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感悟古人诗词(散文)

精品 【丁香】感悟古人诗词(散文)


作者:笑君 举人,3608.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86发表时间:2020-04-22 16:21:29
摘要:早年间,便喜欢古典诗词。但是,那时只在阅读和收藏的层面上。进入21世纪,便上升到思考和写作的阶段了。而且,一发而不可收,十多年间涂抹了几千首诗词,还出版了六本集子,可谓硕果累累。

【丁香】感悟古人诗词(散文)
   早年间,便喜欢古典诗词。但是,那时只在阅读和收藏的层面上。近些年来,便上升到思考和写作的阶段了。而且,一发而不可收,十多年间涂抹了几千首诗词,还出版了六本集子,可谓硕果累累。
   写着,看着,想着……
   忽然,写不下去了,不敢写了。甚至,不愿再看一手打造的所谓的作品,也不敢将自己的书送人了。本打算,将留存在仓库里的书,捐赠给某学校、某机构。现在,计划全部取消。仿佛付之一炬了,才能安心。
   写诗填词,真正的动起笔来,是从研究声韵和平仄起步的。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是用韵的。依韵,而链接的诗句,读起来就如同唱歌似的,朗朗上口,余味无穷。
   大汉朝至三国时期,佛教渐渐传入中国。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就对佛经里的梵文及其曲调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研究,以其绝伦的文采,对梵文作了翻译。由此,他发现了汉字发音的一些规律,便创造了“梵呗”。这是汉字声调、音律研究的发端,也是中国声韵学的开始。
   南朝·梁·沈约的《四声谱》,率先提出了“平、上、入、去”四声,并将其运用在诗里,使得诗句有了抑扬顿挫的节奏。
   宋时平水人刘渊,依据秦唐诗人的用韵习惯,把汉字分成106个韵部(也有书说是107个韵部),并刊行了《壬子新刊礼部韵略》一书,简称《平水韵》。
   此后,历代有过变革。但是,诗人们按照106个韵部的规则写诗,似乎已成定式。所以,《平水韵》成了写诗,尤其是近体诗创作的蓝本。
   清朝道光年间,吴江(今江苏苏州)人戈载,在《平水韵》的基础上,依据他多年的研究心得,编制出了《词林正韵》一书,使得词也有了较为统一规范的写作依据。
   我最早接触的韵律是文字改革后,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韵》,共13个韵部,易学,易懂,也很好掌握。但是,诗词界不赞同新韵。认为,新韵只适合于新诗,而不能用于古诗词,尤其是不能运用于近体格律诗的创作。近体诗,只能采用《平水韵》,词只能依据《词林正韵》。若不遵照这两个韵律,创作出来作品,就不能算是格律诗词。
   当然,也有人反对这种观点。反对也好,赞成也罢,只不过是诗词创作,遵循什么方法而已。
   对于诗人词家来说,用新韵,还是用古韵,根本就不是个问题。只要掌握了汉字的规律,熟悉了文句、词组的结构,用什么样的韵律,易如反掌。
   可是,有些人把这个问题当成了一件大事,非要较真,花费了“洪荒”之力,争来议去,旷日持久,谁也说服不了谁,实为不智。
   我从新韵起步,逐渐改用《平水韵》《词林正韵》。可是,无论用什么韵,诗还是诗,词还是词。作品的本质没有改变,更没有提高。
   其实,诗词作品的内涵、品格、意境、韵味,不在于用什么韵律。而在于作者的知识底蕴,阅历修养,胸怀抱负,以及心智和思考,等等。
   如今,互联网高速发达,QQ、微信开启了新的交流平台。我的手机上,至少有五六个专属于诗词的群。每天,只要打开手机,就会有铺天盖地的诗词蜂拥而来,不想看都不行。
   不客气地说,能真正称得上“诗词”的作品不多。大多数的东西,只不过是文字的堆砌,几个词汇组合的垃圾。
   细一看作者的写作动机,或者说作品的立意。无非就是:什么雅集,什么和。还有,春夏秋冬,随时应景。再就是,赶着什么形势,跟风走穴,追个时髦。
   作者的心中,没有感悟,没有冲动,没有指向,没有目标,写出来的东西,能叫诗词?能感人?
   《尚书·尧典》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也就是说,诗是用来表达人们意志的,歌是拖长声调咏唱诗的语言。概括地说,诗言志,是诗人思想感情性质的表达。言,即说,吐露表达。志,意志,人们内心的志向。意念,即思想感情。
   也就是说,没有想要表达的真心、真情,没有要强烈爆发的意志、思想。平平淡淡写出来的东西,只能是无病呻吟,胡言乱语。
   读古人的诗词,无论什么年代,什么题材。也无论是谁,著名或不著名。感觉古人的诗词,都不是用笔写的,是用心写的。甚至,是用热泪、鲜血写的。文字、句子,不过是个载体而已。
   苏轼,苏东坡是我们熟悉的,生长在大宋朝鼎胜时期的人物。可是,苏轼一定不是个圆滑的人。政治上屡屡受贬,使得他对政治、人生、文学有了不一样的思考。在他看来,人生如梦,却又不能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着顽强乐现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因此,他的诗词、散文,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最大的特点,是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增强了诗词意境的哲理内涵。
   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会真切地感受到他的这种情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这年,是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的任上,中秋时节,想起了弟弟苏辙,便多喝了几杯酒。实际上,他是因为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同,而被外放出京的,心情颇为郁闷。他的一生,都崇尚儒学,讲究务实。但是,他又“龆龄好道”,有些虚幻。而且,还怀有“归依佛僧”的念头。心智与思考,总是在矛盾的纠葛之中。每当挫折失意时,便以老庄的思想安慰自己,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
   由此,便不难看出苏轼写这首词的用意和目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首词构思奇拔,独辟蹊径,极富浪漫主义的色彩,是公认的人间绝唱。
   陆游,陆放翁,也是宋朝的人物。不过,此宋朝已非彼宋朝,是偏安一隅的南宋朝了。陆游和苏轼一样,既是政治家,也是文学家。诗词、散文,都是影响后世的经典。而且,陆游的诗词贡献最突出,存世作品近一万首。
   陆游出身于江南名门望族、书香世家。偏又生不逢时,退守江南的小宋朝,成了他心底里不能忍受的痛。他终生的愿望,就是北伐,恢复中原,还我河山。
   然而,屡屡努力,总无真正的报效机会,还被罢了官。其后,虽返京还朝,也只是担任修撰一职,蹉跎到去世。
   陆游的一生,都在思考与追求。他的诗词,很大一部分,都是为了家国与梦想。他在《书愤》中写道:早岁那知时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写这首诗时,陆游已是62岁的老人,且赋闲在家。曾经的壮年,已一去不复返。剩下的,只有迟暮,只有落寞。还有,就是感慨小人误国,世事多艰。这是赤心为国的诗人,日夜为之痛心疾首的一种表达。
   陆游是诗人,可总觉着自己是天生的军事家、战略家。试问?为什么就不能“一展成材”呢!
   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是他终其一生,都念念不忘的愿景。
   陆游的诗词,与他的为人一样,不多计较,狂放洒脱。他的笔墨,不受韵律的束缚,更不被文字所羁绊。总是以最浅显的语言,表达着最质朴、最真诚的感情。就像他临终写的《示儿》一样,直白,深邃:死去方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大清朝康熙时代的纳兰性德,也是大家所熟悉的人物了。
   纳兰性德是大学士纳兰明珠的儿子,是贵族,从小就受到了很好地教育。而且,他还是康熙皇帝的发小、伴读。成年后,又是康熙皇帝身边的一等侍卫,也就是所谓的“大内高手”。
   纳兰性德的身上,既有高贵的血统,又有蒙古人、女真人与汉人文化相融合的基因,还有皇宫特殊氛围的底蕴。作为诗家词人的他,便是真正的成了普希金所说的:贵族。
   著名的美学家、评论家王国维说:纳兰性德为北宋以来词坛第一人。就词风看,他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传人。就是:直抒胸臆,独发灵性。
   令人迷惑,纳兰性德又是个很特别的人,身在皇帝眼前,脚踏“政治圈”之中,却厌烦仕途,总被一种凄凉的心性和绝美的爱情所困扰。所以,他的诗词就别有一番情调了。
   有一首《菩萨蛮》写道: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己见残红舞。不忍覆余觞,临风泪数行。粉香看又别,空剩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有人考证说,这是纳兰性德在塞外出差的时候,因怀念爱侣而写下的。说他自春至秋,一直在朔漠。怀念之情,愈酿愈浓。终于……
   一次宴会,一场狂欢……再也忍不住了。待别人睡去,他躲在一角,以自己的方式,放开手笔,任意奔腾,放浪出了借古喻今,风情万种的旷世奇篇。
   纳兰性德始终是个孤独的人,别人敲鼓、跳舞,兴高采烈。他,却只能以怀念爱侣,来释放自己的情怀。
   苏轼,陆游都是遭遇了政治上的不幸,思想有别于他人。而纳兰性德呢,政治上不一定顺达,却依旧是皇帝身边的红人。但是,他的公子哥身份,他的心性,决定了其也是有别于他人的另类。
   或许,就是这些原因,才成就了他们诗词大家,文学大家的地位吧。
   读他们的作品,无论是诗,还是词,你会觉得是在听他们讲故事。听他们讲述着,别人眼前看不见的恢宏壮阔。讲述着,别人心底里不曾有过的美丽与凄凉。
   他们的作品,在遣词用字上,都是那样的浅显、平淡、普通。既平白如话,却又恰到好处。
   他们的作品,在采用的韵律上,其平仄、韵脚,如同行云流水,自然舒畅。既无浊字、朦句、险词之笔。更无生僻、险绝、奇葩、孤寂之境。却又有着无限的张力,让人回味无穷。同时,又抒情自由,音律规范,潇洒清丽,丰厚辉煌。
   作品中所有的词汇,以及引用的典故,其文字就如同用一捧清泉淘洗过了似的,清澈、透明、灿烂、圆润,不能挑剔,不可更改,不得挪用,仿佛镶嵌打磨好的一块块玉石似的。
   即便,他们的风格不同,表达的方式也不同,却都是毫无顾忌的,淋漓尽致的,挥洒着最真诚、最有力度的思想与情感。这是他们的成就,也是后世学习不尽的精华。
   细细地品味着古人的诗词,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写诗填词,不仅要合乎韵律的规范,更主要的是得用心去写。诗词,不仅是文字上的作品。诗词,应当是思想、情感、灵魂的集中体现。
   要想成为真正的诗人词家,首先得成为思想家。有了对社会的基本认知,有了对一切事物的总体考量。有了人生的阅历,有了主见和意识,有了感悟和震撼,才能写出有感情,有深度,有见解的诗词。倘若做不到,宁愿不写,也绝不滥竽充数。 
  
   2020年4月13日写于合肥翡翠湖畔

共 414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诗歌这种文学体裁和样式在我国文学史上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唐宋时期更是达到了顶峰,可谓“诗词”大国!鄙人认为,今人无论怎么研究、模仿、写作,能超越唐诗宋词者鲜矣!毛主席诗词可谓独步天下,其胸怀、眼光、境界和思想已经远超古圣先贤。而现代人多数能学其“技”而未必能达其“境”!至于诗词的韵律、平仄、对仗则是“技术层面”的事情,古人讲的“诗言情、诗言志”则是“意”和“境”的层面。其实,一一切文学创作都来源于最初的劳动,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文学艺术诞生于劳动之中。在原始社会,人们共同在一起劳作,挥洒汗水,他们有时需要步调一致,就产生了口号,在劳累了一天,晚上围着篝火休息的时候,可能会“手舞足蹈”地起跳舞,为了表达对劳作、对生活的热爱和情感抒发的需要,最初的“文学样式”便产生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产生了火, 发明了劳动工具、衣服、房屋等等,以至于后来有了文字,便真正意义上产生了文明的“雏形”!文学(诗歌)经过代代“能人”的研究和完善,形成了规范的“技术体系”,也就是形成了“行业标准”。古之能达到“标准”者众,而能流芳百世、千世者少!鄙人十分赞同笑君老师的观点,这就像孔老夫子所云:吾道以一贯之!往往是大道至简,你看,越是朗朗上口、简洁明了的诗词越容易流传久远,而根本在于诗中所言“情”、“志”、“意”虽历经累世,却包含着人类“共同的情感”!两千多年前的《诗经》里的许多诗句,今日读来都能产生情感的共鸣。今人写的古体诗不像古体诗,现代诗却有让人民大众读不懂!说到底,这是个根本性的问题,我们的一切文学创作都需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脱离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劳动人民的参与、劳动人民的阅读,是空中之花,水中之月!看看,现在的所谓“大家”们,著作等身,即使摆放在书店显眼位置,有多少群众看?只不过是些许文人骚客互相吹捧和把玩而已了!笑君老师的观点鲜明,这个立场我是赞同的!作家一定要有深刻的思想,一定要读哲学,一定要用哲学观照现实生活!佳作,推荐给大家赏阅!【丁香编辑:石尖】【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423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石尖        2020-04-22 16:24:13
  祝笑君老师身体健康,创作愉快!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2 楼        文友:天山        2020-04-22 16:44:09
  感谢笑君老师赐稿支持丁香社长,丁香有你真好!祝福老师在丁香树下玩的开心,文丰笔灿!天山奉茶敬上。
幸福生活在不断奔跑中获得。
3 楼        文友:天山        2020-04-22 16:55:14
  以我水平编辑老师文章颇感吃力,故请石尖老师给老师写编辑按语。经典诗句之所以流世几百年还有强盛的生命力,真如笑君老师的观点,像孔老夫子所云:吾道以一贯之!往往是大道至简,你看,越是朗朗上口、简洁明了的诗词越容易流传久远,而根本在于诗中所言“情”、“志”、“意”虽历经累世,却包含着人类“共同的情感”。现在有些诗像书法中的狂草,让人读不懂,江山精品中也存在这种古怪现象,却有人吸捧恭维不断!老师立场观点我十分赞成,佳作欣赏!问候老师!
幸福生活在不断奔跑中获得。
4 楼        文友:孙巨才        2020-04-22 22:52:14
  对于格律诗词,我和笑君先生有着过去相似的经历,也有着现在相同的看法,因此对笑君先生的这篇文章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特别推崇如同杜甫的“三吏三别”之类的深刻反映劳动人民真实生活的诗歌。唉,现在很难看到了,心中充满了遗憾。
5 楼        文友:笑君        2020-04-23 18:38:12
  谢谢各位社长、总编们。辛苦了。晚上好!!!!!
以文字表达我的心声
6 楼        文友:大智若愚张        2020-04-23 20:22:19
  笑君老师写出了我的心声,诗歌本来就是言之有物才好,而几千年来的诗歌过于追求格律的逼仄。太多的人为变一字捻断须,也有太多的人为求华丽胡堆砌。柳永?李白?苏轼?等等等等,很多的好诗词之所以流芳千古都不是格律见长,都是个人情操学问胸意的挥发让诗有了灵魂。思想禁锢类如何有才华?赞!!!
7 楼        文友:天山        2020-04-23 22:24:01
  恭贺笑君老师佳作摘精为丁香添彩!老师这篇文章获精实至名归。很赞同老师关于写诗词门见解:“要想成为真正的诗人词家,首先得成为思想家。有了对社会的基本认知,有了对一切事物的总体考量。有了人生的阅历,有了主见和意识,有了感悟和震撼,才能写出有感情,有深度,有见解的诗词。“问好老师!
幸福生活在不断奔跑中获得。
8 楼        文友:大智若愚张        2020-04-23 22:36:01
  编者按说的真好,文章写的实至名归。
9 楼        文友:秦雨阳        2020-04-23 22:42:25
  恭贺笑君老师佳作摘精为丁香社团增光添彩!老师散文获得江山精品证明老师是真正的文坛巨匠。十分赞同老师对格律诗的独到见解:对社会有基本认知,对一切事物有总体考量,有人生的阅历,有了主见和意识,有了感悟和震撼,才能写出有感情,有深度,有见解的诗词。问候老师,祝老师文健笔丰!
文学是讲实话道实情的学问,用最美文字表达心声。
10 楼        文友:左岸离歌        2020-04-24 17:34:38
  总觉得有点欲言又止之感,分析苏轼、陆游、纳兰三位的词作,三人均是诗词国手,只是作品又各不相同,苏词飘逸,陆词孤愤,纳兰空灵,诗词在不同的时代作用均是相同,言志言情,读者的境遇不同所思感想均不同。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