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有奖金”征文】博爱暖人寰(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有奖金”征文】博爱暖人寰(散文) ——冯素英栉风沐雨漫漫路


作者:草堂瘦叟 进士,7628.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31发表时间:2017-12-20 14:34:32
摘要:峰从磨砺出,辉煌汗水浇。鲁冠的成功,源于慈母教诲,源于夫妻拼搏,源于众多朋友的鼎立扶持。欲知他们创业的坎坷历程,且待我慢慢道来。


   徐振中胃口不小,不久离开锋卫军,投到国民党山东保安十五旅张景月的麾下,干上了五团一营的营长。张景月,属于国民党中的顽固派,始终不肯与清河地区抗日武装合作。
   徐振中投靠张景月后,势力发展很快,自己感到羽毛丰满,时时打着独立的算盘。其时,他既不想与八路军为敌,暗中也与日本人有默契,可以说是脚跐三条船。
   共产党清河特委摸准徐振中的心态,想将他拉到革命阵营里来。从1939年7月开始,共产党县委曾先后派遣彭飞、李荆和、王海东等人前往徐部联系,对徐进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教育和争取工作。
   在清河特委的再三开导下,1940年4月,徐振中同意接受共产党的改编,将所率之部编入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他部下的士兵很高兴,连军服都换了装。
   当天夜里,徐振中召集麾下的四个队长开会,传达了部队整编的决定。孰
   曾料到,这一决定遭到四个队长的坚决抵制。第二天,徐振中便撕毁约定,脱下八路军军装,率领部队反水,据守臧台,公开唱起了曲线救国的反调。
   对徐振中的叛变行举,清河地区领导十分恼怒。1940年10月9日,三支队副司令员杨国夫率部攻打臧台,讨伐徐振中部。臧台一战,徐振中败得极惨,几乎是全军覆灭,他仅率领四十余人趁夜突围。当年,冯启正的二舅子、东台后的李金国,是杨国富的得力助手。因此,徐振中不仅对杨国富恨之入骨,也对李金国咬牙切齿。对冯启正呢,也是耿耿于怀。
   徐振中率残部流窜到益都北部和临淄东部,强征壮丁,扩充武装,公开投敌,想借日本人的力量报这亡旅败北之仇。
   这,就是徐振中祸害冯启正的原因……
   1943年春,18岁的冯会先,被徐振中的部队抓了壮丁。会先很机灵,寻找机会逃走了。徐振中获得消息后,立即带领一帮马弁,怒冲冲撞开冯启正家的大门,大声喝道:“冯启正,老小子,给我滚出来!”
   不等徐振中下命令,他的马弁一涌闯进堂屋,将冯启正五花大绑起来,按着脖子押到院子里。马弁们按着启正的头,让他给徐振中下跪。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快,把小狗崽子交出来!”徐振中恶狠狠地命令。
   冯启正有股子犟劲,他宁肯趴在地上,也不给徐振中下跪,梗梗着头,愤愤地回道:“走了,有本事,你自己去找吧!”
   “说,去哪里了?是不是投了独立营?”徐振中狠狠地踢了冯启正一脚,厉声喝问。
   “就算投了独立营,你,敢去抢人吗?金国,正等着你呢,哈哈哈……”这时,清河地区独立营的营长,正是启正的二舅子李金国。启正这么说,无疑是在揭徐振中兵败臧台的疮疤,“就会欺负老百姓,不嫌丢人吗?”
   “混蛋!你……”徐振中气得浑身打哆嗦,“拉出去,把他给我摐到井里,叫他找龙王爷报功去吧!”
   “是!”马弁们一拥而上,又将冯启正拳打脚踢一顿。
   启正呢,眉也不皱,声也不吭,咬着牙忍受着。而后,马弁们将他架起来,拖拉着向大门外走去。
   英子胆小,吓得躲在奶奶的身后。当父亲被架走时,她突然壮起胆子,发疯似地冲上去,紧紧地抱住父亲的大腿,拼命疾呼道:“放了俺爹!要抓,抓我吧。我替他!”
   马弁们不屑一顾,“嘿嘿”冷笑,一脚把英子踢出老远,恨恨地骂道:“滚!你算个屁呀!”
   “英子,爹不怕,有人会替我报仇。”冯启正转身对徐振中骂道,“小子,你等着吧!哈哈哈……”
   冯启正仰天大笑,毫无畏惧,不等马弁们威逼,转身向大门口走去。他被徐振中的马弁们押到朱良村北坡,头朝下,脚朝上,“噗通”一声,投到水井里去了……
   人固有一死,或重如泰山,或轻似鸿毛。冯启正窝囊了一辈子,临了,却成了铮铮铁骨的英雄汉。他的死,没有辱没冯家的祖宗,的确是重如泰山。徐振中呢,虽然耀武扬威,其实呢,依然是个惨败的小丑。
   徐振中,像一条疯狗,发起狂来杀人不眨眼。1942年,他亲自炮制了东朱鹿腊八惨案,将他的老师刘旭东割去舌头,挖掉眼睛,最后活埋了。像这样的刽子手,是不会轻易放过冯会先的。会先是冯家的独苗苗,无论如何也不能再落到他的手里。于是,会先离家出走,真的去投靠了舅舅李金国,踏上了抗日救国的大道。
   冷清清的冯家,由英子和爷爷、奶奶支撑着。嫩肩膀的英子,挑起了这个家庭的重担。这个英子,是在苦水里泡大的,却又在善行中成长,她爱母亲、爱父亲、爱奶奶、爱生活。她的大号叫冯素英,六岁丧母,十四岁丧父,真真是:
   身处国难时,
   闺中灾星多。
   只盼得升平,
   欢唱幸福歌。
  
   三、过门阖家喜,偏逢灾荒年
  
   隆冬严寒无可惧,
   春风十里桃李艳。
   阳河两岸歌如潮,
   笑声飘进冯家院。
  
   再狂的疯狗,也狂不了多久。素英爹去世的第二年,即1945年,日本鬼子就完蛋了。
   北阳河两岸,既无大山可靠,又无丛林可躲,是一片茫茫平原。在这无险可凭,日军碉堡林立的平原上,能确保根据地扫不垮,打不烂,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这,的确是奇迹!这一奇迹,惊动了八路军最高统帅毛泽东。他破例召见了四边县的县长赵治安,盛赞四边县人民,说:“啊,了不得。群英齐荣,光耀古州!”
   豺狼被赶走了,北阳河两岸同全国人民一样,并没有得到太平,国共两党的斗争,成了主要矛盾。此时的徐振中,一跃成为国民党山东新编三十六师副师长,继续坚持他的反共立场。
   1948年9月24日,在济南战役中,徐振中部被一举歼灭,他自己也成了解放军的俘虏。1949年8月2日,益寿县人民政府,遵奉渤海行政公署“法院第102号”指令,在阳河村阁老坟举行公判。
   阁老坟,占地数十亩,园内松柏成荫,碑碣矗立。徐振中血债累累,民愤极大,闻讯赶来参加公判大会的不下万人。公判时,有不少妇女手持刀剪,涌到公审台前,想剜徐振中的肉,剥徐振中的皮。公判大会结束后,徐振中被就地正法。
   血债要用血来还。公判徐振中那天,哥哥冯会先,用木轮小车推着奶奶和二姑,在素英的陪伴下,也来到公判会场。他们亲眼目睹了徐振中的可悲下场,了却了父亲当年“有人会替我报仇”的夙愿。
   有道是,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素英本就不丑,二十岁的大姑娘,更加标致了。高挑的个儿,俊俏的面容,背后拖着一条黝黑的大辫子,堪称朱良村的一枝花。再加上,她勤劳善良,尊老爱幼,性格又温顺,确是四邻八村的好姑娘。好姑娘不愁嫁,四乡登门来提亲的不少。然而,素英却总是不点头,急得奶奶和二姑直埋怨:“死妮子,看能的,眼长到额头上去了吧?”
   素英呢,总是微微一笑,也不辩嘴,一甩大辫子,躲到一边去了。最后,她终于答应了奶奶与二姑的撮合,嫁给了本村的好小子徐效敏。
   朱良村,千年古大道穿村而过。启始,村内沟深丈余,店铺建在两岸沟沿上。铁包木轮的大马车从沟底穿过,发出“咕噜咕噜”的响声。这是一个大村落,周围建有围子墙,四面开设围子门,俨然是一座小城镇。
   朱良村里,中心十字口向南,有一座天主教堂。这徐家,就住在天主教堂南侧路东,俗称徐家大门。大门里是一条胡同,坐北面南住着徐氏三兄弟,徐效敏家居中。
   徐家老爷子名宝来,堪称朱良能人。家里有数十亩地,开着粉坊,间或经营商业。三个儿子分家时,每家分得一套院落,十来亩大地。这徐家,是书香门第,二子徐克旺,即效敏的父亲,是清朝末年的第一批洋学堂教书先生,人称其为圣人。
   然而,这个徐效敏的命运也不好,比素英还要苦。他的母亲,在生他的弟弟时,因血崩不止而舍命归天。
   还真应了那句话: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祸患,一齐降临到不满六岁的效敏身上。母亲去世不久,父亲徐克旺也病故了。父亲患的是肺结核,当年的医疗水平很低,结核病几乎是绝症。父亲远离家乡,在尧沟当老师,一直带病坚持工作,上着课昏倒在讲台上。可叹的是,咽气时,他连家人的面都没有见到。
   从那以后,效敏的生活,全靠三婶娘和爷爷照料。
   这个效敏很聪明,上学虽然不多,文化知识懂得却不少,人称其为小秀才。他是村里的文艺活跃分子,逢年过节演节目总少不了他。跑高跷时,他扮演白娘子,非常俊俏,极其吸引人。因而,在农村少女眼里,他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偶像。
   一九四九年古历七月,二十岁的素英与十八岁的效敏,换了八字,定了婚,缔结了秦晋之好,真可谓郎才女貌,天设地配。
   其时,徐效敏在朱良村的邮政局工作。朱良村是区政府所在地,当时的区长姓周,有一条腿负过伤,走路一拐一点的,人们背地里喊他周瘸子。这瘸子脾性和蔼,工作能干,也很爱才。他见效敏机灵有文化,便将他调到区里当了文书。于是,人们都夸素英有福气。素英呢,当人面不好回答,心里却也暗自高兴,面上笑容如花。
   爷爷盼着抱重孙儿,三婶娘催着他们早成家。同年十月,正是丰收季节,择吉给他们成婚。
   当年农家生活水平低,迎娶媳妇的形式也很简单。徐家扫屋粉墙,窗棂用红纸裱糊过,准备迎娶新娘子。
   素英换上一身新衣服,盘头开脸,坐在彩轿里,颤颤悠悠地被抬到徐家。稀稀落落的鞭炮声响过,一对新人叩拜天地。而后,素英被一群小屁孩簇拥着,叽叽喳喳地送入新房。从此之后,素英的新生活开始了。
   冯素英,在家是好女儿,出阁是好媳妇。效敏脱产不在家,素英成了里里外外一把手,坡里,锄地割草不嫌累;家中,扫天刮地不嫌烦。抽出空闲,还得洗衣做饭、照顾爷爷和婶娘。爷爷和婶娘,看在眼里,疼在心头,直夸她是好闺女。乡里乡亲们都说:“效敏可捡着了,讨了一房好媳妇!”
   一九五二年,他们的长女爱珍临世,十分秀气,十分可爱。孩子,是母亲的累赘,也是母亲的骄傲。年轻的素英,除了照料孩子,还得忙家务,照顾两位老人。
   二女儿爱芹出生于一九五四年,农村已经实现合作化。即使有了两个孩子,她依然坚持参加互助组的劳动。
   一九五八年大跃进后,继之而来的是全民大炼钢铁。摔锅砸鏊子,搜罗家里的铁器炒钢,连祖辈留下来的明清家具,也搬出来当柴烧。这个时期,干集体活,吃大锅饭,老百姓家里,瓮中无米,囤里无粮。即使孩子饿得哇哇哭,也没有东西喂他们。媳妇们带着孩子,也得出工,拼命干活。
   大跃进已经够忙活了,三子建成偏偏在这个时候,赶来老徐家凑热闹。建成刚过百岁,素英就抱着他出工。她与本家的二嫂,负责磨面粉,一个人看孩子,另一个人干活。磨好面后,两个人去大队食堂送面,她们只得一只手抱孩子,另一只手提簸箩,大人累得张口气喘,孩子在怀里哇哇啼哭。素英是一个坚强的女人,即使再累,也从不在老人面前诉苦。
   一九五八年,虽然是大丰产,却没有丰收,人们忙于跃进大场面,许多庄家毁在田地里。因此,天灾加人祸,促成一场大灾荒。一九六0年,是农家最难熬的日子。队里的存粮祸作完了,开始喝汤,吞野菜。有的大队连菜也吃不上,饿得面黄肌瘦,肿胳臂肿腿。至于饿死人嘛,在北阳河两岸屡见不鲜。效敏的爷爷徐宝来,这个争下大份家业的老人,为了省下口粮救助孙辈们,竟然活活地饿死在冰冷的土炕上。
   素英从爷爷的身上,悟出了一个做人的准则:舍,就是得。老人的舍,让孩子们得!人,就应该这样。
   当年,有的村庄灾害特别严重,甚至严重到“户户闻哭声,尸首无人抬”的绝境。
   饥饿,酿成农民对地方政府领导的不满。一九六0年,阳河发生了夜闯公社办公大院事件,暴民杀死了公社的文书。这一事件,震惊中央,名闻华夏。当时以“反革命暴乱”冠名,予以彻底镇压。就实而论,这些闹事的农民,都是极左路线的牺牲品罢了。
   好在农家因祸得福,中央派专员来青州调查处理。于是,严重的灾害引起了国家的重视。以此为契机,国家改弦更张,彻底扭转了浮夸极左的不良作风。
   当年,素英也舍不得吃,患了严重的水肿病,两只脚肿得穿不上鞋子,只得用破布将脚包裹起来。就是这样,她仍然坚持参加劳动。素英家,与众多的农家一样:
  
   家无粒米睡冷炕,
   稚子待哺哭断肠。
   只盼来年收成好,
   丰衣足食有余粮。
  
   四、容让化恩怨,博爱广无涯
  
   中华大地多巨变,
   形势犹似六月天。
   终于熬到云开日,
   春风劲吹花烂漫。
  
   大灾荒期间,人们挣扎在死亡线上,人口的出生率极低,冷落的大街上,很难看到小孩子的身影。
   灾荒过后,婴儿似雨后春笋,联袂降临,使农家院落刹时欢乐起来。一九六三年春天,素英的四子建林诞生,成了徐家的宝贝疙瘩。建成娘虽然很辛苦,却总是喜挂眉梢,变得更加勤劳,更加善良了。
   农民的安定日子,过了没有几年,又被裹进接连不断的运动中。要想自拔,那是不可能的,只能随波逐流混日月。

共 15217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一篇散文,从一个塑料厂的企业文化精神上,讲述了创办人一家几代的生存与奋斗事迹。文章欲讲述一家企业,先突出企业精神,欲讲企业精神先讲创办人做人原则,欲讲创办人先讲他母亲的教导,欲讲母亲又先讲外祖母,欲讲外祖母又先讲养育他们的青州大地,从一个深层背景,从精神传统的滋养里,讲述这里可爱的人们。老板的母亲素英,是从旧社会成长过来的苦难女子,也经历过鬼子侵略的灾难。英子的母亲也善良勤劳,只是她爸爸是个懒汉,还经常打妈妈,后来妈妈被逼死了,鬼子来后,爸爸也被国民党带去当兵了。新中国成立,英子也成家了,后来儿子也有出息,办了塑料厂。当然白手起家,都不容易,在母亲教导安慰下,老板建成不忘帮助乡亲,也从不坑骗经商,最终塑料厂经过严格验证,参与到了一带一路企业团体里。散文,以大背景写人,歌颂了人们的坚韧,善良,博爱,推荐共赏!【编辑:陕西派】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陕西派        2017-12-20 14:37:21
  附录:作者简介
  
   刘沂生,男,山东青州人,笔名瘦叟,作协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1963年毕业于山东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步入社会,从事教育工作,是一方名师。
   1984年,以《欲纠无策空叹息》为题上书“人民日报”,呼吁“救救教师、救救教育”。“人民日报”以《值得忧虑的一个现象》为题摘刊,引发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陈云“尊师重教”重要批示,被誉为“给中华教师命运带来拐点的人”,《值得忧虑的一个现象》被评为1984年度“人民日报”好新闻一等奖。
   自幼酷爱文学,六十六岁出版处女作,十年完成六部巨制,先后出版《犟牛本色》、《魏嵋传》、《古州传奇》、《碧血沃古州》、《衡王府史话》,与诗集《草堂清韵》等作品,被誉为古州文化奇人。
   刘沂生长于传奇,蒹工碑记。其碑记独具一格,行文凝练,节奏感强,既有诗歌之美,又有散文之畅。诸如《青州龙兴寺复兴颂》、《重立唐王圣旨碑记》、《圣水祠赋》、《雕塑“盛开”落成记》、《衡王府宫廷宴复兴颂》、《忠魂凝铸八岐山颂》、《星光灿烂映后人》、《东坝新村落成记》、《碧波长流弥水颂》、《龙潭秀姿靓云门》、《重修卧龙桥志》、《为亡妻高秀美志铭》、《东建德沿河东路拓修志》、《南张楼村腾飞志》、《广福寺复兴落成颂》、《王府长庚养生文化园落成志》、《春晖桥落成志》、《仁爱亭记》、《西苑小学腾飞赋》、《青州东篱居公寓落成颂》与“青州衡王桥栏板石雕王府故事”等作品,为青州市诸多景点增添了传统文化的光彩与魅力。
2 楼        文友:陕西派        2017-12-20 14:40:02
  诗文并茂,背景深广,赞赞赞
回复2 楼        文友:草堂瘦叟        2017-12-20 15:42:56
   谢谢编辑,辛苦了。
3 楼        文友:草堂瘦叟        2017-12-20 15:41:50
  谢谢编辑,辛苦了。
刘沂生,笔名瘦叟,现代传奇作家 。出版《犟牛本色》、《魏嵋传》、《古州传奇》、《碧血沃古州》、《衡王府史话》与诗集《草堂清韵》等六部著作。
4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7-12-20 17:16:21
  一篇纪实文章,弘扬一种精神,笔法娴熟,描写细致,欣赏学习,祝老师创作愉快!
回复4 楼        文友:草堂瘦叟        2017-12-20 17:26:59
  谢谢朋友。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