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流年】痖弦:母亲与故乡(随笔)

精品 【流年】痖弦:母亲与故乡(随笔)


作者:汗漫 童生,896.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442发表时间:2021-02-14 10:53:20


   谁家的夫妻不斗嘴
   谁家的灶火不冒烟
   小两口说说吵吵吹了灯
   罗帷帐里安了眠
   所谓争灯,其实争的是一颗春心、一腔爱意。这道理,清朝江南的袁枚也懂,写有《寒夜》一诗:“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衣香尽炉无烟。美人含怒夺灯去,问君知是几更天。”现代捷克人卡夫卡也喜欢这首诗,甚至推测这夺灯的美人,是袁枚的小妾或者新婚妻子。有道理。卡夫卡像一个南阳人。在南阳,《夫妻争灯》也叫作《小两口争灯》。
   茶馆里,清香袅袅。男演员身着青色长衫端坐,弹三弦;女演员穿红色旗袍端立于一面小鼓前,手持鼓槌,一边敲击一边与男子对唱。二人既是夫妻角色扮演者,又是争灯这一事件的叙述者,像小说中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叙述角度的跳进与跳出。《夫妻争灯》或曰《小两口争灯》,似可以作为当代小说写作教材,更是诗歌语言训练的范本,痖弦听过,我听过,都懂。
   在南阳府衙景区前的地摊上,我淘到一本没有出版社标志的《南阳民间灯歌集》。“灯歌”,即关于油灯所引发的种种欢悦与烦恼,寄托着民间的吉祥祈愿。这本小册子中收录一百三十四首灯歌,如社旗的《十二月》、内乡的《牛郎灯》、镇平的《十盏灯》、邓州的《姑嫂观灯》……这些灯歌表明:在电灯等现代光源没有出现之前,凡是油灯参与的旧生活,都可以在灯歌中获得表达和存在感。
   以诗歌来辨认、述说剧变中的新时代,我有信心否?当代生活里已经没有油灯。
   南阳灯歌的歌词结构充满秩序感,或以时间,或以数字,或以方向,依次引发:假如从一月开始唱灯,接下来必然会从二月的灯,一直唱到十二月的灯;从春天开始唱灯,接下来必然会从夏天的灯一直唱到冬天的灯;从南阳东边的灯开始唱灯,接下来必然会从南阳西边的灯,一直唱到南阳北边的灯……
   显然,这对于痖弦诗歌的结构大有影响。在《歌》那一首诗中,从“骑上金马看看去”开始,接下来,咏唱者次第骑上了灰马、白马、黑马。一匹马也是一盏灯,鬃毛就是从马的心脏这一灯芯中散发出来的凛冽光辉。
  
   七
   一盏典型的南阳油灯,大致上由灯台、灯碗各自独立的两部分组成。“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这是南阳人都会唱的童谣,可见灯台之嶙峋高危。把灯碗放到灯台上,灯光照耀的范围就扩大起来,供孩子读书,妇人纺线、织布、绣花,狗蹲在墙角斜看屋梁悬吊的箩筐里盛放的咸肉……
   灯台分量较重,避免倾倒。灯碗内装满油和灯草,很轻巧,单独拎起来,去黑沉沉的院落里关门或开门,“吱呀”一声,就送走一个客人、迎来一个相好。
   在桥园,在妻子已经故去的这一阔大寓所里,痖弦收藏众多南阳油灯以及其他器物:戏锣、货锣、童锣、更锣、手炉、水烟袋、算盘、猪食槽、鸡碗、钱庄的升斗、柳条筐、插秧时保护指甲的铜片。通过这些藏品,试图重建一种故乡景象和秩序?
   痖弦最珍贵的藏品,是从南阳家门前背到加拿大的一块捶布石——像老唱片,保存了母亲在这块石头上留下的捣衣声、叹息声、哭声?

共 6249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个是母亲,一个就是故乡。故乡就是母亲,母亲就是故乡。”这是诗人痖弦的文学源泉。痖弦,以有限的诗作,立足于现代中国诗坛。他的诗作和生命受惠于民间谣曲与地方戏的浸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人文特质。作者以一本自传,串接痖弦的现实人生和精神生活,还原一个血肉分明的乡愁诗人。透过痖弦的“自传”,隐约可见作者的身影与话语,时而唏嘘,时而叹赏,时而伤悲,一种全景式的确认与立传。让读者感受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灵魂:他以“痖了的琴弦”,书写故乡南阳《血的再版》,书写乡愁《边界望乡》。他与湖南衡阳人洛夫、安徽无为人张默共建“创世纪”诗社并创办同名诗刊,晚年,从中国台湾移居加拿大,痖弦与妻子居住“桥园”,称呼张桥桥“我的林黛玉”。妻子故去后,重版《痖弦诗集》,写作《痖弦回忆录》,整理《南阳民间灯歌集》,收藏一切与南阳有关的藏品。比如捶布石,南阳油灯,试图重建一种故乡景象和秩序。真正的懂得,就是一种心灵的默契与共鸣。痖弦之于汗漫,即是同类灵魂的隔空共振与与性灵契合。流年推荐共赏。【编辑:芦汀宿雁】【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214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21-02-14 10:57:47
  母亲与故乡,是痖弦诗作的关键词,也是作家汗漫解读的双面视点。
   又一次全面而系统的亲近痖弦,感谢汗漫作家。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2 楼        文友:风逝        2021-02-15 22:07:04
  追随作家汗漫的精彩文字,走近诗人痖弦的心路历程,走近他的作品,走近他的灵魂。故乡与母亲,是诗人痖弦创作的源泉,也是无数个游子在异乡心心念念的,作者全方位展现了痖弦的人生经历,在他的作品里感受乡愁那疼彻肺腑的疼痛。那不远万里背到异国他乡的母亲的捶布石,让诗人对故土对母亲的不尽思念具体而物化,更扯疼了读者的心。如编辑所言,汗漫之于痖弦,是深深的懂,是一种心灵的默契与共鸣。痖弦之于汗漫,是同类灵魂的隔空共振与与性灵契合。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3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1-02-15 22:41:49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4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21-02-16 22:27:15
  一篇好的散文,除了语言美、文字的听觉美、视觉美,还有一种美,就是知识带给人的美感和融入其中的情感美感。
   作家汉漫的这篇随笔带给我的首先就是这种知识之美感。
   比如从这篇随笔,我个人对这些知识加深了印象。
   1.故乡就是母亲,母亲就是故乡。所谓故乡,就是亡故了的家乡,只能在纸墨间、记忆里、美梦里,重建。故乡丧失得多么迅疾,写作就多么必要,重大。
   2.痖弦,原名王庆麟,这一笔名来自某日台北街头的沙哑、悲伤的二胡声。痖弦诗歌中的乡愁意象,一概来自南阳盆地。
   3.河南南阳人痖弦、湖南衡阳人洛夫、安徽无为人张默,三人一同读书写作建立“创世纪”诗社。
   4.1985年,在新加坡第二届国际华文文艺营闭幕礼上,痖弦击鼓朗诵旅美华人作家木心的散文《林肯中心的鼓声》,令在场者无不动容。木心,是痖弦发现的文学新秀,经《联合报》副刊和《联合文学》杂志大篇幅持续推出,一夜间登上华语文坛。
   孟子说:“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读作者的文,最好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他的感情。这样读文更能融入文字的情感中。
   作家汉漫是河南南阳人,痖弦是河南南阳人,一直生活到17岁,才报名参军越海去的台湾。所以正如编辑芦汀宿雁所说:痖弦之于汉漫,即是同类灵魂的隔空共振与性灵契合。
   所以这篇随笔,不仅有知识的美感,还有情感的美感。
   佳作阅读。
5 楼        文友:左岸离歌        2021-02-18 16:55:03
  老乡,把我们南阳的文化给写活了。
6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1-02-19 13:49:56
  诗人痖弦苦乐交加的人生故事,连通着大历史的风云记忆。他不疾不徐的叙说,平静中有波澜,幽默中有泪水,悲凉中有温热,每一句都动人心弦。静水深流中,母亲与故乡那个故事里让人泪湿衣襟……深度好文,拜读学习了。问候老师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