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流年】血脉乱弹(随笔)

精品 【流年】血脉乱弹(随笔) ——关于汉民族血统的讨论


作者:宋达威 举人,3711.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90发表时间:2018-06-10 08:01:44
摘要:我,是中国人。是炎黄后裔、华夏子孙,大汉民族,龙的传人!

【流年】血脉乱弹(随笔)
   唯一能确定的是,“炎黄”一脉向上推溯,应该是“纯血”的“华族”——“中华民族”最早的称呼。
   有了“华族”,自然要谈到“华夏”。
  
   四、华夏
   “华夏”,也是一个双字合并起来的词汇。
   “华”的根源是伏羲、女娲的“华胥氏”,有“荣耀”之意,也通假为“花”。据“考证”,“华”的含义是“华美的服装很荣耀”。
   “夏”的来源是大夏王朝的简称。
   大夏王朝是中国最早的王朝,其根源与华夏族的始祖黄帝有直接关系:黄帝生“少昊”;黄帝另外一个儿子“昌意”生“颛顼”,也就是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少昊”的侄子;“帝喾”是少昊的孙子,“颛顼”的侄子,黄帝的重孙;“帝挚”是“帝喾”的儿子,“帝挚”的弟弟,就是“唐尧”;“唐尧”禅让帝位给了“虞舜”。也就是说,从黄帝开始,少昊、颛顼、帝喾、唐尧都是一脉相承的,是一个家族的几代人。到了虞舜,就不一样了。
   虞舜和黄帝的血脉没有直接关系,他是东夷姚墟“有虞氏”,姓姚,名重华,字都君。至于东夷姚墟究竟是哪里,则众说纷纭,有说是山东菏泽的,有说是浙江的,有说是河南濮阳的。虞舜的功绩和传说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因为本文核心是在讨论民族称呼和血统问题——虞舜的出现,是否标明了“华”族的又一次血脉融合过程——炎黄部落融入了东夷的血脉?而东夷是否也是“华胥氏”血统?笔者目前没有查到确切的文献。
   不过,虞舜传位给“夏禹”。夏禹即是治水的“大禹”,姓“姒”,其父为“鲧”,因治水有功得虞舜禅让帝位。夏禹倒是和黄帝有些血脉关系——他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六世孙。同样,夏禹的传说和故事也很多,但不在本文讨论的主题范围之内。本文提到夏禹的关键,是因为他取消了禅让制,开启了“家天下”的时代——他把帝位传给了他的儿子“夏桀”,建立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大夏王朝。由此,“华族”、“夏朝”合称为“华夏”。
   另据“考证”说,“夏”的含义为“礼仪之大也”,也有疆域广阔的意思。“华”“夏”二字合起来,就是“服装华美、礼仪庄重的大国”,也因此,“华夏”又称为“礼仪之邦”。
   一路“考证”到这里,“中华民族”称呼的根源“炎黄”与“华夏”的来历已经很清晰了——太古时代盘古开天地,经过上古“九皇”时代,有熊氏少典得到盘古之泪。“三皇”中的伏羲、女娲为“华胥氏”,是为“华族”祖先。华胥氏的后裔、神农烈山氏称“炎帝”;黄帝轩辕氏(有熊氏)融合炎帝部落,合称“炎黄”。炎黄部落传至唐尧,禅让给虞舜,虞舜传位夏禹,夏禹传子夏桀,建大夏王朝,“华族”的“夏朝”称为“华夏”。
   但“中华民族”的血统,究竟纯粹与否?目前还没有找到相应的答案;后世汉民族成为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会不会与现代医学“考证”出来的“不同血脉混杂的混血儿普遍比纯血统的儿童聪明”有关联,也是个无解的谜团。总之,太古、上古、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传说实在是一笔貌似清楚的糊涂账。
   接下来,谈谈汉族。从先秦开始。
  
   五、先秦与China
   大夏王朝的建立,结束了“三皇五帝”的上古、远古时代。其后的殷商灭夏、周王伐商以及西周亡于烽火、东周列国混战,直至春秋五国争锋、战国七雄称霸,到大秦一统天下这段时间,称为先秦时期。
   这段时期里,“中华民族”在称呼上依然延续“炎黄后裔”“华夏子民”的说法,如周朝分封的诸侯国,都称为“诸夏”或“诸华”。但是,这些姓氏各异的“华夏”诸侯国们在相互通婚结盟之外,还会与“戎”“狄”等外族通婚。令人吃惊的是,当时的“华夏”与“蛮夷”之间,因着礼仪、服饰等因素,角色是可以变换——也就是说,“蛮夷”异族完全可以通过换装、重礼仪成为“华夏”;其中,“西戎”的“秦”与“荆蛮”的“楚”便是主要代表。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有“西戎”血统的老秦,最终战胜了“诸华”和“诸夏”组成的各诸侯国。那么,“炎黄华夏”的血脉是否由此出现混血则成为本人的又一个疑惑之处。
   不过,秦国的名号源于赢氏封地“秦”——今陕西西部,而且据“考证”,“西戎”也是华夏子民西迁的一支。同时,笔者发现很多典籍里的“戎”“狄”“蛮”“夷”们的血脉似乎都能追溯到伏羲、女娲的“华胥氏”上去;只是后来因部族迁徙,形成了同一血统下的不同分支。这样看来,“华夏”一族的血统似乎还是可以算作纯血统?
   当然,东周列国时期,各国百姓则都以国号自称,如“晋人”“齐人”“韩人”等。这种称呼上的变化,并不能抹杀各国人民依然是“华夏子民”的事实。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大环境下,炎黄后裔、华夏子民才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思想体系,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局面,为汉民族奠定下了传衍后世的灿烂文化基础和底蕴——这又是题外话了。
   之所以专门将先秦时期提出来讨论,主要还是因为一个拉丁语系的英文词汇——“China”。
   很多“考证”都认为China这个英文名词源于“瓷器”一词。因为“华夏”在殷商时代就出现了瓷器;到秦国一统天下后,社会发展了、交通也发达了,华夏的瓷器肯定会有了对外的输出,而拉丁语系的种族把“瓷器”这个词的发音误解为“华夏”的代名词,似乎无可厚非?毕竟Ci—China,发音差不多嘛。
   但本人不做如是想。因为笔者始终觉得“China”一词就是源于“秦”的读音——Qin—Chin—China——比之Ci—China的推论,怎么看,都似乎更加贴切合理一些。所以笔者一直不认同瓷器说,也一直坚持一个观点:China,就是指“大秦”。
   China——秦!
   就是这样。
   之后,才是煌煌大汉!
  
   六、汉代与汉族
   秦二世而终,刘汉王朝取代了“赢秦”拥有了“华夏正朔”。由此,汉王朝成为中华民族称呼的重要分水岭——“汉族”这个称呼正式出现,并彻底成为了取代“炎黄子孙”“华夏一脉”的广义民族称呼,成为专用的民族符号。
   我曾思考过为什么“炎黄后裔”“华夏一族”为什么不被称呼为“秦族”。在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才算大概有了答案:从三皇五帝到先秦时代,先人们基本都是以原始部落形态和分封制的诸国形态而存在的社会群落划分;部落虽然奉有共主,但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图腾和称呼。各诸侯国以天子为共主,但国民却都按照国家的称号,称呼自己为“齐人”“楚人”“晋人”等。文化体系、度量体系都没有统一,所以只能称为炎黄后裔或者华夏一族,却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概念。直到秦统一天下,“车同轨”“书同文”,才算真正地统一语言文字和度量衡;但统一的民族观念,却因为各国遗民依然在反抗以及秦二世而亡,尚来不及形成大一统的民族观。想来,如果历史能被改写,秦朝能延续百年以上,或许“炎黄后裔”“华夏子孙”们真的会被称为“秦族”,而不是“汉族”。可惜,历史不可更改,所以,“秦族”这个称呼永远不会出现。
   而之所以出现“汉族”这个称呼,正是因为汉朝延续了二十四代帝王、共四百余年。在几百年的时间里,人们终于形成了统一的国家和民族观念——大汉王朝、汉民、汉人。不过很多现代人把“汉儿”这个词误以为是汉人的另外一个称呼或是“汉家儿郎”之意,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汉儿”这个称呼在汉代指的是入了“汉籍”的异族人或者汉人与异族混血的后代;另外,与汉族敌对的异族人往往用“汉儿”称呼汉人,是“汉人小儿”的侮辱性称呼,大概与“我是你爹”“你是我儿子”这种对骂的句式类似。
   需要插上一笔的是:汉朝的“汉”这个称号,源于汉高祖刘邦攻入关中、占据了汉中一地后被西楚霸王项羽封为“汉王”的典故;汉王刘邦得了天下后,就以“汉”为国号,并根据《诗经》里的“维天有汉”一句,将“汉”字的含义定为:天河、宇宙星河。后来一些诗句中的“星汉迢迢”的“汉”字,就指代为天河、星河。所以,汉族就是“如星河一样灿烂神秘的民族”之意。
   我喜欢这个说法!
   汉王朝可以算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汉民族大一统的王朝。虽然“王莽之乱”将汉朝割裂成西汉和东汉两个时代,但大汉王朝本身的强大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汉武帝那句“明犯大汉者,虽远必诛”的宣言,更是历朝历代汉民族国家所能发出的最强音,汉族也自此奠定了“汉民族”、“汉文化”的自豪感。
   因此,到了这里,关于民族称呼的衍变、传承似乎可以告一段落了。
   但汉民族的血统问题依然存在是否混血的疑问:前文中关于“汉儿”是汉族和异族混血后裔的讨论说明,在汉代,异族入华夏则为华夏。虽然由此可以看出汉民族和汉文化的包容性,可血脉问题与包容性无关。因本人在汉代“考证”不出汉民族血统是否混杂的证据,姑且将这一阶段的汉民族作为相对纯真的“华氏”血脉罢。
   而关于血脉问题的历史转折点也随之而来了——汉王朝之后的二百年里,朝代更迭频繁:三国魏蜀吴、两晋分西东。这一通折腾,却是折腾出来个五胡乱华。
  
   七、五胡乱华
   西晋“八王之乱”后,汉民族被玄谈之风搞得快精神错乱了,从而导致国力、民力、武力都大幅度下滑,异族乘势而起——匈奴、鲜卑、羯、氐、羌这五大非华夏汉族的异族胡人觊觎华夏神州,在中原北部先后搞出十六个国家政权来——夏、燕、赵、秦、汉、凉以及魏、蜀、代等等,史称“五胡乱华”。
   这一时段,胡人的国号向华夏汉族用过的国号靠拢,不知道是因为崇慕华夏还是认为用了这些国号就能取得华夏汉民族的正朔?或许两个原因都有罢。与此同时,西晋王室南渡,建立了东晋,偏安江南100多年后就被杨隋取代。
   总而言之,汉后这二百年的朝代过度时期,因为胡胡汉汉、连绵战乱,中国人对这段历史一般都不太感冒,经常被忽略过去。“汉唐”二字,将汉代与唐朝直接连起来,中间直接省略掉三国、两晋、南北朝(五胡乱华时代)。倒是“隋唐”两代虽然连成一个词组,可重心也依然是唐而不是隋。这大概与隋朝也与秦朝一样二世而终有关吧。
   以上内容不是重点,重点在于:五胡乱华期间,胡汉杂处,血脉传承问题就很严重了——胡人大量杀戮汉人,并与汉族女子生出无数混血后裔;而这些后裔又因为不是胡人纯血统的原因而身份卑微,大多数只能以汉人血脉生存在汉民族群落之中。百家姓里,细纠的话,如:宇文、慕容、独孤等姓氏,都是从胡人血脉里衍变成汉姓的。连隋文帝杨坚都曾被鲜卑胡族赐姓为普六茹,虽然据历史“考证”杨坚是弘农杨氏后裔,但其妻独孤伽罗是北魏鲜卑部落后人之说是无可置疑的。当然,据“考证”,独孤氏乃汉光武帝刘秀的后代,这说明独孤氏也是汉民族血统?天知道!
   按照以上逻辑,大概乱华的五胡都可以从三皇五帝时代顺着算下来是汉之苗裔建立的国家吧?但匈奴人的染色体明明带有印、欧人种的特征,是不能算汉族血统的;羯族则是匈奴血脉的另外一支,也与汉族血统无甚大关联。倒是鲜卑一族被“考证”出大概源于东夷血脉,还能与炎黄血统搭上边;羌、氐二族则可以考证到炎帝时代的“姜”部落分支上去,虽是胡人,但犹可称炎黄苗裔。这样考证起来,“五胡乱华”好像成了个笑话——蛮夷入华夏则成华夏啊!怎么还能算是五胡呢?
   所以中国的历史学家们很让人头疼。
   但是,不管历史学家怎么说,五胡乱华这一时期里,有一位汉人的名字是必须要提一提的:发布了“杀胡令”的“武悼天王”冉闵——五胡乱华期间,纯血统的汉人几乎快被杀光了,汉民族的大英雄、大天王冉闵站立出来,发出了号召汉民杀胡人的“杀胡令”,并建立了冉魏政权。虽然后来冉闵战败身死,但“杀胡令”的意义非凡——因为冉闵的存在,汉人终于开始反抗,也终于避免了亡族灭种之灾。
   我一直以来都想不明白,为什么汉民族历史上第一位以抵抗异族入侵为目的而建立政权的汉人大英雄,却几乎被历史湮没,知之者稀呢?深入探究之后,才发现,原来闵冉建立的政权,是私人武装,不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就不能算“正朔”、不能算王朝、不能起宗庙……总之,冉闵只代表基层百姓利益,不代表上层建筑群体,所以,后世王朝和帝王只将其作为一路“逆臣”而存在,在政治和历史地位上,“不带你玩”。
   何其可悲!
   将话题拉回来——如果五胡乱华期间,汉民族的血脉还不算混血的话,那么李唐时代,则清清楚楚地标志着唐王室的有胡族血统的。
  
   八、唐朝与唐人街
   李唐王朝,又被称为大唐、盛唐。这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最强盛的王朝,没有“之一”,是唯一。
   大唐王朝是个非常具备包容性的国度。从其开国初期重用的异族将领是历朝历代之最,就能看出大唐王朝确实做到了蛮夷入华夏则为华夏。从历史上看,唐代在五胡乱华和短短二世而终的隋朝之后,一改秦汉时代的华贵夷贱的说法,以广博的胸襟,宣布天下胡汉平等;采取的是兼容并蓄的民族融合政策。这为促进胡汉各民族的大融合,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一点,与李唐皇族的血统是有直接关系的。

共 13951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血脉乱弹》,名为“乱弹”,其实是一次周密而严肃的考证与讨论。作为世界上最智慧、最强大的民族之一,在五千年的发展史上,华夏民族曾创造了深邃博大的汉文化与辉煌灿烂的汉文明,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了最为丰厚、最为丰富的文化遗产。那么,炎黄后裔、中华、华夏子孙、China,乃至汉族、唐人……这些称谓的历史渊源如何?又是怎样演变的?更为重要的是,汉民族到底是不是一个融合性的混血民族?种种疑问引发了作者的一系列深入思考。在大量搜索史料与神话传说基础上,文章以史的线索为经,以考证中华民族的血统流变为纬,从传说中的盘古开天辟地说起,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数这个古老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从而解开了一直萦绕于作者脑际的种种疑问。文章立意厚重,观点鲜明,史料详实,语言活泼,且不乏真知灼见,在考证历史脉络的同时,也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热爱民族、并以中国人为荣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对汉民族自元明清以后逐渐走向衰落的无比愤懑之情。感谢作者赐稿,一篇具有厚重历史感的随笔文字,流年力荐共赏!【编辑:思绪飞扬淡墨痕】【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612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思绪飞扬淡墨痕        2018-06-10 08:07:46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华夏文明的发展曲折而充满艰辛。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拜读学习,并向作者致敬问好!
思绪飞扬淡墨痕
回复1 楼        文友:宋达威        2018-06-10 16:05:17
  谢谢!
2 楼        文友:芨芨草        2018-06-10 12:03:29
  写的真棒,老师不愧为江山前辈,一篇霸气十足的随笔,看了几篇都没过瘾,以后慢慢欣赏。
江山锻心不染心……
3 楼        文友:芨芨草        2018-06-10 12:04:16
  看了几遍都没过瘾
江山锻心不染心……
回复3 楼        文友:宋达威        2018-06-10 16:05:34
  过奖
4 楼        文友:宋达威        2018-06-10 16:05:01
  其实本文是存在问题的。从开始酝酿、打草稿,到彻底完成,历经八年时间。写写停停,犹犹豫豫。因为本文存在民族主义思想,且对历史系的专家教授们各种讽刺挖苦,也在颠覆一些传统观念,更对满清大加鞭笞。要知道,一直以来,都有遗老遗少们在追思“大清亡了”,在为大清粉饰历史;三年前,还有各种清宫剧,辫子戏充斥银幕。好在现在清净了不少,因为那些遗老们,年龄到了,死得差不多了。另外,社会风气和文化氛围也在改变,所以,将大汉民族主义稍微包裹一下,主写历史和血统、血脉观,不犯忌。因为现在的中国是典型的民族融合主义,世界也是如此。融合,才是大方向。所以才敢投出此问。感谢“逝水流年”社团的支持。
.
回复4 楼        文友:宋达威        2018-06-10 16:08:38
  我曾想在文章中提出中华是民族融合的中华。只以地域和文化论,不以血统和血脉论。但思来想去,还是别模糊概念了——炎黄、华夏和汉民族,与中华的概念毕竟不同。请原谅我的这一点儿坚持。
5 楼        文友:鸿渐于陵        2018-06-10 21:17:34
  民族是一个极为复杂问题,极难说清,尤其是汉人,历史学家也各执一词。本文洋洋洒洒万余言,亦为一家之言。怎么看待民族,固然有历史因素,但也不可避免地掺杂了情感因素,即便相同的史料也会得出不同的结果。于我个人而言,本文的观点大多也是我的观点。
我没有个性,所以不签名。
6 楼        文友:鸿渐于陵        2018-06-10 21:26:33
  史学家的基本观点是,民族的划分,第一是文化,第二是血统。历史上的东西方,曾经都建立了统一的帝国,西方的罗马帝国之所以没有持续,尤其是欧洲,各地其文化差异是形成现代各国林立、民族复杂的主要原因。我曾想,历史上对北魏孝文帝的历史地位还是极大地低估了,没有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很难想象中国会有后来的隋唐盛世,中国的大分裂或者会一直延续到现在,而我们也就不会觉得那是分裂了,可能会觉得列国众多,原本就该如此。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我没有个性,所以不签名。
回复6 楼        文友:宋达威        2018-06-11 08:23:05
  民族确实只与血脉和文化传承有关,与国家和地域无关。中华民族,其实是泛化概念。但中国的大一统民族融合历史,还是挺令人叹息的。
7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8-06-10 22:04:04
  达威老师多年的思考和判断,是这篇文章的精髓。他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将人类的生活和历史意义认真思考,让中国人的文化传承有了人类学意义上的研究思考,可以让我们摆脱狭窄的空间束缚,从更广范围的思想观念上认识我们自己,这是本文的重要价值意义。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7 楼        文友:宋达威        2018-06-11 08:24:43
  谢谢:)
8 楼        文友:宋达威        2018-06-11 21:29:35
  很感慨,因为发了这篇文,顺便浏览了一些同栏目的文章。发现文人啊,真的还是文人。而江山在“正文学”这个务虚的概念之外,根本没有在文学、文化氛围的打造和引领上下功夫。在对当代网络文学和文化的促进、引导上,根本没落地,还是在务虚的鼓吹层面漂浮着……叹息。
.
9 楼        文友:欣雨文萃        2018-06-12 08:45:49
  谓历史者,乃史家笔下的历史,然书海笔下的和文物遗存后面的固有真谛,乃和数千年史家或至某一代皆展现嘴里和释笔者流字里行间的绝大多数论调是为曲笔或馋笔,文字狱对于历史的匡正为数千年的一大阻力……跟帖篇幅小只能说到此。所以达威君的文章有力度和魄力,然与位居学者们的殿堂的“权威”比,中华史学似乎也只能在这里发表了。呜呼!哀哉!
因眼睛问题已删除数百全部好友有事可飞笺
回复9 楼        文友:宋达威        2018-06-12 18:53:51
  谢谢文萃老师
10 楼        文友:西鋂铃铂        2018-06-16 09:25:23
  原来您是江山的老前辈了,失敬失敬。我也是汉族,学习了前辈的文字,受益匪浅,获益良多。欢迎前辈关注评论部,多多批评指导。
江山文学,天下文人的精神家园。
回复10 楼        文友:宋达威        2018-06-16 11:26:39
  别闹:)我就一敢说话的,不太老,也不敢称前辈。江山管理上的事儿,我没啥可指导的,最多我看不顺眼,才会嘚吧几句不好听的。关于评论部,江山现在缺功能和运作思路,玩不了高级的技巧。你们只能事倍功半地苦熬吧。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