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暗香文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暗香】乡土札记(随笔)

编辑推荐 【暗香】乡土札记(随笔)


作者:杨建雄 布衣,481.1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56发表时间:2021-02-06 20:16:19


   云阳周围的村子里一夜之间都建了大棚子,种植反季节的蔬菜了。这与一个人的名字有关,还是我亲戚,听先父说过,就是焦志学,是焦家村人。他一手经营起了云阳的蔬菜市场和种植开了各样的蔬菜。也就在那个时代,云阳街道建成了蔬菜批发市场。大西安的蔬菜有很大的一部分来自家乡蔬菜市场。
   每到过年时节,箱装蔬菜也是来自我的家乡,连公交车体广告都做上了泾阳蔬菜。村里的大棚菜从一个试点开始,到了每家都两三个大棚菜。每个大棚从建设的费用从五千元钱涨到了前几年的五六万元的成本费。
   我家所在的村子就在云阳东南边,从老照片上可以看到,云阳城原有的城墙,在那个什么都砸的时代给拆除了。先父说,云阳的城南边的城门东门径直走就到了我们村子。
   大棚菜占据了村子里的所有的庄家地。在宅基地的周围都建成了大棚菜。村民们都在忙碌着大棚菜。从种植到出菜再到营销,大棚菜的发展就空前。不过,大棚菜在发展中也走了弯路。村里有人就扒了大棚菜,种上苹果树和梨树,等过了几年,果木树的经济效益并不是很好。大棚菜又回潮了。这次的回潮带给村民的是大规划的合作化的经营,而不是散户的分散。在从云阳到泾阳的公路两边,大棚菜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这样的风景点缀着钱包,让钱包鼓了起来。
   也就在本世纪的前十年,云阳的电子商务也蓬勃发展。这股力量是空前的,让人应接不暇,不知道是好事情还是坏事情。电商和蔬菜大棚的联袂,让云阳这颗耀眼的星星点亮了人们在城市的夜空。吃菜要吃是云阳的大棚菜,而云阳的电商销往全国各地。
   在回乡的几次里,在云阳东街的广场,就能看到云阳电子商务中心的招牌格外耀目。曾经到大棚菜里采摘过新鲜的西红柿,还有黄瓜。大棚菜的品种和产量都在向前发展,现在的大棚菜发展的级别都让人们无法想象。
   但是,这一切给人的感觉,是乡村振兴来得有点晚了些。乡村远离的人们再回到乡村的难度是加大了。城市化的进程和城镇化建设,让乡村成了空巢化、空心化。村里常驻的是老人和小孩,而青壮年的劳动力有很大一部分去了城里和南方,各地兴起的“孔雀东南飞“格局很难打破。村里真正留得住的是靠土地吃饭的人,而有点能耐的都在试图走出。在关中平原不见得是有什么手艺和技术,而是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仅此而已。
   当你在每个城市的角落看到泾阳锅盔、泾阳穰秴,还有泾阳茯茶,你就知道泾阳输出的是什么文化元素。这些元素支撑起来的经济后盾是什么?这些问号都在引发文化思考。
   大棚菜引发的经济驱动并没有停下来,电子商务的助兴都让大棚菜再次发力。汇聚泾阳和云阳的各样的经济动因的发展子循环都在驱动了金钱与利益的纷争。而这些最大的满足的是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
   大棚菜的第二个触动点是很多外来的人省份的游民在村里开始承包开了大棚菜,这不能不是一次融合,更多的人们关注的是眼前的经济发展。连政策上大规划都说,要把云阳建成现代化新农业的生产基地。我内心期待中大棚菜能带动一方经济,而事实上的发展缓慢与曲折是无法挥去,也抹不掉。曾经,也一味学别的省份,没有了本省的特色,就是外来加工,装箱,又开始了外卖。这期间演绎的分外妖娆也只能是我了解的一个冰山之角了。
   数十年前,走访过大棚菜种植户,当时是想采集些这方面的资料,而在发展过程中,后来因很多事情没有再进行下去而终结了。至此,写点大棚菜,也算是对当年走访的一点回忆和怀念。
   大棚菜,真心希望是一个云阳大品牌,在人们的内心竖起来。
  
   (五)崇文塔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言: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对于塔的真正认识,源自于2009年参观过江苏常州红梅公园内的文笔塔。宋代诗人杨万里“题太平寺诗”中有“太平古寺劫灰余,夕阳惟照一孤塔”一句,写的就是常州文笔塔。远观文笔塔,令人赏心悦目。始建于南朝的文笔塔,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被常州文人视为笔魂。塔高48.38米,砖木结构,7级8面,中有旋梯,登塔远眺。
   其次,追述在西安时,对于小雁塔、大雁塔自然了解就不必多舌了。然后,2010年在河南开封参观过了铁塔,惊叹中国传统工匠精神。铁塔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木式结构形式,塔砖饰以飞天、麒麟等数十种图案,砖与砖之间如同从凿,有沟有槽,垒砌严密合缝。铁塔建成九百多年来,历经战火、水患、地震等灾害,但至今仍巍然屹立,令建筑专家和游人叹为观止。
   写古塔,我们就不得不说我2018年去富平美原。在美原街道看到一个塔,已经有点斜了,也是用铁扎拉围了起来。这个塔的保护工作不知道展开了没有。关于这座塔的历史,史书上是这样说的。该塔名为法源寺塔,传为唐咸亨二年(671)建美原县后所建,从塔形看,确有唐塔形态。塔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结构,共7级,高20多米,底部周长29米,壁厚1.75米。塔的一层至四层檐下有砖砌斗拱,叠涩挑出,檐口有砖雕方形檐头,间以菱角牙子;五层至七层檐下有砖砌莲花瓣,叠涩挑出,檐口亦有砖雕方形檐头,间以菱角牙子。第一层开有券洞门,可入塔内,从二层以上每层四面均镶嵌1尊浮雕佛像,每层对开券洞形望窗,隔层错位。塔顶造型别致,像有一口小铁钟端置塔尖,并砌有两层莲花瓣。春夏之际,群燕栖息塔内,成群结队,蔚为壮观,称为美原八景之一“百燕朝塔”。法源寺塔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也翻阅了余秋雨笔下的道士塔。他的笔法是游记性的,对于塔的描写不是着墨太多,而是重游览者感情,说了很多脑海里想象的物象。
   凡此种种,唯独家乡的崇文塔给了我前所未有的感官认识。据记载,崇文塔建于明代万历十九年(1591年),由泾阳人尚书李世达倡导主持,南京镇江工匠官施工所建,是中国最高砖塔。其风格为楼阁式砖塔,平面呈八角形,共十三层,总高度87.218米。崇文塔为全国保存最好的砖塔之一。崇文塔历史久远,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记得,在1997年的冬天,骑着一辆借来的重型自行车到了崇文塔。当时,并没有保护起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的收门票,而是在一个学校的操场,有一扇铁扎拉门,将我拒之门外,但是这绝不影响我观仰崇文塔。崇文塔根据八卦悬顶的古建筑原理设计,从塔下至塔顶全部用青砖修建。塔基至塔顶全用青砖砌成,为八棱形,底边长9米,底层为重檐式,在南向塔门上刻有"崇文宝塔"4字。最高层为城堡式塔垛,以铜葫芦收顶。1979年在塔顶部发现8尊铜佛像、菩萨像和天王像等,造型逼真生动,为明代珍品。崇文塔在形式上打破了唐代方塔的典型而变为八角形,并且所有的洞均系卷拱式样,其层次高度和宏伟的挺秀姿态可与西安大慈恩寺的大雁塔媲美。“浮图杳蔼入青云,渭水泾流远近分。”“久裂不用柱,谁复东南造。削顶刺碧空,迷离云作帽。呼吸风雨声,环曲独龙道。十里长安城,缩来只一隅。下视苍苍色,可畏亦可悼。”
   伴着一轮夕阳的落下,在昏暗的阳光里,我对崇文塔的四周进行了观望。当时,回到永乐镇的路上,就想着写点文章,但是一直以来就没有写崇文塔。其实,这些年来在外面的奔波,一刻也没有忘记要写点乡土乡情的作品,崇文塔跃入眼帘。曾经到了茯茶镇,说好要去再看看崇文塔,而为意外之事给搁浅了。那日,我回了泾阳县城,吃了泾阳穰秴,待到肠胃舒畅了,又回了西安。多少年后,在一个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午后,写下了这篇崇文塔小文以记之。
   有很多同学就是崇文乡的村民,他们每天都在崇文塔下走过,又走回。他们给我说过的崇文塔的故事很多,我也记得我的同学有从崇文小学毕业的,而这所小学就在崇文塔围起来的院子里。而今天,让我能写下来的是我的同学中,他们也不会想到,崇文塔下现在是一个大广场,周围建得好漂亮,还收门票参观了。这也是我当时没有想到的事情。
  
   (六)茯茶镇
   郑国渠,在泾阳现在纪念的就是在泾阳建成了郑国广场,郑国的雕像竖立在广场中央。泾惠渠的建设到今天仍在发挥着灌溉农田的作用。由此我想到了张家山。张家山是泾阳一座有名的山。我家里喝的桶装水就来自张家山,自来水引进来的也是张家山的水。张家山风景是很不错,我可惜是没有饱眼福,听人说有一个张家山水库。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叶,我跟随先父到了甘肃。在去往甘肃的路上,认识了一位张家山的同行者。他是去青海德令哈上班,带着他的爱人。我们四人一路从云阳镇到了甘肃,在通渭,他短暂逗留了两日,就又乘坐班车到了兰州,转火车到了西宁,再到了德令哈。一路上,父亲与他聊的最多的也是和泾阳有关的逸闻趣事。我作为忠实的听众,就听了很多有趣的故事。紧接着,他在通渭两日的休息,就在通渭汽车站的招待所里。每次到吃饭点,父亲就派我去唤他们一起来吃饭。在饭桌上,聊得最多的话是和泾阳有关的。这些都在填补我对张家山的好奇和回味。其实,我没有可回味的,只是一种向往。出门在外的泾阳人,在外地,也多了许多的联络站点。我们和他的来往多了,因父亲工作上的联系,他来通渭搞过几次牧工商公司的业务往来。
   秦腔戏,在泾阳的发展也是很不一般,我亲戚就是唱《下河东》很有名气的角儿,他家在云阳南门外,我小时候陪着母亲去过他家。他当时灌制的唱片很大,像烧饼那么大的,要放在留声机里才能播放,后来有了磁带播放,也送给我们几盒磁带。我从小在村里也听着秦腔戏,粗狂和豪迈。
   年关时,当时有县里举办的物资交流会,秦腔戏是在台子上要唱几天几夜,我是与父亲母亲一起去逛物资交流会,购得年货。去泾阳走的一段公路,要过宝峰寺。宝峰寺的大坡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这个坡道就到了泾干,到了北极宫,到了泾阳县城。
   说泾阳,不能不提说泾阳茯茶。关于泾阳茯茶,还有一段佳话。说是毛泽东一生奢烟、喜茶。1936年底,红军前敌指挥部及各方面军陆续进驻泾阳县云阳镇一带,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派人会同国民党县政府官员前来慰问。慰问品有猪肉、羊肉、面粉、布匹、兰烟、茯砖茶等,其中以茯砖茶最为珍贵。自红军驻扎泾阳,到改变为八路军的数月时间里,指挥部的首长们,包括朱德、彭德怀、刘伯承等,日常喝的都是泾阳茯茶。彭德怀回延安开会,带了一些泾阳茯砖茶给毛泽东。毛泽东得知此茶是用湖南茶加工筑制而成之后,颠沛了大半个中国的他,感慨而又高兴的说:“很长时间没有喝到家乡的茶了,留下来尝尝"他品饮后,连说:“好茶,好茶”。毛泽东非常珍爱泾阳茯茶,在延安喝了好长的时间。
   杨广虎在《党崇雅明末清初三十年》里是这样的写泾阳茯茶,党崇雅让蛮牛和袁楷一起上灵山,袁楷说,这么冷的天,喝喝泾阳茯砖茶再走不迟。然后,在房中支起了铁罐罐,用火反复沸煮,砖茶浓浓的味道香飘四溢。
   自秦岭以北是不种植茶,而泾阳茯茶是丝绸之路上茶马交易给西方输送的一种饮品。关于泾阳茯茶的来历可以追溯很久远的古代,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村里就有人从湖南输进黑茶,经过了发酵,制成了容易携带和保存的砖茶。黑茶引进陕西后,都是茶沫子。要制成砖茶,要进入秘方压制才能成型。史书上这样记载着泾阳茯茶,在加工之茶中长出“金花”(茯茶中的“金黄色星状斑点”茶商们称其为“金花”),因“金花菌”在黑毛茶的二次发酵中生长繁殖、代谢作用,极大地改变和提高了原黑毛茶的品质,从而形成了茯茶独有的风格。茶商们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总结、完善制作工艺、定型,形成了泾阳独有的茯砖茶品。茯茶在泾阳出现是在北宋神宗熙宁年(1068-1077)左右;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泾阳处在丝绸之路的起点上,恰处于南北地区的中间地带,也就成了东西南北货运的必经之地。过往茶到泾阳后必须转水路为陆路。为方便运输,就必须在泾阳另行加工,压缩体积。宋代以后历代多有以茶治边的政策,朝廷多设有茶马司,专门经营用茶来换西北少数名族的马匹。泾阳是历史上唯一的茯茶加工基地,茯砖茶能在泾阳筑制延续近千年,自然有其历史的必然。据品级和传统贸易对象茯茶有分为贡茶、商茶、官茶。清代,茶叶延续明代之制,为政府实行专卖的商品,一般人不能随意贩运。产茶地区生产的茶叶,除少数优质茶叶作为“贡茶”上贡外,还分“商茶”和“官茶”。“商茶”由茶商向政府请引后,从茶区运销各地或输往国外,茶引一道,准运茶一百斤,每引征银税若干“官茶”由政府委派官员招茶商领引纳课后,从茶区贩运到陕甘等地,交售给官府的茶马司,然后由茶马司将茶叶与西北等地少数民族交易马匹。

共 15217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一篇描写乡土的随笔,记忆中的乡土慢慢被掀开,记忆中的古柏树,那是历史沧桑的见证,是风霜雨雪的见证,更是记忆中最深刻的古树。相传有四百多年的古柏树,是有记载的,那时中古柏树也成了人们所说的神树,是当地人民群众的心中的圣地……振兴路,是记忆中城南的小村庄,那是挥之不去的乡土情怀,那时的热闹,繁华,直到振兴路的周围要被建起高楼,振兴路真的要被振兴起来了!嵯峨山,那是抹不去的乡愁,那拔地而起的山势,那崇山峻岭的地貌,不禁在记忆里回眸。嵯峨山前还有一条河,那时记忆中的河……山与河交替着,也演绎着这里的生活画面,可山河依旧,才是最美的风景!大棚菜,那是在云阳,那时种蔬菜的多了起来,慢慢的盯上了大棚菜。大棚菜占据了村子的所有庄稼地,在宅基地周围都建成大棚菜,不过在后来,电子商务盛行,大棚菜似乎走上网络,让更多人知道大棚菜,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崇文塔,那是具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塔,有多少文人墨客给予诗作。崇文塔结构独特,屹立千年都始终不受影响。也成为美原八景之一,成为当地的象征。茯茶镇,不得不提到的郑国渠,是泾阳纪念的人物。而茯茶,则不得不说泾阳,泾阳茯茶也是受到毛主席等革命人物们的喜爱,其实茯茶也有上千年的历史文化,在朝代都是受欢迎的,茶是在一种文化,也是一段悠久的历史!青训班,云阳镇里的一座古镇,是红色革命的摇篮,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驻地,青训班弘扬革命的产物,是抗战胜利的象征……云阳郡,郡县制始出秦朝,云阳也保留这种民风淳朴,似乎成了秦朝一脉。历史的演绎,如今再脑海里回眸,秦朝的故事重新被掀起,关于云阳的故事,随着历史的更替,依旧留在我的记忆中的乡土!行文细腻,文笔流畅,读来朗朗上口,耐人寻味,对于乡土的记忆,是珍贵的,也是历史悠久的,愿乡土的美好,依旧保留着,也依旧存在我深刻的脑海里,不容褪去!品读好文,问好老师,期待更多精彩呈现!推荐文友共赏!【编辑:易辞】非首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易辞        2021-02-06 22:35:17
  乡土的记忆,在一字一笔中回眸,是珍贵的,也是美的。品读学习,问好老师,期待更多精彩呈现~~推荐文友共赏!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