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传奇小说 >> 【八一】张思德(小说)

精品 【八一】张思德(小说) ——永远的张思德! 永远的二十九岁!


作者:陈惠方 布衣,215.3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812发表时间:2020-10-19 11:51:26
摘要:毛主席把在张思德追悼会上的讲话,压缩整理成一篇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文章,第一次发表于1944年9月21日出版的延安《解放日报》上。从此,“为人民服务”的声音传遍了延安,传遍了陕甘宁边区,传遍了全国各解放区战场。不久召开的党的七大,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写进党章,第一次明确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一切行动的指南。张思德的形象,成了“为人民服务”的代名词、一种全新世界观的纪念碑;张思德,作为“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已经成了“为人民服务”的楷模。 永远的张思德! 永远的二十九岁!

【八一】张思德(小说)
   他只顾想着,却忘了回答王营长的话。王营长也知道张思德被这个意外的喜讯乐颠了,就说:“你准备准备,明天就去报到!”
   “是!”张思德双脚一并,向营长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报到的那天,春光明媚,风和日丽。张思德穿上一身洗得干干净净的半新军衣,背着简单的行李,喜滋滋地向枣园走去。他边走边哼唱起一首陕北民歌:“平展展的阳关道条条通枣园,土窑洞那个油灯呀盏盏明亮亮;一曲曲那个信天游呀绕着枣林飞,人民战士和毛主席心呀心相连!”
   绿树成荫的枣园里,飘来了枣花的清香,门前的石柱子上,“延园”,两个朱红色题字,清晰地映入了他的眼帘。他激动、喜悦、幸福,他的心怦怦直跳,眼睛一下子湿润了,晶莹的泪珠,禁不住夺眶而出!
   “努力工作吧,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张思德默默地自言自语。他悄悄地抹了抹眼角,正一正军帽,拍拍身上的尘土,第一次迈进了这庄严肃穆的“延园”大门……
   延安的夜晚是美丽的。一眼眼窑洞,灯光闪烁,像浩瀚星河中的群星闪耀。群星拱卫北斗星,北斗星就是毛泽东。
   张思德第一次在毛主席身边站岗,心情无比激动。
   哦,岗哨旁,那窑洞里闪耀的灯光,彻夜透亮;灯光下,那不知疲倦的魁梧的身影,伏案疾书,锁眉沉思,那是中国革命的北斗星啊!
   张思德看见,毛主席写文章手写酸了,就放下笔,握一握桌上放着的冰凉的铁条,实在太累了,就用湿手巾擦擦脸,站起来走几圈,活动活动身体,稍息片刻,又埋头伏案,奋笔疾书。
   勤务员送来的饭菜,毛主席顾不上吃,一顿饭,常常热了又凉,凉了又热,勤务员提醒了一次又一次,毛主席总是说:“莫忙,莫忙……”
   深夜,勤务员一遍又一遍地劝毛主席休息,毛主席很赞同地点点头,站起来,走一走,可是勤务员一离开,毛主席又马上回到办公桌前,坐下来继续握笔批阅文件,直到窗口透出的灯光,融进东边火红的朝霞……
   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我们敬爱的领袖毛主席啊,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着,不知疲倦地忙碌着,张思德从领袖身上看到了崇高的榜样,吸取了无穷的力量!
   “我一定要当好枣园的哨兵!”
   张思德暗暗勉励自己,他把枪杆握得紧紧的,把眼睛瞪得大大的,注意驻地周围的一切动静,百倍警惕地守卫在保卫毛主席的岗位上。
   张思德视站岗执勤为神圣的事业,雨天换哨,少不了他;雪天上岗,他总要多站一个时辰;碰上同志外出或生病,他就主动提出:“我去吧!”赶上连里发戏票,他常常是让给要执勤的同志,自己替他们站岗。
   在站岗值勤中,他总是琢磨如何才能做到朱总司令提出的“万无一失”的要求。他经慎重考虑后,在班务会上提出:“夜间执勤要增加带班员”的建议。他说:“这样,一来可以照顾各个岗哨的情况,二来可以转到窑洞四周看看动静。”经大家讨论,并请示上级,很快采纳了张思德提出的这个建议。
   每逢张思德带班,不论夜色深沉,风骤雨急,也不管天寒地冻,雪紧路滑,他都精神抖擞,一丝不苟。一个哨位一个哨位地来回走动,生怕有些闪失。
   夜黑风高,站岗的同志虽然看不清张思德脸上的表情,但从他那轻而有力的脚步和亲切的询问声中,都能感受到有一股火辣辣的关切之情,扑面而来。
   有一天,新战士小孙来接哨,张思德十分仔细地向他交代一些具体事项,小声说:“毛主席在夜里办公,你走路脚步一定要轻,千万别打扰主席。”
   为了及时报告突发情况,张思德想了一个既安全又简单实用的办法。他在岗哨旁边的大树上,拴上一根细绳,绳子的另一头,通到内务班住的窑洞,绳子下端系上一个小铃铛。轮到新战士小孙上哨时,张思德就嘱咐他:“有什么突然情况发生,不要慌张,马上拉一拉这根绳子,班里的铃铛就会响起来,我们就会赶过去!”
   小孙知道,这个土警报器出自于张思德之手,他被张思德这种高度的革命警惕性,深深感动了。
   小孙还看到,张思德虽然不是班长,却每天早上总是比班长起得还早,他轻手轻脚地把毛主席窑洞前的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
   而每天凌晨,当太阳还隐藏在凤凰山背后尚未露脸之时,在晨风的轻拂下,那些鸟雀们便叽叽喳喳地光顾古木繁茂的枣园了。在这个时候,无论是不是轮到张思德站岗,他总是早早地爬起来,悄悄地来到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住房前,手里使一根他自己用苕帚草扎的扫把,轻轻地扑打着树上的鸟儿,直到把那些叫个不休的鸟儿驱逐得一个不剩才肯罢手。
   毛主席外出开会,张思德总是把冲锋枪和马灯擦得锃亮,提上水壶,早早地等候在车子旁。
   毛主席来往经过的路,张思德总要一遍又一遍地走一走,哪怕发现一根草茎、一粒石子,他都要捡个一干二净。
   每次上岗前,张思德总是要把自己打扮修整一番,梳好头发,刮净胡子,把军衣军帽穿戴得平平整整,有棱有角的。他常对战友说:“我们给毛主席站岗,要以最好的形象出现在哨位上。”
   张思德执勤从来不分份内份外,上岗下岗。同志们都说他是“闲不住的人”,是“全天候的哨兵。”
   离太阳最近的人,最先得到阳光的照耀。
   毛主席非常关心警卫战士的学习,经常询问大家学得怎么样?认了多少字?报纸看不看得懂?上课听报告有什么心得?学习上有什么困难?
   在工作之余,毛主席喜欢在“延园”散步,他一边走一边和警卫战士讨论问题,并告诉大家,当一个革命战士,除了练武艺,参加生产,还要学文化,学政治,要把部队办成一个大学校。
   有时,毛主席还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在窑洞前的院子里亲自给战士们上课,检查战士们的学习笔记本,一笔一划帮战士修改日记。
   毛主席经常同战士们坐在一起,通过拉家常的方式,给战士们讲中国历史,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讲抗战的形势,讲将来国家的前途。语重心长地教导大家要学好文化,掌握知识,才能担当建设新中国的重任。毛主席的讲解,深入浅出,循循善诱,战士们都聚精会神地听着,记着。有时,战士们被毛主席幽默风趣的比喻,逗得开心地笑了起来。张思德听得更是专心致志。他把毛主席的话,一字一句地记在本子上,一有空就默念着毛主席的教导,恨不能把毛主席对警卫战士说的话,刻在脑子里。
   春风化雨,点滴入土。
   张思德在毛主席言传身教的影响和薰陶下,把革命道理一点一滴地装在自己的脑子里。
   有一年夏季,天干旱的时候,张思德亲眼看到,毛主席不顾连夜工作的劳累,特意跑了好几里路,到一个向阳坡的“靠天畈”上,跟老乡说:“锄头底下三分水,多锄几遍可以耐旱。”
   毛主席无时不在牵挂百姓的事啊!
   有一回,毛主席到外面作报告,会散了,乡亲们一拥而上,都想走到毛主席跟前,靠近一点看看毛主席,同毛主席握握手。张思德知道毛主席工作繁忙,忙叫乡亲们让出一条路,让主席先走。毛主席看见了,马上制止说:“我平时大都在屋子里办公,难得见到乡亲们。今天有这个机会,也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啊。我和乡亲们一块走!”并告诉警卫人员,任何时候,不要做让我们同群众隔开的事。
   张思德从毛主席的言行中更加领悟到,我们这个队伍,从领袖到战士,都是一心一意为人民的解放,都是时时处处为人民谋利益的,自己是毛主席身边的战士,更应该自觉地照毛主席的教导去做,对革命无限忠诚,为人民鞠躬尽瘁!
   一天傍晚,微风吹拂,晚霞似火。毛主席工作劳累之后,出来散步。毛主席走到警卫战士跟前,就问他们,生活怎么样?近来有没有肉吃?
   张思德忙回答:“请主席放心,我们的生活挺好,也有肉吃。”
   毛主席说:“生活挺好还谈不上,有肉吃恐怕是真的。”
   张思德不好意思地笑了。
   毛主席说:“我们要尽量利用现有的条件,把生活搞好一些。”
   说着,他又指指身旁的一块荒地,说:“你们抽空把它开出来,种点菜嘛,劳动力不够,我也算上一个好不好?”
   张思德和同志们愉快地答道:“好!”
   回来后,张思德立即把毛主席的话告诉了班长。班长马上召开班务会,商量如何落实毛主席的指示。同志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一致表示:“我们一定要把这块地开好、种好,毛主席还要亲自和我们一起种地呢!”
   会后,全班人人动手,半晌工夫,一块地就开出来了。土坷垃打得细细的,畦埂子拍得直直的,然后分片撒下各种菜籽儿。没几天,就冒出了嫩芽芽。
   阳光照耀,雨露滋润。地里的西红柿、圆白菜、黄豆角、西葫芦,都长得水灵灵的。菜地四周的向日葵也开花了,黄灿灿的葵花盘,迎着太阳转。蜂蝶在花丛中飞舞,到处充满蓬勃的生机!
   一块小小的菜地,凝聚着领袖和战士们的汗水和情谊。毛主席一有空就到菜地里转转,不是拔拔草,就是用一把小铁锄来锄锄地,或者捋起菜叶,细心地捉掉粘在菜叶下面的粘虫。张思德怕毛主席累着了,总是抢先把菜地里拾掇得利利索索的,可毛主席来到菜地以后,他总是要找点什么活干。毛主席说:“我从小就在地里劳动过,这农活,你可瞒不过我,你们拾掇得再好,我还是有得活干的。”
   张思德说:“主席,您工作那么多,那么忙,您要多注意休息,这些活有我们来干就行了。”
   毛主席说:“劳动劳动,大有好处,这叫‘揎摇百关,健壮筋骨’啊!”
   阳光照耀,禾苗茁壮。地里的菜,抽枝拔叶,齐刷刷地往高里长。
   西红柿挂果了,不几天就泛红了。
   摘西红柿的那天,战士们就像过节日一样高兴。是啊,这是战士和领袖辛勤劳动结出的果实,他们怎能不感到由衷的喜悦呢?
   张思德和战友们在地里挑了又挑,选了又选,装了一大筐第一次采摘的新鲜西红柿。
   班长让他和另一位战士抬着给毛主席送去。
   可是,过了一会儿,只见张思德和那位战士又原封不动地把这筐西红柿抬了回来。
   张思德告诉大家:“毛主席说,同志们站岗值勤辛苦,留着你们自己吃吧!”
   毛主席多么体贴我们警卫战士啊!
   战士们激动得不知说啥好。
   张思德从筐里拣出几只个儿大、表面光溜、颜色红润的西红柿,用井水洗得干干净净,盛在碗里,捧到勤务员跟前:“请你一定带给毛主席,让毛主席亲口尝一尝,这是我们警卫战士的一片心意!”
   张思德发自肺腑的言语,也是每个警卫战士想说的话啊!
   “请一定带给毛主席!”班长又对勤务员再次叮咛。
   勤务员接过这西红柿,向班长敬了个军礼:“请班长放心,我一定请毛主席把这碗西红柿收下!”
   第二天,勤务员兴冲冲地跑到班里告诉大家:“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毛主席把西红柿收下了,还让我转告大家,谢谢同志们!”
   “乌拉!”大家高兴地跳起来,满沟里一片欢声笑语。
   张思德在内务班当警卫员近一年。时间虽短暂,但他觉得十分珍贵。在毛主席身边,他耳濡目染,身临其境,在领袖的言行风范和光辉思想影响下,他像延河边的青松一样,茁壮成长。
  
   第六章、永远的二十九岁
   陕北的安塞,是以古风独具的腰鼓而闻名于世,后来又因毛主席为牺牲于此的普通战士张思德,发表震古烁今的祭文《为人民服务》而名扬天下!
   张思德,是在安塞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的。
   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了第七个年头。党中央、毛主席领导中国共产党和抗日军民,抗击了日寇的疯狂进攻,打退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三次反共围剿,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大大地巩固和发展,抗战胜利的大好形势已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
   为了把日寇赶出中国,边区军民始终响应毛主席“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号召,继续组织起来,发展生产。
   这年春天,中央机关和枣园警卫人员,根据上级首长的指示,组织了一支小分队,到离延安西北方向30多公里的安塞开荒种地。张思德在南泥湾开过荒,在土黄沟烧过炭,当他报名申请参加进山生产的小分队时,成了警卫班的首选成员。
   第二天就要进山执行生产任务了,班长让张思德在家休息一下,整理整理行装,把他要站的那班岗哨给免掉了。张思德马上找到班长,说:“班长,我这一去呀,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你还是安排我的岗哨吧,我要一直站到走的那一天!”
   张思德说着,深情地望着毛主席那口窑洞的熠熠灯光。
   他,多么舍不得离开这个哨位,多么舍不得离开这日夜闪耀的灯火啊!
   出发前,张思德不仅坚持站完警卫班的“最后一班岗”,而且还找了一些战友谈心。他还到枣园对面的侯家湾,同一些老战友告别。遇到了一年前调到机要科工作的陈耀,张思德关切地说:“这次,咱俩不能搭伴上山了,你要把上级交给的新任务完成好。”
   “嗯。”小陈紧紧地握住张思德的手。
   “这些日子,你的工作、学习怎么样?有啥子困难吗?”张思德问。

共 38998 字 8 页 首页上一页1...345678
转到
【编者按】任何编按都无法抵上那一篇光耀千秋的《为人民服务》,张思德是一个里程碑,是我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独立自由解放斗争的过程中一个里程碑,正是他的普通却又不提到张思德,大家都很熟悉,毛泽东同志曾为张思德作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也有不少人看过《张思德》的电影,也都为平凡的英雄交口称赞。张思德是一位平凡的战士,也是一位平凡的英雄。任何英雄的成长,都有其成长的土地和轨迹,本部小说系统讲述了英雄成长的历史轨迹和战斗足迹。张思德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六合场乡的一个穷苦人家,儿时家人给他取名,就是告诉他要时刻思念众乡亲们的恩德。小思德从小就在苦水里泡大,这也磨练了他不怕艰苦、不畏强霸的性格。当他得知红军来了,穷人就有了翻身的日子,便决定参加红军去……故事就此展开。平凡的一生,开创了我党在革命过程中寻求自己真正的革命目的和目标!为什么为人民服务能成为我党的宗旨?因为,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应该像张思德同志那样无私地想到更多劳苦大众的苦难,心中永远树立起为劳苦大众服务的决心。这样才能让我们这个党成为真正的人民的党,真正带领绝大多数人民群众走向幸福美好的生活!小说从张思德出生开始叙述,让读者了解了一个真正的张思德,了解了张思德的成长历程,了解了张思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标杆的真正原因,每一个阶段的故事都真实,感人,令人感动,令读者不仅对张思德同志肃然起敬,也令读者在张思德身上学到了很多高尚的品德,无私的行动,在不知不觉中修正自己的不足,下定努力改变自己的决心。好文共赏,感谢老师对八一文学的支持!【编辑:八一文学编辑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1012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今生何求        2020-10-11 09:22:20
  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我拜读了这篇小说,张思德同志那带着微笑的面容仿佛就出现在我的眼前,那么迫近,那么亲切,那么熟悉。那浓重的湖南口音一直在耳边回响:“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命,提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这个评价已经不只是一个评价,它已然成为了每一个共产党员应该遵循的标准!张思德同志能够成为这个标准的创造者,首先是因为他苦难的出身,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能让他心怀翻身改变自己命运的理想,而共产党让他认识到了不仅应该然自己翻身,还应该看到这个世界上还有更多的人和自己一样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都是自己的同类,都是和自己一样,迫切需要改变自己得命运的人。张思德从改变一个人命运上升到把自己化为众多为了改变人民命运的革命者的一员,这不是偶然的,这是一个有思想,有理想的人成长的必由之路!
   说什么都无法抵上那一篇光耀千秋的《为人民服务》,张思德就是一个里程碑,是我党我军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独立自由解放的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正是他的普通造就了他的伟大,正是他的平凡成就了他的光辉。他用自己的短暂一生,开创了我党我军在革命过程中寻求的自己真正的革命目的和目标!为什么“为人民服务”能成为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因为,每一个共产党人的骨子里都应该像张思德同志那样无私地想到更多劳苦大众的苦难,想到他们摆脱自己悲惨命运的迫切希望,心中永远树立起为劳苦大众服务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这个党成为真正的人民的党,真正带领绝大多数人民群众走向幸福美好的生活。
   这是一篇值得认真阅读的小说,它就像一篇报告文学,把一个真实人物的真实的一生展现在了读者面前,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张思德,也让我们更加深刻的领悟了《为人民服务》的真正蕴涵。不禁心潮澎湃,泪流满面。向作者致敬!欢迎来到八一文学,祝您在八一文学创作愉快!
今生何求
2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20-10-11 09:47:58
  因为张思德,这才有了《为人民服务》这个传世名篇,只是现在有很多共产党人忘记了《为人民服务》。因而,张思德才更加令我们怀念。欣赏佳作,问候陈惠芳先生。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3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0-10-11 12:40:08
  小说饱含深情,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读后让人热血沸腾,肃然起敬。张思德从小受尽苦难,但他思想觉悟高,加入红军后,渐渐成长为一名勇敢的战士。他是优秀的共产党员,不怕苦不怕累,先人后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值得学习。语言自然流畅,情感真挚,富有激情,选取典型故事塑造人物形象,立体饱满,活灵活现。让人感动得泪奔的小说,学习了!祝老师创作愉快,期待更多精彩佳作呈现八一!
淡淡的云彩
4 楼        文友:上官欢儿        2020-10-11 16:36:50
  终于从头到尾,认真细致地阅读了一遍。忍了很久的眼泪终于在最后,在张思德同志牺牲的时候滚滚而下。感谢陈惠方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深度好文,谢谢!
上官欢儿
5 楼        文友:上官欢儿        2020-10-11 16:59:54
  张思德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家,还在襁褓中母亲就病逝了,父亲将他过继给自己的亲弟弟。养母抱着张思德走东家进西家,张思德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孩子,养母从小就教育他长大了不要忘了乡亲们的情义,要时刻思念乡亲们的恩德。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张思德从小跟在养父母身后,学会了各种农活,当红军来了的消息传来时,张思德毫不犹豫地参加了红军,从此走上革命的道路。
   无论身在何处,无论处在何种岗位,张思德都牢牢记着那是革命的需要,他从不挑剔,从不抱怨。他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他善于思考,大胆创新,想方设法地改变工作方法,改善工作环境;他积极团结同志,无私的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人,然而他用他年仅二十九岁的生命铸造了自己的不平凡!毛主席亲笔为他写了挽词,慷慨激昂地为他做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专题报告。为人民服务,从此写入党章,成为每一个共产党员的铿锵誓言!
   张思德同志虽然牺牲了,但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为人民服务,熠熠生辉,永不褪色!
上官欢儿
6 楼        文友:赵淑敏        2020-10-11 23:25:05
  今天上午在看到这篇作品时就很惊讶,因为他打动了我,他们是一个民族的荣耀,如果没有这一代人的崇高,没有他们伟大的付出,我不敢想象什么,真的。由此,想起我的父亲。看到这篇作品我止不住眼泪,可以说眼泪能把地面砸出窝窝,没有这一代人的付出,就没有现代的生活。有些过去该忘记,有些历史该铭记!这部作品为啥让我泪流满面,想到了我的父亲,想到他们的信仰必须传承。是的,老一辈革命家的思想必须传承!我们不能因为某些人的恶行,就否认整体,要客观对待,反正,这篇作品让我泪流满面。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7 楼        文友:小小莲儿        2020-10-12 18:07:26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学习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忘初心,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感谢老师辛苦笔耕,赋予我们深刻的教诲与心灵洗礼。敬茶。
小小莲儿
8 楼        文友:极冰        2020-10-12 23:30:31
  拜读了陈老师的这篇小说。了解了张思德的成长历程。也了解了张思德的聪明才智和勤奋机灵。“张思德眼明手快,来个‘先发制人’,举枪一个点射,就把那重机枪手击毙了。”不管在哪个时代,张思德这样的战士在部队都会被领导喜欢;他的谦虚慎行,也会受到战士的爱戴;他吃苦在先,任劳任怨;为人民利益奋斗不息。在危急时刻,首先救护战友,把危险留给自己的舍己救人精神永远闪现革命的光芒!一篇正气凛凛的小说。一个伟大思想武装的张思德,站立了起来。向您致敬!向您学习!(=_=)
  
   这样的小说,容易流于形式。但这篇小说中,张思德这个人物是写活了。从他贫苦的出生,过继给叔叔家的无奈;还有少年时,和吴姓地主在水田坝的斗争,展示出“硬骨头”的人格构成,非常个性鲜明,鲜活;您的小说,我记住了张思德!为您点赞!向您学习!(=_=)
极冰
9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20-10-17 15:45:02
  恭喜老师小说摘精,先来点个赞,留个言,找时间好好读一读,欣赏一下。感谢老师赐稿八一社团,期待更多精彩。问候老师下午好,遥祝秋安,并祝老师创作愉快。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10 楼        文友:老匪        2020-10-22 18:02:04
  张思德英雄的三个哥哥以子孙们情况如何?
文章本天成,笨手偶得之。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