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今日巴别塔(散文)

精品 【流年】今日巴别塔(散文)


作者:谢凌洁 秀才,1231.0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09发表时间:2018-10-09 12:45:54


   若说远些,越南人、泰国人,菲律宾人、马来西亚人和印尼人,他们除了赤道导致肤色的轻微变异,五官模样甚至表情都和中国人一样,可是,他们却自说自话,各属一国。同样,欧洲各国白人明明长着同一个脸谱,然,他们却莫名其妙讲着希伯来语、拉丁语、英语、德语、法语、荷语、西班牙、意大利语等等,又同样,说远些,中东乃至次大陆的住民,他们的样子和欧洲人也是差不多,可是,他们也讲着各自的语言,归于各自的疆界。但是——这里有个很大的“但是”,不管他们各自在地理政治上属于哪个国家,他们的语言组成无不以最小的字母颗粒归于这个庞大的铅字库里,甚且以地理走向的形式。于是,这些规则、系统的符号,任何一种迥异的书写和发音,莫不归于一个不同的语系,而这个语系,必指向某一共同的祖先和族群。如果有兴趣和耐心,不妨按着各大陆语族的语言去拼凑一些词汇,你会发现,不管是数字、家庭成员的称呼、物名、学科及至各种关系等,它们在各自语族里的书写发音会出现语序上的对应和近似,稍有不同,也不过是词汇中的某个词素有所变异,比如,元音a、o、i、e、u的发音变异、ar和er、d和th、f、V、b和p在不同语族之间的变异和转换,若仔细些,会有更普遍且微妙的发现,比如,印欧语和日耳曼语之间的变异转换,就像印欧语中的f、th、h在日耳曼语分别被b、d、g取代,b、d、g分别被p、t、k取代,p、t、k被f、th、h取代。
   同样,也可以把范围定在同一大陆的众多国家,比如欧洲,现在我们拿“家庭”这个单词在他们各自的语种中进行对比,你会发现,英语“family”在拉丁、德、荷、法、挪威、瑞典、阿尔巴尼亚、马耳他、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各国的书写和发音几乎没有变化,惟一的变化是单词后缀的“y”被“ie”或“ia”等取代。有意思的是,该词在瑞典的邻国芬兰发生了截然的变异,变成了perhe,和爱沙尼亚语一致,诧异间,蓦然想起,芬兰和瑞典之间隔了波罗的海,而爱沙尼亚和芬兰紧紧相依。这也是有趣的发现。而一旦把该单词放到东欧国家,又发现,它在俄罗斯、白俄和保加利亚之间的书写和发音相近,而在东部大陆的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罗马尼亚等,则又是另一番书写了。于是明白,同一个词汇,在同一大陆的邻国,不管如何变化,最初的部分依然作为基因的记录而烙印般永恒存在,甚且,若循着这个遗传基因去认祖归宗,也许,那些远近分布于不同疆界的族群,原来都是同宗同源的兄弟,哪怕隔海相望的大陆族民,一如美洲之于欧洲。
   于是,“迁徙”这个词便豪迈而浩浩荡荡地出现了。比如,哥伦布之后的欧陆族群大规模殖民、迁徙,比如远古印度雅利安语族移民,及至日耳曼民族迁移。仿如战争导致的巨大变乱流徙,于是,横穿海洋,或者,沿着河道、山脉、草原迁徙、游牧,终究得以栖息,千万年以后,当人类寻根溯源,原来,在某一大陆、某条山脉及至某一海洋沿岸,那里的住民莫不是当初“大洪水之后”齐聚“示拿之地”并齐心协力修建巴别塔的兄弟,而协助解决这一基因谜题的,竟是源自本能的发声:语言。说到这里,回望《圣经》,原来,这部两千年里流传最为普遍的典籍,不仅是创世纪之初的再现,更是人类几千年生存繁衍的预言。所谓“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孙悟空逃不出如来佛的掌心”,说的正是。也许,也正因此,《圣经》在西方人手一卷,乃至别的大陆。
  
   三、典藏
   回到活字印刷之前的《圣经》,那是中古时期多个世纪的手抄本。说起手抄《圣经》,想起几年前在普朗坦举行的一次长达几个月的大型展览。那是一场我见过的最大型的《圣经》手稿博览,展品从大厅到层层递进的厢房,陈列丰富,林林总总。在长达数月的展期,金圆规大厅迎来了汹涌的人潮,比肩接踵,源源不断。偌大的画馆、厅堂,及至层层环绕的厢房,那四围环绕的玻璃橱柜里敞放的,无不是庄严壮丽的巨大卷面,使得慕名而来者怀了虔敬肃穆之心。
   坦诚说,那样神圣的展览此前我不曾遇见,尤其是那样的书写方式和装帧,更是我不曾见识的。所有的呈现,超常宽大的卷面上,围缀的边饰、间插的图文,和以族徽纹章作首写字母的奇特,无不华丽尊贵。不仅雕刻般刚朗且尊贵华丽的字体震撼了我,尤其是,不管是开篇字母还是另起段落的头个字母以及卷面华丽的插图,更是惊艳无比。那样的雕绘,真是别出心裁,美轮美奂,尤其富有崇高尊贵之感,这种感觉强烈地袭击了我,一如首次站在哥特教堂穹顶下、目睹肋骨齐织间彩窗绘图的肃穆和敬意。
   确实,那于我是一次诧异而惊喜的经历,更是一场巨大的谜题,这些谜题于我,就是:人世间怎么会有这样庞大壮丽的书卷?它们是来自天上还是人间?如果是人间,是出自哪里、出自什么人的手?数月里,我被一种痴迷和狂热绑架,无数次地光顾古老的围城,而实际上,我不会阅读,甚且,那以水晶棺椁般的橱柜展示的典藏,示以观众的是这样的信息:你之可以看,但不可触摸。连触摸都被禁忌的东西,要拥有显然是做梦,而所有这些老经卷的年龄,最短的也有四、五百年,最长的千多年,当然是价值连城的古董。而我想以尽可能好的方式把它们留下,和“价值连城”毫无关系,而是它们庄严华丽的模样,那是我所拥有的普通印刷版的《圣经》的另一个模样。
   记得在此之前,某次在修缮中的教堂橱窗里见到类似的一本大书,和我之前所见的印刷品完全不同,尽管特异的老书封面落了尘土,仍然令我一震,并蹲在窗前看了老久,心里问自己:这是书吗?还是手绘本?没想到,几年之后,在普朗坦我看到了数以万计的“手绘本”,而它们的姿态,和所受到的待遇和那年被冷落在废墟般的教堂橱窗里的那本完全不同。起初,以为是欧洲各国教堂和修道院汇集一起的大型展览,而后得知,那竟然是普朗坦书馆的馆藏!
   从9世纪到17世纪的手稿就有638种之多,每一种是多少还不得而知。来自中世纪的这些手抄古籍,显然不会是印刷馆的产品,而是摩勒图斯家族日积日累的典藏。古老的收藏源自印刷文明之前的中世纪教堂、修道院抄经坊的修士以及宫廷装饰之人之手,以及民间隐者和艺人的杰作。而后明白,手稿上的书写体竟就是传说中的哥特手写体,难怪似曾相识。曾经,在普朗坦的活字字库,我见见过这样的字体,尽管来自不同修士的手艺而风格各异,然,夸张华丽的流线镶嵌,鲜明的棱角和灵秀的线条,不管来自浮雕般突显的字模,还是书卷上的飞舞,都同样的瑰丽辉煌。曾经听传的哥特体脚本、黑皮书等,原来就来自这个字体。
   传说中的“哥特”一词,在文艺复兴时期与野蛮同义,然,这“野蛮”竟此等的美伦美奂,以致整个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堂和修道院,几个世纪里的修士修女们,以这种美轮美奂的“野蛮”创造了宗教史上的另一种辉煌,是啊,想起古埃及的金石、绢帛和蒲草,乃至世间不为人知的渔网破布、缆绳、青竹和麦胚,终有一天,智慧的先贤们能以羊皮做纸,当然是值得欣慰和骄傲的辉煌。似乎,从普通民众、民众、神父到学术界,对这一辉煌的凝望,无不充满了敬意,甚至在某些怀旧的考古学者眼里,我们还看到了不易觉察的惆怅。于是,悖论再次考验了人类:当现代文明带来的规范快捷的流水作业取代了浪漫非凡的手工艺,回望曾经的作业结晶,为什么,我们不仅有着透过化石回溯漫漫进化路的崇敬之心,甚至满怀瞻仰圣灵的虔诚庄重,那是否水说明,在两种文明之间,选择总是介于两难。不争的事实是,手抄时代的书籍,不管宗教还是人文学科,存量自然稀罕,《圣经》,能整卷读到的想必只有德高望重的神职人员,而常人,甚至连圣日课上的诗篇也只是做礼拜时能读到或听到。据于此,印刷文明的开创繁荣,不仅迅疾了减少了文盲,而且极大程度地推动了文化复兴的发展和昌盛。
   以印刷《圣经》起家的普朗坦,非凡的经卷典藏得以扬名也是必然。作为镇馆之宝的多语《圣经》,可谓闻名遐迩。据载,从开篇到印刷完成用了整整五年,期间,来自罗马的神父、翻译家、神学家及至各国的人文主义者济济一堂。而为查理五世葬礼出版的《送葬队伍》,更使得金圆规印刷声明远扬,并在赫然的名声中崛起,辉煌无比。那是以查理五世统治时期的五种语言出版的画册,分卷轴和书本两种形式,卷装尤其奢华,每卷轴子展开可达十二米之长,不同寻常的是,画册展现的并非一个丧气沉沦的葬礼场面,而是一个排场奢华甚至喜庆的贵族派对,一似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莎士比亚剧,又像戏剧场面上十字军的出征或凯旋,画中人物气宇轩昂,他们头戴方形薄片风帽,修长的身条以普尔波万加肖斯包裹、并套上绑腿般紧窄的尖头高筒长靴,外加拖地宽摆长袍。队伍壮观辉煌,格外的富于皇室的仪式感,逶迤中,法兰西国旗和各色狮子旗被长矛般的旗杆高举,随行的骏马,披着以各种旗帜做成的披风和头饰……好一个浩浩荡荡的皇室葬礼。当然,这里看到的只是画卷的部分摹本,那么,12米长的真品画轴藏在何处呢?这种价值连城的瑰宝,需要怎样保管,才使得它在几百年甚至更漫长的岁月里保持原样。
   当然,金圆规的典藏,宗教读物之外,更多的是人文社科和文艺类书籍。
   从字模铸造和印刷坊过来,再逗留在迷宫般的藏书间,那和往常站在任何一处书店的感觉都是不同的。层层递进的房间,藏书四处分布。书墙上的古籍、纸卷无不上锁,要看,只能从遮挡的玻璃看看那高至半米的多环椎节的书脊。白色羊皮或褐色皮革的外封,烫金的字体铮亮如常,脊骨如竹,拱起的椎节,暗示内脊对应处缝扎的厚实纱线。曾经作为家族圣堂的地方,后来成了图书博物馆重要古籍的藏馆。鲁本斯的耶稣受难图高悬在上,使得古老的典籍更显神圣。甚至,这一庄严之举,让人确信书籍本身就是具有神性的。该贵族之家对待书籍的严谨庄重,秉承了修道院藏书人的修养和感情。这些书,除了主人从教堂和修道院购得的手抄经卷,剩下的馆藏,全是印刷坊的产品,不仅是植字排版和印刷工的结晶,更是活字铸造工人的结晶。所谓沉甸甸的果实,说的正是。逗留藏馆的书架之间,偶有产生奇怪的念头,一如幻觉,比如:这山山海海的藏书,若把皮卷外封卸下,让士兵般布阵的文字统统还原成字模并使得它们多米诺骨牌般哗啦抖落,那得多少铅字库、多少箩筛和字盘才能装得下?甚至,如果把它们当作街巷里的小方砖,大概也能码满几个城市的地面吧。而,这满山满海的金属粒子,要是全部回炉,又将澎湃怎样的火山?
  
   四、让上帝发笑的人
   说到普朗坦,古腾堡是绕不开的。说来,两人命运还有相似之处。
   古腾堡出生于罗马诸侯国美因茨的富商贵族,少年时因反贵族运动随家人迁徙异地,在那里,他被叫作铁匠或金匠的儿子,之后子承父业,也成了金匠。富人们不仅找他打磨金饰和宝石,朝圣者认为他神秘的工艺可从宗教遗物中获取神的光芒和指引而拜托他为朝圣之途抛光金属镜子。这场以朝圣之名带来的生意,因一场鼠疫使得旅程耽误从而被朝圣者告上法庭,并以他被宣布破产告终。财产没了,但劳作不仅积累了不为人知的机器印刷的经验,打磨抛光金属镜的岁月更为合金字模的铸造直接提供了借鉴,真是塞翁失马,从金铁匠到伙子铸造和印刷的职业转变已是时候,然,破产的贵族之后,此时一筹莫展。
   50岁那年为奔母丧,他重返故里,这一回来,他有在荒芜的故园重建大业的意思,于是四处筹借,甚至孤注一掷地借了高利贷,并很快建起当时第一个活字印刷厂,在这里他重振旗鼓,以印刷各种版本的《圣经》和富人的“赎罪券”作为他开启梦想的序幕。赫赫有名的《古腾堡圣经》便出自这里。据载,该圣经用了近300种不同字体及型号的字模,手感可与古时手抄《圣经》媲美。如果说,事情顺着这个方向一直向前,他人生会是另一个结局,恰恰这个时候,又出了一场官司:变卦的合作者把他告上法庭,以致他创下的印刷场连同那套《古腾堡圣经》易主。庆幸友人相助得以在拍卖中再次赎回并另立门户。又祸不单行,几年后,一场宗教冲突使得他遭了洗劫并被迫踏上流放之路,在流放地莱茵河畔,因梦想不灭,再次创建印刷厂,时间不长,他再次重返出生地,直到3年后辞世。尽管因为开创性的贡献,他被葬于方济会教堂,然而今,因教堂被毁,他的坟墓也无从寻踪了。
   相比古腾堡,普朗坦因有商人的精明,看起来似乎幸运些,然,这点精明仅对他的几年辉煌有所帮助,于命运却毫无更改。他们之间相差120年,古腾堡去世后半个多世纪,普朗坦诞生在诺曼底。他的出现,似有“天降大任降于斯人”的意思。之前的半个多世纪,因为古腾堡的启蒙,文盲减少,私人印刷作坊也有了萌芽之势,然而,因为宗教叛乱和政治动荡,也不成气候,以使得普朗坦的出现有了点继往开来的迹象。初到安特卫普时,他已经是菲利普二世皇家印刷总管,也因此,金圆规搬到本市之前已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了。时值新婚不久,他和妻子从诺曼底辗转巴黎、布鲁塞尔再到安特卫普,显然是看上她位于凯尔萨斯内河和海洋交汇的水运之便。那时的安特卫普已是西北欧最重要的的商业中心。他是明智且有远见的,之后的几个世纪里,河海运输的便利,不仅为机器、字模的购入和人员往来提供了方便,尤其是,海量的宗教读物和人文经典,从码头上船,沿着河道入海,向北海和大西洋沿岸各国输送。

共 12529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巴别塔,据《圣经》记载,当时人类联合起来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计划因此失败,人类自此各散东西。此事件,为世上出现不同语言和种族提供解释。作者以《今日巴别塔》为题,记叙了游览活字印刷作坊、声名显赫的欧洲贵族城堡的所观所感,作者以厚重的文字呈现了那儿曾经的辉煌,如粗朴古拙得老厨房一样炼金坊,让人仿佛看到了当年繁复复杂的成字过程。字模储藏之地铅字,密集层叠,印刷间,工序整齐,仿佛可以随时开工。那些将反体字模进行排版的工人功能奇特。技巧过人。作者思绪蹁跹,思考着人类语言交流的微妙变迁与发展。壮丽宏大的《圣经》典藏,令人震撼,作者思考着与其有关的诸多问题,通过具体深入的说明,让读者感受着古老书籍之神圣。从字模铸造到印刷坊,再到在迷宫般的藏书间,作者脉络清晰的游览过程,穿插着作者深刻厚重的思绪,带给读者深深的感染。之后,作者将两个命运类似但相距一百多年的著名印刷家古腾堡与普朗坦对比,让人们感受到他们为人类文明的传递做出的巨大贡献,他们经历坎坷而痴迷于印刷事业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作者思维开阔,由此及彼,将欧洲印刷事业曾经的繁荣状貌借由一个家族的兴衰加以阐释,语言厚重有质感,思维多维有中心,让读者在欧洲印刷事业的历史遗迹中感受着世界文明的繁荣昌盛,带给人诸多的启示和收获。力作,荐阅!【编辑:风逝】【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1010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逝        2018-10-09 12:48:19
  好厚重的文字,灿烂的人类文明的传承发展,可见一斑。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2 楼        文友:风逝        2018-10-09 12:58:55
  作者题目借《圣经》之典反映欧洲印刷业的辉煌以及对文明的传递,可谓设计独特,而那些想象中印刷工序的辉煌,用语生动精妙,十分有场面感。拜读学习,受益匪浅!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