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伊犁景物记(散文)

精品 【菊韵】伊犁景物记(散文)


作者:鹏鸣 举人,4059.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65发表时间:2019-02-13 21:37:16

【菊韵】伊犁景物记(散文)
   长春真人丘处机说雪岭云杉:“横截天山心腹树,干云蔽日竞呼号。”
   库尔德宁山水相映,沟岭交错,草原和森林交织,深谷与阔谷错落,草甸与灌木丛相间,独特的地貌孕育了独特的景致,走马观花很难品味到独特的美。
   夜晚,我们住宿在哈萨克牧民的毡房里。听着汩汩流淌的河水,听着风吹松涛的哗哗声,心里安详而宁静。我们有多久没有亲近自然,倾听自己的心语了?唯有在这样深夜,我们可以安静地仰望星空,放下羁绊享受生活!
   伊犁位于西天山,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
   伊犁周围的山峰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极高,树木以雪岭云杉为主。走进山区,山峦丘陵上漫无边际的森林像是毛茸茸的地毯,墨绿苍翠;站在山脚下,看云杉随风起伏,松涛阵阵,绿浪滚滚,气势磅礴。
   因库尔德宁的云杉根植于生长上限的雪线,故此得名“雪岭云杉”。云杉属于阴性树种,长在阴坡,与灌木草甸连成一片,其间鲜红的草莓、洁白的蘑菇俯拾即是。
   我们是在深秋来到库尔德宁的。这里有中国最美的雪岭云杉森林,是天山群落中唯一的国家级雪岭云杉自然保护区。
   雪岭云杉秀美青翠,亭亭玉立,树冠小而尖,枝叶繁茂,犹如巨伞一般,遮天蔽日。进入林中,踩着枯枝落叶堆积起厚厚的地面,嘎吱作响;伞盖般的树冠遮着天空,枝叶间洒下支离破碎的阳光,感觉幽魅神秘。视线一旦受限,听觉便格外机敏,耳旁只有脚踩枯枝落叶的声响,密林静得让人心悸,没走多远,便退了出来。
   往喀普其海以东的河滩次生林,河岸边树木茂盛,野杏、沙棘、刺黄柏等或疏或密,灌木交织,色彩缤纷。密林掩映的大吉尔尕郎河浮光跃金,浩浩荡荡;穿过河滩南边树林,可见千奇百怪、造型奇异的崖壁,不同角度,能看出不同形状。河滩里以前长满密叶杨,乌鸦喜欢在树上筑巢,当地人称之为“乌鸦林”。后来,树被砍伐了,乌鸦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提克喀拉尕依林海是库尔德宁自然保护区最负盛名的美景。提克喀拉尕依在哈萨克语中是挺拔壁立的云杉树之意。陡峭如壁的山上,云杉攀坡蔓生,直上云天,高大耸立,密不透风,犹如一道沿山而筑的绿色长城,绵延不断。大风起处,涛声呜咽。清晨观林海日出,光移景动,气象万千;日暮观林海落日,苍山凝红,层林尽染。
   库尔德宁是天山森林最繁茂的地方,其原始森林类型及植被是整个天山森林生态系统最为典型的代表。
   库尔德宁林海景观雄奇壮美,令人叹为观止。
   当一阵寒似一阵的秋风掠过西天山的冰峰雪岭,当鸿雁排成一行向南飞去,牧人便知道,风雪即将到来,要转场了。
   我们路途上时常遭遇到转场。
   逐水草而居,沿牧道百里千里辗转,是伊犁哈萨克族牧民自古以来的生活习性。哈萨克牧人从降生那一天起,就注定了终生的迁徙,这是延续了千年的宿命。古代汉文史书中,曾把游牧民族政权形象地称为“行国”。
   有一位诗人说:
   世上路走得最多的是哈萨克人
   世上搬家最勤的是哈萨克人
   哈萨克人的历史就是在转场中谱写
   哈萨克人的繁荣就是在迁居中诞生
   每到秋去冬来,每到季节转换,哈萨克牧民就要进行牧区的转场。他们悠然自得地骑着马,几匹高大的骆驼驮着家当,牧羊犬撒着欢儿,赶着成群的羊牛马等牲畜,浩浩荡荡,烟尘滚滚,行进在牧道上,场面壮观,声势浩大。
   有的驴友或是旅行者想体验原生态的游牧生活,就徒步跟着转场的羊群行走。新疆作家刘亮程说:“这是对西域古老游牧文明的一场挽留。”
   转场对于牧人而言,不仅是收拾家当,搬迁毡房那样简单,他们是行进在先辈曾走过的路上。这是一条生命之路,也是一条轮回之路,不断有衰老的生命在路途中逝去,同时又有新的生命诞生。这条路被后人不断拓展和延伸,成为一条人和牲畜共同的记忆之路。
   与农耕民族不同,再肥美的牧场在游牧民族眼里都不过是转场过程中的一个驿站。只要哪里有牛羊需要的水草丰沛的草场,他们就迁徙到哪里。冬天来了,他们要赶着羊群前往山谷里向阳的冬窝子熬过寒冬。牛羊在漫长坎坷的路途中,年老体弱的死去,更多膘肥体壮的活了下来,奔向一个又一个生命之途。
   转场是一道看似平淡其实跌宕起伏生命的风景线,在四季的轮回中牧人早已将一生往复的道路看得很清楚。这是一种喜,还是一种悲,谁能说得明白?r>牧人转场时踩踏出一条牧道,年头久远了,有的成了古道,有的荒芜湮灭在荒草乱石里。
   在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历史烟尘中,古道成为荒凉遥远、偏僻危险充满神秘色彩的意象,多在诗词中隐现,如李白的“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白居易的“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朱显的“行旅正纷然,危亭古道边”等。
   这些古道夹杂在偏远蛮荒的山水之间,逶迤过崇山峻岭、戈壁大漠、苍茫草原,不仅承载着马匹驮运货物,还连接着这端和那端的文明。大家耳熟能详的是“古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在伊犁的山谷和草原之间,这样的古道同样令人向往。
   在伊犁走马观花,自然可以饱览草原、森林、雪山、冰川等美景,而真正的风景却在深远的古道上。只有当你踏上古道,走进深山峡谷,才能看到浑然天成的风景,领略到毫无雕琢的原生态壮美。
   伊犁最有名的古道是“孟克特古道”“夏塔古道”和“乌孙古道”,它们有的曾是连通南北疆的通道,沿途多是伊犁古老的天然隐秘风景。有的古道民国时即被废弃,有的至今仍在被牧民使用。古道上有千年岁月留下的遗迹,深深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探险爱好者和驴友徒步前往。
   孟克特古道位于中天山博罗科努山的最东段,最高峰4590米,在其北坡孕育有古尔图河、奎屯河;在其南坡是喀什河水系的重要补给水源,有“百里画廊”美誉的唐布拉百里旅游区,是奎屯和尼勒克县的分界山脉。
   孟克特达坂海拔为3945米,为依连哈比尔尕山最高达坂之一,常年积雪,气候变化无常,道路险峻。孟克特达坂附近常有雪豹等珍稀野生动物出没。此行是由北向南跨越博罗科努山,以奎屯河和孟克特河谷为穿越线路。
   在历史上,由于独特的地理气候和丰富的草原资源,孟克特草原这块宝地成为许多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乐土。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北方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日益扩张,引发了草原民族的又一次多米诺骨牌式的大迁徙。
   原来生活在河西走廊的乌孙族,沿着一条鲜为人知的通道穿过尼勒克依连哈比尔尕山(哈萨克语“肋骨”)进入西天山腹地,进入伊犁河谷,驱逐了同样因为匈奴崛起而迁移到这里的大月氏人。从此在这块肥沃的草原绿洲上人畜兴旺,迅速兴起,成为当时西域三十六国中最大的国家——乌孙国。
   据有关文献记载,当年乌孙人西迁所走的通道叫作孟克特古道。千百年来这条道路沉静在美丽的天山之中,外界对其所知甚少。
   孟克特达坂有着独特的冰川景观。新华社记者宋政厚在《冰山上的温泉》一文中这样描绘景色:“走进冰山的时候,一种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自然景观,一下子把我带进了神话般的天地。那寒光四射的千寻冰山,正渗出一层薄薄的冰水,像一面缥缈不定的沙帘,从冰山高处轻轻地向山脚绵延,而后汇成一条潺潺的溪水,在两面草坡之间的浅沟轻荡漫流,大约流过百米便排空而下,跌落进幽深的山谷里,发出震撼群山的轰鸣。在溪旁边的怪石丛中,还隐藏着天然的热水泉群。一股股热气蒸腾的清泉从石隙中涌出,激荡于泉塘之中,缕缕青烟般的水雾飘向晴空……”
   如今历史的烟云早已散去,古人踪迹模糊难辨,这条路上仍然游牧着勤劳善良的哈萨克族、蒙古族牧民。在这条古老的牧道上,镶嵌着两个美丽的高山湖——号称“小天池”的木孜库勒湖和“天湖”乌兰萨德克湖。
   木孜库勒湖是伊犁州直境内因自然地质灾害形成的高山湖泊之一,海拔2800米,南北长约2公里,东西宽约0.5公里,呈梯形状。湖边散落大片大石块,属高山草甸地貌,爬地柏漫坡分布。大约在十九世纪末的时间尼勒克境内依连哈比尔尕山范围内发生了强烈地震,地震导致山体滑坡、碎石滚落,促使孟克特沟谷内两座山之间狭小的空隙堵塞,从此常年积雨水而形成了堰塞湖。
   乌兰萨德克湖海拔2320米,湖泊内多为枯木,显得颇为奇幻诡异,湖面面积较大,行走路途中可以遇见。“乌兰萨德克淖尔”为蒙古语名,意为“红色河汊地之湖”,属堰塞湖。湖东西宽、南北窄,形状似漏斗。早晚的阳光正好从东西两个豁口照在湖面上,显得比木孜库勒湖更开阔,湖面色彩更为亮丽。
   沿着孟克特古道,有一条上世纪七十年代中修建的国防公路,原本作为独库公路伊犁段的前身公路,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后因自然条件恶劣等原因被废弃,现在古道上仍有明显的公路痕迹。
   一路上都有很好走的牧道,沿着一条废弃的战备公路的残迹前行,沿河有桥,不用涉水过河。沿途的景观有美丽的胡杨林、天湖、孟克特达坂、壮丽的天山牧场。
   日落西山,宿营汹涌轰鸣的乌兰萨德克河旁。暮色里天湖那一截截幽暗的树影,把人带回混沌之始、宇宙之初的冰河。那一弯新月,高远蓝天下的雪山,神奇的孟克特大坂。
   在这里可以听到久远的历史回声,横亘在路旁的胡杨树,以倒下的不屈身姿向人展示着生命的顽强和抗争,一路风景美得惊心动魄。
   探寻乌孙旧迹,揭开上世纪那段湮没的历史,在自然与人文奇景的发现中感悟沧海桑田、世事变迁……
   与孟克特古道相比,夏塔古道更为凶险,挑战性更强。途中要穿越支离破碎的扎特的冰川、冰缝、冰河以及波涛汹涌的南木扎尔特河,有些地方马匹是无法穿越的,高海拔山区行进对体力是一个严峻考验。
   夏塔古道是古丝绸之路上沟通天山南北最为险峻的一条隘道,承载着数千年的沉重历史。和亲公主曾从这里远托异国,唐玄奘曾从这里前往西域佛国龟兹,芬兰前总统探险家马达汉曾经过这里回国……上世纪中叶,解放军筑路大军凿通独库公路后,夏塔古道逐渐被人遗弃淡忘。
   夏塔,维吾尔语“梯子”之意,指从山口通向冰达坂的路像梯子一样难以攀缘。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写道:“山谷积雪,春夏含冻,虽时消泮,寻复结冰。经途险阻,寒风惨烈。”
   以前,走夏塔古道多是迫不得已经商公干之人;而今,走这条的古道的多是驴友和探险者。有人描述说,古人修筑的石梯仍在,但异常狭窄,有些地方仅容一人通过。探头下望,心惊胆战,能看见人或马匹的尸骨,天色昏暗时,闪着蓝色的磷火。
   我们曾提出前往夏塔古道,因赶上下雨,昭苏的朋友竭力劝阻,只好悻悻然作罢。也许,有时荒凉是一种美;静默是生命的另一种倾诉……
   伊犁河谷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有吸引人趋之若鹜的魔力。它美在雄奇壮丽的天山、美在广袤秀美的草原、美在湍流不息的大河、美在苍翠碧绿的森林、美在多姿多彩的生活方式、美在多元丰富的民族和宗教文化。
   古往今来,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汇,沿着丝绸古道,五湖四海的异质文化被旅行者带来又带去,千百年来在这里的巷陌草原间生长、交替、融合;斗转星移,异彩纷呈的文化又被另一拨旅行者散布传播!

共 9416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独特的地域风貌,让天山成为一条巨龙横卧于此,护佑着生存繁衍于这里的万物生灵。伊犁得益于它,穿越而过品味着民族风情。 走读伊犁,去穿过风穿过谷,那赛里木湖环拥着这里,水中游曳着高白鲑,让美味久久回味于口齿。秀丽的果子沟旖旎多姿,聆听着先人的故事,仿佛浴沐着世外仙风。且行且走,唐古拉山也纳入胸中,静卧在帐篷中与大自然做零距离接触。林海扑面而来的清新,都让伊犁之行充满了惬意。美丽的新疆大地,丰饶的植被被作者用细腻的笔一一道来,仿佛也一同前行。推荐欣赏【编辑:枫魂帝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216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枫魂帝星        2019-02-13 22:53:37
  新疆地大物博,伊犁是它身上灿烂的明珠一粒。感谢赐稿菊韵问好春祺
拈月为诗,清静做文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19-02-13 23:07:58
  学习散文!很好的
活到老学到老
3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19-02-18 07:32:15
  伊犁河谷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有吸引人趋之若鹜的魔力。它美在雄奇壮丽的天山、美在广袤秀美的草原、美在湍流不息的大河、美在苍翠碧绿的森林、美在多姿多彩的生活方式、美在多元丰富的民族和宗教文化。古往今来,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汇,沿着丝绸古道,五湖四海的异质文化被旅行者带来又带去,千百年来在这里的巷陌草原间生长、交替、融合;斗转星移,异彩纷呈的文化又被另一拨旅行者散布传播!一篇很好的游记散文,感佩鹏铭老师睿笔奇横!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