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晓荷】2018年秋末冬日随笔杂记

编辑推荐 【晓荷】2018年秋末冬日随笔杂记


作者:麦玲 举人,3185.3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87发表时间:2019-02-20 09:36:04


   行人匆匆,在疏疏斜斜的落雪间,自东往西,从南往北,朦朦胧胧,熙熙攘攘,像在追赶一场盛会。
   事实上,这种追赶,这种人生的盛会,从未间断,只是在雪中,少了世俗的繁华,有了另一番情致与韵味。
  
   十一
   早上十点发了面,放在暖气跟前,准备蒸馒头。
   一挂等到晚上八点,面没有发得从盆口溢出来。再不蒸,可就得熬夜了。深吸几口气,壮壮胆,进厨房,蒸吧。
   毛衣上面套了羽绒服,站在厨房,寒气从窗户,砖缝一丝丝渗进来,似乎能听到冷气的嘀咕声,一面揉面一面唏嘘,本来要揉馒头,也改成花卷,擀擀随便一卷完事;本来蒸馒头剩的面打算烙一张黄金酥油大饼,也没有心情,挤吧挤吧就整了一锅。
   花卷入锅,随手拿起放在厨房窗台的表:8:35。嗯!8:55,出锅即可。
   蒸了一会,闻见面香及苦豆香味儿,想来是花卷熟了,一看表,还在8:35。我的个娘来,这天冷的,把表冻的不走了!
   花卷出锅,没有了形象,也就是这一副抱团取暖的糟像。
   它们也知道,挤在一起热乎。
   要温度当然顾不得风度了。
   屋子里还是凉,寻思着出去走走暖和一下。
   约了豆豆出去走,和稀稀拉拉的几个如我们一般的老娘们,绕着楼群走了四十分钟,也并没有发汗,回家看微信运动,优雅知性的忆往昔丽杰姐姐占据着运动封面,她每天步数都在两万以上,很是佩服她坚持不懈的精神。
   无论我走两步,大多数是上下班来回距离近万步,或偶尔几万步每天都有众多为我运动点赞的亲朋好友,我没有去感谢这些热心亲朋好友,今晚,心生惭愧,坐下来一一去为他们运动点赞,指头点了三百多次,直到有个8步的人出现,我的微信点赞活动才顺利结束。
   点赞,也不容易。
  
   十二
   2014年12月13日,我国首次将今日定为“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让中国人永远记住我们民族和同胞所经受的苦难,让同胞明白:弱国多难,国强气足,铭记历史,砥砺奋进,为建设更加富强美丽的祖国而努力向前。
   去年的今日,女儿参加会考。外面,也是如此天寒地冻的样子。今早,高三的她,边拿书包往出走边感叹:妈妈,会考已经一年了,真快。“离高考还不到半年时间了!”我也感慨。“再不到几个月,我就要离开妈妈上大学了!她依然笑嘻嘻,“妈妈,再见!”开门走了。
   灯光如此明亮,躺着,让时光静静流淌,去年今日,已成往事。时不我待,认真生活、做事、做人。今年今日,会很快成为明年的今日,愿我们的人生,莫蹉跎,莫虚度,少留遗憾。
   能让我每天乐呵呵的理由是,我喜欢一句话:明天更美好!
   祝福朋友圈的朋友:渡过快乐每一天,拥抱更加美好的明天。
  
   十三
   时间一晃,便到了冬至日,再有三个节气,新一轮的节气又会重新开始。
   时间过得太快,快得让人觉得那样不真实,快得让人来不及回头看一看仔细想一想,许多人和事,已成往事。
   现在是午夜一时,窗外,车声不断,嘤嘤嗡嗡,那么多勤奋的人,为了生计,透支着体力换取钱财,也有人,挥霍金钱,纵情人生,冬夜,很严寒也很诱人,包裹在夜色里的欲望,连同暗夜一起,升温发酵。
   时间悄无声息消失,给岁月涂抹上一层层记忆,日子,在季节的更迭中,一步步走过去,想细数岁月留下的痕迹,回味点点滴滴往事,蓦然回首,有一丝淡然惆怅弥漫在心里,忽然就想:终其一生,忙忙碌碌,反反复复,真真假假,人们在追求什么?
   我要追求什么呢?属于我能力范围外的东西,我不喜欢干的事情,我什么都不想追求。想静静地,一个人站在空寂的高山之巅,山峦云罩雾绕,林木山石清香丝丝缕缕,看白鸟翱翔,听风吹过岩石、树木愉快的和鸣,那样清净美好,那样自然简单,没有一丝丝杂质,也没有空穴来风。
   山中,一尼姑庵,山墙葱茏,踏溪而过,清月静寂,我适合做一个庵中人。
  
   十四
   “冬至大如年”,我得把这个“年”,仪式感地过一下。
   冬至适逢周末,让我在厨房的时间充足从容。
   冬至,得从一个个胖嘟嘟的饺子开始。没有饺子的冬至,失却了冬至的色彩。还有人说,冬至应该吃细长手擀面,对于一个陇东的婆姨来说,面食这东西,即喜欢吃,就会做。
   面食,无论蒸、煮、炒、炸等,首先要把好和面这一关。面和不好,后面功夫全白搭。
   忽然就想吃高旦凉皮。面粉里加了鸡蛋、碱,顺着一个方向,速速搅面糊糊,直到搅得面糊顺着筷子有力旋转,有了筋丝后沉淀半小时,凉皮箩刷油取一勺面糊摊平,在沸水中蒸三分钟左右,取出连箩放入凉水中晾,轻轻揭开凉皮,切条,加自制黄辣子(芥末)、自制辣椒油、芝麻酱、蒜汁、生抽、醋等佐料,筋道爽滑的凉皮,让人想起金城“舍尖尖”里的高旦凉皮。
   这个季节,韭黄正鲜嫩,酸菜也不错,犹豫着是包酸菜馅还是韭黄馅,取舍不下,干脆韭黄、酸菜各来一半。
   我习惯先和面。凉水里加点盐,一边往面里少许倒水,一边用手呲面,面拌成絮状,一点点倒水将面揉到一起,再用手指蘸水往面里撬,软硬适中后,捂上一块干净的湿毛巾醒面。
   将摘净的韭黄洗干净,沥水待用;酸菜洗净,沥水待用。然后,顺着一个方向揉面,直到感觉面有了足够的弹性,放回盆子,盖了湿毛巾待用。
   陇东有一句话叫:打到的媳妇揉到的面。媳妇打多了也许就跑了,人财两空;面揉到了那绝对入口有嚼劲,味觉享受。
   现在都是现成肉馅。搁以往,剁肉时我会把肉在冰箱稍微冻一冻,改成方形,切薄片、切细丝、切细末,加入葱花、姜末,边剁边给肉里打水,这样,肉馅很是鲜嫩。
   如今,把葱花姜末虾皮热油炝了,加入适量蚝油、老抽、盐、白糖、粉面、滴几滴香油、打入一颗鸡蛋,和切好的韭黄一起,顺着一个方向搅,直到肉和菜粘到一起,光滑有了弹性,揪剂、擀皮、包饺子、入锅煮到饺子肚子涨起来,浮到水面,好了,现在就可以就着汁水吃饺子啦!
   据说,吃饺子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民间传:吃了冬至的饺子,耳朵就不会受冻。
   手擀面,和面很重要。用少许热水化开碱面,加凉水,面要比饺子面硬很多。
   擀面,要掌握好力度,使面受力均匀,擀出的面薄厚一致,整张面呈一张好看的圆饼形。
   切面,看的是刀工。其实,切这样的面,有一把大刀更好,大刀有重量,力度大,刀刃薄,切出的面横截面光滑、细,筋道。小时候,奶奶的切面刀是一个小铡刀,切起面来“哐哐哐”好听极了。后来见过岐山臊子面做法,切面不但用铡刀,面案上还用面做了一个切面台,一定要用岐山的辣椒和醋,才能做出地道的岐山臊子面。每个地方的食品,都有特性,离开了本土的水质、调料,味道都有大的改变。
   每一种食物,都有值得回忆的亲人味觉。
   女儿跑来给切面的妈妈拍照,说,妈妈,再过几十年,手擀面兴许就失传了,到时候,你可以申请非遗了。
   蒸馒头,兑碱是关键。馒头揉好后,一定要撒了面粉在馒头上,要不蒸出的馒头表面泛光不好看,揉好的馒头在案板上醒十分钟左右上笼屉蒸,馒头会显得饱满。
   包子我是拧了十八个花花,看着挺好,可是蒸出的包子褶皱就不多了,不知去了哪里?奶奶蒸的包子那叫一个花,圆,可惜没学到。奶奶再也不能告诉我方法了。母亲的包子,比奶奶的略有逊色,但已经相当不错了,每次想着要问问母亲包包子能好看的方法,一着急总是忘记。
   包子又圆又花,叫美观,人的脸,圆了叫大脸猫,花了叫五线谱能夹死蚊子。世间的美丑,哪里有定论。
   唯有味觉最真实,行走在厨房的女子,真实平淡,将岁月于一把把油盐酱醋里,风轻云淡。
  
   十五
   不知是多少次了,她就那样毫无征兆地踏进童年的故土,梦中的景物,似乎从未见过,也似乎从未改变,那山,那水,那人,那崎岖山路,是她闭上眼都可以安然走过的地方,只是,梦中的河流无声,青山无影,她在自己设置的梦境中艰难攀爬,也在自己意念的梦境中期盼着有些人和事,能够重新开始,她,在梦里,明知道是在做梦,可就是不愿就此醒过来,她,希望让梦实现心里期望的温暖与亲情;她,多么希望这不是梦,而是真实的生活。
   梦里,她和一位大姐姐走向山里。大姐姐她是熟悉还是陌生,不得而知,大姐姐,也或许是许多姐姐的聚合。山外,寒风呼啸,吹的大地在震动,当她们一脚踏进山道,阳光是那么明媚,数道山头,遮挡住了寒风,只听的风呼呼作响,而她们只感觉到温暖弥漫全身。她们走在山道感慨着:这山里真格暖和啊!大姐姐还说,就是这交通不便,人不爱来。她听了大姐姐的话就觉得大姐姐忘记了根,看轻了她们的故土,她说:这地方好不好,都接纳了我们,供养我们吃喝,让我们快乐成长,你看!这树上的果子,哪一颗何曾慢待过我们?她们举目,树上似乎挂满了什么,但她们看见一颗黄灿灿玉米结在树上,那么耀眼,那么骄傲。
   她们,好似计划要赶一场旅游盛会,拿着旅游图眼睛旅游景点,许多她熟悉了地方都划分为景区,她不想去看,但她侧目,爷爷奶奶的坟茔就在她的右身边,旁边被挖出一个坑,隐隐约约如秦始皇兵马俑的样子,她不愿看,因为,她知道她要是看了那里,她的亲人就会安睡在那里,她不看,他们便永远活在自己的记忆里臆想里,而现实,她是不愿承认的。
   走完川道,需要上山,是通往外公家的那条山路。婆娑月色里,路是那样陡峭,夜是那样静,没有一声犬吠,没有食指向上指行人,她和大姐姐走着,她迈不开腿,大姐姐拉着她,还在努力前行,有一个半大小子经过她们身边,也不说话,她认识他,他是她的表弟、舅舅或者哪位亲人,她说不清,但她清楚,她是认识他的。
   忽然就找不见妹妹和女儿,妹妹领着女儿出去玩,她打电话妹妹不接,她找不见她们,心里着急,焦躁不安,一遍遍去屋子里找,大姐姐劝她,那你先回去,妹妹回来会领着孩子,都那么大人了,你有啥不放心的?她着急:“我都住校一个礼拜了,今天要带着她们回去看奶奶去,奶奶都等了我一周了,她想我啊……”
   月光尽头,那条蜿蜒明亮的小路,那个站在门前眺望的身影,像寒风中的一颗荒草般,被风裹挟着摇摆不止,但无论如何倾斜摇动,她的目光一直注视着山头的小路。
   那个放学急呼呼往家奔跑的小女孩,像一把燃烧的火焰,向着荒草,靠近、温暖、焚烧、直至片甲不留。
   那根荒草啊,自此,永远生长在她心里最柔弱的地方,时常,到她的梦里一游,不言不语,无求无怨,她,每每蜷缩在这温暖的梦里,不肯醒。
   她,时常怀念周末温暖的午后,门前守望的身影,那样踏实热爱。
   20多年来,也只有在梦里,才会遇见当初的样子。
  
   十六
   正在赶着织小孩毛衣,妹妹打来了视频,问我干啥,我说织毛衣呢!妹妹说,现在谁还穿织的毛衣?买的毛衣样子那么漂亮的,你不嫌累吗?
   母亲凑过来和我说话,她和着妹妹的话说,织啥啊,织的脖子疼腰疼的,你一天那么累,要上班要做饭要看娃学习呢,娃娃上晚自习了,你抓紧睡会觉,缓一缓,也40好几的人了,要注意身体呢,不敢硬撑着,家务事永远干不完,能看过眼就放一放,也就过去了……
   母亲看起来气色不错,让我觉得很开心,她说教我时理直气壮,好像自己是一个劳逸结合,“能放一放”手头活的智者般,事实上,母亲干活做事比我雷厉风行,硬撑着的分量比我重,而且她有比我更严重的强迫症,我们在坐着时,母亲总是一会儿过去拉拉沙发布,一会儿过去拽拽床单,一会儿又去物复原位,踢踢踏踏,不停息。
   母亲呵呵笑着,说,麦玲,粉玲说你越来越像我了,你说话的语气,动作,一些习惯太像了,说你切菜时总会留一段葱、一瓣蒜、一块肉,反正总要留些呢!
   就是,遥遥都说我越来越像她童奶奶了,超级像。我和母亲在视频里喋喋不休地唠着,为彼此越来越像而开心。
   母亲说,这段时间她在给遥遥做“结婚”的鞋垫,再过几年眼睛就雾了。母亲做的鞋垫非常漂亮,自己画花或者在布上抽线抽出图案,配上彩线,戴着顶针,线头用牙咬了,一直含在嘴皮上,认认真真做着、一双又一双,然后送人、再做、再送人。年轻时,母亲的鞋垫子在矿上展览还得过奖呢。
   母亲做活,你不能劝,越劝她越像比赛似的,说是赶紧做完就不做了,她表情就没算过数,下一个活一直在出现。
   过了几天,妹妹给我发了视频,60多岁的母亲拿着毛线在织什么,还是那么认真的样子;母亲的沙发,还是那样一丝不苟;母亲的茶几永远整洁明亮;母亲的屋子,时时刻刻都是干净整齐的,任何死角柜底都会被母亲倒腾着清理……我自愧不如。忽然就很想念母亲屋子的样子。
   问妹妹,说是女人的头部在给自己织帽子,母亲的帽子给了姨娘,自己又织,织的忘了,拆了好几次。

共 11223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作者的这十几篇短文,记录了秋冬以来发生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这些文章中,有描写雪景的,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有对生活感悟的描写,尤其对煤矿工人付出的赞美,也有对旷工美好未来的祈盼。亲情是一个永久的话题。作者也将亲情珍藏于心,并在文中主要叙述了女儿高考前的一些细节,表达了作者与女儿之间的母女之情。文末,作者还叙述了自己对母亲深厚的感情。从作者的这些文字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个热爱生活,勤于笔耕的人。感谢老师赐稿晓菏,祈盼您更多的精彩!好文荐赏!【编辑:张爱珍】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张爱珍        2019-02-20 09:37:59
  感谢赐稿晓菏,祈盼老师更多的精彩!问好!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