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北京过年记(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北京过年记(散文)


作者:杨志青 童生,743.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61发表时间:2018-03-13 16:17:40
摘要:人生自古别离多,轻轻跟在爱人和孩子后边,内心中唱着李叔同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轻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流年】北京过年记(散文)
   我一直不明白,城市的文明,如果只是卫生上的文明,没有精神食粮,小小的县城,竟没有了卖杂志的一片之地。文明的创建,没有个人修养的提升,到头来,只是建立在沙漠之上的文明。
   好在帝都是包容的,买了二本《读者》,一本散文杂志。
   卖杂志的女人是四川人,后来我又来买过几次。大年初一,我又经过售报亭,看到夫妻两个人,并肩坐在亭内,用一个棉被,盖着两个人的下身,两人头靠头,在看守这个报亭。我有一种凄楚的感觉,这就是打工人的年,一对来看自别乡的打工人,为了挣钱,在大年初一,双双守亭。
   晚上,孩子们要吃火锅,这是到北京之后,全家人一起吃的饭。我说的全家人,也包括和孩子一起住的室友。
   阴历29,室友要回家了,早上,室友在室内徘徊,对我们说,他老家是湖南湘西的,家在乡下。本科毕业后,工作了二年,又考上研究生,后来分到孩子单位。他上边有两个姐姐,父母都七十多岁了,父母随大姐家住,乡下的房子也有四五年,没有人住了,也早荒芜了。
   看到他在室内走动,有时自言自语,今年到那家过年。我心中有一种难言的愁绪,他的老家荒芜了,父母成了他大姐家的客。他的家在那里,北京是他的家吗?他一个人还没有成家,和孩子一起租房住。
   阴历30,孩子也算放假了。
   上午,我早早起来,还是到窗前,看那一丛竹林,竹梢还在摆动,窗外的风还是很大。妻子问孩子,咱不贴春联吗?孩子淡淡地说,不贴了。我无言,这是孩子的家,我也没有说什么。孩子的室友回湖南老家了,也不知他花落谁家,在那个亲戚家过年。这个90平米的房子,成了我们三口的家,也是真真意义上的平静的家。
   在来北京之前,妻子一直叫我贴上院子里的对联。因为,那几天,朋友叫去参加几个坐谈会,妻子还生我的气,在来北京前一天,才贴好院中的对联。大门上的对联,就只有让邻居在30给贴了。此时,我望着窗外的天空,在想邻居一定在为我贴对联。
   好在,孩子的室内,有一张搬家时贴的一个福字。也算是在北京过年,家中的一点旧俗吧。
   下午,孩子带我们去看后海,走在后海的海畔。那厚厚的冰,让我想起小时故乡小城中的南大池。那时,一到冬天,就结厚厚的冰,我们小心地在上去走动。没有想到,在北京的后海,我又找回了童年的感觉。此时,有一个人,在厚厚的冰面了,滑冰,穿着冰鞋,那优美的滑恣,让我看到了冰上之美。尽管周围好多人是看护后海,不让人上去滑冰,我想,这个人一定是住在近处,一定是和看护的人认识。我不知说什么?这个人的滑姿,给我带来美感,看着,就想起老炮儿,那个冯小刚电影中的人物,也许这个滑冰的人,就是一个老炮儿。
   走着,在恍惚中,我的思绪还是想起一首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要是在故乡,我们现在是上坟的时间,我们兄弟几家和叔叔一家,十几个人,要到十几外的坟上去。摆上供品,还是新包的饺子,这里是乡下,可以放鞭炮。一家人,在这里尽情放鞭炮,也算是一种过年对亲人的思念。
   此时,我在后海边上,只能遥望故乡了,在临行前,曾让哥哥弟弟代我点上一柱香了。
   在故乡,年夜饭,一定要吃饺子。当我们从后海出来,看了几个北京的胡同,又沿着古宫的城墙走了一圈。当来到天安门广场时,赶上落旗。此时,天也暗下来,又从北京大剧院边走过,来到前门大街。
   此时,天完全黑下来,我们坐在天兴居里,店里人不多,我们找了一张桌子,坐下来,这时只有不多的人来店里买包子。
   孩子去点菜,我只是看这一家百年老字号,是从上世纪就开创的。
   要是在故乡,年夜饭一定是饺子。想当年,我奶奶和母亲,会包一下午,后来,奶奶不在了,母亲就独自一个人包子,母亲不在了,妻子就会包一下午。北京过年了,孩子家里面粉也没有,包饺子的面板也没有。今天的年夜饭是什么呢?一会,孩子点的菜上来了,一人一碗炒肝,一笼包子,还有一碟腌白菜,这就是我们的年夜饭了。
   我没有办法走进孩子的世界,也许他们是在新的环境中生活的。我内心中的年夜饭,在孩子的世界中不重要了。不过,吃着天兴居的炒肝,也不错,加上人家的包子,还是有特色的。
   有时想想,想当年,读琼瑶的小说,对那种恋情的迷恋,问天下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岁月的河中,经过风雨,后来看《致青春》,里边有一句话,爱情是死不了人的。这可能就是人生吧。时间,会纠正你的理念。我想过年也是一样,只是感觉年夜饭的变味,也许是一种文化的失落。
   当我们回来的路上,在西二旗的街头,看到几个人,在街边,点上烧香,还有一堆堆的元宝。这是异乡客,思念亲人,也只有在朝着故乡的方向,点上几片纸。看到被风吹得乱飞的灰,仿佛要上天去了,到天国中去给亲人送钱了。
   初一,我们早早起来,北京五环内今年不让放鞭炮,我们住在五环到六环之间,孩子对鞭炮也没有兴趣,在他的年货中,就没有这条。窗外是六环外的鞭炮声,看来,农村人还是留下这个旧俗的。
   家有多远,乡愁就有多远。看着窗外那一丛竹林,摇动着,想起办公室外的那一丛竹林,还是一样翠绿吗?等到回到故乡,我就去看你。
   在故乡,初一是给全村长辈拜年,小时,会穿上新衣服,跟着大人一家一家串。
   北京的初一,过得有一点冷清。吃过饭,我们就坐上地铁,去地坛看庙会去了。这也算是北京过新年的一大特色。
   转眼就要归程了,在其间,也曾去过几个地方,我是一个懒散的人,有时就喜欢看一点书。初五早上,孩子送我们上北京西站。门外依旧是寒风,我走到那一丛竹林边,感觉这一丛竹林,好多时间,我会站在窗前,远望这一丛竹。没有想到,来北京过年,竟有这一丛竹林相伴,真想上去拥抱一下。离开了竹林,环视这个小院,竟有点淡淡的感怀。人生自古别离多,轻轻跟在爱人和孩子后边,内心中唱着李叔同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轻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北京的年就这样轻轻过去了,回到故乡,不知为什么,总感觉年还在心中,一直不愿离别,就这样,在故乡的风中,一点一点的回忆。

共 7555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在帝都过年,也许是某些人的向往,感受首都节日的灯火燦然,一派喜庆热闹的氛围。于作者,在北京过年,遍布着淡淡的愁绪。不太愿意去,最终还是顺了儿子的心意,踏上进京的列车。文中追忆了第一次离家进京的情景,有赖于大哥,传达出弟兄间的深厚的情谊,这或许是乡愁的根基。如此,在公租房更找不到年的感觉,尽管一家三口团聚于此。回忆家乡年的丰富多彩的细节、场面,徒增伤感。把目光投驻在窗处的鸟和竹林,以排遣在北京过年的寥寂。文章缓缓诉说,安静沉稳,恬淡安闲,真实表达了离乡在京过年的心境,真实饱满,读来让人感动。感谢作者赐稿,遥祝安好。【伊蘭】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伊蘭        2018-03-13 16:19:39
  好的文字是一种真实真情的抵达,问好作者,编辑不妥处请见谅。
万人如海一身藏。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