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舌尖上的龙王荡(散文)

精品 【心灵】舌尖上的龙王荡(散文) ——之豆丹


作者:雨春 进士,11483.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91发表时间:2019-01-17 07:22:04
摘要:曾经在《虫中珍馐》那篇绝品散文中,描写过关于灌云豆丹的来历,之所以再次泼墨,是因为前不久一位在龙城打工的朋友,探家时给我带回两斤被称为“灌云致味”的豆丹,一饱口福后,想起应该分享与各位文友。


   鱼过千层网,再仔细的人,也不可能一次全部拿清豆丹,总有漏网之鱼。何况,在那个时间,是豆丹繁杂的顶峰期,即使一次拿干净,不要几天,有会出现大量的豆丹。所以,生产队的豆丹要隔三差五地去拿一次,而且拿的豆丹也越来越大,这项工作一直要持续到大豆荚饱满了,才会听之任之,更重要的工作秋收秋种开始了,脸红了的高粱、胡子黑了的玉米等等都等着收割、摘取和打谷、扬场,稍不留神,就回耽误了稻谷的收割和山芋的起挖。也正是这个原因,在没有使用农药的时代,给了豆丹一个延续生命和旺盛繁殖的机会,也年年在危及大豆的正常生长。
   无法拿尽的豆丹,一旦秋风舞动,黄了银杏红了枫时,豆丹看到眼前的豆叶也一片杏黄,知命的豆丹在自己吃饱喝足后,借着晨露或者雨水的帮助,膘肥体胖的它,悄无声息地钻进了酥松的土壤里,甚至躲到了大豆的根须下,入蛰,冬眠,做起了幻化为蛹、破蛹为蛾的美梦。
   有一个星期天的上午,休息在家的我突然听到村头的广播筒子传来消息:“放门了,大豆地放门了……”放门,是龙王荡的一句土语,就是解除看管的意思。大豆在收割过程中,刀砍和运输难免会让成熟的大豆荚炸开,撒落下许多大豆粒,虽然龙王荡有着大豆之乡的美誉,但人们一直视大豆为珠宝,有着“家有千斤万担,不炒盐豆就饭”珍惜之情,因此,每年大豆收割运输完后,就会号召老人孩子到大豆地,去捡拾大豆粒,捡拾得大豆是不用交公的,谁捡拾的就归谁。
   又可以炒喷香的盐豆子吃了,于是我赶紧拿起一个箩筐,匆匆忙忙地跑去了大豆地。就在低头仔细寻找、捡拾大豆粒的时候,突然发现脚前有巴掌大的泥土,特别疏松地拱起来,用脚一踢,现出一个拇指粗的窟洞,四周光滑溜溜的,用手一抠,抠出了一个豆丹,凉凉的在手里有点发憷,下意识地扔到地面,豆丹随即在地面不断地打滚,露出了土黄色皮肤,肉滚滚的模样十分喜人。
   吃过了豆丹,就一定不会忘记它的美味。于是我不声不响地跑回家,拿来了一把锄头,看到土松的地方就刨一下,总能够刨到豆丹。那一天,高兴得我连中午饭都没有回家吃,到晚霞烧红西天的时候,大约刨了有二十斤的豆丹。朋友,到现在你应该知道,龙王荡人为什么说挖豆丹为“刨豆丹”了吧,入土的豆丹是用工具刨地刨出来的。
   加工入土豆丹,首先要用开水将豆丹烫死(注意:不能够放锅里煮,不然皮肉难分,肚胀也分不开。),然后掐去豆丹头部硬盖子,再用擀面杖从尾部向前擀,去掉肚胀即可下锅烹饪。(要注意的是入土豆丹的肉不需要首先放锅里煮,不然肉显得非常老,吃起来如同爵棉花的感受。)烹饪豆丹十分简单,不需要什么名师,也不需要什么大厨,只要会烧家庭饭菜的人就足以。
   关于豆丹的储藏方法一是加工冷藏,二是人工饲养。加工冷藏的时间不宜太长,不然口味会逊色许多。豆丹一般是立秋前后入土越冬,到了春日化蛹,夏天蝶变成蛾。所以采取饲养的方法储藏可以保鲜一个冬天,其方法也十分简单,就是将豆丹放入盛满稻糠或者麸皮的缸中即可。
  
   四、真假美猴王
   温馨提醒:度娘曾经说了一句误导的话,说豆丹是“以吃大豆叶、洋槐树的叶子为生……”这句话很容易让人走进误区,误认为洋槐树上那和豆丹模样差不多的大青虫也是豆丹,实际上,那种青虫并不是豆丹,而是叫做豆丹虎的青虫,是一种树蚕,是一种有毒的虫子,千万不能够吃。
   豆丹和豆丹虎,不仅看起来似一对孪生的兄弟,块头也差不多,连初期的生活习性也极其相近,唯一区别就是豆丹的尾角是完全青绿色,而豆丹虎的尾角上有一道醒目的、与肤色不同的一道纹,有的黑色,有的黄色,甚至有橘红色。豆丹虎体内含有一种兴奋元素,吃多了会让人兴奋,甚至癫狂。小时候我们曾经将洋槐树上的它捕捉下来,然后在灶膛里烧熟,扔给猫吃,结果那猫不停地蹦蹦跳跳,叫个不停,好像醉了酒一般。
   豆丹虎是靠吃洋槐树叶子长大的,到了初秋,它就如同蚕一般,吐出一根棕色的丝,将自己吊在树枝上,然后作茧自缚,也是自己入蛰过冬的方法。到了惊蛰后,自己又破茧而出,蝶变为艳丽的、一身绿色的蛾子,可以和蝴蝶一般远走高飞。
   而豆丹则不同,既不会吐丝,更不会作茧,到了中秋前后,看到大豆叶子变成杏黄色后,就从大豆上爬下来,钻进酥松的泥土里入蛰过冬,然后首先幻化为蛹,如同老式短而粗的钢笔一般模样,棕黑色,最后羽化蝶变,交尾产卵,卵化为虫,从而完成一次轮回。
  
   五、让人欢喜让人忧的豆丹
   老食客们都知道,豆丹最爽口时间,不是在每年豆丹刚刚上市时,而且其时价格也不菲,动辄六、七千元一碗,最好吃的时间而应该是入土后的豆丹,其时,豆丹犹如成熟的果子一样,营养丰富,味道十足。
   王兴连被艰难生活所逼的一次吃“螃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四十年后,每年竟然能够为灌云县带来了千亿产值,每年不知要走出多少个百万富翁。
   随着灌云豆丹美名远扬,灌云县已经形成了产供销一体的产业链,一年一度的“灌云县豆丹节”更是推波助澜,不仅引来了无数国内外食客蜂拥而至,连CCTV也多次介绍和推广灌云豆丹。虽然现在附近的省市也在极力推介豆丹,可,怎么也无法超越灌云豆丹的盛名,主要原因是灌云那里的土壤与众不同,特别是龙王荡那方久经海水浸泡的水土,最适合豆丹生长,同时是龙王荡的土壤里含有无数稀有元素丰富,而且所处的经纬度正好符合豆丹的生长需要。老道的“豆丹谜”只要一上口,就回马上知道豆丹是否是龙王荡出产的豆丹。
   如今,豆丹的价格在不断地疯涨,堪比长江刀鱼。昔时富人不屑一顾,只有穷人家如获至宝的豆丹,已经不再是普通人家的桌上菜了。2018年,灌云豆丹的价格在菜市场就已经买到了80元一斤(注意:要三到四斤的豆丹才可以加工成为一斤豆丹肉),酒楼饭店在鼎盛期,一碗豆丹居然卖出了九千元的天价,就是现在的冬天从冰箱里拿出的豆丹,正常也要卖六千元一碗,连街头巷尾的无法与酒店相提并论的小吃部,也要二三千元一碗。
   如此高昂的价格背后是什么呢?看着停放在大小酒店店面前的那些车牌号,让人不得不深思,曾经是害虫的小豆丹,是否会再次成为害人之虫,不得而知!

共 7556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关于美食的散文作品,又是一篇描述一个地方产业的文章。这一次作者给我们带来的是在灌云久负盛名的食材——豆丹。看了作者栩栩如生地介绍方才知道,所谓的豆丹其实就是生长在大豆上的一种昆虫的幼虫,它们以大豆叶为食,是大豆生产上的害虫。它们在豆田里渡过自己的幼年和青年时代,在历经了入土冬眠,化蛹之后,最后成为蛾子,从而完了一个轮回,再继续着自己的生活之路。看了作者的介绍,方知以前的人们是不吃豆丹的,是一位叫着王兴连的生产队长,一位普通的农民,无意发现了天机,试着将豆丹做成菜肴,这一发就不可收拾,那美味人间少有。随着时间的推移,作为害虫的豆丹完成了华丽的转身,成了一代名吃,满足了不知多少老饕的胃口。作品语言优美流畅,架构完整合理,将写景记事抒情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体现出了作者一惯的风格和扎实的功底。作者从古至今娓娓道来,让人大饱了眼福。的确是一篇好作品,倾情推荐共赏。【编辑:透明秋语】【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90120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9-01-17 07:22:56
  感谢作者带来的美文!点赞!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9-01-17 07:23:36
  拜读大作,的确是一篇好文章,值得细品。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9-01-17 07:24:02
  问候朋友,新年快乐,创作快乐!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