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曾经的夏忙秋收(散文)

精品 【丹枫】曾经的夏忙秋收(散文)


作者:金源 童生,552.7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08发表时间:2018-10-31 09:48:11


  
   四、打场
  
   打场是夏收中最热闹的场景。
   打场有摊场、晾晒、打碾、起草、扬场等多道工序。把从麦垛上拆下来的麦捆人挑马拉的在场院中散开,然后解开草腰,用木杈尽量分散开的过程叫摊场。晒上一日半载,等抓起一把麦秆轻轻一折,一声脆响中断了,或者踩上一个麦穗一碾,麦粒轻松的脱落开来,或者踩在摊开的麦秆上,发出清脆的声响的时候,晾晒的麦子就到了该打碾的时间。
   那个时候的打碾都是人力畜力来完成的。因为没有通电的缘故,脱粒机之类的机器是无法使用的。打碾时,村里除了拉车的牲口外,其它凡是成年的牲口都要上阵,一匹马或是两头驴拉一个石头打制的六棱滚子,二三十匹牲口依次排成一列行进。走在最前面的自然是一个熟悉工序的人,而后面都是孩子们,每人牵一匹或者两匹牲口,于是在一阵轰轰隆隆的声响中,各色牲口就排成一队上阵了。
   打碾时要从一个边开始,然后再顺着边走到折边的三分之一,然后再拐进来,整个队列就绕着划圈,压上一遍后,然后换一个方向再压一遍,这个时候,刚才还枝枝桠桠乱扎的麦秆就平整的许多,同时,被压扁的麦秆也光亮起来。然后翻场。翻场是把刚刚碾压过的麦秆用木叉翻过来(突然有想写那些各种农具的冲动)。翻场的主要目的是把麦秆尽一步抖散、让夹杂在麦草中的麦粒抖落下来,然后再压一次,打碾的工序就基本完成了。
   然后就是起草,拉堆。先把上面的麦草用木爬拉去,再把混杂在一起的麦壳麦粒堆在一起,才算是完成了一场打碾,而垛在四周的如山一样的麦垛还需要一天天的消化。一般情况下,如果天气正常,每天至少要打上一场。每天晚上,吃过饭,会去摊场,一个晚上过去麦捆因堆集而没有散发的水分会在夜风中散去,而清晨的阳光又再次干脆了它。
   等到场院的一角堆上一大堆混杂着碎草、麦壳开始影响场院使用的粮食堆时,才会扬场。
   扬场是整个过程中最有技术的一个环节,先是粗扬。所有的人站在若大的草堆上,用木杈杈上,尽力向上风散开去,在风力的作用下,较重的麦粒会落在上风口,而草屑等随风飘向更远的下风。
   如此反复几次经过粗扬后,基本上就是混杂少许杂草的麦子了,这个时候要进行呛粮。
   呛粮是整个打场中最表现技术、耐力和配合的活,通常都是有健壮的几个男人来完成。几个男人站在粮食堆上,用木锨把粮食迎风散开,而上风口通常还要站一个打“掠扫”的人。打“掠扫”是用新栽的扫帚,后压前端着,在刚刚落下的粮食堆上轻轻扫过,目的是把和粮食几乎轻重一样的杂物如石子、没有成熟的小麦穗等打扫出去。经过这个工序后的粮食才算是干净的,能够装袋入仓了。
   呛粮是扬场中最精彩的部分,一般是两个汉子一对,站立在粮食堆的两侧,第一个用木锨把粮食向上风扬起,第二个马上跟上,随着两人的密切配合,只听见“嚓、唰啦,嚓、唰啦”的声音不断的响起,嚓是木锨铲粮食的声音,而唰啦则是粮食落下来的声音。
   扬场的姿势也很优美,两腿前后分开约大半步,弯腰的同时,木锨顺势插入粮食里面,然后利用直身的时机,双手用力扬出,身体就变成了一个前弓步,扬起的同时,手上还要略向来风带一些抖劲,那粮食才会均匀的散开。远远看去,就像一条金龙,飞舞在天空,这个时候的农人目光也是痴痴的,如同怀春的女人,看见自己心仪的情郎一样。
  
   五、分粮上粮
  
   新粮食下来后,生产队照例要分一次口粮。
   一般情况下,生产队粮食的分配原则是先上公粮,后分口粮,再卖余粮。公粮上交的数量早在年头就已经核定,除非大的天灾人祸,一般都必须如数上交,这个数量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而口粮的核定要结合家庭人口和劳动情况由生产大队决定。在保证前两项的前提下,剩余的粮食才能卖余粮。
   等第一场粮食堆集在场上,好多人家都眼巴巴的等着分粮食。一来是每年的口粮数量有限,一些孩子多,家口大的家庭已有粮食危机,二来交公粮的时间、队里的仓库收拾等因素也决定了粮食的去向。所以就要分一些。
   第一次分粮通常都按人口进行,一般不扣除借用等,也是队里最热闹的时候,连平时不怎么出门的老太太们已会前来,家家户户拿着自家盛粮食的口袋之类,在规定的粮堆装着。然后按个过称,这个时候最牛的当属于会计,耳朵上夹根钢笔,怀里抱上账本,坐在磅秤旁边。凡有不顺眼的事情都会大呼小叫一番,而人们则异常的谦和。
   其实,分粮的道道很多,每家人分的不只是账本上的那些数字,对于已劳作了一年的庄稼人来说,也在情理之中。
   交公粮是一年中村人们进城最多的时候。那时候,乡下还没有粮站,要用马车拉上去县城上交。每年的这个时候,也是小伙子们决赛竞赛的时候:能不能和大人挣一样多的工分,装粮车是比赛项目之一,装车时,准备向成人挑战的小伙子跃跃欲试,而中间人也会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在队长高兴、大部分说话算数的人在场时,故意对小伙子们说:想不想挣全工,想挣就装车来。于是,众目睽睽之下,就有人站出来,一个人装车。
   平时的分装过程都是两个人一组相互配合来完成的。可这种时候的装车却是要自己独立完成。长条形的口袋好办,抓住袋口,乘势向上猛用劲,口袋就会竖起来,然后袋口向怀里一拉,膝盖向外一顶,口袋就变成了向倾斜的弯腰型,两手一松身体下伏,那口袋就自动落在背上,然后双手抱住口袋底部向上抬起,就把口袋扛了起来。但是,麻袋要难扛的多,只能是抱起来,放在其它的口袋上再背。一车粮食三五十个口袋,一个人装完还是要很要些功夫的。
   有时候也没有麻烦,抱几个麻袋,就有人叫停了:“行了行了,娃娃力还不全,挣坏了。”这个过程也就完了,只有经过这样考核的人才能有挣大人工分的可能。
   上粮是上公粮的简称。把粮食拉倒粮食局的仓库,如数交给就算完成了任务。这个时候,就会有人乘有车去的时候,去县城逛逛,当然,能去的人是有限的,马车上要装上满满的粮食,再坐人也就是三五个,这种时候,就要看队长的意思和车户的关系了。
   某一天想进城的人,要提前和车倌说好,然后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等着,悄悄的上车。对于正在使用中的牲口,无论男女老幼都是十分爱护的,多拉一个人,就多了百十斤的重量,就会有操心的人说话,所以通常人们是不愿意搭这个顺风车的,除非有必须要办理的急事,或者是腿脚不便的老弱才有资格享受这个待遇。
   上粮还要随车去一些男人扛粮食。,这些人另外会有车拉着,大多的时候要走上三三十里路,到了七十年代后期,农村自行车逐渐增多,就会三五相约,骑车去上粮。等把公粮上完,碰上胆大的领头人,还会单独偷卖些风车吹出的杂粮,在县城唯一的饭馆中吃上一碗臊子面。而这样的机会不是很多,什么样的粮食有多少杂粮,凡是上过粮的人都有经验,所以,大多的时候,都是找一个阴凉的地方,啃几口自己带的干粮。
  
   六、中秋节
  
   中秋节严格说来最初是农民庆祝丰收的节日。
   那时候乡下的中秋节,除了家家户户传统的蒸月饼之外,集体还有一些活动。
   关于当地月饼,已有许多同行用各种方式表述过,不再赘述。而队里集体过中秋的方式简单而明确:就是设法为劳作了一个季节的乡人们捯饬些有“油水”的食物。平日里是没有这种机会和可能的。而到了秋收基本完成的这个时节,总有人惦记着在这个传统的日子里,给肚子里面进些“油水”。
   “今年的羊上膘还行。”看着从不远处走过的羊群,有人有意无意的就说开了。
   “不知道今年队里分些肉不?”
   “一年了,肚子里面只剩下粪了。”
   ……
   这个时候的队长就会恶狠狠的来一句:“咸吃萝卜淡操心。好好干活。”
   而大家也知道目的已经达到,只是会心的一笑,不再言语。
   其实,队长早已开始捉摩,一共有多少人,达到淘汰的羊有多少,上面能批准杀多少,去年隐瞒未报的有多少,按家分还是按户分等等,这些事情在过节的前几天就会谋定,然后确定一个时候,开始杀羊。
   通常,会按人口一口人多少斤肉来预计总共需要的数量,对于一个生产队来说,杀上十只羊也就是三五百斤肉,一口人也分不上两斤。
   热闹的场面在分肉后的共同聚餐上。说起来,现代的许多城市生活方式都有农村生活的影子,比如聚餐。
   生产队先按人均标准确认分配数量后,由于活体预估的不确定性,常常要有个余量,而这个时候,队长也会有意识的多杀几只,按人均分完外,剩余的统一煮了,集体食用。这个时候是一年中最热闹和开心的时候。全村的人都端着大大小小的锅碗瓢盆集中的场院中,等待着这个时刻,当羊肉的香味在场院中弥漫开来时,场院中早已挤满了眼巴巴的人们。
   分的过程也有趣:合计拿个账本坐在旁边,掌勺的人拎个大勺立在锅旁。合计说:张三家,几口人。掌勺的就按规定的勺数挖上几勺肉,然后再舀上几勺汤。叨叨不公是常有的事情,毕竟羊身上各部位的肉多少不同,即使剁的再好,也有骨头和肉不一样的时候,而发生这种情况时,就显示了掌勺人的威严,那个人有不满,那勺头就会哆嗦,一哆嗦,就不是肉多少的问题,而是量多少的事情了。于是,那表示不满的人就会面红耳赤的急速离去。
   那个夜晚,应该是农人们一年中最快乐、满足的一晚。吃着月饼,喝着羊汤,啃着羊肉,看着分外明亮的圆月,闻着经久不散的香味,一年的疲劳就这样让自己心满意足了。
  
   七、后记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印记。
   农耕文化是几千年来深深植根于汉文化中最重要的印记。虽然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而有不同,但是,它始终代表着社会发展的目标、方向和程度。
   对农耕文化的追忆,不只是对一个过去的时代的怀念,更是对社会进步的一种肯定。如今村庄的没落,其实,就是始于农人们劳动工具的进步。
   只是,那日间没落的村庄,将来的辉煌又会是个什么样子。

共 9195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印记。这是作者对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丰富农耕文化的回忆!如果说春种、夏管、秋收和冬备是农村一年四季的生活画卷,那么,夏忙秋收无疑是其中色彩最鲜艳的那一幅。作者从打镰刀、割麦、拉捆上垛、打场、分粮上粮、中秋节庆祝丰收等环节一一道来,如数家珍!对农耕文化的追忆,不只是对一个过去的时代的怀念,更是对社会进步的一种肯定。如今村庄的没落,其实,就是始于农人们劳动工具的进步。全篇文字精炼,情感真挚,叙述生动,内涵丰富,历史画卷,历历在目,感人肺腑!力推佳作!【编辑:断肠崖居士】【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81105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断肠崖居士        2018-10-31 09:55:12
  全篇文字精炼,情感真挚,叙述生动,内涵丰富,历史画卷,历历在目,感人肺腑!为你的佳作点赞!期待精彩继续!
情动便近断肠崖 无情真乃大丈夫
回复1 楼        文友:金源        2018-11-06 12:42:09
  十分感谢老师。
2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8-11-05 22:02:06
  感谢老师又为丹枫奉献一篇精品。祝你写作愉快!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回复2 楼        文友:金源        2018-11-06 12:41:26
  感谢老师鼎力相助。我自当继续努力。争取早日达到十五篇的签约标准。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