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国庆”假日出行记之二(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国庆”假日出行记之二(散文)


作者:金谷 布衣,280.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69发表时间:2018-10-26 15:57:59
摘要:仙居传说是仙人居住的地方。很少有这样一个地方能够像仙居一样,一万年前就掀开了人类文明的曙光;很少有这样一个地方能够像仙居一样,令古代帝皇心驰神往;很少有这样一个地方能够像仙居一样,吸引无数文人墨客、道教名家在此潜心修学、栖身修道。

【荷塘】“国庆”假日出行记之二(散文)
   陈氏宗祠由门厅、天井、大殿(正厅)、两厢所组成,是雕梁斗拱的建筑样式。天井呈长方形,两侧是厢房,门厅左右为房,自上而下供奉着陈氏先祖的牌位,彰显肃穆庄严。正厅的十几根石柱在麒麟花灯式的图案映衬下,凿刻着多付楹联,这一切都在向人们诉说着陈氏家族的辉煌与荣耀。
   与陈氏祠堂相聚不远的“何氏里大学士府”,是清代著名学者何焯的府邸。始建于南宋,后经明清时期几经修缮,虽经岁月磨砺,风雨剥蚀,但玲珑剔透,隽永清新,典雅庄重,风韵犹存。“何氏里”内部天井套天井,回廊接回廊,布局精巧,错落有致。盘桓在何氏小院里,似乎还能嗅到宅主人留给后人的缭绕不绝的书香。厅堂正中曾悬挂一块镶贴真金的“大学士”匾额,据考证为康熙年间授予何焯的。捷报厅的四壁上,十几张捷报还依稀可辨。可以想象,曾经有多少次,衙门里的“报子”骑着快马,高举红榜,吆喝的声音绕过长长的皤滩古街,比脚步更快地抵达何氏的某座台门大屋中。“报,恭喜何大人高中……”
   当地政府在“何氏里大学士府”专门开辟了一处《仙乡史话》——仙居历史文化概览室。有一则陈列资料,引起了我的特别关注,资料介绍说“考古学家最新研究仙居下汤遗址距今1万年以上”,说仙居下汤遗址属于十六处上山文化遗址之一,1万年前仙居下汤人就开始种植水稻并发明了稻谷加工工具,有了纺纱编织,有了陶器制作和磨制石器、钻孔石器等生产生活工具。这对于我的认识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石破天惊。我薄弱的历史知识,余姚河姆渡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种植水稻最早之地,距今7千年,这是历史权威定论。我不由自主发出惊讶声,难道要将中国农耕文明的摇篮往前推3千年以上吗?这不是一件小事,是修改历史和文明史的大事;与我一起在观看陈列的几位上海游客表示,河姆渡文化不能推翻。
   古街的尽头,一个不起眼的洗衣埠静默在古镇的一角。三两个妇人正在埠下浣洗衣物,几只家鸭在溪水里游弋。夕阳西下,天边慢慢浮现出一丝红霞。太阳红红的,似是喝醉了酒,熏熏的下坠。红霞则随着太阳的消失膨胀开来,片刻间,天地间换上了耀目的彩衣,粉红色,鲜红色,橙红色,还有许多道不出颜色的红组合在一处,重叠着却不沉重,似是飘飞的衣襟彩带。在晚霞照耀下,绿树倒影,碧绿的溪水也染上了薄薄的彩色,水底的白色卵石清晰可见。这里应该是古时候那个曾经商家云集的大船埠,然而你已经很难想象出,元明时期,商家和官员们站在这个地方,喜悦地望着吆喝着指挥着一袋袋官盐被扛夫扛着上下船的情形了。
   那个百舸争流,人声鼎沸,摩肩接踵的码头,已经远去了,不复存在,只将一份历史的深沉与厚重遗落在这里。

共 6171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游记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自己无意间撞进了一个古镇,一个据说是中国七处未被发现的世外桃源之一—— 皤摊古镇。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缓缓浏览,边观赏古镇风光,边了解它的历史与文化。这里曾有明代的一位进士金克厚,他与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王阳明有交往而出名。作者踏上这条古街,踏进历史,走向老态龙钟的老者。第二部分介绍见到的居民,一位是留守儿童,一位是高龄老人王陈氏。从他们的身上,作者了解到如今老百姓的生活依然贫穷,而这里从宋至清代就是繁华的商业中心。第三部分讲述走进皤滩古街的核心区,原风貌保持完整的古街,令他大为惊讶。这一部分也是写得最精彩的,徜徉在皤滩街头,踩着那一颗颗被世世代代的子孙踩踏得光滑溜溜的卵石,听着现代皮鞋与千年前的卵石相碰撞的嗒嗒声,宛如穿行在时光的隧道里。作者穿越到了千百年前,目睹了街上百姓的生活与经济的繁华。陈氏祠堂、何焯的府邸,都默默诉说着这里悠久的的文化。历史上曾经繁华、人声鼎沸的码头,如今早已被寂静所代替,徒给作者留下许多伤感。资料详实,内容丰富,语言流畅,古今对照,让人们思考:当年的繁华哪里去了?【编辑:莫道不销魂】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莫道不销魂        2018-10-26 16:00:04
  一篇有份量的游记,把古镇的历史很随意地交待出来,让人们了解了它。欣赏学习了,祝老师创作愉快!
用点滴文字,守候心灵家园。
2 楼        文友:山水伴流云        2018-10-26 20:24:41
  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古镇,读它的历史繁华以及现在的落败,给人一种心痛的感觉!看着留守儿童和老人的生活,链接起来想想似乎古镇的萧瑟是必然的结果。更加惊叹作者的文笔给读者留下的深思!
3 楼        文友:金谷        2018-10-26 21:08:21
  谢谢老师们的评价,谢谢老师们的编辑。
中年之后的业余文学爱好者,将以游记散文作主攻方向,向读者展示祖国美好的河山。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