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回归线上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回归】风之俗——端午(随笔)

精品 【回归】风之俗——端午(随笔)


作者:策马南山 举人,4441.3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39发表时间:2019-05-27 13:50:55

【回归】风之俗——端午(随笔)
   古印度神话中有两个重要的神,一个叫纳迦,一个叫纳吉,是夫妻俩。这两个神也是半人半蛇的,被视为泉水、井水和河流的保护神,能够造雨,能带来丰收,也可带来天灾。在印度教中也有交尾的形象出现。目前南亚和东南亚有很多民族都声称是他们的后代,这个和中国人声称自己是女娲伏羲的后人差不多。
   古巴比伦神话中也有两个神,他们叫智慧之神恩基和生育女神宁玛,他们也是“人首蛇身”的兄妹,这一点和我国的女娲伏羲的关系是一模一样的。宁玛也是用泥土造人,和中国女娲造人也是一样的。有点意思吧。
   古希腊的神话、古埃及的神话、古罗马的神话都有很多相似人物,甚至有的都完全是一个人。古希腊神话中的伊希斯和她的丈夫塞拉匹斯,掌管生命、魔法、婚姻和生育女神。塞拉匹斯就是人首蛇身的样子,他们俩共同创造并养育了人类。
   这许多个神话都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有人首蛇身交尾的现象,可以说这不是巧合,也许是人类从出最初的出发点向不同方向挺进前的崇拜共识——最初的人类有共同的理想,就是想建造一座能通往天堂的巴别塔。上帝认为,修建这么高的塔楼,本身就是对神的不敬,就派出天使扰乱人间,让人们说不同的语言,这样人们彼此之间就无法协调一致,也就无法建造无畏的高塔了。从此,后世的人们就分化成不同的族群,分散到了世界各地,留存了相似又不同的神化故事,并保持了敬畏心。
   端午赛龙舟的起源是出于祭祀,但和半人半神的偶像崇拜联系起来还要有一段时间和过程,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是在半人半兽的偶像崇拜中懵懂完成的,是一种低级神的自我塑造。在后来的日子里附上了心中的理想人物,如有了纪念屈原、伍子胥、孝女曹娥……等诸多说法。这些人是半人半神高级神的象征,然而最终的形成却是一种国家意识形态下的牵强意会,但是必须要打上民间的烙印,这是一种诡计。
  
   六
   端午节一词最迟在西晋就已经出现,那时已有“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的记载,明确写到了端午节及其日期。从地域风土记载也可得知,端午节是有仪式的,主要是由萨满主持,这种仪式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其主要内容是增添了更多的神来参与,让更复杂的仪程来营造其庄严和神圣。然而有学者说屈原就是一个巫师或萨满或祭司,每年他都会主持各种仪式来为国家消灾减难,端午仪式就是其中之一。
   端午仪式在屈原的故乡应该是比较重要的,这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端午节与屈原联系在一起的故事发端于楚地,从考古得知,远古时期的气候比现在要湿热许多,那是一个极为恶劣的生存环境。楚地是一个毒虫遍地,瘴气弥漫的地方,尤其是进入五月之后的夏季,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更是凄苦难当,谓之苦夏是也。过端午节就是格外要提示人们,瘴气大量滋生,瘟病频发的季节就要开始了,从这天起就要注意了,要涤扫毒虫,清洁环境,注意个人卫生,严防高温湿热引发的瘟疫杀生害命。
   在中国古人的生存实践中,也把五月的时昼最长和夜最短的天文现象,视为阳极盛和阴极衰的时段;同时也以物极必反的经验和原则——认定此时的阴气也会悄然滋长,需要格外防范。古人的生存环境相当恶劣,自然灾害、病虫毒害、人为的杀戮、猛兽的袭击,都会让那时的人们平均寿命不是很长,甚至很低,大概是三十岁左右。五月的盛夏酷热,是多发疾病和瘟疫的时候,所以五月被认为是个不吉利的月份,被称为“恶月”。
   在这个月里,国家要组织进行专门的祭祀活动,民间也有诸多忌讳和相关风俗,其中最残酷的普遍说法是,在邪恶五月中出生的孩子是不吉利的,叫做“五月生子不举”。古人认为在五月出生的孩子会妨害父母,端午这天出生的孩子更为甚,一般这时出生的孩子会被父母送人、遗弃甚至杀死。直到过了很长的时间,通过有识之士不断呼吁,才让这种邪恶的风俗取消。
   再次强调一次:在不同的时期,人们在对具体的事物迷惘时,只能以“以恶制恶”来寻找出路,只是套路不同而已。“以恶制恶”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是上帝额外赠送给人间的礼物,不然人类真的会造出“巴别塔”——在毁灭自身的同时也会毁坏天堂。所以,一切的存在都是合理的,无论善恶。端午节的初衷就是“以恶制恶”,这一天人们要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驱避毒虫;成人要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驱毒镇邪;还要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娘家度节,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还有跳钟馗、闹钟馗……等等赐福镇宅的各种各样招数,都是防五毒、去晦气之类的“以恶制恶”手段。端午节就是初民们对自然界特殊时段无妄的灾害瘟疫,采取的自救手段。
  
   七
   关于端午节后来附会了名人的由来,也有各种各样的传说。随便数数,就有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纪念孝女曹娥、纪念越王勾践、纪念介子推、崇拜龙神等诸多说法。其中最为流行的是纪念屈原说。
   这是为什么呢?从目前的学术界的探讨来看,主要还是从中国古代意识形态的价值观来说起。这个价值观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忠孝”二字。曹娥,作为古代最著名的孝女之一,“孝”字毕竟是家族的事,比不上“忠”对君王的效忠更重要。伍子胥的“忠孝”观是有问题的,为报家仇居然领外国军队灭了自己的国家,还把死去的君王挖出来鞭尸三百,无论在道义上是否能引起人们的同情,但对于统治者来说,这不能推广,因为这种狭义的家族似的“忠孝”不利于江山社稷的稳定。在某种价值观的认知里,伍子胥还像个“汉奸”。
   屈原就不一样了,在他的一生中,无论是被君王误解、排斥,还是遭到不公正的待遇,屈原始终以克己复礼的模样尽一个臣子之道,在伤心痛苦痛哭后,还对君王抱有幻想似的忠诚——我那么爱你,你为什么不爱我呀!后世的君王就喜爱这样的人,排除其他人的狭义“忠孝”,利用民间“端午”祭祀,把屈原树成大爱的楷模是顺理成章。这一点和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异曲同工之妙。君王心目中完美的臣子形象是死忠、愚忠,就像民间俚语:父母无论怎样暴虐打骂儿女,儿女们也不能对父母有怨言;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更何况还有:宁做太平狗,不做乱世人的古训。
   “屈原”适合作为精神图腾。
   屈原之所以成了最后的赢家,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他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成为“楚辞”的创立者,历代文人墨客都把他作为精神偶像,如李白、杜甫、卢照邻、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苏轼、陆游、辛弃疾……等,都在不同的场合为其唱赞歌。文人们为屈原的最后胜出立下了汗马功劳,文化是传承精神的最好媒介,所以历史上最坏的人都用文化来包装自己。
   历史文学也是舞文弄墨者把自己爱和恨的记录留给后人的纪念品。最终,在各种价值的取舍中,其它的有关端午的名人附会说法都被“屈原”取代了。“屈原”是意识形态下的精神祭品。
   还有一种说法,是部分学者利用“图像学”包含的形式分析、社会学、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等因素,来分析研究端午节龙舟赛的象征和意义。这些人认为,从帝王们一贯的隐瞒大恶罪行,制造谎言来看,屈原的死很蹊跷,很可能是被谋杀。慑于当时的高压政治气氛,人们只能用一种行为艺术来记录当时的情景——“龙舟竞渡”其实就是讲述楚王派人追杀屈原的场景。大家可以想象,在汨罗江上,屈原坐着船在前面拼命逃跑,楚王派的人在后面死命驾船追杀,追赶到屈原后,把他和石头装在用蒲草编成的袋子里,用绳索捆紧扎牢,然后像祭品粽子一样扔进汨罗江里沉没。这是一幅多么可怕的图景啊!
   屈原殉情,屈原自杀,是帝王们最后的遮羞布。
  
   八
   不要以为远古时期的帝王比后来的帝王更仁慈,那时的帝王不高兴就把不喜欢的大臣剁成肉糜分给大臣吃,用意不讲自明,就是恐吓人们——不效忠我就是这样的下场!历史上就没有好帝王,即使是爱好琴棋书画,坠入佛学的皇帝也不例外;这些人把国家交给近臣或宦官来治理,更残暴,更黑暗,更祸国殃民。那些视民如草芥的“明君”也是动不动就将大臣满门抄斩,或穷兵黩武,重捐苛税,把万千生灵涂炭。等到一个好皇帝,好大臣“降甘霖”就是不可能出现臆想。
   西门豹的故事离屈原所处的时代很近,他为官的过程和现象就很能说明当时的问题。西门豹廉政治理邺县有成效,但魏文侯却常听到一些官吏告发西门豹,说西门豹的坏话。后来西门豹搜刮百姓,讨好魏文侯左右的人,就得到魏文侯的信任。等到魏文侯的儿子魏武侯继位之后,西门豹还是被魏武侯杀死了,并没有善终。
   当一个官不容易,当一个百姓也不容易。人都差不多,有好有坏,太离谱了不是神就是鬼,反正不是人。“屈原”就是被神化了的人。
   让大臣和百姓都满意的帝王就没有,谁要能从历史上找出来一个,我就呼吁设个“明理节”来祭奠你。
   让帝王满意百姓都满意的大臣也没有,谁要能从历史上找出来一个,我就再呼吁设个“圣人节”来祭祀你。
   如果很不幸被你找出来一个,那一定是历史隐瞒了什么,不是真实的故事。对此,我笑而不语。明白人会对你说:孩子,还是要多学习!
   所以大家都不要信邪,做好自己,尽量不要轻易放弃自己想做好人的梦想,不给社会造成伤害就是很好的人
   屈原是怎么死的都很难说,目前这种死法是一种皆大欢喜的死法,是被历代帝王们精心编造的故事。文人们对屈原的颂词大赋,只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梦想,在对其同情的语句中灌注了对自己蹉跎的悲凉。
   有人说端午节是纪念屈原,不让说节日快乐,说这是悲情的日子。我在此郑重地告诉大家:在中国悲情的节日只有两个:清明节和农历七月十五的鬼节,除此都是与神同乐的节日。人间需要欢乐,不要那许多悲悲切切,因为在寻常的日子里我们都够烦恼了。
   努力做好自己就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在寻常的日子里为油盐酱醋奔忙,在节日里祝福所有善良的人们都顺心顺意,就是正常人的生活。那些半人半兽,半人半神的故事就是故事。端午节只是嵌入人们生活习惯中的社会公共仪式,大家快乐就好!

共 9064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本文从人类的图腾崇拜说起,将端午节的起源和本来功用作了一番探究和思考,厘清了在最初的祭祀活动中,端午节的本源和初衷是为了祛除邪祟,祈求幸福。作者告诉我们:关于端午节的真正起源,虽然众说纷纭,版本繁多,但学术界也在不断探讨中达成了一些明确的共识,即端午节俗起源于辟邪说和五月夏至季节的阴阳转换,而不是为了纪念某个历史人物或其功绩。纪念屈原虽然不是端午节的真正起源,但是屈原的形象深入人心,加上历代官员对于屈原忠君爱国的推崇,逐渐使纪念屈原成为端午节中最重要的内容,以至于人们忽略了端午节最主要的源头。作者针对有人认为端午节是纪念已故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和清明节一样,应该满怀悲痛,为逝者讳,不宜说“快乐”,而应该说“安康”的观点,指出端午节该有的仪式感可以有,互祝快乐无可厚非。作者认为:端午节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和传承,其习俗也已发生变化,已发展成人们团聚的佳节。本文正本清源,针对性强,让读者对端午节有了更全面、准确的认知,实属佳作,特此推荐!【编辑:心灵飞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527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心灵飞鸿        2019-05-27 13:59:40
  家乡有端午节戴香包、吃粽子和煮鸡蛋的习俗,记得这个节日也是因为能闻到平日闻不见的香味,吃到平日吃不到的美味,读文才知端午竟然有着这样的身世,感谢南山兄撰文明辨是非,启智明理,祝福端午快乐!
勿忘本真
2 楼        文友:红袖揽叶        2019-05-27 15:36:51
  深奥而富有哲理味道的端午
红袖揽叶
3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19-05-27 17:20:36
  睡起午觉起来看到端午发了,感谢飞鸿总编辛苦编评!我小时候不喜欢吃粽子,对端午没有太大的感受,改革开放后才发现原来端午还有屈原的事情。以前我就知道李自成,其他都是牛鬼蛇神。
   感谢红袖主编又来支持!问好朋友们了!
人生如梦
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9-05-27 21:36:39
  每次拜读策马先生的随笔作品,都有一种醍醐灌顶的顿悟与开塞之感。文章解析透背,对食物的看法观点新颖,且道理充沛。思想和思考永远是随笔和散文的翅膀,看着策马先生的文字在飞,怀才抱器步尘也不可能了。膜拜了。问候夏祺!
怀才抱器
5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19-05-28 06:58:20
  怀才君好!其实大家写东西就是玩玩,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如能你追我赶有一种竞技,也符合端午精神。膜拜就不好,就是要把人放到祭坛上用火烤,一会儿像神,一会儿像鬼,我还是待在人间好——看看太阳,望望月亮,打雷闪电就待在家里,刮风下雨也待在家里,这才是最好最好的啊!
人生如梦
6 楼        文友:回味        2019-05-28 17:50:30
  读此文,长了不少知识。问好,南山!
回味
7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19-05-28 18:23:47
  谢谢回味赏读!就是写得玩呢,能长啥见识呢。你的小说我还没有细细看完呢,那么长,只粗读了一遍,要分几次细读才行,感觉柳约写得编按不错。问好朋友了!
人生如梦
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9-05-30 21:08:07
  哈哈,策马先生受惊了啊,怀才的“膜拜”是因你的才气感人了我,并非拿着火把把君送到祭坛上的啊。哈哈,先生的文字跳跃的是火,我这把火就威力很弱的啊。怀才学习先生的文章。
怀才抱器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