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流年·那年花开月正圆】呵呵,乡愁(征文·小说)

精品 【流年·那年花开月正圆】呵呵,乡愁(征文·小说)


作者:老船还行 进士,6809.0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39发表时间:2018-06-27 11:51:56

【流年·那年花开月正圆】呵呵,乡愁(征文·小说)
   咱们的熟面孔百灵又出现了,出现在车窗那厚厚的却不掩其明亮的玻璃后面。陪同那面孔、那眼眸、那欲开又合的嘴唇出现的还有一只频频挥动的手,不过读者诸君如果以为与之相配合的必有月台上挥手凝眸的几个身影的话,那就大失所望了——月台上空空如也,春运期间,是不会出售站台票让送行者加剧这拥挤人流的。
   百灵就这样对着空气挥动着对家乡对亲人的眷念,短短三四天时间,亲情还没捂热,乡情还没拌熟,沉睡多年的友情还没醒过来,百灵就不得不迈开了返程的脚步。原因有二:一是年前那大客户虽说一时大发慈悲,为百灵等人松绑一下乡愁,但毕竟任务重时间紧,一个“快”字就是一座巨型的亚历山大,不早点赶回单位等着挨克等着受罚吗?二是从初一到初四,候鸟们基本上守着故巢过年,初五开始,陆续返航,很快又会形成新一轮客流高峰,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百灵只得忍痛打了这个时间差,从铁路客服网12306淘到这张普快卧铺票,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踏上归程。相对于北上省亲时硬座车箱内的沙丁鱼比目鱼乃至多米诺骨牌效应,此时简直就像置身于布局有序的星群中,既不拥挤又不孤单,舒坦多了。
   列车拉响一声汽笛,徐徐启动了,百灵呆呆站在窗前发了这么一会儿楞,感觉无聊,只得走回自己的床位——居然是下铺。顺势倒下来,双手交替抱垫着枕在折叠好的被子上的后脑勺,双眼失神地望着那铁架子床天花板和行李架上的大包小包,神思早循着原路飞返这几天的时空了。
   年三十那天向晚时分,百灵一下车先去看了年迈的公公,和儿子及其女友一块回到家,刚上楼梯就连呼老妈,回应的是一阵近乎慌乱的脚步声、开门声和一张并不苍老却也不太年轻的女人的脸,原来是弟媳。老妈居然不在家,到河边收菜去了,而弟媳却在家里侍弄菜地——在QQ农庄种菜、收菜兼偷菜。
   百灵跟着弟媳到了河边,老远就看到了一个略显佝偻的身影,在一长溜窄窄的大白菜地里忙活着。近前一看,不是老妈还是谁?一声“妈妈”堪断肠,母亲一看是日夜思念的女儿回来了,脸上的沟沟壑壑立即盛满了笑,忙不迭地扔下了手中的菜刀,脚步略有些踉跄地近前几步。百灵赶忙跑上前来,张开双臂,同老妈紧紧地拥抱。松开时,感觉衣襟上湿漉漉的,分明是沾上了老妈的热泪。
   泪光闪烁的老妈妈再次深情地凝望着站在眼前的人到中年的女儿,湿漉漉的笑挂上眼角眉梢,笑着且惊叹着:“百灵,百灵呀!不是说今年回不来了,被改作留鸟了吗?”
   “哈哈哈……改不了的,改不了的,故乡有您在,怎么也改不了的。”百灵在妈妈面前,越发像个百灵鸟,绽开格格格格的笑,再次拥抱了老人。
   弟媳也呵呵笑着围拢来,三个女人把菜地搅出了一个笑的旋涡。
   啪啦一声脆响,打断了百灵头脑中的欢笑。循声一看,靠近对面的床边地上,一只磁化保温杯粉身碎骨,还有几块残片半兜着亮闪闪热乎乎的茶水颇为得意地晃悠着。目光向上,看到对面床上呆坐着一位须发斑白体态健硕还带几分书卷气的老先生。绝不昏花的老眼痴痴地盯着一地碎片。显然在为刚才的失手而自责,而沮丧。
   百灵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一跃而起,一边安慰老人:“您老别心疼,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过年了,打发打发,不打不发呗。”一边顺手抄起一张用于旅途解闷的小报,覆盖碎片包着拾捡起来,倒入垃圾桶。然后从旅行包里翻出一叠一次性纸杯,递给老人。
   老人连连推辞:“不用不用,谢谢啦。我还有一个。”说着从包里掏出一个不锈钢茶缸,“我不是很心疼这磁化杯,而是感觉自己真的老了,不中用了。”
   百灵接过这杯子去车厢头,好好洗了洗,烫了烫,然后连同自己的杯子一道满上了开水,小心翼翼端回来,搁在茶几上,有一搭没一搭地同老人攀谈起来。
   攀谈中,百灵获悉老人的确很老了,都七十有六了,比自己老妈还年长。不过看上去红光满面,精神矍铄,说六十有七,人们还以为报了些虚岁。他是从新疆乌鲁木齐上的车,目的地恰好也同晓灵一个城市。大过年的,老人只身往返边陲内陆,这样的旅途有点不可思议。可百灵好奇归好奇,也不愿触及人家的隐私,同老人寒暄了两句,就揿着手机听起了音乐。
   老人也跟着欣赏起来:音乐自然是很美的,但听上去并不那么专业,甚至连业余演奏演唱的套路也说不上,伴奏的乐器也很单一,好像是什么管乐吧。使老人饶有兴致的是那些歌,都是些经典老歌,耳熟能详的。其中有一首声音略显苍老,但字正腔圆且饱蘸感情渲染一种情致十分到位,开唱之前还有几句独白。这些,让老人几乎为之喝彩。虽然歌词不熟,但曲调很是耳熟,是当年儿女们成日间哼来哼去,都快让自己耳朵起茧子了的。哦记起来了,是《三百六十五里路》吧。不过词儿基本被改了,在老人的要求下,百灵把这首歌连播了三遍,老人也看到,百灵自己的眼角还不时沁出泪珠,刷刷地流过脸颊。老人细细聆听着:
   今天太高兴了,奶奶仿佛又回到当姑娘的时候,浑身充满了青春活力。那这样吧,不唱老一辈的歌,不照现成的唱词,就唱被我擅改了歌词的《三百六十五里路》吧,听好了啊——
   睡意朦胧的百灵
   晨星眨眼就启程
   多年漂泊日夜在异乡拼搏
   为了理想她不惜咀嚼寂寞
   挥洒那份执著
   抖落都市的浮华
   踏上遥远的路途
   满怀乡愁挤上爆棚的春运
   三百六十五日的思念铺上这一路
   就为给母亲祝福
   当年揽月的豪情
   从没化作过烟云
   即使韶华渐去她还是百灵
   蹦跳三百六十五里路青春不歇脚
   一程又一程
   三百六十五里路呀
   越过四季乡愁
   三百六十五里路哟
   岂会一无所有
   老人被歌声迷倒了,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字词,包括开场白都听得真真切切,以致手中一杯开水没端平,偏洒一些到地上也茫然不知,直至百灵为他扶正,并接过来放到茶几上,才从沉醉中醒过来。
   老人身体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不少,而那心理年龄却更为年轻。萍水相逢,居然像个孩子似的要做手机里这位歌者的“粉丝”。对这份赤子之心,百灵钦佩不已,一向快人快语的她索性同老人聊起了这次回家,视听感官带给她的一个全新的老妈。
   菜地里的笑声给老先生复制了一下,百灵继续聊了下去——
   其实,退休前老妈从没种过菜,她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年轻时候,教学之余,也爱唱爱跳,还爱读读写写,写点诗歌散文什么的,也没想过投稿发表之类,就是在几个闺蜜中传阅,百灵长大后,也一度加入过欣赏者的队伍,可后来忙于自己的事业,就放弃做老妈的拥趸了。再加上那些闺蜜们热情随着年月递减,弄得孤家寡人一个,老妈继续孤芳自赏了几首诗之后,终于兴味索然,便很少问津了。退休后的精神生活以看电视为主,偶尔看看小说或剧本,很少染指年轻时为之狂热过的文学创作了。
   如何打发这落寞的时光?老人先是养花,后来迷上了种菜,不论寒暑,耕耘在菜地里,累是累点,可心里挺轻松的,觉身手还不笨拙,特别是那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喜悦,把多余的菜发送给亲友邻居时读到大家眼角眉梢的笑,更让老人有一种老有所为的充实感。
   可充实基本上只是属于白天,一到夜晚,想念女儿外孙一家子的心绪就占据了老人的精神空间。白天的劳累固然可以让老人早早进入梦乡,但一觉醒来夜未央,久久难以重返梦境,于是乎一些思念亲人的老歌新歌鱼贯着浮上脑际,你方唱罢我登场。一般情况下,那些个无声的歌儿吟着唱着,似乎渐渐乏了、困了,终于让老人睡了个回笼觉。可也有些时候,越唱越兴奋,精气神儿越足,那架势似乎要一直这样无声唱到大天光。
   在这样的氛围里,老人残存的一点再创作欲望就这样悄然来袭了,多年的文学素养让她养成反弹琵琶的写作风格,她像杜甫一样不是歌吟自己如何思念女儿一家,而是反过来悬想女儿一家是怎么在外拼搏,同时又是如何想家想自己的。别看老人年过古稀,思想非但不落伍,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还挺强的呢。一些新潮一点的词汇就像年轻人一样使用起来驾轻就熟。至于题材嘛,还是歌,连曲谱也不改分毫,只是改了改唱词。
   年夜饭吃过之后,百灵一家、弟弟一家都陪着老妈欣赏着央视春晚这道精神大餐。看着看着,老妈忽然调小音量,然后起身,默默走到自己的卧室,百灵和儿子连忙跟进,准备给老人开开电热毯,伺候她好好睡下。没想到她压根儿不是要睡觉,只见她从枕头边拿起一叠稿纸,上面密密麻麻爬满了方块字。百灵母子俩接过来看了好一会儿,才整明白是老人再创作的歌词。
   这个晚上,客厅里飘出了一阵又一阵由单一的萨克斯伴奏的歌声,即便读秒跨年时响彻周遭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也不能完全淹没。至于电视里的欢笑早被调到最小音量了。有了这家庭“春晚party”,还用看那电视春晚吗?
   老妈就这样破天荒地主持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家庭新年音乐会,一家老小齐动员,温馨快乐的氛围在不经意间弥漫开来。弟弟吹奏着萨克斯管,祖孙三代尽情歌唱。
   百灵用歌声炫亮《烛光里的妈妈》,而妈妈的腰身被“挺拔”起来了;儿子乘着《故乡的云》来到《外婆的澎湖湾》,搂着外婆的肩膀,“脚印”不是“两对半”,而是完整的“两对”;儿子的女友显然是用心良苦,早早地做足了功课,居然有板有眼有年代感味道地唱了一首《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不过,歌词中所有的“妈妈”都改成了“姥姥”。弟媳用《那就是我》来诠释对婆婆的敬重,侄女竟然一改往日劲歌摇滚路数,无师自通地唱起了京剧,一曲《红灯记》里铁梅的《听奶奶讲革命》,听得奶奶热血沸腾,心花怒放。激情似乎填平了老人脸上的沟壑,再一次挺直了略带佝偻的身躯,清了清嗓子,要开唱了。
   开场前她老先来了几句开场白:今天太高兴了,奶奶仿佛又回到当姑娘的时候,浑身充满了青春活力……
   老妈妈唱得声情并茂,无法想象是出自一个古稀老人(而且并非曾经的专业歌手)之口。余音袅袅,百灵的心头却无由地浮上一丝惆怅:好不容易才卸下眉头的乡愁,又被老妈给高高兴兴拾起,唱出喉头,难不成这么快又要袭上心头?
   “是啊,乡愁这东西,就是近一千年前李清照反复吟咏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玩意啊!”老先生由衷地叹息道,“我之所以对这首歌听得如此入迷,就是因为它点燃了我的乡愁。不过,我的乡愁和你们通常所见所感的还是略有区别。”
   以下就轮到百灵当听众了。老先生则干咳了两声,然后要言不烦地说开了——
   我是卢沟桥事变那年出生的,五八年从北方一所大学农林系毕业。当时响应党的号召,到边疆去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去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6师,师部驻在五家渠,离乌鲁木齐也就50多公里路吧。
   我的青春,我的事业,我的希望,我的新家,我的大家,就搁在这块荒凉而丰饶的戈壁滩了。几十年下来,沙漠变绿洲,垦区的自然经济飞速发展,小麦棉花均列新疆农产品产量前三甲。夏秋季节,花木葱茏,瓜果飘香,我师103团的哈密瓜驰名全国,以香甜可口、产量最高而著称。这不,我这包里还有贮存在大自然冰窖里的一个瓜呢。女儿在那边给切成一片片的了。给,你尝尝。
   好,好,好啊!看到你吃得这么甜蜜,这么开心,我为这宝贝儿能有列车上邂逅的乘客分享,感到太幸运了。哈哈。如今开发大西北给垦区带来的工业化、信息化也初见成效,现已建成一个集纺织、食品、塑化、旅游开发于一体的新型工业园区,已成为乌鲁木齐七城市经济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好了,我不说这些了,免得你以为我是为咱垦区做广告。说说我自己吧,这些年奋斗的历程,只恨接下来的车程太短了,要不,坐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那就免了吧。简单说说我的家庭,跟乡愁有关。六十年代中期一次回内地探亲,释放乡愁的同时,几乎是闪电般地收获一份爱情,旋即成婚。一年后喜获一个大胖小子。一家三口虽聚多离少,但每年那探亲假几十天还是给足了爱的甜蜜、家的温馨,我想人生天地间,总有这样那样的遗憾,能有如此温馨小家,此生夫复何求?
   孰料天有不测之风云,儿子小学毕业那年,一场车祸夺去了爱妻的生命,从此阴阳相隔,半夜泪沾被褥。把儿子带往垦区,终因教学质量不敢恭维,而托管给内地我妹妹妹夫,幸亏这孩子还够争气,初中、高中一路下来均名列前茅,考上广州一重点大学,毕业后供职于电业部门,立业成家,不说特有出息,也算差强人意了。
   在垦区,我拗不过领导和诸多同事的美意,非要给我张罗组建新的家庭,就在新疆,就在垦区。三年后吧,我又有了新的妻,不久又生了个千金。我让儿子把事业做到新疆,好时时团聚。可儿子大了,自有主张,他情愿每年跑一趟,也不愿跟我们这“新家”厮守在一块。就这样年复一年,正如你妈妈歌词里说的三百六十五里路,铺上连年的思念,碾压着揪心的乡愁。
   你读过陈忠实的《白鹿原》吗?我想在某种程度上,我就类似于那个白嘉轩,老婆死了一个又一个,由于艺术典型化的关系,白嘉轩一连死了六个老婆,而我呢?前妻后妻都在同我结合不久就因意外撒手人寰,离我而去了。
   退休后,我就不让儿子做候鸟了。我来。一边是内地都市,有儿子孙子——没有了儿媳妇,前几年因女方出轨而夫妻离异,儿子又当爹来由当娘,够他受的;一边是边陲垦区,有女儿外孙女。我嘛,一身无挂碍,腿脚还好。于是乎两边飞来飞去,一处住半年,至于过年,也是轮流坐庄。这不,兔年春节在女儿家,龙年就在儿子家过了。只是今年票太紧,只买到一张大年初四的。
   这样两者兼顾的好处自然不用多说,坏处嘛,也就是一个愁,剪不断、载不走的乡愁,这边厢好不容易放下了眉头,那边厢又给压到了心头。
   对了,前天儿子给我打电话说,他今天要为我接站。还告诉我,这回过年,他都是在火车上过的,在别人的城市里过的大年夜。唉,工作性质的关系吧,代表组织给单位职工吊孝亡父呢。好多年不用亲历这份乡愁的他,又给体验了一次。
   百灵听此一说,不禁心里一咯噔。怎么有这么巧?老先生的儿子不会是……是……是除夕那天在一节硬座车厢邂逅的犟牛吧?哦哦,犟牛,我还欠你一个小马扎呢。
  
   曾用名:周公裔

共 15624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读这篇小说,不由想到余光中的《乡愁》。每逢佳节倍思亲。回家过年,是中国人的习俗,于是在外奔忙多累,在除夕这天,都想一家老小团圆在一块儿。于是,这共同的心理造成了买票难。每年的抢票大军从网上到现实,都在乐此不疲着。小说叙述了一个叫百灵的女子春节前后为买票而奔波的经历。春节前夕,她被告知不能回乡,于是,在网友犟牛的帮助下,在网上为一双儿女抢到两张票。这时,意外地得大客户慈悲,春节不必加班。为一解乡愁,在网上售票告聲的情况下,连续几天排队买票,终于得到一张站票回家,在车上意外地邂逅网友犟牛。在短暂地重温馨家庭的温馨后,又在离乡的途中邂逅犟牛父亲。小说语言朴实,如话家常。构思精巧,情节安排独具匠心。多处运用了插叙回忆的手法,将冗杂的情节完美地浓缩在一来一回两列车厢之中,使文章结构紧凑,杂而不乱,有限的篇幅涵盖了更多的内容。读后感觉浓厚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有很强的感染力。佳作,荐阅。【编辑:素心如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630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素心如玉        2018-06-27 11:52:40
  感谢赐稿流年。问好作者,祝创作愉快。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回复1 楼        文友:老船还行        2018-06-28 09:38:51
  谢谢素心老师的悉心阅读和精心解读。谢谢您为老船拙作写出如此精到的编者按。谢谢荐阅。问好,敬茶!
2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8-06-30 19:33:53
  故事铺设,语言叙述,情节递进,细节刻画等,真的好。
   浓郁的生活味,涓涓流淌。
回复2 楼        文友:老船还行        2018-07-01 21:48:33
  谢谢山地老师对老船拙作的首肯和佳评。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