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东山漫记(散文)

精品 【流年】东山漫记(散文)


作者:汗漫 童生,896.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37发表时间:2019-04-02 11:12:21

【流年】东山漫记(散文)
   游船、渡轮似乎多于渔船,往返于苏州、宜兴、湖州以及湖中的三山岛等等景点之间。
   清朝苏州书生沈复《浮生六记》有这样一段情节:沈复受父命去吴江吊唁一逝者,妻子陈芸私下央求:“去吴江必经太湖,妾欲偕往,一宽眼界。”沈复忧虑于无托词向父亲解释。陈芸说:“托言回娘家即可。君先登舟,妾继至。”夏日早凉,沈复携仆人先至苏州城一渡口,陈芸稍后赶来,两人登舟出虎啸桥,“渐见风帆沙鸟,水天一色”。陈芸惊喜:“此即所谓太湖耶?今得见天地之宽,不虚此生矣!想闺中人有终身不能见此者!”一个束缚于闺中的女子看见太湖,有了巨大的解放和欢乐。沈复、陈芸之间深沉而不狭隘的爱情,或许也受到宽阔太湖的滋育吧。
   俞平伯一生热爱、校点、研究《浮生六记》,八十一岁时为《浮生六记》德文译本所作序言中说:“沈复习幕经商,文学非其专业。今读其文,无端悲喜能移我情,家常言语,反若有胜于宏文巨制者,此无他,真与自然而已。言必由衷谓之真,称意而发谓之自然。……联想到中国目今社会上,不但稀见艺术之天才诞生,而且缺乏普遍美感的涵泳,……若我不生长在此,不与中国发生关系,则真觉得它没有一点可眷眷的地方在。”道出了写作的秘密:真与自然。
   俞平伯生于苏州,师从于周作人。其曾祖、清朝朴学大师俞樾殿试时吟诵出名句“花落春仍在”,有洋洋洒洒二百余卷的《春在堂全书》——雕花楼原名“春在楼”,即源于此。俞平伯与苏州、太湖、江南的关系可想而知,对《浮生六记》的偏爱也顺理成章。正是南方中国“美感的涵泳”,才使俞平伯乃至移居江南、籍籍无名的我,有无限“可眷眷的地方在”。
   “云,巨大的岩失去体重,/山峦宛似倾倒下来的天空,/一片树木饮着小溪,/一切都在那里,对处境感到幸运。/不在那里的我们,被愤怒、仇恨、爱情、死神生吞。”墨西哥诗人帕斯的诗作《景致》里的这些句子,也像在太湖边的东山顶上写成的。喜欢苏东坡,帕斯就把自己的一部诗集命名为《东坡》——东面的山坡。
   天色渐渐暗了。我从西面的山坡下来,站在太湖边。湖水像天衣无缝的绸缎,游船上的灯火次第闪亮,像绸缎上刺绣出的花朵——这一件睡衣,即将被江南穿上?锦衣夜行。
   一切都在东山以及太湖里。我在这里晃荡,尚未被外力生吞,对目前的处境感到幸运。
  
   六
   在旅馆翻读一本乾隆年间的太湖专志《太湖备考》。金友理编著。
   书后附有手绘的太湖地图,可以看出金友理的手迹与心迹——有隶体味,雅致而庄重。太湖闭合,三州(苏州、常州、湖州)十县(震泽、吴江、吴县、长洲、无锡、阳湖、宜兴、荆溪、长兴、乌程),分布于周长约八百里的岸线上。用曲线表达的太湖波涛中间,明显存在着东山、西山两座岛屿。显然,乾隆以后的年代里,太湖水面在收缩,东山渐渐与陆地建立了密切关系而成为半岛——
   万事万物皆服从于光阴这一“夜半有力者”的意志。
   金友理在书中翔实记录了太湖沿湖水口、滨湖山丘、村镇聚落、寺观祠庙、第宅园亭、坊表冢墓、名胜古迹、风土人情、风物特产,太湖历代职官衙署、仓庾教场、兵防设置、重大战例、都图田赋、地名源流、考试选举、艺文书目、人物列女、灾异杂记……一个清代书生,对太湖怀着多么强烈的爱意,又有着多么好的脚力,才能使后人我辈追索前尘旧梦时,有了路标和路灯。
   联想起有关“东山”二字的著名言辞。
   《晋书·谢安传》曰:“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遂有了“东山再起”这一成语,把东山当成失败者卧薪尝胆之地。《诗经·东山》曰:“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把东山写成了沙场。
   两种“东山”,内蕴似乎都无法贴合于太湖边的这一半岛。还是读读唐宋以来文人骚客留在东山的一部分诗句吧——
   “水天向晚碧沉沉,树影霞光重叠侵。十只画船何处宿,洞庭山脚太湖心。”苏州刺史白居易,修通七里山塘路直到虎丘。一个以太湖为心脏的人,必须进入伟大者的序列。
   “万顷湖光里,千家橘熟时。”范仲淹,苏州人,遭贬后还乡创办苏州府学,迷醉于橘香与书香。
   “借问翠峰路,谁参雪窦禅。应真庭下木,说法井中泉。”范成大,苏州人,曾出使金国,慷慨有余哀。
   “江南梦断横江渚,浪黏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无限楼前沧波意,谁采苹花寄取?”叶梦得,王鳌的异代邻居,南渡词人中的代表性人物,宋亡后辞官还乡,楼前沧波就是无限的慰藉。
   “无日断山响,有云涧生阴。茑萝知禅定,灯光是佛心。”吴鼎芳,苏州人,出家为僧——灯油是佛身?
   “湖水接天天不分,水禽夜呼烟际闻。满船明月唱歌去,七十二峰皆白云。”沙维杓,苏州人,满身明月一头云……
   这些句子里的东山,显然是凡人生息之地、高士禅定之境、晃荡者愉悦之邦。这些诗人,也都与苏州、江南发生过深度关联,故有眷眷温情与爱意荡漾在字里行间,无得失心、哀凉意。
   夜深了。在挂有红灯笼的“守溪酒家”里坐下来,与若干朋友围桌吃“太湖三白”,喝桂花酒。
   自古以来,文人往往借助于美食相互抒情或自我安抚。
   王羲之有《奉橘帖》:“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王献之有《送梨帖》:“今送梨三百。晚雪,殊不能佳。”
   苏东坡有《一夜帖》:“却寄团茶一饼与之,旌其好事也。”东山半岛,苏州一带,橘子、梨、茶、枇杷、杨梅、莼菜、水红菱、太湖蟹、湖羊……遐迩闻名,故能成为多情之地温柔乡。
   我起码有能力守住这一桌子变幻的山川与溪流吧。

共 7361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东山漫记,写作者“晃荡”所见所感 ,喜这“晃荡”二字,是随意行之,从心所欲,是中年时期应该有的一种生动而不失分寸的态度。晃荡在响水涧,闻水声而追随,经碧螺村,有妇人在涧边浣衣,棒槌声入耳,想起幼年和亲人那些纯净而缓慢的时光,避开有狗的院落,将目光和脚步停留在废完,遥想那些陈年旧事。晃荡到“惠和堂”,邂逅一个人,王鏊归来东山隐居故乡,守溪悠游,有风雅少年在惠和堂谈笑风生,成就了唐伯虎等人纯正的书生意气,经牢狱之灾,有情人难成眷属之遗憾,全上作者心头。堂内有王鏊著作,他代表了苏州这一地域灵心人物,洗心退藏,守住一条属于自己的溪流。晃荡至“书吧”,喝碧螺春茶,知少年父母之茶农茶事之艰辛。晃荡在东山,想象自己像茶农一样忙碌幸福,与岳家军、河南人后代擦肩,忆着沈复与芸娘在沉在太湖里的爱情,遂想起《浮生六记》的研究者俞平伯,作者站在太湖边,沉沦在夜色里。晃荡时,会邂逅那本《太湖备考》,感受一个清代书生对太湖强烈的爱意和好脚力,给后人以路标和路灯,遂想想那些与东山有关的诗文雅事,足以让作者守住一桌子变幻的山川与溪流。“晃荡”二字是文眼,是作者的踪迹和心心迹。随心所至,遂晃荡出一篇关于东山的文化散文。向作者致敬。【编辑:伊蘭】【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403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伊蘭        2019-04-02 11:15:32
  一篇恢弘的游记散文,有极浓的文化意味,有常规游记的稳步换景,更注重于游中的个性体验。游踪与心迹的完美融合,值得我好好学习。
万人如海一身藏。
2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19-04-03 17:21:50
  粉墙如旧宣纸,被时光墨出了斑斑驳驳的画意,晨光透过树枝,在这宣纸上添加了几笔叶子,但一会儿就抹去了。比喻形象,贴切,想象灵动,游记佳作。
   原文与编按相得益彰。读之如泉水清流漫过心扉。
3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9-04-04 12:15:32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