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回归线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冰心】怀念纳木错湖(散文)

编辑推荐 【冰心】怀念纳木错湖(散文)


作者:策马南山 举人,4441.3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217发表时间:2018-09-15 00:03:28
摘要:作者以一个特殊的观察角度,浅析影响中国历史的相关文化符号。以世界海拔最高的湖,代表远离现代文明的污染,保持着自然原始生态。“纳木错湖”的洁净意念已超出宗教的范畴,是人们对世间万物关系的理想追求,是对宇宙空间的认识,是对自身价值的苏醒。最后告诫人们,放下高傲无妄的心,不要与万物为敌,要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我们永远是宇宙的微尘。

【冰心】怀念纳木错湖(散文)
   永乐宫的原址在芮城县永乐镇彩霞村。搬迁方案是先拆几座宫殿的屋顶,再以特殊的人力拉锯法,用锯片极细微地将附有壁画的墙壁逐块锯下,每一块都划上记号,放入垫满了厚棉胎的木箱中,将运输路途中的土路整修后,汽车行走的速度不得超过每小时十五公里。将墙壁、壁画薄片和其它建筑构件,逐步运到中条山麓,重建宫殿,再逐片地将壁画贴上,最后由画师将壁画加以仔细修饰。这项工程历经五年时间终告完成,我在现场看过,壁画的接缝几乎看不出来,真是巧夺天工。指挥这次搬迁的工程师祁英涛当时才三十五岁,他一九四七年毕业于北洋大学工学院建筑工程系,后来还主持参与了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的复原工作,河北隆兴寺摩尼殿修缮工作的设计,正定开元寺钟楼修缮设计等重要工程。
   永乐宫始建于元代,长达一百一十多年才施工完毕,几乎贯通整个元朝史。我拍摄时,对永乐宫建筑的规模和结构进行了多方位的观察,了解了宋代的“营造法式”和辽、金时期的“减柱法”。后来我去各地去拍摄文物古迹时又学了不少东西,说起来我现在算半个古建文物专家了。我一看琉璃鸱吻、歇山顶、大梁、藻井,还有空间布局,就知道这个古建筑是什么年代的,它结构的来源出处,造型的审美取向,壁画彩绘的工艺技法,甚至我能说出当年工匠的名字。中国古代的木结构建筑是人类文明的典范,无以伦比,堪称文化宝库。山西芮城永乐宫无极殿是现存元代建筑的杰出范本,它的斗拱粗大交叠华美、造型简洁明快挺拔,使人产生一种神秘莫测的奇妙感觉,中国的木结构古建筑象征和代表了中国古典建筑精神和气质。永乐宫的最高艺术价值是无极殿保存完好的壁画“朝元图”,它是元代绘画艺术瑰宝,不到现场不知道其摄入魂魄的心灵震撼。“朝元图”是元朝统治者利用道教各路神仙的绘画形象,集体向元朝圣,是一种艺术和政治的民间教化,这进一步说明,任何统治者都在利用宗教来为政治服务。
   金、元时期,道教得到统治者的利用和支持,道观的兴建也具有一定的规模,从永乐宫的建造就可见一斑。宋代的真宗、徽宗曾掀起了两次崇道热潮,用国力编修道藏,四处大建宫观,没事时就册封神仙,好像自己也快成仙灵了,但是这救不了宋国的命运。对于百姓来说,真神来自何方并不知情,何方神圣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就是真神。金在准备进取中原时,先派奸细装成小商贩,告诉人们天要变,真神要降临,门上要贴一对这样的门神,才能避祸。人们纷纷购买画有“完颜阿骨打”模样的神像符,替换下来汉族传统的神荼、郁垒或秦琼、尉迟恭。民心先乱,国之将亡。
   部分学者认为宋朝灭亡是“崖山之后无中华”。这中华应是个什么模样?纵观历史上各朝各代的人文结构,文化流变,民俗风情,还真是很难描画出个模样。从神话传说到半信史,再到信史时期,哪个时期算是中华文明呢?记得我小时候玩“元宝”吧,元代称金银钱为“元宝”,就是“元朝之宝”的意思,黄金叫做金元宝,银锭叫做银元宝,既有政治含义,也是对金银货币约定俗成的通称。我们现在许多政治、经济、宗教、哲学、文化、民俗的用语和生活习惯,都带有民族融合的内容和痕迹。从历史上看,中华文明就是一个各民族不断融合的社会进程,是一种动态的社会文化形态,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共同体。
  
   五
   我拍摄过山西平遥,这座古城之所以被评选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主要是穷,穷的没钱拆旧房盖新房,甚至都没钱简单地翻修一下,所以就将古城保留下来了。一九八二年我在杂志社任美编时,与平遥县相邻的一个县,它的县财政经费上半年就花光了,从我在的杂志社借了一些钱维持政府日常工作。作为报答,邀请杂志社全体去平遥古城的双林寺游玩。这是我第一次以游览文化古迹名义去旅游,在双林寺的千手观音造像前,我默默地许了一个大愿,回来不久就应验了,很神奇。十年后我在五台山大雄宝殿的释迦牟尼造像前又默默地许了一个大愿,回来三天后就应验了,在当时我是震惊的,至今仍不解。我许的这两个大愿非同小可,一般人想都不敢想,我当时是陷入了破釜沉舟的困境,唯此一搏方有生路,只能祈求于佛了。
   我或许真是外太空的异人呢。若干年后,我专程拍摄历史名城平遥时,记得在镇国寺万佛大殿,同行的几人想在释迦牟尼的造像前拍照留念,以示虔诚。一样的光圈,一样的速度,拍照后,冲出底片一看,在我前面拍照的人和在我后面拍照的人,都曝光不足,人和佛都是暗的,无法冲洗照片。只有我,盘腿坐在佛像宝座前的地上,双手抚膝,端庄敬默。佛像在上,我在下,亮堂堂,光闪闪——我究竟是谁呢?镇国寺万佛大殿是中国现存最早最珍贵的木构建筑之一,镇国寺各殿皆有塑像,其中万佛殿内塑像最为珍贵,我在这里无法详说,诸位看客一定要上网查查,吓煞尔等。
   平遥古城是个神奇的地方,它有两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居然有十八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苗族、满族、回族、蒙古族、彝族、佤族、傣族、藏族、土家族、壮族、哈尼族、白族、拉祜族、侗族、傈僳族、维吾尔族、黎族等十七个少数民族,这本身就是一个民族融合的社会标本;它还是山西省的文物大县,有三百多处古迹。我当年去平遥拍纪录片时,被誉为“中国现代银行的鼻祖”,“汇通天下”的日升昌票号还被县供销社占着,拍摄时临时清空恢复旧时模样,我们花了四百块钱做了一块平遥的特殊工艺推光漆牌匾“日升昌”,至今还挂在那里。在双林寺拍摄时了解到,以前谁也不知道这里有彩塑,抗战时这里还驻扎国民党二战区的士兵,文革结束后文物部门在一次丈量测绘工作时,发现这个庙的外部尺寸和内部面积太不相称,敲了敲内墙,感觉是夹心墙,好奇心打开一看,被专家后来誉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的佛像出现了。是什么年代?因为什么事?用夹心墙把塑像封起来不清楚,一定是为了避乱才这样做了,但给后人留下了这无价的艺术宝库。
   平遥城墙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明清两代先后有二十五次维修,取孔子弟子、贤人之数,设有三千个垛口,七十二座敌楼,东城墙上有点将台,东南角城顶上筑魁星楼和文昌阁。在防御功能的城墙上设儒家文化意蕴,将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中国文化的精髓,演绎得惊心动魄,无以复加,也是一个政治文化奇观。平遥城墙的抢救维修,不能忘记一个人,他就是时任平遥文管所所长的李有华。平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很多文物包括城墙、票号都被毁坏的不成样子,县衙和庙宇根本就不存在了,和今天逐渐修复和扩张的平遥古城规模不可同日而语。李有华为平遥文物调查、保护、修复、开发、设计,特别是为平遥被评为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在平遥拍摄时,李有华经常陪着我们,给我们介绍平遥的文物古迹。维修城墙时,他领着工人挨家挨户搜寻城砖,这些城砖都被百姓偷拆回家盖房垒墙修猪圈了。我将会在下一篇文章里介绍与我打过交道,并帮助我拍摄文化古迹纪录片的山西著名的三个文物专家,柴泽俊、李治国、李有华。
   我们在平遥县拍摄时,听李有华说在金庄有一个文庙,去了才发现是堆放学校的桌椅杂物的库房,清理出来后发现,大成殿正中所供孔子塑像面色黝黑,满脸胡须,两颗上门牙大且突出外露,同史书中描述孔子尊容的文字记叙相符。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孔庙的塑像,原塑于清雍正八年,一九六六年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红卫兵砸毁,现今的塑像为一九八二年重塑。平遥金庄文庙的孔子塑像,是全国文庙中保存年代最久的塑像,价值连城。金庄文庙的塑像,从元代初建保存至今,经历了不知多少历史变迁,水灾地震,战火烽烟,尤其能闯过一九五一年“破除迷信搬神像”和一九六六年“破四旧”的两场狂热浩劫,都是金庄老百姓的功劳。我们拍摄后,在全国播出,才引起有关专家的关注,才有了金庄文庙的今天。儒家文化也是寻常百姓安身立命的精神符号。
  
   六
   我曾经拍摄过许多三教合一的庙宇,这在当地是被人津津乐道的,我还从没有听过哪个人对三教合一的思想提出系统的质疑,大概这种“和”的思想符合大众的心理,这是一种泛神论的思想园地,与一神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后续教化就形成了迥异的国民素质,同时也造就了国家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发展,中国两千多年的独裁帝制历史,就是三教合一后对于思想的管理有了系统化的方案,这种融合的理念无论从外表到内质,都能找到相应的思想对策,除特殊的天灾人祸,一般情况下,国体都基本稳定,但缺陷是对内管理绰绰有余,对外抗争屡战屡败,这就是所谓的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三教合一就是将儒、释、道三者的精神文化统一起来,三教合一的思想虽肇始于南梁武帝时,然直至隋唐,儒、释、道三教,还不能掩饰彼此之间的排斥和斗争,历史上就有多次的灭佛运动,直到元明时才逐渐趋于融会调和,这种教化的融会其实和多民族的融合相通的,这体现了国体和庶民的生存需要。但对精神的教化愈加松弛,没有法度森严的约束,各取所需,投机取巧,贿赂神仙,烧高香就成了毫无愧疚的常态,平常不烧香,急来抱佛脚也能行得通。
   大约在北宋时期,释、道、儒三教的结合,也反映到石窟艺术上,我在拍摄一些石窟艺术时可以看到。有趣的是,一些石窟中的石柱头还雕成木结构的斗拱样式,各种文化融合都在细节处理上达到一种升华,其独特的融合精神在艺术的枝枝叶叶中展示,动情之余,让人深思。
   佛教修习的最终目的是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难,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终极解脱,但到了中国被道教改造后,实用主义增多了。
   道教为多神崇拜,道教的多神功能强大,它的诸神来源根本没有章法,只要是神力强大,百姓需求的,道教就收为己有,不仅能壮声色,还能唬人。
   儒教也称圣教,其实算不上是一种宗教,应该是一种文化和意识形态,但历代王朝都以儒教为国教,因为儒教拥戴神权,认为皇权至上。
   三教合一就是借助神祇对民众进行教育教化,这就让各取所需成为现实。记得我在某地拍摄一个寺庙群时,沿山坡而上,各种庙宇紧密相连,参差不齐,大小不一,除三教合一的主庙外,只要是老百姓需要的神仙里面应有尽有,有管下雨的龙王爷,有管婚姻的月亮老人,有管治病的痘症娘娘,观世音菩萨那是必须有,因为别人不管的似乎她都管。这些虽不合法度,但实惠方便,求学、求官、求财、求运、求男求女,求什么有什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投机取巧的懒惰精神,也是人们不自信、不作为的具体展示。
  
   七
   在山乡采访,最怕压死一只鸡,无论是公鸡或是母鸡,用当地人的话来讲:这就是恶性交通事故。这种事一般发生在通了公路的山乡,如果在交通特别困难的穷乡僻壤,遇到这种事,我估计纯朴的村民会觉得那只鸡不长眼,冒犯了官家的汽车,死有余辜。事情就怕来回想,是修通了公路相对带来了民情教化上的瘟疫吗?我看有可能!试想,当修通公路后带给人们的新鲜感淡漠后,人们就会发现这种现象打破了以往宁静的生活,小孩不能再随意乱跑了,尤其是第一只鸡被汽车压死后,汽车扬长而去,不是停下来寻找苦主,这就种下了瘟病的根苗。农妇的第一反应就是:天杀的,下次不要被我逮住。她将怨气发在所有的汽车上。结果是,一旦发生“恶性”交通事故,人就会越聚越多,聪明人就会帮助计算鸡生蛋,蛋生鸡的循环价值,无一定的标准,就看开车人的态度了,反正村民有的是时间耗着。世间的事就是这样,凡是第一件事的产生,总会让人间充满困惑,当这种困惑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后,人类就要自救,就会出现规矩,然后总结成乡规民约,再进一步成为法律。再后来人们发现,人性中的恶会自觉地规避法律,或在法律的框架下巧妙地偷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宗教就诞生了,哲学也诞生了,甚至诡辩术也诞生了。所以可以这样认为:人类的灾难来源于第一次的失信,以后所有的补救措施就是制定契约,人与人,人与神,人与万物都要有契约,否则,人类这个物种将会灭亡。凡是破坏这种契约的行为,无论他多么强大,多么侥幸,最终会得到惩处的,这是铁律。
   各类政治、宗教、哲学……就是制定契约的精神基础。
   现在人们每到与佛有关的节日,都去排队烧高香,头炷香价格骇人,还是有人争抢。寺庙都成了赚钱的场所,佛主都成了寺庙的摇钱树。记得我在某寺庙拍摄时,看到大雄宝殿佛像前有一功德箱,我问这里的负责人,这功德箱一月能收多少钱?他说不知道,因为这功德箱的钥匙在文化局,每月他们来开箱取钱,这里的钱与寺庙无关。功德箱的本意是维持寺庙的运行,但现在都成了地方政府的行政开支或奖金了。
   中国佛教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派别,主要的有八宗。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性、相、台、贤、禅、净、律、密派。禅宗是中国化后的佛教,禅宗将佛教的思想与中国传统的思想,尤其是将老庄玄学的自然主义哲学与人生态度,还有儒家的心性学说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哲学理论与修行解脱观。即心是佛,见性成佛,是理解禅宗的基本要领。中唐以后,禅的意义扩大了,不必静坐敛心才是禅,日常生活中搬柴运水、吃饭穿衣等平常动作亦可称之为禅,但必须有禅心。禅心是什么?很难一时说清。今天我们号称的禅茶一味,就是一种矫情,是不懂禅的表现,是将禅庸俗化的作为,但许多人乐此不疲,寺院也煞有介事的开设禅茶座席,只是为了孔方兄。禅宗认为,无论干什么事都可以顿悟,这种顿悟的门槛成本就太低,随时都可以立地成佛,这种佛性的浅薄很难起到一个教化作用,甚至有点娱乐精神。就像现在许多人说我信佛,顶多是吃斋,次级是吃素,再次级就是禅茶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禅宗就是一种三教合一的复合体,因此在中国盛行。

共 11606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作者以深邃笔调,追溯人类文明历史,认为那是一种交流与融会的过程。这个过程或是刀光剑影,烽火硝烟;或是哲学政治,文化渗透;甚至是毒虫瘟疫,都有可能改变历史发展进程。作者通过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经历,通过对中国儒、释、道三大宗教内涵的反思,对文化意义上的教化功能提出了一些探索性思考。本文将人类的渺小和伟大,自然的壮美和空灵,宇宙的浩瀚和无边,人类精神的培育和思想的进步结合起来漫想深思,用多维的文本构思和情感叙事,阐述了作者与读者对话的基本框架理念。文中以详实的采访拍摄见闻与经历,从镜头背后的全新视角给读者打开了一扇认识与思索人类文明历史的窗口,最后以世界最高的“纳木错湖”的洁净神圣意象,遥远星际意念中的美好愿景,作为文章的思想情怀寄望,既点化、照亮读者心灵,又让历史在现实中找到了真实依托。怀念纳木错,就是在怀念人类曾经美好的精神家园,希望后辈子孙能守护住这一片洁净!本文语言质朴凝练,洋溢着对人类精神家园的深切关注之情,绽放着储存心底的光和热。这些娓娓道来的哲思如清溪水般滋润读者心田,引人反思警醒。感谢精彩创作,佳作推荐共赏!【编辑:心灵飞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心灵飞鸿        2018-09-15 00:10:32
  题为怀念纳木错,实为怀念若纳木错般洁净的精神家园,给人美的向往,精神的引领。一篇厚重深邃的散文,静心阅读,受益匪浅!感谢辛勤创作,敬茶!
勿忘本真
2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18-09-15 09:02:50
  首先感谢飞鸿社长漏夜追文编案留评,南山深为感动!飞鸿社长在编评中的深切理解,更为南山动容。共同的生存记忆,给同时代的人有了心灵沟通的时空跨越,也让一种理解成为具体的表征,这就是文字的沟通。再次对飞鸿社长表示感谢!
   文革结束后,中国的美术界出现了一批影响中国画坛的艺术家,1979到1984年间的创作中,出现了许多以表现农村生活为主题,且充满乡土气息的作品,例如陈丹青的《西藏组画》、袁运生以云南少数民族为素材创作的首都机场壁画。1979年,国家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十周年特地举行了全国美术作品展,共有82件作品获奖,水粉画《西藏寄情——怀念纳木湖》(黄唯一作)获二等奖。1980年3月,文化部、共青团中央、全国美协发出“关于举办‘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的联合通知”(我也参加了此次此活动)。1981年1月,“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评选揭晓,全部获奖作品共153件,油画《父亲》(罗中立作)获一等奖(至今我还包存着与罗中立的来往信件)。
   一种不同于文革创作模式的新风格出现,是两个迥然不同的创作模式,分别是“伤痕”和“乡土”这两个主题。这种文化现象的精神有着多重的含义:反思与批判的融会,文化记忆与生命拷问的交织。这些作品强化了艺术的历史性,流露出对生命意义的思索,艺术家以自身情感的表现为依托,唤起了艺术对个体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重塑了艺术的批判力量。
   此文的配图就是黄唯一创作的粉画《怀念纳木湖》。当年我看着此画百感交集,心情难以描述,今天撰写此文作为对当年心情的追溯和对艺术家的追思。
   (黄唯一,男,别名黄延龄,云南昆明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四川分会理事。擅长水粉画、水彩画、漆画。1952年毕业于昆明师范艺专,1957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工艺系,1959年往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1962年返四川美术学院任教,先后担任系主任,副教授、教授。代表作品有《怀念纳木湖》、《蜀江水碧》、《黑水河》等。)
人生如梦
3 楼        文友:孙鹤        2018-09-15 21:59:04
  真的希望市场经济社会,钱途唯一的社会里,还留存一份涤去肮脏污秽的精神乐园,拜读佳作,极为欣赏,问好老师,秋安。
敢于自嘲 善于自悦
4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18-09-16 09:08:38
  谢谢孙鹤部长赏读留评,人间所有的一切都源于自身的教化,之所以人类能走到今天,就是因为绝大多数的人心底都有最后的一条线,这就是人性。问好朋友了!
人生如梦
5 楼        文友:冰凝暗香        2018-09-16 13:57:52
  拜读南山老师美文,心灵再次得到震撼!人类一边破坏着自然,一边又寻找着心灵的家园。寻找纳木错,让我们再次反思人类的过往。
6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18-09-16 17:41:52
   感谢冰凝暗香来访美评!你我认识多年,今日才见到你的真容,黄河的水真的清了。 所有的自然美景都是以其物化的象征给人以启迪,在最后的关头就会以一种特殊的形式拯救人类,让人间更为美好。问好朋友了!
人生如梦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