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禅茶一味(散文)

编辑推荐 【柳岸】禅茶一味(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0349.5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10发表时间:2018-07-10 06:22:05
摘要:一杯茶,禅道其中;一颗心,看似在胸腔里跳跃,能否被你安抚,平静而有节律地跳,那是一种修行,我不知心脏病的根源是否与自己把控心脏跳跃有关,但我知道,茶中有禅意,无需苦苦相求,而突然可以蹦跳出来,醒心莫如茶,而非酒。茶禅一味,世人皆谈,我以朴素心侃侃,自品一份难得的境界。

【柳岸】禅茶一味(散文)
   水在壶中煮沸了,你要沏茶,这不是知识,而是智慧,是茶道感悟的开始。如果是茶芽细嫩,你需要把煮沸的水沉放三五分钟,因为那水太过浮躁了,细嫩的茶经不起浮躁与狂热,此时茶毫不经斗,呵护着,才得到十分的好处。凡事应该讲究和谐,掌握火候才是和谐的条件。这些生活的智慧好像不应该是你去拜读名人名言才可以得到的,那种方式虽然得之直接,但没有你的体会与感悟,绝不会是你的人生法宝,对你的熏染只是过了一遍水那样不留痕迹。如果你面对的是老叶熟茶铁观音,那煮沸的水就根本不要放下了,直接冲入壶中,去看那沸水斗叶舞,如此的茶,只有沸水的狂热才可以使它感动,否则是无动于衷,你也不能得到真味。不要否定那些热烈与冲动,没有这些你会消沉,就像人生的音符必须是从低谷走向峰巅,那种跳跃是可以感动你的人生的,没有人会说我的人生不需要感动。
   去年,我在茶舍里张贴了刘振荣先生书的一幅字,是我口占的六个字——茶为媒道可同。“茶”和“道”二字单独位于横幅之中,颇为显眼。茶友问,老才,你说这吃茶有道,我们理解,但要“同”是不是就难了?茶友设问不是没有道理。茶是跃升至道的媒介,喝茶悟道这不是大家共同的感觉么?当然还有另外的意思,那就是“道不同”也不能不“相为谋”,因为我们要的是求同存异,求大同存小异,这些都是茶道的境界。
   其实茶中之禅,并非深奥不测。第一泡水冲沸那茶,茶香四溢,但味涩,为何?因为没有时间给茶以释放,苦涩也许是我们也喜欢的,若尝够了苦涩,想直入甜香之境,那你就要悟出一点茶道了。你可以把茶壶盖拿下来,袅袅的,不是茶香的流逝,而是苦涩的挥发,你让茶叶出来透口气,香气不会跑出来,反而会沉淀在壶中。人的心情何尝不是如此,打开盖子,透口气,总比一个人总是沉闷着好吧,如果你稍微敞开了你的心扉,融入这周边的世界,心中的苦涩还会有多少?你得到了禅心么?
   有些不经煮的茶,第三泡水就淡了。茶味之淡漠,若不是你心想茶香,单用鼻息是难以嗅出的,就是味蕾十分发达也难以辨其淡香的浓度的,但这茶并非无味了,你可以放弃,也可以继续品味,味在心中不是虚妄。你的心淡了,一切都会淡;你的心静了,周围的一切也都会沉静。试想,你就是喝白开水,何时有过厌倦了,生活需要的是淡,这是常态,如此之心,就会品味出水中淡淡的甜味。平时你吃白米饭、黑馒头,并无大鱼大肉来下饭,细细咀嚼,甜香也会盈齿的。你只要把攀比之心静下来,不再去想,更不耿耿于怀,你就会感觉到平淡的生活才是你真正想要的日子,不要在失去的时候去怀念,那样徒增苦恼不是?粗茶淡饭,轻车从简,视如平常,你少的不是博大的胸怀与理想,少的是追逐与烦恼,这样总比呼风唤雨叱咤风云来得更加持久与享受。淡淡的茶,淡淡的情,淡淡的岁月,如此周而复始,这种细水长流的日子,你敢说不是你想要的?
   喝茶者只有两个非常简单的动作,就是“拿起”与“放下”。不同的茶,面对不同的吃茶人,在不同的时空里吃茶,听不同的人生故事,此时绝不雷同,你的心境有了微妙的变化,你还是“拿起”,还是“放下”。生活里需要你“拿起”的很多,你“拿得起”么?生活里很多东西需要你悟透之后去“放下”,那你“放得下”么?如果你能够像平常坐在茶舍里吃茶那样,拿得起,放得下,人生还有多少事可以去左右你的?
   那日,我的茶友,画家张启荣先生腋下夹了一幅画作而来。他很得意,说,一件事让他这两天寝食不安,只能将这个故事用一幅画来表达出来。画面构图很简单,一根瘦竹,一把茶壶,一行小诗,小诗我忘记了,还记得张启荣先生解释过,他说,那日与楼下几个民工谈到涨工资的事儿,当然没有他们的份儿,几个民工不约而同地表示出一种宽容与满足,居然说,人家的工资也应该涨,不然年复一年也没有了盼头,我们做民工的工钱都跟着上涨,已经挣了不少了,其实他们每月就是三五千至多了。
   张启荣先生的那把茶壶就是民工的影儿,他说,肚里装的是几片树叶,沸水倒入,就在壶中翻滚,如此的容易调动,如此的深知满足,如此的达观看开。我说,这是“禅悟”,启荣先生赞同我的说法,悟得的道理对自己的人生总是有价值的,要比一个人对着民工去说,你们要看开啊,不要计较啊,要有用的多。
   我们有时候把“修德”看的是那样艰难,那样的枯燥,其实并非那样,茶道在吃茶的时候,哲理在平淡的生活里,其实这“修”就是悟,不似那“修学业”“修学分”艰难。任何人都可以去品茶,就像任何人都需要修德,德是什么?就是“道”,“大德”就是“行大道”,没有神秘。
  
   三
   “禅茶一味”是适合所有人的提醒,非佛非释所有,只是他们精于总结与记录,才存于传说,他们喝茶就成了“佛茶”,其实也是禅悟。比如苏州寒山寺就有一味佛茶。茶水是淡而无味的,不过比清水多一份竹叶淡淡的清香。一壶碧绿的竹叶,悬而不沉,又浮浮沉沉。既是禅,又是茶。人生无定,时浮时沉。心是壶,也是宇宙,沧海桑田,云起云落,花开花谢,也如如不动,坚如磐石;心是瓷杯,也是慈悲,风雨如晦,日升月落,山河变色,亦不改初心,洁白如玉。心无挂碍,一切都无挂碍;心无旁骛,一切都在定中。寒山禅师云: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其实,也是联想,静观出了境界,世俗的人未必就看不出。如此而言,禅茶与佛禅一样,也都有味。
   有人说,佛教否定人生,儒家正视人生,道家简化人生。而且这些总结大都源于他们对茶道的认识,即使不是那么直接,也是他们的观点在茶道里流动。
   如果简单地说佛教是否定人生也未必贴切,我以为,那是一种跨越,是一种高度。举个例子,明代的吴光裕的诗歌:“秋风不语僧初定,茶火无烟鹤自回。”这是典型的佛茶诗,也是禅茶诗。这是最空灵的意境,由人间的茶看到自然的风与鹤,都是有所寄托的。佛家无非是腾空而起,站在一个超越世俗的高度去品味人生。无语之秋风,正是茶僧坐定品茶悟道的时候,什么也不语,就在这“不语”的情境里你可以感悟很多超越世俗的佛理;纯净了,没有烟火的世界,才充满了自然之趣,甚至连动物也知晓和迷恋这样的脱俗意境。这不是超越是什么?佛也要生活,但生活的意义不在生活本身,是以更高的姿态去关照自己和众生了。
   其实儒家的正视人生是很普遍的,今人古人吃茶得出的意义,就是我们说的禅意,都是一种对生活现实的关照与理解。朱子是儒家的最具代表的人物,他写的《咏武夷茶》句云:“红裳似欲留人醉,锦幛何妨为客开。咀罢醒心何处所,近山重叠翠成堆。”他吃茶绝不忘记“醒心”,他无需“醒酒”,因为他不能忘却留住一片清醒的心。我们吃茶也禅悟,也是很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感悟,这与中国几千年崇行的儒家文化有着盘根错节的联系有关系。
   我赞同道家的无为,那种看淡看简的眼光是独到的,所以说他们是简化人生。唐代皎然《饮茶歌送郑容》诗曰:“霜天半夜芳草折,烂漫緗花啜又生。”緗花,浅黄色的花。道家也有悲悯的情怀,但他们绝不缱绻缠绵,道“啜又生”,道理很简单,其中的不忍无道都不在话下,生生息息是他们的理由,这是简化了那复杂人生的关照,往往看开了一切,就显得从容了,未尝不是人生的一种达观的态度。道家的眼界往往忽视了过程,这恰恰是道家的高明,因为一切随顺了自然,莫去纠结,所以他们洒脱。
   “禅”,这样看,既不属于佛专有,也不是儒的专属,也非道的独有,我们普通吃茶人也可以达到“禅”与“茶”的有机融合,也可以在吃茶里得到“禅”的意境。
   如果你只是以为“味”就是口味,境界是十分局促的,如此你只算是为解渴而吃茶,为消磨时光而吃茶,也不错,你只能算是找到了人生的另一个境界,这个境界的入口你没有错过。
  
   ——2018年2月17日20时就

共 8238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从饮茶开始侃侃而谈,从采茶开始,拈茶入壶,到注水沸茶,从湿醒去杂,到斟茶睹色,从鼻息深嗅,到入口舌感,从过堂咽喉,到回甘余韵,是一种致静的方式,由品茶联想到禅,禅是华夏民族锻炼思维走向智慧的生活方式,是一切基于“沉静”的一种方式,是一切行为的基础,之后围绕这个“禅”而达静的境界作了很多的探索,以为“修行”才可以静,修行的方式有佛释流派,都是致静的途径,再谈到尧帝禅让,讲明“禅”就是“让”,以“让”为核心的“禅”道,“道”需要“悟”,人的心情如饮茶,打开盖子透口气,总比个人总是沉闷的好,只要你稍微敞开你的心扉,融入这周边的世界,心中的苦涩就没有了。作品围绕“禅茶一味”展开,从生活中的小事谈起,从茶到禅,从禅到让,从让到道,从古至今从华夏民族到引经据典,多方佐证,洋洋洒洒,侃侃而谈,化深奥为通俗,化繁为简,让人从中领悟找到人生的另一个境界,难得的佳作,推荐共赏。【编辑:中岩】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中岩        2018-07-10 06:25:26
  向怀才抱器老师问好,作品很深奥,我只有抛砖引玉了,大作点缀柳岸,祝生活愉快、创作丰收。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8-07-10 06:35:49
  谢谢中岩老师倾情点评,给与怀才抱器更多的美言。如此神速编辑成文,深谢中岩老师深爱。问候中岩老师晨安!
2 楼        文友:张静雅        2018-07-10 06:58:33
  心境和品茶一样,只要静下来就是另外一番境地了。老师在文章的抛砖引玉也是值得耐人寻味的。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8-07-10 07:04:47
  谢谢静雅君到访,晨起就为怀才抱器小文点评,深表陈谢。小文只是几年温茶的一个思考,“茶禅一味”本意深邃,怀才抱器只是学着去参悟,诸多不妥,文友见谅,也欢迎提出意见,日臻完善。谢谢静雅君点评。
3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18-07-10 08:15:52
  读怀才老师的文章,如果不读三遍是不敢动笔点评的,《禅茶一味》中已经放出禅意茶香的神光,习之不懂茶道与参禅,只能小心翼翼的顺着老师的文路,去揣摩真义,去领会感悟禅茶一味的真谛。老师的谦虚是有名的,朋友让在新开的茶社题字,硬是没有把名副其实的“禅茶一味”放进去,按老师的谦辞,就是悟道不够。了解的人都知道老师是品茶论道的高手,“早晨采茶,晚上采茗”,这是何等的地道,泡茶醒茶,“干醒”,“湿醒”,采茶,拈茶入壶,煮水佛茶,看色,鼻嗅,口感,余韵,各道工序精通。老师讲,吃茶如治学,要得是严谨,吃茶要静,行话是“致静”,静才能通神,提神才能感悟,感悟才能醒悟。老师说的禅,就是一种沉静,就是平心静气,就是不受干扰的致静。参禅的道理与吃茶,这是殊途同归。同是静,同是悟,同是心静,同是开悟,同是豁然同是达到了,去烦恼,静观天地,天人合一,悠然自在的心静。我忽然明白了怀才老师的意味深长,禅就是吃茶,吃茶就是蝉。那些在深山老林,寺庙禅院青灯打坐的方丈达人,与怀才老师在一桌见方,临窗听雨慢品茶。有什么两样呢。怀才老师的"禅茶一味“原来如此啊”,老师真是品茶有道,这道就是茶道,茶道就是禅道,相互融入,相互渗透,这是智慧的灵动,这是真正的参禅。人生就是要禅茶一味,才有人生的味道。习之乐哉拜读。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8-07-10 08:46:25
  首先深谢习之君可耐住性子读三遍怀才抱器这篇长文。读了习之君的点评,深知唯有习之君才可以如此谬赞。这篇《茶禅一味》是早就在七八年前便写就的,一直到今年二月再修改始成。源于当年一位老者考我茶禅一味如何作解,我无言以对,便对茶道有了关注。且退居几年又是吃茶为务,融入了自己和茶友的一些茶之事,便做了如是的茶道之解,或许与人的茶道不同,但来自我的感悟,权做一家之言。习之君以高度凝练的概括,将本文的精神说透,很不容易了,在此深谢,不是说水平怎么样,而是拿着与人恳谈的耐心,令我崇敬。茶道人生,不能玷污,融进怀才的一些平生感悟,或许对读了本文的文友的人生有些启迪就足够了。谢谢习之倾情点评,鞠躬,顺询夏琪,京华无寂!
4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18-07-10 10:51:12
  若尘能闻辨数种茶,却对茶道一知半解,今品《禅茶一味》,方自知差距。人生如茶,慢品深悟才是从容人生。欣赏了,向老师问好!
浩渺若尘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8-07-10 11:34:58
  谢谢若尘君亲临读怀才抱器小文,赐予精彩点评。若尘够虚怀的了,怀才抱器也是从品中有悟而已,不一定合乎大多数人的见解,算是一家孔见罢了。若尘言自知差距,实在折煞了作者,从容倒是吃茶的一个不可漠视的主题,首先因从容才有吃茶。谢谢若尘君赐玉递琲。怀才抱器回复。
5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18-07-10 12:59:09
  读抱才老师的这篇雄文,首先必须要有参禅和悟茶的心理准备,文中的茶道我认为即是做人之道,其中的学问博大精深,沸水与茶叶刚接触时,那份狂热传递给茶叶,使之感动,使之跳跃,然后才会沉静而不消沉。就像一个人一样,先经历冲动、狂热的少年和青年时期,然后再进入平和从容的中老年。不经过一番历练,你就不能得到人生的真味。梅骨浅论,贻笑大方。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8-07-10 14:03:56
  谢谢梅骨君到访点评。茶道也是人之道,无人如吃茶,正如梅骨君所言,几片叶子,沸水冲浮,也如人生状态,所有的年龄段在吃茶里都可以找到,做人依靠本性,是粗糙之器,若经过锻磨,品格自成。茶道万千,顿悟在人。这篇小文只是给文友提供一个切口,入其内放得人生妙悟,未必高雅,对己有感即可。谢谢梅骨君拨冗陈词精彩点评。
6 楼        文友:长安之后        2018-07-10 22:24:18
  向老师问好,也不怕老师笑话,我除了爱喝茶还爱喝可乐。不过茶这个字,中国人再熟悉不过,而其中的道尽在此文中,品茶是一份雅趣,茶道亦是一份文化,一份艺术。文中的禅是一种生活方式,在前些年我学过中国茶道,其大致内容亦与周易道家有莫大关联,不过正如老师所言,不过是一种致静的方式罢了。品茶,品文,品人生!
不见长安·之后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8-07-11 05:41:34
  谢谢长安老师到访点评。不才深知,在这里写这样的文字,高手芸芸,肯定会让人见笑的,只是怀才抱器一点温茶的小体会,其中难免有拾人牙慧的地方,确是老才心悟。长安老师才是专修茶道,足够厉害,若能够看见长安老师茶道之文一定细品研磨。感谢长安老师赐玉。
7 楼        文友:迎冬寒梅        2018-07-10 22:40:53
  作者真了不起,还善茶道。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8-07-11 05:42:41
  谢谢寒梅老师到访点评。怀才抱器只是玩茶,一知半解而已。感谢寒梅老师关注。顺问夏琪!
8 楼        文友:蓝色创想        2018-07-11 12:44:22
  禅茶一叶、中华茶文化渊远流长……好美!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8-07-11 14:55:14
  谢谢蓝色君到访,给小文点赞,文友握手,携手漫步柳岸。谢谢谬赞。
9 楼        文友:蓝草乡村        2018-07-11 23:35:59
  一篇长篇,昨日不得空粗略的读,今天晚上又来,感觉就像看了一本书,这是蓝草第一次看这长篇幅的散文,细细的品,又用了我一个半小时,老师从采茶,醒茶,吃茶,茶香,茶味各方位全面诠释茶道,从古至今,引经据典,深入浅出的向文友道出茶道,大家手笔,点赞!――蓝草拜读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8-07-12 05:28:01
  难得蓝草君如此读小文,谢谢。茶道也是人生一本书,读之有获得感就好。感谢。
10 楼        文友:我是一片云儿        2018-07-12 06:34:54
  品的是茶,也是世界,禅茶一味,好一篇优雅的美文,原来,生活可以因茶而精致。长了知识,感谢老师的美文。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8-07-12 06:58:15
  谢谢云儿君到访精彩点评小文,握手吃茶,生活也因你的温暖而精彩。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