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八一】文殇(随笔·家园)

编辑推荐 【八一】文殇(随笔·家园) ——底层作家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作者:孙福 布衣,118.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17发表时间:2019-11-10 09:42:59

【八一】文殇(随笔·家园)
   去年夏,我们县作协和文联联合搞了一次“文化下乡”还是什么的活动,所有出了书的本地作家都参加了。我记得他们的宣传是“作家现场签名售书,只收取成本费”还有什么“机会难得”之类,场面看上去轰轰烈烈的,还搭着舞台,铺着红地毯。也有节目,就是配乐诗朗诵。作家们分成左右两排,顶着花花绿绿的遮阳伞,面前的桌子上摞着整整齐齐的各自的大作。人人都是一副谦逊和蔼的笑模样,有人不停地玩转着手中的签名笔。围观的人不少,但大多是老人和孩子。他们好奇地一会看看台上的表演,一会看看遮阳伞下汗津津的作家,就是没人上前。县、市电视台都对这次活动做了报道,但他们都没拍到签名售书的场面。
   对此,我一点都不感到意外。这些书我几乎都有(当然是送的),但说实话,哪一本我连十页都看不下去,让人花钱实在有点冤枉。民间作者——或者作家吧,写小说的似乎不多,因为相比小说,散文诗歌更容易发表或发表的园地更广些。虽然稿费无几,却可以满足一下虚荣心,并博得一些掌声。这样的人占大多数。他们并无太大野心——成名或成家——只是作为一种爱好,比普通人高雅些就知足了。另外少部分有野心甚至野心勃勃的人(他们的成功率极低,但每个人孜孜不倦的精神是值得赞扬的),所涉及的文体就比较繁杂了。但总的来说,散文和诗歌仍是主力。对诗歌我实在外行,别说写,看都费劲。我一般写小说多一点,至于散文,虽然写的不多,但起码还能看出高下。贾平凹在90年代曾提出“大散文”的观点,虽然这一观点一直受到争议,但他说的“现代汉语散文在建构它的规范的时候,出现的最大的危机是散文不接触现实,制造技巧,而粉墨登场的就以真善美作了脸谱,以致使散文长时期沦为平庸和浮华。”却也是不争的事实——从九十年代到现在,充斥文坛的十之八九的散文都是在这“规范”的圈套里游弋。就连贾平凹自己,也没见有一部像陈桂棣春桃夫妇《中国农民调查》这样直面现实、针砭时弊的作品,来作为他“大散文”观点的基石。能够跳出圈套、关注现实、摒弃技巧、真实展现社会风貌,反映人民生活的作品,总体来看,目前还真的非常稀缺。
   “黄国燕有意无意地戳穿社会阴暗面,揭示人生的走向问题,既有宏大主题的深邃,也有小生活小贪欲的粗浅。如此,黄国燕的作者形象,让我们看到了一朵莲花,身在泥沼之中无半点污浊,而且,她在极力的开花,并以散文的方式,以美的方式,对抗现实的苦况。”这是一位叫黄其龙的读了燕子的《平桥纪事》后的写下的感想。燕子常常是一边写,一边哭,一段写完,也哭累了,浑身乏力,心力憔悴。她的痛苦、难过、委屈,快乐、感动,都随着眼泪顺笔尖流入文章里。可是我们在看她的文章时,却常常感到愤怒、不平,然而又总是能在字里行间感觉到她的爱心、宽容和对正义的信心。她表面泼辣甚至刁蛮,这是纷繁险恶的市井江湖逼迫出来的自我保护的手段,是后天的;但她骨子里却是嫉恶如仇又柔情似水,这才是天生的。
   有位叫袁凌的作家在北京师范大学的一场非虚构作家交流会上说,“文学已死”,他认为当代文学几乎脱离了当下社会现实,成为空洞个人情感的抒发(我看过他的一篇专访,除了这点,我对他很多观点都不认同:比如他不赞成作家关注政治和社会公共话题;甚至觉得矛盾、巴金的作品立不住脚,还不如沈从文、张爱玲的作品等等)。虽然这话有些极端,但也并非耸人听闻。尤其在散文、诗歌中,这确乎是一个极其严重的现象。《平桥纪事》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千姿百态的市井图,犹如一部用文字描绘的《清明上河图》。它并不精致,很朴素,很“土”,尤其是浓浓的河南方言;但读来却让人觉得非常亲切,仿佛在面对面的听燕子讲述她的经历和所见所闻。发生在平桥上下的故事,何止只是在平桥发生?中国有多少个城市、县城甚至乡镇,就有多少个平桥,就有数不清的平桥故事。这样的一部浩瀚的画卷似的描写人间百态的大部头长篇散文,算不算“大散文”呢?我不敢肯定,因为我对于“大散文”的界定至今都还没搞清楚。但在当今散文已“不接触现实,制造技巧,而粉墨登场的就以真善美作了脸谱,以致使散文长时期沦为平庸和浮华”变成“空洞个人情感的抒发”时,燕子却大胆地采用完全纪实的手法,是什么就写什么,想什么就说什么,这可不是每个文人都能或者都想做到的。中国很多的作家,还有很多还算不上作家的民间作者,缺少的并不是才华,而是勇气和骨气。大部分都得了“软骨病”,有的已经严重到只能跪着走路了。
   社会需要正能量,需要宣传真善美,可现在的情况是,这方面太过了——我说的“过”并不是太多,而是装聋作哑的填充。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矛盾和弊端,衣食住行的不断提高表面下,工作、看病、房贷、教育、物价……压力越来越大,人们每天疲于奔命,却仍然喘不过气来。高强度的压力必然导致人们思想上的变异,行为上的畸形,假恶丑的东西层出不穷。这些,都需要我们的作家来“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这是作家的任务,也是作家的义务。然而,没有多少人愿意这样做。
   我有时候就想:我本可以也像其他人一样,闲暇时看看快手,玩玩抖音,聊聊微信……现在最不缺少的就是娱乐。可我累了一天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打开文档。除非有客人,我几乎没在饭桌上吃过饭,电脑桌就是我的饭桌。有时写着写着卡住了,弄得一夜都睡不好,这究竟是为了啥?名?利?虚荣?好像都不是。如果是的话,起码我应该主动去顺应主流的题旨,并积极参与他们的活动,谦卑的结交一些人物——尤其是领导和编辑。我觉得在写作上我好像是具备一点条件的,有位已经有些名气的大姐跟我说过,她说在我们当地这些写小说的人里,我是写得最好的。我可不认为这完全是恭维的客套话,当地文人已出版的作品集和小说我几乎都见过,但说实话,太假了,假的恐怕他们自己都不信。我不愿意跟他们同流,至少是有这个原因的。可是,不同流就等于分道,名、利、虚荣,都在他们那边,我图什么呢?有位作家说“写作是因为有话要说”,我自己认为这话是有道理的,因为我就常常“有话要说”,“有话想说”。可,话是说了,给谁听呢?投稿,人家不用,表面上的理由是不符合人家的风格或标准,其实就是怕惹麻烦。这也不难理解,人家何苦呢?那就出书吧,自己掏钱,总可以吧?可以是可以,不过也没那么简单。菜卖不出去,可以降价;书卖不出去,有时白送都没人要的。
   燕子身体虚弱,看上去总给人一种营养不良的直觉;但她起码没有得“软骨病”,心灵是健康的。她不会“用钱”更不会“用色”去作为推销自己的资本,尽管她的书揭出一些“病苦”,但因卖不出去,也就很难“引起疗救的注意”了。
   燕子的书卖不出去,我是很有些感到痛心和不平的。
   她外冷毅,而内心如水,喜欢鲜艳的颜色,却很怕黑,常常在深夜回家的路上边走边唱,用歌声为自己壮胆;她身材纤细,面黄,一副若不禁风的样子,可她却敢于面对邪恶,战兢兢地举起剪刀(你还别笑这“战兢兢”,能战兢兢举起剪刀的恐怕还真不多);她是个见到叶落都能掉泪的女子,面对困难和苦难却能一笑了之(虽然这笑里的心酸我们无法体会)……
   我认识燕子多年,却始终无法给她的性格加以定论。或许正是这种难以定论的性格,加上她看似平淡却暗流涌动的市井江湖经历,才造就了一位与众不同的散文家,造就了一部与众不同的《平桥纪事》。
   2019年10月
  

共 8173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书写“燕子”的随笔,她本名黄国燕,只因爱好文学,多年的写作,终于出书了。可是书又很难经过她的手卖出去,因为她不愿意出卖自己的灵魂,只想卖给喜欢她书的读者。文章中列举了一些事例,说明如今图书市场上的负面影响,虽然个别,但是造成了一些影响。而黄国燕,一身正气,没有得“软骨病”。因为写书,常常深夜不休息。为了写书,她自己的身体垮了,家庭也出现了某些不和谐的现象,这从侧面反映出了创作与生活的矛盾和艰辛。文章列举了几位名人对散文和文学的看法和精典语录,说明作者的文字基本功是扎实的,在文学方面也下过一番苦功的。一个无名小辈,因为爱文学爱生活,而不顾困难地出书,值得人们的关注……文章重点突出,笔法通畅,语言简朴,文字清新。好文章,推荐共赏,感谢赐稿八一社团,期待更多佳作。问好老师,祝创作愉快。【编辑:黄金珊瑚】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19-11-10 09:46:02
  生活法则中有些是无法逆转的,只能顺其自然和听天由命。只有自己奋斗过,才知道其中的苦,才能尝到别人所不能体会的甜。
   感谢老师赐稿,祝创作愉快。问好老师,遥祝冬祺。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回复1 楼        文友:孙福        2019-11-10 18:58:15
  编辑辛苦,问安!
2 楼        文友:高原的天空        2019-11-10 15:09:49
  仿佛黄国燕也是江山作者吧?不知笔名是啥,想读一读
云烟深处懒读书
回复2 楼        文友:孙福        2019-11-10 19:00:58
  对,她笔名梅芯。她的散文朴实无华,直面现实,非常值得一读。
3 楼        文友:闲妹        2019-11-10 18:19:02
  感同深受,说到了热爱文学人的心里,为你点赞。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回复3 楼        文友:孙福        2019-11-10 19:01:39
  谢谢文友!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