这件事,她就不会有任何遗憾了。那样就是随便哪一天自己和老头子合上眼都可以平心静气地离开这个世界了,那样即便就是老头子走了自己走了都躺进南边的土坡上朱家的坟场里,就可以不留遗憾地安息了。

共 10693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作者用细腻的文笔描写了一对留守的老人——翠莲和朱旺,两个在土地里刨食的农民凭着自己的辛苦劳作,养育了海洋、小河和女儿柳絮,他们的乐善好施,他们的善良与勤奋,以及他们对土地挚爱,对乡亲的那种豁达,对乡亲的那种无私奉献,还有对儿女那种浓郁的亲情,对孙子的那种牵肠挂肚,都被作者用娴熟的文笔一一展示在读者面前。这是一篇乡土气息浓郁的小说,反映出两个老人难以释怀的乡土情结,另一个引人共鸣的是小说从反映出留守老人的孤单寂寞。一次次的接回孙子,想方设法留住小河,这一切都在告诉读者,老人需要天伦之乐,老人需要排解自己的寂寞,但,终究孩子为了前程会向城市发展,作为父母他们又是盼着孩子有出息,对于孩子们的孝顺,因为恋着故土被搁置。结尾的处理,让人心酸,伟大而平凡的父母病重也是想着儿女,这正是天下父母的真正写照。小说的文笔质朴,给人温馨的感觉。佳作!推荐共赏!【编辑:阳媚】【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71115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阳媚        2017-11-12 21:18:02
  今天读老师的这篇小说,心情非常激动,我本人非常喜欢这样具有乡土气息的小说,很感人,让人有共鸣之感。期待老师更多佳作!
2 楼        文友:阳媚        2017-11-12 21:19:42
  期待老师早日加入系统短篇的【专栏作家】http://bbs.vsread.com/thread-781687-1.html
3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11-15 15:50:19
  问好老师,恭贺佳作获精品,学习了。期待更多精彩。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4 楼        文友:阳媚        2017-11-15 20:04:35
  祝贺友友小说精品!期待更多精彩!
5 楼        文友:老土        2017-11-15 20:08:08
  文笔质朴,乡土气息浓厚,欣赏佳作,祝贺精品!
老土祝您写作愉快!
6 楼        文友:风也悄悄        2017-11-18 14:40:44
  “留守”一词是近些年来炙手可热,沿于这种特殊的社会影响着一代人的生活,孤寂与清贫是留守老人时常的状态,期盼与守候也是他们始终的渴求。祝轴老师作品加精!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