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暗香文墨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暗香】风雨五十年(小说)

精品 【暗香】风雨五十年(小说)


作者:文君闲 童生,949.4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78发表时间:2020-09-01 22:39:12

【暗香】风雨五十年(小说)
   夫妻两人打着骂着,正在这时,小军和小兵回来了。看到这个情景,两个孩子被吓坏了。隔壁邻居也听到了情况,赶紧过来把夫妻两人劝开了。
   蒋慧琴气得直哭,开始和刘义华冷战。刘义华冷静下来,也知道自己动手不对,只知道默默上班、做着家里的事。几天后,蒋慧琴消了气,这一场风波,才算过去了。
   虽然两人之间,小的矛盾口角不断,家里的情况到是逐渐好转,慢慢添置了缝纫机、电冰箱、录音机。一九八四年底,家里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蒋慧琴用白布绣上漂亮的图案,罩在这些家电上,防尘又美观。
   一九八五年的春节,刘义华去店里值夜班了,蒋慧琴和孩子们在家,第一次一起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快到零点的时候,蒋慧琴下楼给刘义华送了些吃的,陪他在冷清的店里聊了会儿天,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
  
   十八
   除了赚钱,家庭里最重要的事,便是孩子的教育了。
   蒋慧琴的两个孩子真是天壤之别,小军老实勤快,成绩优秀,在年级里名列前茅;而小兵则淘气贪玩,成绩极差,常常是年级倒数。每次去参加小兵的家长会,蒋慧琴都觉得好丢脸;而刘义华除了揍小兵一顿外,也没有好的教育方法。蒋慧琴让小军管弟弟的学习,可是小兵哪里会服管啊,姐弟俩经常吵架打架。
   蒋慧琴实在是想不通,都是自己的亲生孩子,差距怎么这么大呢?不过她倒也不太担心小兵的前途,想着如果小兵读书不行,以后还可以按政策接父亲的班,不至于没有工作。
   一九八六年七月,小军考上了第一中学。第一中学是市里的重点中学,录取比例约十比一,邻居们都很羡慕,刘义华一家也觉得十分荣耀。
   不过高兴了没几天,蒋慧琴便开始烦恼了。因为她听邻居们说,第一中学是钢铁公司的子弟学校,如果不是钢铁公司职工的子女,每个学期的学费要收一百多。如此高价的学费,对家里的经济是个不小的负担。
   哪里还有赚钱的法子呢?哪里还能省出钱来呢?夫妻俩又为钱吵架了。吵过之后,两人还是要齐心协力想办法解决问题。
   后来刘义华打听到,粮站最近在收购油桐子。这里的山上,油桐树很多,夏天正是大量结果的季节。采摘油桐果十分辛苦,一般只有郊区的农民才会去采摘了卖钱。而且,粮站也不是每年都收购油桐果,这次遇上也算运气。
   蒋慧琴立即做了安排,礼拜天,夫妻两人,带上小军和小兵,穿上旧衣服戴上草帽,带上麻袋,一起去山上采摘油桐果。走过齐腰深的茅草坡,站在三五米高的油桐树下,用铁钩把油桐枝拉下来,摘下油桐果,放到麻袋里。工作日,夫妻两人去上班,便由小军带着小兵去山上采摘油桐果。
   这活确实辛苦,茅草扎人,蚊虫咬人,油桐果摘下时会淌下粘稠的汁液,沾到手上和衣服上。夏天的太阳毫不留情地炙烤着,让人汗流浃背。每次从山上采摘油桐果回家,一身的汗渍、油桐汁液,每个人都狼狈得像乞丐似的。
   除了辛苦,这活还有一定的危险性。有一次,蒋慧琴不小心碰到了油桐树林里的马蜂窝,被马蜂蜇得嘴唇红肿了一个多星期。还有一次,他们在江边的油桐树林里采摘时,刘义华发现树林里藏着两个大麻袋,发出腐烂的臭味,附近的油桐树上挂着件沾满血渍的衬衣。曾经在监狱工作的刘义华,警觉地想到会不会是杀人抛尸的命案,于是赶紧报了警,还好警察调查发现,麻袋里是腐烂的猪肉。
   白天采摘油桐果,晚上要把油桐子剥出来。吃过晚饭,一家人在露台上,把麻袋里的油桐果倒出来,用榔头敲开一个个油桐果,剥出黑黑的油桐子。夏夜的天空深蓝如大海,星月光芒照耀着露台。榔头敲在油桐果上“砰砰”作响,剥出的油桐子扔进铁桶里发出清脆的“叮当”声。四个人边干活边聊天,夜风把他们的声音轻柔地吹散。
  
   十九
   暑假结束的时候,卖油桐子的钱有三百多块了,小军上学的钱有了着落。
   第一中学是寄宿制学校,蒋慧琴给小军置办齐了住宿用品,用老家带来的樟木箱子装了带去学校。刘义华夫妻两人舍不得请假扣钱,便托小军的同学父母带她去报到。还好小军独立自理的能力强,自己办理好了入学的事务。
   过了一个月,小军带回来一个好消息。虽然蒋慧琴只是钢铁公司的临时工,学校还是认可小军是职工子女,不会收高价的学费了,家里人都松了口气。
   小军很争气,在重点中学里依旧成绩优秀。可是小兵就不让人省心了,不好好读书,还经常和一伙坏孩子一起混。八十年代有许多港台古惑仔和帮派的电视剧,小兵看了深受影响,觉得混江湖、讲义气,是很酷的事情。母亲的苦口婆心,父亲的拳打脚踢,都没法改变小兵。
   一九八六年,国家出台了取消接班制度的文件。蒋慧琴开始焦虑起来,小兵的成绩这么差,以后能有什么出路呢?
   这年,蒋慧琴生了一场病。动了手术后,蒋慧琴的体力差了很多,食堂里搬扛重物的活是没法干了。于是蒋慧琴从食堂调到了家附近的环卫所做清洁工,清洁工的收入比在食堂时少了些,又很脏,但是好处是体力上消耗小,而且离家近了,也可以照顾到家里。
   而刘义华的脾气也在慢慢变好,虽然还是不怎么说话,但是每天一大早就帮着蒋慧琴去清扫街道,让蒋慧琴可以少劳累些。
   一九八七年,渡口市改名攀枝花市。这一年,叛逆期的小兵惹了场祸事。
   十月的一个周六,刘义华正在店里上班,接到了学校的电话,说小兵逃学没去上课。刘义华赶紧通知蒋慧琴,两个人四处寻找,在家附近小兵经常玩耍的地方都找过了,小兵几个要好的同学家也去问过了,还是没找到。两人正心急如焚,派出所的警察找上门来了,警察告诉刘义华夫妻二人,说有人看到小兵和一个同学,偷偷溜进附近的第二中学体育器材室,把器材室的标枪偷走了。
   这简直是晴天霹雳啊,刘义华他们以为小兵只是调皮贪玩些,却没想到会做出偷东西这种犯法的事来。夫妻俩和警察一起寻找,终于在一处工地的水泥管中,找到了小兵和同伴。
   原来小兵认了个帮派大哥,帮派大哥教唆小兵和同学去把中学的标枪偷出来,说可以卖废钢铁赚钱。于是,小兵和同学去偷了标枪,然后躲在工地水泥管中,由帮派大哥给他们送饭。
   大家找到两个孩子的时候,他们又冷又饿,样子凄惨得很。因为那两天下大雨,呆在水泥管里很冷,而帮派大哥只来送过一次饭。
   刘义华夫妻带着小兵回到家,小兵洗了澡换了身干净衣裳。蒋慧琴给小兵做了碗面条吃,小兵狼吞虎咽地吃着面条。刘义华怒火满腔,一等到小兵吃完面条,就给了他一顿狠揍,蒋慧琴又生气又心疼,站在一边直掉眼泪。
   后来,刘义华和派出所的警察商量,让他们把小兵带去教训一下,在派出所里吃点苦头,以后再不敢犯法了。
   小兵经过这次教训,老实了许多。一九八八年,小兵从小学顺利毕业,上了第二中学。
  
   二十
   小军要初中毕业了,如果小军去考中专,那中专四年毕业后就可以上班了。蒋慧琴想小军早点上班,可以给家里减轻点经济负担;可是小军成绩很好,老师们都觉得可以读高中考大学,如果只是读中专就可惜了。
   小军了解家里的经济情况,有些摇摆不定。刘义华对小军说:“你自己拿主意吧。只要你想读,家里砸锅卖铁都会供你的。”
   后来小军选择了上高中,并且在高中也保持着优秀的学习成绩。
   由于每天早上清扫完街道后,只需要维持地面不太脏就行了,所以蒋慧琴白天有了空余的时间。有时候就接点粮店的活,比如扫仓库啊,补麻袋啊,整理面粉袋之类。有人找到蒋慧琴,请她帮忙带孩子。钢铁公司的职工,如果是双职工,孩子不满三岁不能上幼儿园的时候,如果没有老人帮着带孩子,只能请人帮忙带。蒋慧琴想着自己年轻时没人帮忙带孩子的痛苦经历,加上又能赚钱,便答应了。
   虽然带孩子的活算是蒋慧琴接的,实际上是全家人都帮着带。小军和小兵课余时间也都要帮着带孩子,不过他们到不觉得辛苦,反倒觉得和小孩子玩很有意思。
   小兵初中时的学习成绩还是不行,虽然不再是倒数了,但也还是班级后进生。蒋慧琴焦虑着如果小兵初中毕业后,什么学校都考不上,该怎么办?城市里连块地都没有,孩子该怎么养活自己啊?
   临初中毕业考试还有两个月,小兵还是吊儿郎当学习不用心。蒋慧琴急得四处打听,想要找找关系,让小兵可以去读技校。后来有人出主意,让蒋慧琴去找钢铁公司教育处的一个领导,说那个领导管技校招生的。于是蒋慧琴捉了家里的一只鸡,又带了些鸡蛋和蔬菜上门去求情,结果被拒绝了。
   蒋慧琴对小兵说:“爸妈能想的办法都想了,都没用。你只有靠自己好好学习了,考不上技校,就只能在社会上当二流子了。”
   接下来的两个月,小兵老老实实呆在家里看书做题。后来竟然出人意外地考上了钢铁公司的技校。得到技校录取通知的时候,蒋慧琴心里一颗大石头落了地,高兴得要去烧高香感谢老天了。
   一年后,小军要高考了,第一中学得到了三所重点大学的推荐名额。有了推荐名额,只要高考上了重点线,便可以上推荐的学校了。为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小军选择了哈尔滨的一所大学的推荐名额。
   小军选好了才告诉刘义华和蒋慧琴,蒋慧琴也不敢怪小军自己做了决定,只是心里非常忐忑,既希望小军考上大学,又不希望她被哈尔滨的大学录取。
   高考成绩出来,小军被哈尔滨的大学录取了。由于小军是粮站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职工子女,粮站给刘义华家发了奖励。同事、老乡、朋友们也都纷纷表示祝贺。
   然后,蒋慧琴和刘义华都向单位请了假,带着孩子回了一趟老家,向亲人们报喜了。
   之前的十几年,蒋慧琴和刘义华只带着孩子回去过一次。后来,蒋慧琴在母亲去世的时候回过老家一次,把父亲接到渡口市来玩过两个月。时间飞逝,故乡变了,孩子大了,亲人朋友们也都老了。
  
   二十一
   儿行千里母担忧,小军去遥远的哈尔滨上大学,蒋慧琴这才体会到当年自己的父母是什么心情了。
   由于路途遥远,路费贵,小军是独自去大学报到的。可是,小军的学校已经开学快两个星期了,刘义华和蒋慧琴还是没有收到小军的平安信。刘义华和蒋慧琴急得是团团转,有点后悔没有送孩子去上学了。
   后来,夫妻俩查到了大学的电话号码,打了长途电话和学校联系上了。学校回复说小军已经安全到达学校报到了,正在军训。过了一天,家里收到了小军发的电报,说自己在学校平安,并且到校后就给家里寄了一封平安信的。
   夫妻俩这才放了心,后来去邮局查找,原来小军的那封信,被邮局的工作人员不小心掉到了桌子底下,所以没有送达,害得大家虚惊一场。
   从此,蒋慧琴和刘义华看气象预报的时候,都会多关注一下哈尔滨这个城市。两个孩子都在外读书,老两口变成了空巢老人。
   一九九一年,国家试点了粮油产品购销放开改革,一九九三年,全国粮油购销全面放开,国营粮店和私营粮店放开竞争。国营粮店定价贵品种也单一,就没有什么生意了,刘义华也不再是店长了。粮店的店面分隔成几块,只保留了很小的一块地方卖粮油副食品,其它的都出租做了饭店、花店、蛋糕店等。
   粮店的工作少了,刘义华更多地投入到了家庭里,除了帮蒋慧琴扫地,还管着家里养的鸡、兔子和鸽子。家里的东西坏了,刘义华都凭着自己的手艺维修好。两老口还在休息的时候,捡废品去卖,还能为家庭补充一笔收入。虽然偶尔还是会有争执,但是两人越来越默契。
   一九九四年七月,小兵技校毕业,分配到了钢铁公司上班。现在只要供养小军一个人读书了,家里的负担一下子轻了许多。小兵让父母不要那么勤俭了,自己愿意出姐姐的学费,可是老两口习惯了勤俭度日,改不过来了。
  
   二十二
   终于,小军也大学毕业了,让蒋慧琴想不到的是,小军又自作主张找了个离家千里之远的工作。
   蒋慧琴劝说小军回攀枝花市工作,她诉说自己当年远离父母所经受的辛苦,希望小军能在自己身边,彼此间能有个照应。
   小军后来还是去了杭州工作。两年后,小军结婚了才带着女婿回家来。蒋慧琴只能感慨小军和自己当年一样,是个主意大的人,自己的事都自己做决定了,刘义华宽慰蒋慧琴道:“儿孙自有儿孙福,管不了那么多了。”
   一九九七年,蒋慧琴满五十岁退休了。又过了一年,小军怀孕要生孩子了,蒋慧琴便和刘义华来到了杭州。小军夫妇俩带着两个老人游玩了杭州的景点。刘义华还没退休,只能先回家上班了,蒋慧琴一直呆到女儿生完孩子、坐完月子结束才回家。
   接着,小兵也结婚生子了。两个老人都退了休,但是闲不下来,除了帮着小兵带孩子、做家务,还继续做着清洁工的活。
   生活像一条河,有险滩有激流,平静的日子又起了波澜。
   一九九九年,刘义华被查出患了肿瘤,蒋慧琴觉得命运真是太折磨人了。哭过后,也只有咬着牙承受,刘义华做了大手术,再接受化疗,小军回家来看望父亲。蒋慧琴不免有些怨言,觉得女儿一点忙都帮不上。好在儿子儿媳的工作可以轮班,和蒋慧琴三个人轮流到医院陪护刘义华。
   蒋慧琴每天清扫完街道,在家里管孙女,直到儿子或儿媳回家,再到医院给刘义华送午饭、陪护,下午又回家去做家务,再送晚饭。家里和医院隔了很远,蒋慧琴几乎都是走路往返,好在刘义华的手术成功了,多次复查也都没事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二零零一年,蒋慧琴突发脑溢血昏迷了。还好送医及时,脑部动了手术,抢救回来了。蒋慧琴手术后醒来,以为自己要不行了,拉着儿子女儿的手,要安排后事。家人都劝她不要瞎想,手术成功了,没事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蒋慧琴平安出院了。
   刘义华听从医嘱,坚决地戒了烟,蒋慧琴开玩笑说:“早就劝你戒烟你不听,你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啊。现在怕死了才戒了吧。”刘义华也反击她说:“你是不是觉得我住院照顾我亏了,所以也要住一次赚回来呢?”
   两个老人都经过了生死考验,心态上更加平和了。
   二零零七年三月,蒋慧琴和刘义华带着孙女到杭州玩。没想到,等他们五月回家的时候,小兵离婚了。
   蒋慧琴想不通,年轻人对待婚姻怎么就这么轻率,说离就离了。想想自己和刘义华,婚姻中那么多的不如意,也从没想过离婚,只是一心一意想要一起把家弄好。只是孩子大了,他们有自己选择和观念,老一辈也管不着了。
   蒋慧琴和刘义华说,我们两个老的,只要把身体保重好,不给孩子增加负担就好了。
   二零一九年,蒋慧琴和刘义华结婚五十周年。小兵买的新房子也装修好了,蒋慧琴和刘义华搬完家,再到杭州玩了几个月,回到攀枝花,他们就住到新房子里了。

共 25949 字 6 页 首页上一页23456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讲述蒋慧琴和刘义华两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故事。那时生活都比较贫苦,蒋慧琴一直钟意解放军,直到刘嫂的介绍,才认识了刘嫂的远方小叔,刘义华。刘义华是炊事班的兵,刚开始蒋父并不同意他们的事, 好在他们都相互喜欢,又有王指导员的撮合,两人最终成为夫妻。可在部队工作的刘义华又不能和蒋慧琴生活在一起,蒋慧琴思前想后,来到刘义华的老家,为了他,蒋慧琴忙前忙后,过得很辛苦,也很艰辛。幸好刘义华工作认真,升了级,休假的时间多了,也能常回来看看她,后来小军出生了,是个女娃。在那个时代,没有男娃是会被人嘲笑的。可在三年后,蒋慧琴又生了一个男娃,小兵。时间催促着他们长大,而刘义华也转了业,为了能有一个安稳的家,不得已搬到渡口市这个陌生的城市里。在这里,生活气息变了,经济条件也变了,因为和蒋慧琴的邻居们都比自家生活得要更好。可蒋慧琴为了家,总是辛苦的付出,她不辞辛劳,做着工作。孩子上学了,小军成绩好,小兵成绩差,又时不时和刘义华吵架冷战,可他们却没有把离婚放在嘴边。后来,刘义华有转业,成了店长,小军会读书,供着读书了,小兵初中毕业后考上了钢铁职业学校,作为混小孩的小兵也让刘义华夫妇有了心里的安慰。孩子毕业了,也结婚了,可刘义华却得了肿瘤,蒋慧琴突发脑溢血,幸好两人动了手术,没有什么大碍了,或许只有经历过生死考验的夫妻俩,才能明白人生这一路走过来的不容易!小说情节突出,人物刻画鲜明,环境描写细致,将蒋慧琴那个时代妇女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作为军嫂的她,付出的辛劳是最多的。而刘义华能有这样一个爱他,这样一个为了家而付出的人,是他的幸运。他们一起走过了风风雨雨的五十年,有争吵,有温馨,也有病痛生死,或许这就是家,这就是爱情的体现。有爱才有家的存在!品读佳作,问好老师,期待更多精彩呈现,佳作力推欣赏!【编辑:易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0906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易辞        2020-09-02 08:34:12
  非常精彩的佳作,品读好文,问好老师,期待更多精彩呈现!佳作力推欣赏~~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2 楼        文友:易辞        2020-09-02 08:51:28
  已报精品组!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回复2 楼        文友:文君闲        2020-09-04 15:10:37
  谢谢老师辛苦撰写编按,敬茶!谢谢推荐,请多指教
3 楼        文友:易辞        2020-09-06 21:26:41
  祝贺老师,荣获精品文,期待更多精彩呈现!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回复3 楼        文友:文君闲        2020-11-19 15:47:51
  谢谢老师支持
4 楼        文友:笔名青灿        2020-09-06 21:48:40
  好文共赏,点赞????????!
张国全, 笔名青灿,教师,85后,固始县作家协会会员。喜爱文学创作、书法、绘画。文章阅读网,江山文学网《暗香文墨》特约编辑兼作者。感谢江山人,一起打天下! 邮箱:894240691@qq.com  联系电话:15294825280.
回复4 楼        文友:文君闲        2020-11-19 15:48:08
  谢谢老师品读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