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一念秋凉(散文)

绝品 【流年】一念秋凉(散文)


作者:丑石 秀才,2318.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932发表时间:2019-04-15 17:37:39

【流年】一念秋凉(散文)
   那么我呢,是不是也在一滴露珠里看见自己的往世与来生,与飞鸟一起坚守不变的承诺。
  
   三、秋分:大水月光
   大水从天上来,天河缺了一道口子,那水汹涌而出,白色的水积聚成黑色的云,让天不堪其重,手持利斧与锤子的雷神,好像忘记了季节的提醒,雨神一醉千年,一任滂沱的雨倾盆而下。
   那一年的雨,从立秋开始,一直下到白露,眼看着地里的庄稼成熟,浩荡的水还是漫过高高的水闸,一路向东。水是无形的,遇见阻力一次一次冲上去,冲垮了修筑多年的河堤,冲倒了百年老树,泡塌了几十年的院墙。村人鱼贯而出,站在长长的河堤上。谁知道呢,哪一股执拗的水流钻进老屋的地基,采用绥靖政策,一点点渗透,在某个潮湿的夜晚,让老屋轰然倒塌。活命是重要的,连日来的阴雨把柴草浸湿,只能在河堤上挖一口地灶,呛人的烟雾升起,高过屋檐,高过树梢,混入青苍的天空。
   这是秋分节气,也是秋天的中界点,一头担着生长,一头担着收获。雨终于停了下来,被水冲倒的玉米叶子搭在水面上,倾巢而动的蜗牛,顺着发黄的玉米秆爬上来,一只,两只,十百千只缓慢的蜗牛,发动小小的锯齿,几乎一夜间吃光了满地的玉米叶子。母亲绾着裤管从院子里走出,身后的鸭子紧紧跟随,在水面上荡开条条波纹。母亲说,玉米该收了吧,如果再不收回来怕是要腐烂在地里。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多么明媚的诗句,多么明媚的忧伤,将时间的指针落在中秋的节点上。据史书载,早在周朝时期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成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我去地坛,苍茂的柏树间是疏离的日光,还有一辆消逝在光阴背后的轮椅,“只是到了这时候,纷纭的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现得清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在我心中渗透得彻底。”这是史铁生的表白,却原来在每个人的身后都有一位默默无言的母亲,在陪伴,在嘱托,在明知自己光阴忽晚后站在原地,看你一个人在这世上徘徊、游荡。
   记忆里的中秋,母亲会把走亲戚串门后剩下的几块月饼拿出来,洗上几个苹果,放在月光下,等我们从田里归来。秋分实在忙碌,南岗子上的棉花白成一片云,需要及时采摘,朱家冢的玉米需要赶紧收回家,父亲趁着月光的微芒,“掰一个少一个,没见刘三家已经开始犁地了哇。”或许有过小小的欢喜,当我从月饼中抽出一根果酱制成的青丝白丝,知道这已是我们仅存的所有。我常常在想,在我书写这些看似熟悉的乡村风物时,是不是能抽取更多快乐的光芒,或者从时间的蛛丝马迹中找出我们活着的梦想与理由,没有,在贫瘠的村庄,理想或梦想的字眼太过遥远,泥土捧出谷物,棉麻织就衣衫,牛羊卖于钟鼎人家,那么除了一座破旧的院落的只剩下漫天月光。
   很长时间,我在月光下行走,试图忘记一些阴暗的事物。但逐渐发现,你走过的每一条路都将通连血脉,你看见的每一片风景都将烙印在心,你说过的话,哪怕是一句小小的谎言,也会在深夜惊醒——在时间的轮回中,我们花尽心思只为秘守某个毫无价值的谎言是否值得?
   拜月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与其说为了祈福不如说是为了映照内心是否澄明。月坛,原名夕月坛,坐落在北京西城区阜成门外。揽月亭,夕月亭,嫦娥奔月,一个个被冠以神话或浪漫的名义。人之有私,不知是否属于天性,当嫦娥在飞离人间时是否想到月宫的冷寂与荒寒。那是一片时间之外的荒漠,或许只是在传说中才显得美轮美奂。人是属于俗世的物种,在亿万斯年的进化与演变中不改痴心,在大地上降生,却希望在某日获得永生的超能。
   我没有超能,眼看着秋分之后的庄稼泡在地里,一个人在田野里来来去去。时间在沉默行走,有的玉米发了芽低垂在水里,有的连根折断已经开始腐烂。有一刻内心是焦灼的,就如在书写某段文字时,那些跳跃的字符好像遁去了爪哇国;于是干脆坐下来,看天上的流云,流云或浓或淡,也许代表的是天的情绪,那么那一年的天空是否也在数天之后陷入了焦灼?最是焦躁无用,当我再次面对一场溃败的秋天时,身体里的力量在奔涌。好赖村庄还在,好赖一场大水没有失去太多,无非是泥泞,无非是在大水中来来去去,将收成一点点运送回家。
   每个人都在忙碌,有人以盆为舟,将采摘的棉花或大豆运出来,放在屋顶晾晒;有人肩扛手提把装满编织袋的玉米弄到车上;更有孩子手提土篮,汗珠、泥水从脸上滑落,在帮衬家人。无论如何,这是收获的季节,我们从苦难中走来,从未向苦难低头。母亲将积水从院子里放出来,腾出一片存放玉米的地方。
   月亮升起在秋日的天空,留守的飞鸟还在田野上忙碌。它们是恋家的族群,或者说骨子里从来没有产生过诗与远方的梦想。大雁飞过去了,在漫长的旅途中洒下孤独而寂寞的飞影。燕子飞走了,在多日的相处中它们或许能理解候鸟的内心,那是一条充满诱惑亦充满艰辛的道路。三候群鸟养羞是白露的物语,是说这个时候羁留在乡间的飞鸟开始收藏食粮。这与村庄相同,生长的季节已经翻然而过,土地进入休养生息的阶段,接下来就是播种冬麦了,无非是用体内的余温暂时当做麦子的眠床,等候呼啸的风,等候一场茫茫的雪。
   我喜欢里尔克的表达,从物的纹理中析分出时间的线条。“主呵,是时候了。夏天盛极一时,把你的阴影置于日晷上,让风吹过牧场。让枝头最后的果实饱满;再给两天南方的好天气,催它们成熟,把最后的甘甜压进浓酒。”时间的表达从来含蓄,在把果实擎上枝头时就明白一切都将过去,一切都将到来。大水渐渐退去,村庄与田野逐渐显示出本来的面容,一切都没改变,也许只是一场大水漫过记忆的版图,留下的是秋日的答案。
   “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在林荫路上不停地徘徊,落叶纷飞。”落叶纷飞的时刻到来,也许风能听懂月光的密语,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只不过在欢笑声中暂时忘记徘徊的意义。我在月光下徘徊,或者说我用书写的方式又一次经历那个并不遥远的秋天。母亲在月光下折返,关上那扇风中的柴门,却没能关住明媚的月光。书写是收集月光的过程,我会把与土地、母亲相关的事物一一捡拾,码放进长长的信笺。
   大水月光中,往事一如鸿影,翩然而去。雷始收声,虫蚁们开始在落叶下用泥土封闭门窗,在一个漫长的梦境中等待春天。
  
   四、寒露:正是种麦好时节
   小麦为五谷之贵,五谷:稻、麦、黍、稷、菽,就像大地女神后土娘娘的五朵金花,各自有各自的家园,各自有各自的秉性,各自有各自摇曳的身姿,生长在土地上。我们村多种小麦,冬小麦。“小麦秋种冬长,春生夏实,具四时中和之气故为五谷之贵。”这不是我的篡改,是《本草纲目》里说的,看来李时珍也对我们村的小麦青睐有加,运腕挥毫,一笔小楷深深浅浅,把麦垄种在纸页上。
   寒露到来,露已寒,将为霜,这是水的最后清澈时光,树叶即将飘落殆尽,抬头看去,征雁的飞影渐远,苍茫的天空上盘旋着两只孤独的苍鹰,它们在为了深秋的来临怅惘,还是为迎接冷硬的北风而孤独飞翔?《礼记》有记,说是古时一俟深秋到来谷物颗粒入仓,除了祭祀之外还要做以下几种事情:狩猎,持弓于茂林深处,围捕已经养肥的兽物;砍柴,草木黄落,伐薪为炭,“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翁开始辛苦奔忙,为他人带来温暖的炉火,而自己“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三是结案,“乃趣狱刑”,意思是秋后算账的时间到了,昧了良心的、作恶的,将承担自己种下的恶果。
   我们不种恶果,只种粮食。小麦风尘仆仆,来自于西亚地区,或者里海的西南部,由野生一粒小麦、二粒小麦与拟斯卑尔脱山羊草天然杂交进化而成,然后流入黄河中下游流域,风吹麦浪,绿了一片荒凉的老河滩。我有时会想,那么多籽粒饱满的麦子磨成面被我吃进肚里,是不是身体里也生长出一片生机勃勃的麦田,它们会在我流浪他乡时唤醒胃囊,然后表现出对其他食物的排斥与拒绝?甚至会让人在深夜急匆匆奔跑,只为寻找一家简陋的面馆,一碗阳春面,迎来身体内部的春天。
   而眼下是秋天,是寒露,秋分早,霜降迟,白露种麦正当时。土地是沉寂与苏醒多年的土地,收获之后的田野显现出一片肃杀与狼藉。人是生活在村庄多年的人,好像过去多少年也没能改变质朴的样子,脸色凝重地在田野上来来去去,施肥,拣选麦种,犁地,将一头老牛的背影深深叠印在土地上,将一把沉重的犁杖深深扎入脚下的泥土。我常做的事情,就是紧跟在犁铧后面,用一把趁手的物件“打坷垃”,“打坷垃”是一个指代称谓,意即一辈子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做别的事情,只能与泥土为伴。那么,我现在真的成为一个堪称完美的农人,一年四季,播种,收获,将种子深深浅浅种入泥土,而后等待秋天。
   平整土地的工作可谓繁复,新翻的泥土呈现出一种崭新的面容,在泥土中躬耕的蚯蚓,在狭小的空隙中蜿蜒;切断的另一段痛苦地痉挛,不知是否还能安然愈合,生长出另一只头颅。一枚小小的螺壳在日光下晾晒,洗净上面的泥土,放于耳边,可以听见远古苍凉的回声,大水漫过的回声,月光跌落泥土的回声。或者还有一枚三姐小时候的蝴蝶发簪,一度以为被谁据为己有,而深藏遗憾与恨意,这时在日光下闪烁,让往事清澈而明媚。却原来泥土中深藏着那么多秘密,深藏着乡村的海与河。
   打田畦,就是在平整的土地上打出地界与垄沟,一是为了清晰与他人的分界,一是为了灌溉与排涝。一卷麻绳长长,母亲在那头,父亲在这头,我摇摇晃晃踩着松软的泥土一步一个脚印,就有了一条隐约的线路,覆之以土,拍打使其坚硬。如此竖线六七条,纵线无数,将一块原本不算太大的田地分割出很多方格子,如果写字的话,只有小麦能完成,在春天写出朦胧的绿意,在夏天写出雨的淋漓,在芒种写出一片金黄,这是田野完成的散文作品,形神俱散,如同我写乡土散文,一个路数。
   《后汉书·食货志》记述:“理民之道,地著为本。故必建步立亩,正其经界……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救,民是以和睦,而教化齐同,力役生产可得而平也。”是说定居才是治理人民的根本,人无恒产则无恒心,那么就制定出一个合理的规章制度让人人有田可耕,有公田,有屋舍,进出相互是朋友,守卫和瞭望互相帮助,有了疾病互相救助,如此才能形成和睦的风气。“在野曰庐,在邑曰里。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常,五常为州,五州为乡。乡,万二千五百户也……春令民毕出在野,冬则毕入于邑。”想想那时的人,我以为与老河滩没有多大区别,只是在漫长的社会演绎中有些东西在渐渐消逝,瘠薄的土地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车子房子孩子上学娶媳妇成了压在肩膀上的一座座小山头,不得已而远赴他乡,在候鸟般奔忙中收获着虚无的粮食。
   我也在播种虚无的种子,几乎每日把写作当成生命中最后的课业。我不知道我种下的每一个文字,除了记录还有其他什么意义。不知从何时起,我成了一个转身向后的人,我忽略了某些繁华的章节,比如车水马龙,比如城市多彩的霓虹,比如酒桌上的推杯换盏。几乎成了不合时宜的代名词,只要落笔便是泥土的气息,只要敲击键盘,蹦出来的每个字都散发着谷物的光泽。——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只是在乡土的册页上手挽乡野的风尘。也许有一天我也作古,这些文字是否会成为流浪的庄稼,它们在充满迷幻的风中游走,是否能找到往日的家园,守着那间孤独的屋舍,守着大地上新生的谷物,慢慢老去,直到混入脚下的泥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也。”这时到了重阳节,适合登高望远,适合怀念远方的亲人或朋友。“遍插茱萸少一人”是对故乡故土的深深回望,老河滩上的那片麦子是否已经播下,过冬的柴薪是否已经备好,年迈的父亲母亲是否安康,是否常常在风中手把柴门守望。窗台上的菊花开了,一年一度菊花黄,是对夏日的接续,或许在某天夜深寒霜袭来,树上,草叶上挂满寒凉的冰霜。这一去山高水远啊,身在家乡的兄弟是否此时也站在高处,身佩茱萸,因我之远离而一怀愁绪话凄凉。
   雀入大水为蛤,是古人的浪漫,光阴寒凉,雀鸟淡去身影,而海边出现了很多蛤蜊,它们贝壳上的花纹与鸟雀相似,它们从天上的飞鸟演变为浅海中沉寂的生物,只待春风归,只待温暖重续,缓缓伸展出柔韧的翅膀。在秋天,生命从未真正凋谢,那些深埋于泥土的野草,在经历一个漫长的寒冬之后,再次萌芽;那些落尽树叶光秃秃的枝条,只是暂时密封了血液,只待东君唤醒;那些消弭在乡野的刺猬、野兔、田鼠与蛇,会在泥土的洞穴中深眠,听时间的脚步杂沓走过,再次苏醒。
   木根爷手摇耧车的样子有些可笑,头发上沾满草籽,旱烟袋在腰里摇摇晃晃。麦子是听话的孩子,耧车有一孔梅花状的小眼,一摇一晃中坠入黑沉沉的土地。有一瞬间,我以为每个生长在老河滩上的农人都是天生的舞者,采摘,播种,收获,每一个动作都极富韵律,每一个眼神都包含深情。不是么?再曼妙的舞姿也脱胎于乡野,再沉醉的鼓点也诞生于稼穑。

共 13123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流年作者丑石(宋长征)的散文,我读过不少,一般很短,尤其是那些书写乡村静物旧时器皿,很有深韵。在他的文字里获得重温,明白事物的来处。今天读到这篇散文,是不多见的长散文,让我震撼。我是农村长大的,这篇散文如跳跃的血脉始终与我心共鸣,内心受到的触动是巨大的。作者以《一念秋凉》为题,从立秋、白露、秋分、寒露、霜降为线索,梳理似水流年里的亲情、乡情、物情、节气情、土地情、五谷情……从秋有一地落黄,一层晶莹剔透的浮霜,到秋风清凉,白云悠远,桐花盛开,梧桐静默,像一只挥向天际的大手庄严宣告:秋到。作者有难以忘怀的童年,记忆里,秋意味着五谷丰登,意味着乡人的幸福,也当然意味着是童年的乐园。乡间游串流鼻涕娃娃,村庄里田野沟壑悄悄升起袅袅的薄雾,那是娃娃的游戏,他们的偷吃都是诗情画意的。节气里,水是时间的精灵,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生命繁衍。生命在行走,走着走着幼小的生命长大成人,走着走着又老了,依次轮回。秋里的梧桐懂情,寂寞在一弯上弦月挂在枝头,等候着秋雨,见证着气有节,风有度,迎接滴落清凉的雨。一声梧桐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时空里铺满乡愁。白露仿佛是飞鸟的承诺。它们是大自然的使者。人类靠土地生存,鸟儿亦然,世间万物终究魂融大地。大地是土地娘娘掌管,雨滴露珠是土地娘娘的泪水,养育万物。谷物生长拔节,归功于大地之母的丰沛血水,才有了万物葱茏,五谷丰收,满仓金黄。秋分,大水月光。一场水灾,毁了粮食。人靠天养,但要奋斗,不自毙。人们从苦难中走来,却从未向苦难低头,就连虫蚁们也在落叶下用泥土封闭门窗,在一个漫长的梦境中等待春天。因为土地休养生息,为播种冬麦。寒露正是种麦好时节,父母与老牛的身影叠加在大地里,印出美丽的图案和温暖。所以霜降没有恐怖,乐得与田鼠一起度过荒寒。最难忘的是父亲铺设的地铺,那是永远的终生的温暖的记忆和活生生的过日子画面。作者写作的土壤是自由的,笔墨像风筝一样展翅飞翔,因而有高度、深度、担当、使命感。作者对亲人对生命对乡愁对大地对万物在这个时节轨迹的思索是独有的,是有真相的,既有深奥的思索,更是有深情的倾诉,还有生命的追问。作者的文字是有乡味的,亦如一桌节令饭,香味四溢,散发在乡间田野。作者的快乐、村人的伤痛、父老乡亲的命运在节气里行走。文章把自己独特的秋感融入,贯古通今,引经据典,亦如与古对话,寻找来处,安放归处。作者的根在乡村,始终不忘当下,感叹农耕文明在现代科技的冲击下渐行渐远。城市还有节令的栩栩如生的生活画面吗?作者无疑与在乡村长大的人一样,那种思乡情结,挥之不去。与血脉共存的是一种无法挥去的乡愁,就这样流淌在文字深处。作者认为大地是乡情的载体,大地叫母亲,知道母亲,就知道来处。作者写作是有厚度的,不仅仅看青山高耸入云,看绿水涓涓长流,而是寻找入云后的青山归处和绿水流往的源头,他剖析的是本质。作者钟情于讴歌展现乡村乡物乡事,体察民间冷暖,抚摸大地心音,体悟天籁密语。所以我读到的是一种真诚,大情怀,大担当,大视野,大追问。细致的描写,细腻的情感,富有深度思考形成本文独特风格,直达人心。书写收放自如,不受拘泥,亦如小草,亦如大树,扎根土地,富有生命质感。全文鲜活生动、富有情韵。作者的在场写作,让文本具有原生态,非虚构,更真挚动人,更入心。佳作,倾情推荐阅读。【编辑:山地731828829】【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4160006】【江山编辑部·绝品推荐20190425第0048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江山绝品评议组        2019-05-06 09:11:44
  时光荏苒,一念秋凉。一篇弥散着乡土气息的散文力作巧借“念”字点亮文眼,任由“念”字牵情引线,工笔细描,在似水流年里重温亲情温馨,品味乡情煦暖,聆听四季物语,拈拣童趣乐趣,回望渐行渐远的农耕文明,抒写父老乡亲朴素的希冀与憧憬。娓娓叙说中将悠悠乡愁洇润于字里行间,激活了古老乡村的心跳,牵动着远游赤子思乡念亲的情怀,让人从中体察父辈们稼穑之艰辛,聆听大地之心语,参悟天籁之禅意,引发读者对人生的况味、对生命的叩问。力荐赏析。
12 楼        文友:琳琳        2019-05-07 13:13:50
  真好!令人陶醉,,,
粼粼
13 楼        文友:清扬婉约兮        2019-07-08 15:47:38
  拜读佳作!
作者:清扬婉约兮,本名谢琼芳,曾用笔名生命花。江西修水人。中国水利作家协会会员,九江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阅文集团(起点中文网)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散文多发表于《大江文艺》《学习强国》《安源工人报》《九江日报》《浔阳晚报》《江西投资简报》《江西赣能杂志》《边城晚报》《修水报》等报刊杂志。
14 楼        文友:劳英        2019-07-12 15:16:11
  此散文真实而且细腻,动人,感觉特好!一篇大担当,大情怀,大作为的散文,让人读罢心情舒畅,大长知识。感谢作者的用心良苦,使人大开眼界。谢谢作者!问安!
相信自己的努力
共 14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