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山西的大爷(散文)

精品 【丹枫】山西的大爷(散文)


作者:自在 布衣,263.5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64发表时间:2020-06-20 14:48:46
摘要:原创首发

【丹枫】山西的大爷(散文)
   于是,他们与徐老汉一路同行,将仅有的一点米和干粮也分他一份,直至壶关桥上村,老汉说声到了,扑通跪下,千恩万谢,洒泪而去。
  
   四、大爷的血汗钱解了全家的燃眉之急
  
   就在一家人忍饥挨饿跋山涉水的第十天,大雪降临。山地的雪与老家不同,不是片片点点,如飘花絮,也不是纷纷扬扬,如罗筛面,而是搅成团、凝成股,扑面而来,砸地而下,伴着尖厉的北风,令人避之不及。那风似从冰窟中飞来,吹到耳朵上鼻尖上,如刀割一般,从袖口钻入,从脖领灌下,透心地凉。耸突的路面光净如洗,低矮处却是成片的雪堆雪窝,一不小心踩下去,瞬间会淹没得无影无踪。顶风冒雪,爷爷一家赶到一个叫槐树庄的村子,遇到了来自林县呼家窑村的同乡,五十多岁,是个木匠,到此谋生已经两年了。从他口中得知,这里距大爷所在的后家岭只有十里。他们决定在此住下。
   槐树庄在山西的什么位置?现在唯一健在的当事人二姑也记不清楚了。三姑记得奶奶曾给她讲过一段民谣:“喝了岳阳水,粗了胳膊细了腿。”说他们讨饭之地,因水土原因,许多人长成了罗圈腿。据此推测,此村当属安泽县,在山西省西南,太岳山东南麓。安泽县古称岳阳。父亲在回忆中除了槐树庄,还提到附近的西庄,查今日该县村名录,在城关镇辖区,两个名字皆在册中。
   小村有百十户人家,大都住在依山而建的窑洞里。也有一些土坯房,甚至砖房,这需要相当的财力方可盖起,显然不是寻常人家。在木匠的帮助下,爷爷在村西找到一处废弃的破窑,据说原住着一个山东老汉,患有麻风病,每到冬天,便把挣来的钱粮兑换成酒肉,闭门不出,自斟自饮。两年前,老汉去世,这里再没住人。土窑坐西向东,位于山沟出口处,有一窗一门,窗棂尚在,窗纸皆无,门也不知去向。因久无人住,窑内墙壁蛛网密布,灶台尘土堆积,地面荒草达半尺多深。幽暗中,惊飞几只灰鸟,亦有老鼠怆惶窜出。一家人在风雪中忙活了大半天,总算把窑洞清理干净。就这样,他们有了自己的家。
   次日晨,风停雪止,太阳出,爷爷去后家岭村找儿子。这里的山不高,多为土岗缓坡,一道接一道,高低错落,首尾相接,在积雪装点下,像是一条条起伏摇曳的玉带,逶迤连绵,望不到尽头。从断断续续的狗吠中可以知道,在山回路转中,隐藏着大大小小的村落。沿坡道前行,未及半个时辰,便望到坐在荒石岗上的儿子了。虽然是冬季,又在雪后,牛倌们依然要把牛赶到山上,吃那积雪中露出的稀疏的草尖。牛啃一天草,顶多能吃个半饱,但可以省下一半的草料。这正是东家的精细之处。望着冬阳下那黝黑的脸膛,宽厚的肩膀,露着破洞的羊皮袄,爷爷感觉儿子长高了,长大了,十分高兴。父子相见,未及说话,已是泪流满面。儿问:“全家都上来了?”爹点头:“除了你姐,全在。家里断了顿,都是扑你来的。”儿说:“我挣了五六石麦子,全兑成钱了。”说罢将一粗布包取出,里面装着十五元钱。爹问:“现在粮食多少钱一斤?”儿说:“比过去贵了几倍,不如转日再买。”爹摇摇头:“转日?几张嘴咋办?”儿说:“可以先借些吃。”
   晚上,大爷和主家商量借粮之事,被一口回绝:“这灾年荒月,哪有粮食?”
   借不到粮,只有买了。爷爷心急,起身即走,大爷挽留说:“天黑路滑,在这儿住一宿,明天正好到集上去。”说着把自己那份饭端给他,“我中午吃的饱,晚上就不想吃了。”其实他是怕多打一份饭,招来东家的闲话。
   次日上午,爷爷揣着那粗布包,朝不远处的小镇走去。此时,路上的积雪已开始融化,他的鞋和袜子都湿透了,加上寒风刺骨,每走一步都十分费力。来到镇上,多数门店都是铁将军把门,只有几家典当铺还有人影。找不到卖粮的,爷爷在街上发呆,忽见一老汉经过,穿皮袄,戴毡帽,正盯着他看,忙趋前打听,老汉问:“你要多少?”爷爷说:“十五元钱能买多少?”老汉说:“两石。”爷爷一听愣住了,这是大孩六石粮换的钱,现在只能买两石,太亏了。可是如果不买,一家人都要饿死。只好狠狠心问:“粮食在哪?”老人抄着手,带他走进一处砖墙小院。就这样,两石粮食成交了。
   且说,就在爷爷离开的这天晚上,奶奶带着三个孩子守在窑中。抠遍粮袋的缝隙,拨拉出半把小米,熬了一锅米汤,每人喝了一大碗,但清汤寡水怎能哄得了肚皮?两个小儿依然喊饿。奶奶说:“你爹去找你大哥了,回来有你们吃的。”就这样,娘儿四个强忍着饥寒,带着幻想进入梦中。但时隔不久,姐弟三人齐哭起来。奶奶问:“哭什么?”二姑说:“都害饥哩。”奶奶闻之泪下,只好再次劝说。就在这时,忽听野外传来怪嚎,似牛叫一般,声大如雷。半夜三更哪里有牛?正纳闷,忽然想起有人说过,狼叫的声音似牛,于是大惊,莫非是狼?正猜测着,果然听到有人喊:“撵狼呀,撵狼呀!”喊声惊天动地,十分恐怖。三个孩子吓得立即缩到了坑角,睁大双眼看着门口。奶奶想到此窑正当大路,又无门挡蔽,假若那狼从此经过,必遭其害。怎么办?跑出去躲起来?但三更半夜往哪里跑?她的心跳如闪电一般,差点要蹦出嗓子眼了。真正是如坐针毡,度日如年。此时正是冬月之天,窑外大雪蒙地,一片灰暗。她抱怨老天夜长,黑衣无常似乎就在身边游荡;他痛恨这世道不公,害得穷人无时光,随时要喂狼;她怨恨自己性命苦,让几个可怜的孩子跟着受罪;她祈祷玉帝爷开开眼,让老天快点亮起来。就这样胡思乱想,捂着二子的被子,拉着三儿的手,眼睛盯着窑口,想着万一有狼进来该怎么办。拿刀?拿镰?拿擀杖?……也不知过了多久,看看窑外的地面发了白,才长出了一口气。
   奶奶小心翼翼地摸出窑洞,但见雪地里布满野兽的脚印。忽闻有女人凄厉的哭喊,一群人掂锨提棒朝山沟里跑着,说村南一家的孩子让狼叼了。回想夜里的情景,她吓得出了一身冷汗。
   午时,爷爷背着一袋玉米回来了。奶奶看到丈夫,两腿像瘫了一般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
   爷爷安慰说:“多亏了大孩,总算饿不死了。我们细水长流,好好过日子吧。”
  
   五、一场兵祸,把他所有的梦想都击碎了
  
   有了粮食,但不能坐吃山空。
   为长远计,爷爷打算去当长工。问过几个主家,年薪一样,都是一石小米。靠这些粮食怎能养家?于是,他向木匠讨主意。木匠说:“不如自己开片地种。”他说:“又不长住,不划算。”木匠笑了,“你没听说过?山东人的嘴,河南人的腿。”他不解。“山东人舍得花钱,不买房不置地,挣俩钱都吃了喝了,就像你屋原来那个山东老汉一样;河南人腿勤,来去无常,老家遭灾,一挑子家当上山来,就像你一样,稍有办法又回去了。人家当地人说咱是‘不建房、不买缸,支个炉灶编副筐,临走一脚蹬个光’。”爷爷点点头,“就是啊,费了吃奶的劲,弄出几亩地,人一走,不知好过了谁呢!”木匠说:“你说的对,但不全对。也有人在河南安家,在山西种地呢!每年二三月来耩地播种,到秋罢来收割,然后粜粮,携款回家。两头都不误,哪儿也不耽搁。”爷爷说:“我老家有地,不可能那么干。”木匠说:“你可以转让啊。”爷爷想想也是,只有走到哪说哪了。
   冬日的山地,冰冻三尺。每天四更时分,爷爷便挑着箩头带着锨镢上山了。除荆棘,去杂草,搬石垒岸,挑土填坑,只干得大汗淋漓,只干到日落西山,看不清脚下的路了,辨不出哪是石头哪是杂草了,才头顶着星星收工回家。就这样,凭着一股子冲劲,忙了一个冬天,拓出大小长短几十块坡地,足有十几亩。开春时,他全部种上了黄豆。也算苍天有眼,风调雨顺,豆秧长得有齐腰深,估计收成在二十石以上。秋收时,成捆的豆稞堆在场上,如小山一般。连村里的财主路过也竖起了拇指。爷爷想,这下好了,有了这些粮食,什么样的困难也不怕了。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豆荚晾干打场脱粒的时候,灾祸来了。这天清晨,忽有炮声从村外传来,如滚雷一般,有个农民气喘吁吁地前来报信:“日本人过来了,快跑吧!”打场的人们顿时炸了窝,仓皇逃命。爷爷跑回窑洞,对正在煮饭的奶奶说:“快走,再不走就没命了。”言毕,将几件重要的家什藏起,领家人躲到西山腰一个石洞里,连大气都不敢出。从洞口下望,但见扬尘漫卷,日月无光,刺刀在村路上成排成行,明浆浆一片。接着村子里狼烟四起,火光冲天,几家场上燃起冲天大火。爷爷仰天长叹:“难道咱就这样命薄?才有了点希望,眼瞧着又给这该死的日本人毁了。”天快黑时,山下静了,村民们陆陆续续逃回庄子,各家场上的作物早已化成灰烬。有失声痛哭的,有破口大骂的,有捶胸顿足的,有欲哭无泪的。爷爷感觉浑身无力,胸闷气短,拖着双腿回到窑中,看看家里只剩下藏起来的二斗玉茭,感到日子难以为继,一场兵祸,把他所有的梦想都击碎了,只觉得天旋地转,倒在地上,不醒人事。
  
   六、他们将讨来的两个饺子带回了家,给了正在生病的小弟
  
   爷爷生了一场大病,发烧、头晕、说胡话,没钱治疗,只有躺在床上,听天由命。走投无路中,奶奶提出了回家:“要么我们走吧?”但听新近逃荒来的人说,老家依然在闹蝗灾,庄稼收成不到一半。还说,六月份刮大风,临淇那边许多房子都被吹翻了,七月份下暴雨,南沃村有个老婆婆被雷电劈了,八月份下冰雹,任村那边的庄稼全毁了,还砸塌几十间房屋,死了三个人……如此惨状,回去后又能怎么样?想来想去,他们只能在山上再熬一段时间了。
   为度过新的饥荒,奶奶对几个孩子说:“都去地里挖野菜吧,家里的粮食得省着吃。”于是,每天一大早,二姑会带着两个弟弟,踏着寒霜,去山上找吃的。
   山西的秋末,已是十分的寒冷,只有在向阳的北坡和岸根,才能有未枯的草木。刺角菜、蒲公英,还有榆叶、槐叶、杏叶、桑叶,虽然又老又涩又苦,但别无他物时,依然可以充饥。找到什么就采什么,弄回窑洞,填进锅里,洒点玉茭面,做成糊糊,每人能喝上一大碗。
   秋天还好,到了冬季,日子就更加难熬。三个孩子都没有棉衣,走在寒风呼啸的山野,一边捡拾干柴,一边寻觅所有能填充肚子的食物。草根,草籽,树皮,干果……两个弟弟冻得只顾发抖,满面泪痕,哪里顾得上拾柴,姐姐只好让他们到背风处躲避。一天,姐弟们正在山坳里游走,忽听有人喊撵狼,抬头看,三四只苍色的巨兽正从前面不远处窜过,她们赶忙紧靠岸根,和着人们一起喊叫,那几只狼扭头望了一眼,其中一只朝他们迈出几步,又回头望望,迟疑片刻,才与同伙一道,恋恋不舍地转过山梁,不见了。
   阴历年将至时,爷爷已能下床,奶奶又病了。没过几天,三儿也发起高烧,全身浮肿,难以进食。眼见得吃没吃的,喝没喝的,病倒的人只能静静地躺着,期待那病魔自行退去。窑外的大雪狂飞乱舞,白茫茫迷天盖地,一脚踏下去,积雪便拥至膝盖。这样的天气,就是出门也难。但二姑依然拉着大弟去讨饭,能讨一点是一点。她知道,家里的瓮罐里已经不剩多少余粮了。他们沿街过巷,走村串户,富有的人家就那么几户,穷人家的景况多自顾不暇。故奔波一天,有时连肚子都填不饱。
   腊月二十三,是灶君上天的日子。这一天,看着母亲和小弟病情依然未好,二姑拉着大弟,去找放牛的哥哥。两人在茫茫雪海里跋涉,深一脚浅一脚,鞋上冻得全是冰棱,有时跌倒,一个扶起另一个,有时一起滑倒,躺在雪窝里,姐姐爬起,再把弟弟拉出。也不知跌倒了多少次,滑入多少个雪坑,到正午时分,才赶到后家岭。此时,两人的嘴唇已冻得发乌,小手像紫萝卜一般,脚指麻木得失去了知觉。哥哥看到妹妹和弟弟都没穿袜子,鞋帮上的冰块连成了一疙瘩,裤子湿了半截,赶忙拉他们进屋,把二子抱到灶台上烤火,给他们找剩下的糠馍吃。并且去邻里求借,背来一袋子玉米粉捏成的糠馍,对妹妹说:“你们已吃饱了,快拿回去给爹娘和三儿吃,等天一黑就找不到路了。”两人背着糠馍,又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回赶。爷爷和奶奶吃着烤热的干粮,听姐弟俩讲述外出的经历,感叹说:“这下好,这下好,幸亏有你哥,我们又能撑几日了。”
   大年三十的晚上,在许多人家准备年夜饭的时候,二姑带着大弟到六七里外的西庄去乞讨。村里有王氏三兄弟,都是有名的大财主。到这儿来,或许能有收获。不料,刚到王老大家门口,院里的狗突然窜出,狂追乱咬,两人顿时慌了神,哭喊奔逃。听到有人哭叫,王老大不慌不忙地走出,朝他们骂道:“小畜生,半夜三更,为啥到我家来?”二姑说:“我们是讨饭的,请大人救救我们。”王老大唤回了狗,哐的一声合上了大门。此时,大弟的脚跟已渗出血来,两只鞋子也不知去向。二姑又提心吊胆地跑回去帮弟弟找鞋。接着,两人又带着哭腔,挨家挨户地继续乞讨,然而,大都关门闭户,无人应答。好像是在王老三家门口,有个婆婆探出头来,送出两个饺子说:“快走吧,不然他们会让狗咬你们。”姐弟俩赶忙离开。天昏地暗,雪路难行,坡上不断有野兽的叫声。看着两个尚温的饺子,姐弟俩谁也舍不得吃,像讨到宝贝一般带回窑洞,端给正在生病的小弟。

共 12844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很接地气,读着读着就回到了解放前。一段段的文字里蕴含太多的心酸,也包含着一幕幕黑暗的故事。家人遇到的事是历史的一个缩影,是为生而奔波的河南人的骄傲,是魂牵梦绕的故乡情深!新中国的成立是必然的,能让无数个这样的家庭有生存的机会,有做人的尊严与希望!山西的那位大爷,不知长相与年纪,只是听老一辈的人说起,从大堂妹的文章里了解到了大爷的情况,又从父亲写的回忆录里,知道大爷曾是全家人引以为豪的关键人物。在家乡,由于生活日渐贫困,大爷在上小学的年纪时就去了山西打工,并十分懂事开始存粮。十三四岁的时候,就成了支撑全家人前行的生命之光。当时家里已揭不开锅时,收到了山西大爷的来信,说自己挣了粮食,给全家人带来了希望,于是,全家人走上了去山西的逃荒之路。经过一路奔波,冲破各种磨难,终于父子相见,救了全家一命。可对日子刚有了奔头,一场兵祸打破了在山西种地的梦想。当听说家乡穷人都分了土地,一家人又打道回府回了河南,路上遇到的重重困难实在难以诉说,可不管怎样,总算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林县老家。虽说山西的大爷没有上过学,却凭着自己微薄的力量,在饥荒最关键的时候帮家人度过难关,实在令人佩服。大爷身在山西,但他的心却在老家亲人的身上。只是最终长眠在了山西,叶落不能归根令亲人无限惋惜!文章通俗易懂,框架构思巧妙,开篇点题,又和结语衔接完美,行文流畅、描述细腻,情节错落有序,一篇美文,真实感人!为佳作点赞!感谢赐稿,力荐欣赏。【编辑:邯郸陈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622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20-06-20 19:56:15
  当读到撵狼时那段,让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好在,有惊无险!十分感谢老师奉献美文支持,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2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20-06-22 21:04:50
  恭喜老师文章获得精品,祝精彩继续呈现丹枫!
梦锁孤音
3 楼        文友:相思        2020-06-22 21:37:09
  祝贺老师佳作获得精品,期待更多精彩纷呈。
成绩属于过去,笔尖书写未来。
4 楼        文友:白常学        2020-06-23 09:17:01
  陈教授的作品,真实感人,生活气息浓厚,人物形象鲜明。他的大作,篇篇都是精品
5 楼        文友:金华烟雨        2020-06-23 17:38:27
  现在的年轻人,生在福窝里,长在红旗下,多半是不懂得逃荒要饭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可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洪涝、大旱等自然灾害,不知道让多少百姓流离失所、挨饿受冻、甚至失去生命。
   文中的大爷正是长在那个年代,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大爷才九岁的年纪,就知道家里分忧,给地主放牛以减少家里负担。还省吃俭用,准备将牙缝里省出来的食物给弟妹,虽然没有成功,但是这份心意是好的,后来十四五岁时更是一封家书救了全家人性命,再后来搞建筑,挣的荣誉无数,家兴业旺,到老了学习文化知识……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为了让亲人们都过上好日子积极进取,埋头苦干,任何时候都把苦和累埋在心里的令人敬佩的大好人。为您有这样好的大爷点赞,为作者的精品点赞。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