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我的青春,我们的岁月(散文)

精品 【心灵】我的青春,我们的岁月(散文) ——高中时的蹉跎岁月


作者:胡昌海 童生,810.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949发表时间:2018-11-15 21:59:07
摘要:高中就读的岁月是我们的青春岁月,是一段苦涩、快乐的岁月,是一段值得纪念而不能忘却的岁月。


   失去了木架子床的呻吟,一开始我们总是有些失落。因为在木架子床的呻吟中发生过直到现在依然忘却不得的好多故事:
   吃“雀米饭”的时候,总是要在深夜,寝室的同学们大部分都熟睡了过后(因为那时候雀米饭是来自偏远农村的孩子们带的,一次又不可能带得太多,有限的雀米饭如果一寝室的分享肯定不够吃几次),一个人蒙上被子,用白纸包上一包然后偷偷的食用。吃雀米饭发出的牙齿蠕动的声响和雀米饭散发出的芳香,就会诱惑还没有睡着的同学,于是就故意摇动木架子床发出声响,算是还没有睡着的同学也想吃“雀米饭”的信号,于是就分享到了浸润了“辛劳和心酸”的雀米饭,吃了一包还想再来一包,经过软拖硬磨的过程,第二包雀米饭自然而然的就这么下肚了。雀米饭是通过高浓缩加工过的,使用的时候需要用开水泡开,一小把的雀米饭就可以泡开一大碗。干吃的两包雀米饭,过不了一个小时就在肚子里发胀了,撑得肚子实在是受不了的时候,就在床上打滚,木架子床发出好大的声音而惊醒了一寝室的同学,看着吃过雀米饭的同学的痛苦,其他的同学惊慌失措,只好几个人架着来到校医务室,费了好大的劲才将医生叫起来,医务室值班的是个老医生,经过把脉、听诊、抚摸的一系列程序过后,老医生蹙着眉头,从那紧蹙的眉头中感觉到他一定是还没有遇见过这样的病状的。只是说:开点药吃吃看看,不行就送县医院。老医生开的是止痛药和排泄的药物,同学大剂量的吃下依然没有奏效,结局是被送到了位于“黄土坡”的县医院洗胃……
   “猴子”的是从人类起源进化历经猿人类、原始人类过程中的产物。生物老师黄新礼书记(那时候的学校党委书记)在给我们讲人类进化历程的时候,那抑扬顿挫的声音总是让人记忆犹新。那时候给同学们的印记就是“猴子”比我们精明。后来上英语课,“monkey”的单词总有人忘却其中“e”,躺在上铺的床上一遍一遍背诵“monkey”,可书写的时候还是不注意就忘了“e”,于是遭到同学的嘲讽,老是掉e的同学心烦的时候“骂叫”下铺嘲笑的同学为“猴子”而后快。
   木架子床的呻吟不仅仅是一种旋律,更像是我们就寝调侃嬉戏时候的伴奏曲。
   高中就读的岁月,在寝室中做饭是间而有之的事情,但那是家境比较好的同学才可以的享用。从家里带来一些烧好、洗好、包装好的腊肉,放星期假的时候就可以几个人在一起,用花十多块钱买的煤油炉子,再到附近的小卖部打来一斤或半斤煤油,用“洋盆”(一种瓷器盆,既可洗脸,又可烧水)烧上一盆水。菜是不需要买的,只需要在早晨或者是利用阅读的时候,看到农家地头有好菜的地方,就佯装着蹲下系鞋,带顺手扯上一兜,然后用书挡住回寝室享用。肉煮熟了,菜也洗好了,满寝室散发着清香。酒是没有的,马上就有同学提议,去打一斤酒来更有情调。那时候打酒往往需要年龄大一点的同学,那样才会不让小卖部的阿姨认为是学生而误以为是社会青年(那时候学校老师和小卖部协商,不给学生买烟买酒)。出酒钱的人翻开所有的衣兜,挖出所有的零钱,然后就要学着“孔乙己”的模样,斜着眼睛,依然是排出零钱……
   酒打来的时候,吃饭的场所早就收拾好了,将住在下铺同学的被子搂起来,全部放在上铺,煤油炉子放在铺的中间,于是就有人吆喝:小二,上酒来!马上就会有人应答:来罗,一壶好酒,洒家自家的包谷酿造!喝酒吃肉总是在诗意中进行着:谈李白,白居易;谈武松、欧阳锋;谈“迅哥儿”,孔乙己;谈男生,谈女生……去打酒的同学在打完酒的同时,随带买了一包“大公鸡”香烟,扯开包装,一包烟不够一圈的同学,于是在吞云架雾中念叨着“秩秩斯干,幽幽南山”,溺入意境的同学还会不停的摇头晃脑。
   在高中就读岁月寝室里的嬉戏莫过于下象棋、写字、作画、雕章子过瘾,因为那个时候在我认为那都是有才的同学们玩的高雅游戏。为了让这些游戏掺杂一些刺激,有时候就有了一些承诺。特别是下象棋,有不服气的同学们有时就会下一些“赌注”,说是赌注,其实也就是一些饭票、菜票之类,输了情愿,赢了自用或者送人……
   高中就读岁月寝室里的娱乐,就像是一幅童画:让我们从那时到现在能从中找到永恒的快乐。
  
   六、就读吃食的无奈
   三十年多年后的回忆中,在谈论高中就读的时候,永远发出的是在高中就读岁月“MB,老是觉得饿”的感概!
   那时候的食堂生活是我们记忆最深刻的:“带沙海带皮、锁边洋芋片(没有削皮而切成的土豆片)、上霉包谷饭”,这“老三样”几乎是贯穿我们就读生活的始终。
   偶尔碰到“打牙祭”,那必须得是节日,食堂才会供应白米饭,还能供应我们久违了的“肉”来。那时候,吃肉时日的喜悦无异于我们小时候盼望过年的欢心。有女生饭量小的会拼命地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吃得精光,最后到了夜里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腹泻。
   食堂位于高三教室靠东边,那时候还在建设的礼堂前面,地坪以上是一层同样砌着砂砖、盖着浅红色机瓦的一单排房子。“近身”(房子的从外到里的尺寸在那时叫房子的“进身”)很大,食堂后面是一条大沟,由于地势的原因,食堂的基础就从沟边做起来的,做起来为了利用建筑空间,食堂的地下就形成了一层可利用的地下室,很符合土家族的建筑风格“吊脚楼”。食堂地坪以下的吊脚楼就成了“储物间”(这大致也是储存的食物喜欢上霉的缘故罢)。
   食堂就餐的的票据是用一种很薄的白纸刻上“饭票X两”或者是“菜票”字样印刷上去的,然后戳上四方形红色印章的模样。饭票是根据自己饭量的大小,想吃多少就可以拿出多少;菜票就是论“份”了,一张菜票一份,如果一份吃不够,那就只好再出一张菜票。每顿的菜是食堂的师傅们早就既定好了的,没有选择的余地。计划什么、做出什么、就得吃什么,由不得你叼嘴。
   那时候开饭的时间是随着上下课的时间进行的,没有专门的开饭铃声。早餐的时间是在上早自习之前,起早的同学就能吃上热腾腾的馒头、油条和花卷,汤大部分都是“海带汤”了。懒床的同学有的就干脆不吃,有想吃早餐而又喜欢懒床的同学,就只好匆匆忙忙到食堂的窗口拿上几个冷的“馒头、油条或者是花卷”,汤是来不及打了,然后又匆匆忙忙的朝着教室飞奔。
   中餐算是最忙碌的一顿。从下课、吃饭、午觉总共一个小时,高一年级的教室算是最远的,高二的教室位于食堂的上面要走好长的“梯步”形通道,高三的教室算是最近的。那时候的学习氛围依然是严肃而紧张,所以吃饭的时间更加短促且紧张。中午下课的铃声刚刚敲响,同学们就会拿起早已准备好了的碗筷,飞奔去到食堂,为的就是抢一个前面打饭的位置。很多的时候,有同学在飞奔的路上不小心跌了一跤,哪怕是跌破了皮也会迅速的爬起来,来不及揉揉痛处,就一瘸一拐的来到食堂。还有的同学会一路敲着碗筷,像是给跑在前面的同学加油,又像是故意的恶作剧。
   食堂外边排队打饭的秩序历来就是学校头痛的事情。那时候一个学校的五六百学生要在不长的时间内全部打完饭,并且当时的就餐打饭的窗口也就是两个:一个打饭,一个打菜。每次打饭排队的骚乱都是一件烦躁事。高年级总是比低年级傲强,个子大的总是占优势,把个子小的同学挤得歪去倒来。于是每次打饭的时候除了后勤上长期维护秩序的管理人员蹲守以外,学校还要派出得力的教师到现场协助维护。再后来,就是排班以校领导开头的打饭值日。食堂窗口打饭由“骚乱”到“井然有序”历经有好长的一个过程。
   在有序的排队打饭中,乖巧的学生总是要得到优待,轮到自己的时候,就会冲着打饭或者打菜的阿姨甜甜一笑,然后叫一声“阿姨好”的时候,就会享受阿姨多舀几片锁边洋芋片或者是多舀一点汤。腼腆的同学永远只能是少于自己应该享用的吃食。
   在食堂外边通往每个教室和寝室的通道两边,座着背笼(背东西的一种工具),面前摆着一个瓷盆,再盖上一块纱布的农家人,那就是居住在学校周边的农户,在自家屋里弄好菜再背到学校变卖赚几个零用钱的买卖人。卖菜的大部分是一些大妈、奶奶,偶尔有一个或者两个年轻的姑娘,总是羞羞答答,可她们的菜虽不咋的但却好卖。
   在食堂外边买的菜,其实也不过是洋芋片之类的,只是刮了皮没有锁边而已。还有一些炒魔芋、炒榨广椒之类的,虽然在那时候是很好的食物,但却是很少有油的,尽管是这样,如若能够买上一点也算是美食了。在食堂外买菜,二分钱一瓢,瓢有大有小,后来大概是瓢大瓢小决定菜好不好卖的缘故,卖菜的人们像是统一了器具的大小,卖同样的菜,器具一定要用一样大的器具而叫同学们无可挑剔。买菜的时候讨价还价是少不了的,总是想以最少的钱买到最多的食物,偶尔在讨价还价中还会发生一些争执:无非是少了一片两片洋芋片的事。身上没钱而又想在外面买菜的有胆大的同学,有时候还会说上几句好话,赊一段时间,待家里寄来生活费后一并偿还,看上去老实、敦厚的同学,卖菜的大妈或者是奶奶就会说:“没事”,将一瓢同学爱吃的食物舀到碗里还会添上一点点。
   食堂外买菜、卖菜就像是现在的“商场”,依然存在一些的斗智斗勇:卖菜的大妈奶奶们(小姑娘大概是觉得丢人后来是没有再来了),从收钱到后来收饭票、菜票交易,时间一长就会有同学模仿制作校制的饭票菜票,还效仿着雕上一个印章扣上,为了怕发觉就故意将自制的菜票饭票揉得很旧,有时候还会抹上一些灰尘以“混淆视听”。拿着自制的饭票、菜票到地摊上买洋芋片、炒魔芋、炒榨广椒。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被发现了,败露的原因是知晓的同学说漏了嘴。从此以后,学校的饭票、菜票就统一改成了塑料的,按不同的票面分成了不同的颜色……
   倘若是在吃晚饭的时间(吃晚饭的时间充裕一些),江南、江北的同学有时候就会在一起交换各自从家里带来的小菜,江南的酱豆、榨广椒历来是江北的同学喜欢的;江北的腌菜、咸菜同样是江南同学的最爱,在吃饭的时候自然不自然的黏上对方一筷子的菜肴,那这一餐肯定是吃得最舒心的。在吃饭的时候,江北的同学会嘲笑江南的同学说话“天”(qian)地(ji)不分,江南的同学一定会回敬他(她)们将“什么”说成“么哩”。
   高中就读岁月生活困窘的大部分是来自农村的同学,吃了早餐没有中餐。找要好的同学借了菜票、饭票,有时候由于家庭不能按时递来生活费而不能按时还给同学,就再也不好意思开口。更多的时候就是早餐去食堂买一个馒头,分开一半然后将另外一半用纸包好以便中午食用。汤是肯定没有的,就去打开水的龙头那里,接上一碗开水,慢吞细咽。
   极度贫困的学生,学校还会安排做一些杂事,开一点工资以作为生活补贴之用,壁如扫扫厕所、帮学校刻刻印刷的钢板等等等等。有手艺还不怕丢人的同学就会去筹钱,买来理发的剪子给需要理发的同学剪剪头、理理发,而换点饭票、菜票聊以生计……
   巴东一中操场外边一个叫“柳树坪”的地方,有一家餐馆做的馒头(那时候的餐馆是没有名称的)算是哪个时候的一绝:清纯的“老面”发酵,最主要的是馒头大,吃着实惠。饿急了而有钱的同学一顿就会买上三四个,吃到肚里觉得有些饱了的时候,就会抹一把嘴巴露出满足的快乐。最损的要算是没有钱或者是钱不够的时候,又经不住诱惑想吃的同学们,就会想出一些“点子”,聚集一群人一起去买的时候,各自递上两分钱(那时候馒头两分钱一个),在大妈应接不暇的时候顺手牵羊地揣一个馒头到怀里。有时候被发现了,大妈的丈夫就会瞪大眼睛显得很生气,正当怀揣馒头的同学等待发落的时候,大妈却拉过老公,轻轻地说:这孩子也不容易。大妈的老公很理解,于是走到怀揣馒头的同学身边说:孩子,饿了就到这里来好吗。一脸的慈祥让同学们哽咽,一个馒头没有嚼完就感觉到饱了……
   高中就读的时间吃食的无奈其实就是一钟生活的磨砺,是一段催人奋进的岁月!
  
   七、青春期的萌动
   记得在给《家庭》杂志做特邀撰稿的时候,为了把文章写得更好,于是专门学习过卡伦·霍妮的《女性心理学》(卡伦·霍妮(HorngyKaren1885—1952),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心理学家。1885年9月16日出生于德国。1913年,获柏林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对于青春期少男少女的描述我理解为:“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各项生理指标渐渐接近成年阶段,体内的激素水平不断提高,个体的性意识也在不断的萌动,在异性的交往过程中处于对异性的熟络在某个时候不经意间对异性产生了好感,内心不断的萌动发生变化带来后续一系列的反应。”
   高中就读岁月的青春依然是少男少女们的心灵在萌动,只可惜那时候根本就不知道所谓的心理学。
   在高中就读的时光,男同学和女同学之间是很少交往,甚而是极少说话的。在现在看来不是“古董”就是装逼,而在那个时代确实是地地道道的自然。“肌肤相触,老死不相往来”绝对不算是夸张。

共 25121 字 6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
转到
【编者按】洋洋洒洒两万多字,这对于一篇散文来说的确是够长的了,然而,在编辑这篇稿件的时候,我却居然没有发觉它的长来,跟随着作者质朴且充满了生活气息的文学,走进一群曾经是年轻人的生活也走进了他们的内心。作品记录读高中时所发生的点点滴滴,每一个故事都让人感到亲切,每一个经历都让人联想到了自己的学生时代。辛苦的岁月磨练人们的意志,缺少油水的饮食却让人的心底感到了滋润。作品语言流畅,质朴,将自己所经历的事情如实道来,不时加上自己对往事的评价和感悟。刚上高中的幼稚,艰苦求学的历程,生活上的艰苦都在作者的描写之列,作品还介绍了高中时代的青春萌动,男女同学间刚刚萌生的爱情……让读者的心始终跟随着作者的讲述一同激动着,就像是看一场非常精彩的连续剧一样。一篇难能可贵的纪实作品,一篇青春励志的散文。倾情推荐共赏。 【编辑:透明秋语】【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81121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8-11-15 21:59:56
  一篇青春励志的佳作,拜读了!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8-11-15 22:00:23
  感谢赐稿,期待精继续!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8-11-15 22:01:01
  心灵之约永远是你的放飞心情的天空!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