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父亲的老花镜(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父亲的老花镜(散文)


作者:高令亚 秀才,1133.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68发表时间:2019-06-27 08:02:26

父亲在世时有一副老花镜,跟随了他多年。这副老花镜很普通,价值不过几元,跟许多老年人带的眼镜也没有什么分别,在黑色的镜架上镶着两只厚厚的圆形镜片,透过镜片的外表,会看到一层一层的光晕,乍一放在眼上,会令人晕眩。因为长期的磨损,镜片已经模糊,有了一些刮痕,而且,眼镜架子的一条腿曾经断过,父亲用细线将它仔细缠绕起来……我曾经劝说父亲重新换副镜子,可父亲不愿意,说:“东西还是旧的好,熟悉,用起来很方便,有个老花镜带着能够看书就行了,都这把年纪了,也不图什么好看不好看了。”那时,父亲已经到了古稀之年,对自己的意见常常坚持,别人是很难说动的,于是,为父亲换老花镜的想法也就此搁下,很少再提。
   父亲是个文人,小时候在村里读过私塾,有很深的国学功底,后来进入公办学堂读书,高小毕业。父亲喜欢文科,语文程度好,爱好写文章和诗词。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在《滁州报》上发表过不少作品,有文章,有诗词。他的字写得特别好。年起时写的钢笔字大小匀称,排列整齐,字体刚劲有力,楷书和行书均擅长,只是到了晚年时,因为眼睛老花,钢笔字写得大了起来,但仍不失过去的风采。他的毛笔字在当地颇有名气,擅长写魏碑和行书。父亲的后半生几乎每天离不开笔墨,写字已经成为父亲的兴趣爱好,成为父亲生命中的一部分。
   父亲不知道究竟从什么时候戴起了老花镜的,作为儿子的我,那时也没有去关心这个问题。人在年轻的时候,对于自己的父母还是缺少细节上的关怀和照顾的,而自己的父母对于孩子的一点一滴、一件小小的事情往往会记忆多年。不是常说过,父母会永远记住孩子的生日,而孩子有几个还能够记住父母的生日的呢?只有当他们为人父母时,才会有“养儿方知报娘恩”的艰难和深刻体会。只是有时候会很遗憾,“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在你欲行孝心时,你的父母也许会离你而去,在心里留下永久的遗憾和懊悔。
   父亲喜欢看报纸。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叫我从学校里带些旧的报纸给他看。一张报纸总会浏览很多遍。父亲看报的时候,一定会架起那副老花镜,头还需要稍微昂起,让人觉得看字很是费力。不过,他读报很专注,你可以透过他戴着厚厚镜片的眼神里看得出来,神情严肃,心无旁骛,目不偏斜。他喜欢看《滁州日报》,非常关注《滁州日报•定远新闻》副刊,因为,从2008年起,我出于爱好,向《滁州日报》投过稿件,也有一些新闻稿刊登和部分散文作品见报。第一次在报纸上发表《我们村里的放牛娃》这部作品时,父亲特别兴奋,鼓励我多写作,多投稿,能够在文学上有所建树。对此,我当时也不以为然,因为,我深知,平时写写文章练练笔尚可,至于文学之路于我来说是遥远无边的,犹如天方夜谭,不切实际。它就像一座天山,难以穿越,就像天上星星月亮一样高不可摘。每当此时,父亲就会滔滔不绝的说起往事,说起他写文章和诗词发表的骄人成绩。我在心底里也暗暗佩服父亲的文才和深厚的文学功底。他也写过一些诗词,要我修改后发给《滁州日报》,看能不能选登,我也照他的话做了,发了几回稿件,可总是石沉大海,毫无音讯。我倒没有太在意这件事情,只是父亲的眼里满满的是期待和最后的失望。也许父亲老了,作品的形式和思想已经远远跟不上现代社会的形势了,不入我们专业编辑的眼光的。
   父亲很喜欢编写对联和写作古诗词。只要一有空,他就带上那副老花镜,在笔记本上和小纸条上编写和创作。多年下来,他编写对联无数,诗词有一大本,还有一些文章。父亲在离世前,将这些遗作用塑料袋包好,对我说:“令亚,我走了以后,你将来退休了,有时间了,将我的这些作品整理好,在电脑上打印下来,这是我的心愿。”对此,当时我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并责怪父亲说:“现在身体虽然不是很好,但饭量什么的还可以,怎么又说道这些丧气的话呢。”那时,我的母亲才去世不久,我是最怕听到这些生死诀别的话。我抬头看看父亲,眼里不禁湿润起来。父亲的身材原本有些肥胖而显得臃肿,近几年,因为脑部梗塞而导致腿脚不灵便,步履艰难而蹒跚。以前,母亲在世时,父亲对生活还充满了信心,可自母亲走后,父亲的精神大不如往日,将生死看得很淡很轻。即使有我们子女照顾,也不能让父亲的精神振作起来。父亲的脸有点胖,皱纹很少,但黑色的老人斑清晰可见,布满了脸面。他头发几乎掉光了,只剩下顶上稀疏盘存的几根银发,鬓角和胡须全白了。还是在2004年的一个春天,父亲和母亲在我学校菜地里忙的时候,父亲忽然感到头晕,身子慢慢下垂,在母亲的搀扶下,才渐渐稳定。当时也没有太在意。因为父亲有高血压,长期服药,血压尚稳定。过了几天,情况又出现了,于是,我们带父亲到县城医院检查,结果,是脑部有梗塞,需要治疗。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父亲病愈,可是,腿部行走困难,从此,落下了病根。父亲在过世前,不慎摔了一跤,脑部出血,当时送到县总院时,人已经处于昏迷状态,医生问我们是不是马上开颅手术,我们姊妹商量了很久,很焦灼。那时,我在想,一旦开颅,像父亲已经近80岁的年纪,估计很难能从手术台上下来的,而且,医生说,搞不好的话,还要进行二次开颅手术。我们就问医生,还有没有其它办法,医生说:“那就是保守治疗,看病人能不能度过这两三天的危险期。”于是,衡量再三,我们选择了保守治疗。还好,父亲在第二天就醒来了,神志还清楚,可是,到了第三天状况又不太好了,人已经迷糊,不能进饮食。父亲的生命力还真够顽强的,这次终于挺了过来,在医院里住了近一个月时间。只是身体很虚弱,需要调养,而在医院住着,很是不方便。那时,也快要过年了,我们问医生能否出院回家休养,医生同意了,不过,他们留下一句话:“脑部受损的病人,说不定哪一天还会出现溢血的情况,你们要多关注。”就这样,父亲回到家里休养,整天躺在床上,无法下床,由我们端吃端喝。在正月十七那一天,我们发现父亲的大便里带血,而且很多,我们就慌了。找当地医生看望,医生说:“估计人不行了,这些便血应该是内脏器官在坏死……”当天晚上,我们姊妹陪在父亲跟前。我和妻子在父亲的身边,父亲用留恋的目光注视着我们,已经不能说话了。忽然,父亲有一个惊人的举动,我以为父亲要坐起来,赶忙握紧父亲的手,父亲也将我的手握的很紧很紧,我感到了一股劲力,然后,他示意我的妻子也伸出手来,就这样,父亲将我和爱人的手叠放在一起,握了又握,要我们明白,待他走后,你们两个要好好过日子,紧紧拴在一起。我们向父亲流着泪点点头。过了一会儿,父亲竟然起了鼾声,鼾声很响,我们以为父亲睡着了,就在旁边静静守候。在夜里12点以后,父亲的鼾声突然停止了,我们就慌忙到床前呼唤“爸爸,爸爸……”可是,已经没有了回音。隔壁有经验的老人过来,看了一下,翻了翻眼皮,说:“人已经走了,准备办后事吧。”那是2014年正月十七的晚上,距离母亲去世不到两年的时间,我的父亲过世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父亲的后半生几乎天天与笔墨打交道。在身体尚好的时候,父亲为了贴补家用,自制书画和写春联到集市去卖。那时,我是竭力反对的,总以为卖字画是一种丢脸面的事情。可父亲不这样认为。他说:“我靠劳动吃饭,一不偷,二不抢,写写字画卖,又有什么不可的。”于是,父亲开始了专心写中堂和春联去卖。这一卖就是很多年。父亲的字写得好,当地人都认父亲的字。那时,农村兴盖瓦房,新房落成时,在屋里挂副中堂很流行。在当地,父亲的字已经小有名气。记得每年春天时,父亲到合肥、蚌埠等地批发整捆整捆的写中堂的专用白纸,纸质好,厚实;临近冬天时批发写春联的红纸。父亲做这些东西很仔细,也很辛苦。从春天一直写到年关,每年中堂也卖出了几百副,春联更不用说了。
   父亲写字卖画的确很辛苦,即使酷暑严寒,也常常忙到深夜。而且,因为第二天要到处赶集,就要早早起。那时我常想,父亲在这方面怎会有这样大的毅力。看着忙碌辛劳的父亲,我又帮不上忙,心里特别愧疚,总有一种负罪感。我也把我的想法说给他听,可父亲很固执。那时我总觉得父亲迂得很,对他的做法不以为然,难以释怀。现在想来,真觉得自己不能理解父亲的一片心呢。那时我的想法真的太自私了,没有设身处地的为他想。父亲写字,一是爱好兴趣,二是想为家庭减轻负担。其实,他写字也是一种精神寄托,用来打发自己的余生,想起这些,我的心中不禁泛起一阵酸楚。
   父亲写字时,就要戴着老花镜,不然看不清楚。写字的人对笔墨纸砚都格外珍惜。父亲有一个圆形的砚台,伴随他二十多年,常年累月砚台里从来没有断过墨。他有很多支毛笔,大小不一,软豪狼毫都有,还有一些排笔。有的毛笔时间长了,都已经磨得光秃没有笔锋了,但父亲舍不得扔掉,说:“有些笔用惯了,写起字来流畅顺当,新笔还不怎么习惯。”父亲的字,不仅小楷字写得好,行书写得流畅,而且,大字写得也属于上乘。他刻有两枚书画印章,一枚是他的名字,一枚是他的字号。父亲做中堂很讲究。先是裁纸的功夫和接纸的功夫。纸在他的手里裁剪,没有毛边,而且,纸的两头绝对一样大小。中堂没有专用纸,长度不够,需要接纸才行,毕竟这是要拿出去卖的,接头处要做到天衣无缝,父亲靠着自己的细腻和耐心是做到了,接头处就很难看出来。那时,还兴用字模漏印中堂,喷墨制作。父亲从来不用别人的字模,都是用自己写的字制作。他写的字常常是一气呵成,颇见功力。有时候,我在场,父亲写字后,会乐呵呵的问我,你看哪些字写的不够好。我本来就很佩服父亲的字,就说:“我觉得都很好,看不出来哪儿不好。”父亲就会在字前端详一会儿,告诉我,哪些字他比较满意,哪些字写得还不够好。
   父亲不仅写字,还自编了很多中堂的内容和对联。他肯动脑筋,吃过饭后,一有闲空,就在那里苦思冥想,在纸条上写写画画。他编的中堂,有很多用三字经的形式写的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比如,家庭和睦、为人处世等现代礼仪方面的内容,很受当地群众欢迎。在父亲字摊前,常常有些懂字的在跟前评头论足,多是啧啧赞叹。为此,父亲也很荣耀,有一种成就感和被人赏识的感觉。附近农村有很多家庭挂的都是父亲的字画,至今在有的家里还可以看到父亲的字呢。难怪啊,父亲的字曾经在安徽省书法比赛中荣获过三等奖呢,这是有证书的。到寒冬腊月的天气里,因为临近春节,卖字画更为忙碌。我姐姐和姐夫们常常帮忙,而我有时候赶到周末也偶尔去看看,可是,虚荣心作祟,我最怕见到熟人了,总觉得很不光彩,于是,看到学校同事时,常常将眼望别处,尴尬极了。父亲编写的对联内容,有适合大门的,有适合厨房的,有适合卧室的,有适合做生意的……有时,他有意让我写自家的门对子,叫我练练笔,可我最终没能把父亲的字继承下来,感到十分惭愧。
   父亲离开我已经近5年的时间了,给我留下了他的笔记以及他编写的诗和对联,还有一方砚台、几支毛笔、两枚印章等,我一直精心收藏着。他的那副老花镜放在了他的棺椁里,静静的陪着父亲。没有了眼镜,父亲想要读书看报了怎么办呢?没有了眼镜,父亲想写字了,那可不行的。
   在父亲节到来的时候,父亲的老花镜总是在我眼前跳跃,父亲戴上老花镜读书看报写字的模样越来越清晰。在我小的时候,那个将我高高托起曾带我到炉桥火车站看火车飞驰的父亲,那个让我骑在脖子上给我在地上转圈的父亲,那个宠溺我爱我的父亲,那个半生艰难而辛苦的父亲,那个为我操劳一生的父亲,你现在在哪儿呢?
   父亲的老花镜,已经深深的印在我的心里,连同父亲的音容笑貌和他的文人才情,还有对我的深情的爱……
  

共 459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回忆父亲的文章,本文以回忆的形式展开,围绕父亲的一副老花镜通过几个事例详略得当的写下父亲生前的点点滴滴。通过文章我们看到了一个平凡父亲的伟大。文章中的父亲不仅仅是个喜欢看报纸爱学习的父亲,也是个对家对子女负责的好父亲。他用自身的行动温暖着儿女,留给了儿女宝贵的财富。文章感情充沛,文章朴实无华却给人震动。文章亮点突出,主题明确。文章的父亲就和天下所有的父亲一样值得尊敬!佳作!推荐共赏!【编辑:双头狼】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双头狼        2019-06-27 08:03:37
  感谢作者带来如此优秀之作,感谢支持社团。期待更多精彩!
2 楼        文友:高令亚        2019-06-27 17:53:07
  感谢主编点评,祝您愉快。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想太累。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