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愿】闲话南京大萝卜(征文·散文)

精品 【流年·愿】闲话南京大萝卜(征文·散文)


作者:江凤鸣 探花,16368.2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02发表时间:2021-08-19 09:40:59


   有了这样的认知,“南京大萝卜”就变得宽容大度。他们很少与人攀比,也从来没有北京人、上海人那种排外意识。南京这个城市虽然不适合大富大贵,但绝对是个宜居的好地方。“南京大萝卜”站在长江边上,南望,心里明白自己没有苏南的苏锡常富裕,北看,还是比苏北的弟兄们过的滋润。他的心理平衡了,也就显得胸无大志。在官场混个中层,在单位当个白领,他就志满意得了。他不想为了向上爬,当个芝麻官,像苏北人那样去做艰苦卓绝的努力;也不愿为着个蝇头小利,像苏南的苏锡常的兄弟们那样精于算计。所以,别说当大官、发大财了,就是选个劳模、楷模,你也找不到南京人。
   “南京大萝卜”还有个别地没有的特性,叫做“望呆”。在南京的小巷子和人家庭院的门边上,你会常常看见个老头或老太太,四处张望,你若问他,看什么呢?他会回答你:望呆。望呆,就是什么都不想,就四处望望。你在茶室、咖啡厅里,也可以看到一手托腮,两眼透过玻璃看向大街的年轻男女。他们一脸茫然,若有所思,你问他:想什么事?他会回答:没得事,望呆。他有可能是真的啥都没想,只是望着大街发呆。不想事,就少烦恼;不烦恼,自然就快乐。同在苏南,南京人挣钱没有苏锡常的兄弟们多,但幸福指数却比他们高得多。
   在中国无论南方、北方分家产,都是个高风险的事,弄的不好,那就是兄弟睨于墙,八辈子不来去。南京人却对此看得很淡,“算啥事呀,多大点个事?”只要父母定了,多点少点都照办。我的外婆原本留有遗产给我的母亲,我的父母去世前,都不曾提起这件事。可是在他们去世后,我的娘舅、姨妈却主动打了电话来:老大,你到南京来一下,我们和你签份合同,来处理你外婆的遗产。诚恳、平等、民主,让我和弟妹们都很感动。我的表妹夫妻都下岗了,日子过得艰难。娘舅先是贴钱帮他们带孩子,在舅妈去世后,他干脆将这一家人都接回家住,此地无银三百两地对我的三个表弟说,是让表妹当保姆照顾他。兄弟们心里都知道是咋回事,没一个出来说大舅偏心,也没谁跟女婿争房产。“南京大萝卜”的宽容是和善良连在一起的。
   南京人的大萝卜相,还体现在他们的办公室里。和北京人官场上的永远西装笔挺,上海人商场上的皮鞋锃亮不同,写字楼里的南京男人,更喜欢走进办公室后,立马换上件便装和布鞋,甚至是棉拖鞋。当他们接到上司就要来巡视的紧急电话后,尴尬地穿个老头衫,拖个棉拖鞋,露个大脚巴急忙见官的样子,往往让他们的上司哑然失笑。这种在别处让人窘迫的黑色幽默,当事者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南京大萝卜”却毫不在意,多大事啊?没得事!
   “南京大萝卜”之所以能这么从容不迫,跟他们的上司的宽容大度是分不开的。据说,南京的官场自古以来,就宽容大度。史载,南唐后主时,风流大臣韩熙载获罪,被罪罚流放岭南,韩熙载上表陈情说:“无横草之功可以裨于国,有滔天之过自累其身。老妻伏枕以呻吟,雉子环床而坐泣。三千里外,送孤客以何之?一叶舟中,泛病身而前去。”后主李煜读罢,为文感动,悲从中来,竟然将韩熙载就此赦免了。一篇悲切哭诉,就让君王乱了法度。虽然六朝烟水早已散去,这六朝的遗韵在南京的官场上,却难说就成了绝响。
   “南京大萝卜”说不上坏,也说不上好,惟愿你散了六朝烟水气,乌衣巷的燕子飞入寻常百姓家。
   “南京大萝卜”还有种种,今天就先说到这儿。

共 6638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编者还以为是写南京的饮食呢,却不料是如此的幽默风趣,南京人这样的心性儿,倒让人羡慕了,让编者情不自禁想起成都人,都要地震了,还在街上支起麻将桌,玩得不亦乐乎。在南京人眼里,就缺“急”这根弦儿,多大个事儿,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再说了,天也塌不下来。作者从自家外公外婆下放到泗洪县洪泽湖畔写起,打记忆起,就不见外公外婆急过,总是乐观面对,一觉醒来太阳照旧升起。作者自幼耳闻目睹了南京人“无心无肺”的“南京大萝卜”,无论上层为官者,还是大财团主宰,亦或者文坛名家似乎都与南京人无缘,反而,南京人乐得做个平凡人,踏踏实实过好日子,一觉睡到大天亮,仿若洪泽湖畔的生命体,轻扬闲散自得安逸。散文读来形散然神不散,一种积极乐天派的处世哲学流淌在字里行间,就连从枪林弹雨过来的外公也是“老慢”,啥事也没,都会过去,都会好起来。文本读来表面似乎有引经据典的调侃味儿,实质上却是对南京人的生活方式进行客观的评价,甚至赞许。实为佳作,倾情推荐阅读。【编辑:山地731828829】【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821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21-08-19 09:45:53
  一气读完,满满的人生况味,好读无任何滞感,这就是散文的美的诱惑。
   虽然写了酸甜苦辣,读来还是让人心生温暖。
回复1 楼        文友:江凤鸣        2021-08-28 11:23:00
  非常感谢山地兄的美按,前段时间在企业做咨询,回复晚了,请原谅。因了南京禄口机场防疫失守,让我们想到母亲家乡南京人的秉性,忆起那些过往,自己心里先觉得好笑,又感到温馨。南京人的“大萝卜”性格,就这样让我有了写作的冲动。谢谢山地兄如此美好的解读,比我创作时的心情,理性了许多,也客观了许多。
2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21-08-19 09:50:39
  南京大萝卜表象下,好好过日子才是真。很有启示!
   明明写了沉重与痛,读来却十分轻松。喜欢阅读这样的作品,读完嘴角上扬。
   我老家其实是南京人,仿佛这篇文写的就是我的心性。
   谢谢二哥带来的佳作!学习了!
3 楼        文友:雪飞扬        2021-08-19 11:07:45
  围绕“南京大萝卜”,引经据典,古今贯通,把南京人厚道的为人处世,达观的性情描摹得淋漓尽致。诗意盎然,韵味十足的文笔,给人带来阅读快感的同时,也让人沉思。
   不愧为才子二哥,大赞!
回复3 楼        文友:江凤鸣        2021-08-28 11:25:57
  飞扬,谢谢你的夸奖,我是半个南京人呢,写得还算顺手,要说夸张,可能是那么一点。哈哈,一方说土养一方人啊,山环水绕养育了“大萝卜”。
4 楼        文友:梅子青        2021-08-19 11:12:17
  读二哥的文,一定能感觉到他成文时的行云流水。顺手拈来,在任何行当中都是一种至高境界。这种境界的达成在于有相关的知识积累,在于有相关的生活积累,但关键还在于会思考,有思想,能够触类旁通、融汇贯通。在二哥的笔下,那些生涩的历史,似莫愁舞曲,绵长优美。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品格,南京虽是“十朝古都”,正如二哥所说,因为它一开始就不是南京人建的,又在历次动荡中,以最高统治者的强权压服,形成了南京人接纳包容的性格,南京这个舞台竞相上演的都是外地人的精彩。二哥挖掘深入,分析透彻,看似贬损,实则夸赞,毕竟平平淡淡才是真。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回复4 楼        文友:江凤鸣        2021-08-28 11:30:42
  谢谢子青客观理性的解读。我这人自小桀骜不驯,很多正经事,到了我这儿就被念成了歪经。对南京人性格的解读,我这只是一家之言,有感于南京在禄口机场防疫失守后,依旧不急不慢,漫不经心的样子,我不由地写了此文。我觉得很多地方,它不是政治,是性格使然。性格决定命运。
5 楼        文友:风逝        2021-08-19 12:33:12
  以自己的外公一家做典型来剖析南京人的性格,并从历史渊源入笔挖掘成就此地域人的性情特征的原因,二哥的善于读书善于思考可见一斑。由禄口机场失守,触动二哥来分析南京人的特征,二哥的创作灵感来得太快。善于观察思考勤于读书,将自身的经历与阅读体验融会,成就了睿智的你与深刻的文。钦佩!
   二哥,弱弱问一句,那些文革时期在南京打砸抢的人也来外来的?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5 楼        文友:江凤鸣        2021-08-28 11:41:46
  风谢谢您的解读,理性客观。你那一问也非常好,只是,我已经在文中做了解答。南京自古以来就是个帝王度都,也是个移民城市,几乎没有多少当地土著。我读中国历史,有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皇帝们都不将首都建在自己家乡。夏朝大禹王生在四川汶川,他的都城在山西运城;商的老家在山东胶东,他却跑去了河南安阳。刘邦是江苏人,他首都选在陕西长安。唐是山西太原人,也跑到了长安。大明的朱元璋是安徽人,他跑到江苏南京建立都城。全中国人民都知道南京的王朝是短命的,但却有十个政权在那儿建都。有十个外来户在一个地方建都,那个城市不想当移民城市都难。这样的地方也就形成了南京人独特的性格特征,咱大家都是外来户,就井水不犯河水,稀里糊涂过日子吧,反正当官的都不是咱自己人,应付着过吧。哈哈。再次谢谢风的美评。
6 楼        文友:临风听雪        2021-08-19 16:42:05
  我们这儿有句话叫“外来的和尚不念经,万事得靠自己”。读二哥的南京大萝卜,突然觉得,我们错了,谁说外来的和尚不念经了,看看二哥笔下外来的和尚们,念的可都是大经文呢。
   听雪生在西北,对西北以外的“外地人”知之甚少,今在号称百科全书的二哥的文里,不但读到了南京人,还读到了南京之外的山东人、江浙一带的南方人,收获颇多!
   嬉笑怒骂皆文章,二哥大才,听雪来学习了!
雪,本是人间清冷客
回复6 楼        文友:江凤鸣        2021-08-28 11:45:10
  听雪,谢谢美评。二哥其实也是半拉“大萝卜”,正经的事儿,总说成不大正经。这个个性也是与生俱来的,不管啥事儿,不调侃它几句,能憋死我。哈哈。
7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1-08-19 16:50:09
  通篇以幽默风趣的笔调穿梭在三个时空的截面,从动荡不安的南京人,到发展建设,经济腾飞中的南京人,再到当今疫情防控中的那个外来毛老太太,一路潜逃一路留毒,致使一座城市沦陷事件,旁征博引,引经据典从古到今对南京进行深度解读。对南京这个城市有着独特的深刻的体察,对于南京的城市氛围、南京人的性情习俗有着独到的见解。南京人的性格、好恶、习惯以及南京城的历史在南京人的集体意识中留下的痕迹,都在文中有着细腻的展现,活画出南京人作为一个群体的精神和灵魂。二哥为文直言率性不折腰,正身律己无俗套。点赞!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回复7 楼        文友:江凤鸣        2021-08-28 11:51:31
  若雪,你这个解读正中下怀,先点个赞!我原本是半只“大萝卜”,又在军队这个大熔炉里煮了一煮,那就汤水稀烂了。说实在的我写这些文字直率是直率了,要是我那些表兄妹见了,估计还得费点口舌。“谁不说咱家乡好”,你小子这么说来,也太损了。估计他们会这么说。但是,凡事要实事求是嘛,谁让你做错了事,还漫不经心呢?我这一冲动,也就实话实说了,至于是否客观,那就真不好说了。哈哈,“南京大萝卜”。性格决定命运。
8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21-08-19 16:50:24
  一篇南京大萝卜,带出与南京人有关的许多故事,也带出作者对南京人性格特征的概括和评点。幽默风趣的语言,使文字有吸引力。纵横捭阖的素材采撷,使文字有血有肉。
已是人间不系舟,此心元自不惊鸥,卧看骇浪与天浮。
回复8 楼        文友:江凤鸣        2021-08-28 11:53:54
  轻舟老兄,谢谢夸奖哈。大凡正经的事,到我嘴里就是篇歪经。不过要是歪打正着,也许还是有点意思的。感谢鞭策。
9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1-08-19 17:17:58
  二哥从多个侧面描摹了南京人的特点和处事风格,并从南京的历史着手,探讨“南京大萝卜”的成因,洋洋洒洒几千言,一气呵成,语言诙谐幽默,看似信马由缰,实则形散神聚,且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读来非常受益。就我个人而言,非常佩服文中外公的处变不惊和乐观豁达的性格,或许,南京人的心宽量大、啥都不在乎的性格,正是他们几千年来应对频繁兴衰更替的反应?
   二哥美文,拜读学习!
闲云落雪
回复9 楼        文友:江凤鸣        2021-08-28 11:57:30
  落雪,谢谢美评。我找个哪也是信口开河,真相或许就不是我认知的那个样,但我也不打算向“大萝卜”道歉。因为在我眼中“大萝卜”就那个样,至于别人怎么看,与我无关。相对于历史,相对于对一个区域人群的看法,本来就是瞎子摸象。谢谢鞭策哈。
10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21-08-20 16:53:50
  文学的最高境界是哲学深度
   ——读二哥凤鸣散文《南京大萝卜》随感
   一
   这是一篇非常有哲学深度的好散文,大散文。
   作者的历史知识之渊博,视野之开阔,全部绽放在字里行间的花朵之上,闪耀着生活哲学的蓝光。
   一句话,太喜欢这样的文章了。
   二
   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洞明皆学问。读完二哥凤鸣的《闲话南京大萝卜》很自然地想起了《红楼梦》一书中的这句名言。文章之大气,可以配得上“南京”之霸气,随大江奔流,山岚而升。
  
   三
   性格决定命运,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地域,一个城市,一群人的性格,确实是与一个城市的发展历史息息相关。
   作者纵横捭阖,上下千年,人文历史典故,娓娓道来向我们叙述南京人一种“不着急、不在意”的从容人生,读来让你不得不信服。
   特别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作者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心理学家,作者是从文学的角度来讲“人的性格”的形成,这就是文学的魅力,也是文学的意义。
   佳作欣赏!写得真好!
回复10 楼        文友:江凤鸣        2021-08-28 12:01:08
  明月兄,总是诗意地解读流年人的文本,这点令我非常钦佩。解读一个区域人群的集体性格不易,只能说这是我这个人的主观认知,也许有点谱,也许根本离题万里。但是我这样认知,我就这样写了。更何况我不是专家,没人跟我较真。谢谢明月兄美评。
共 15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