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愿】唐伯虎何处点秋香(征文·散文)

精品 【流年·愿】唐伯虎何处点秋香(征文·散文)


作者:江凤鸣 探花,16378.5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77发表时间:2021-08-29 21:32:14
摘要:只有在纸上,人类才得到荣誉、美、真理、知识、美德和持久的爱情。作者以两线并行的技法,朴素的语言,给你讲一个别样的“唐伯虎点秋香”,讲一个你不曾知晓的江南小镇上的“华太师”,揭秘一段传奇故事的大乌龙。


   在华察等的支持下,王其勤率领锡城军民日夜赶工,用70天时间,赶筑了周长18里,高2.1丈的城墙,城中居民都被组织起来,烧窑工人、搬运工人、猎人、菜农、樵夫,分别组成窑兵、脚兵、弩兵、园兵、柴兵,就连庙里的和尚也组成僧兵。
   新城刚刚修好,倭寇就到了水西关外。知县王其勤奋不顾身带头冲杀,利用新修的城堡杀得倭寇四散奔逃,义兵用火铳击毙了号称“四大王”的倭寇首领,杀得倭寇闻风丧胆。锡城保卫战,大获全胜,保住一方平安,王其勤也一战成名,受到朝廷重用。王其勤死后,锡城人民为了纪念他,将他奉为锡城城隍,至今立庙纪念。
   战后,华察登上新城,绕城一圈,缅怀为保卫锡城杀敌捐躯的36位护城队员,并写了一首《新城颂》赠给王其勤,诗中写了筑城经过,倭寇暴行,杀敌事迹,其中尚有“嗤彼守财奴,如何惜所捐”。挖苦了筑城募捐时不肯掏银子的“守财奴”们。华察出谋保卫锡城的事迹,也受到了锡城百姓的赞誉。
   张之洞尝言:一家有急则聚族谋之,国家多艰则举朝忧之。固当以为助我,不当以为难我也。华察作为封建时代的士大夫,其气节、其大局观,值得后人钦敬。
  
   八
   有道是,外敌可御,家贼难防。这天家仆有事请示管家,只见华安房门紧锁,使劲敲门也不见回应,家仆见势不妙,赶紧地向华太师报告:管家有可能领着家眷出走了。华太师对此似乎早有预感,他急忙叫人打开管家房门,只见房内物品排放整齐、一样不少,而且全都登记在册。华太师此时心中明白了,华安出走早有准备,而且不是一日两日。华太师有些不明白,我待华安如此厚爱,他为啥还要不辞而别呢?
   于是他派人在常州、锡城一带反复寻访,却得不到半点线索。华安出走,华太师一直放心不下,有时想起来,就摇头苦笑。
   令华太师不知的是,华安的来与去都早有预谋。这天夜里,夫妻一番亲热之后,华安向新婚的妻子说出了真相:“实不相瞒,我本是姑苏城里的唐伯虎,不是什么华安。那一日在东亭港被你的美貌惊到,日夜反侧,想出一计,才委屈自己卖身为奴,充当仆人,就是想娶到夫人。我俩这姻缘乃是前世注定,命中有缘。华府不是久留之地,早晚会被老爷发现,不如随我私奔姑苏,自此白头偕老,快活终身。”
   秋香知道自己的丈夫原来是大名鼎鼎的姑苏唐伯虎,不由得一阵兴奋,乐滋滋地频频点头。二人已是熟门熟路,第二天晚上,他们趁人不备,借着夜色,雇下一叶小船,箭也似的直奔姑苏城而去。
  
   九
   华察12岁就考中秀才,是个学霸,因此,他十分重视教育。他觉得耕读是治家之本,贫穷人家,通过苦读,或可改变命运。1556年,华察59岁时,提出要在家族中设置“役田”,来帮助穷苦人家。役田就是义田。他提出,族人为家族出力者每一百亩田捐出三亩地,不出力者要捐出五亩,考中进士的给予优惠。他自己率先捐出了800亩,全家族共捐出2400亩。一年可以收入粮食3000石,后来他的幼子叔阳中了进士,又捐了100亩。
   在华察的提议下,所有役田的收入,全部用来补贴给本族的贫困人家,包括供其子女读书。华察的义举成为锡城表率,许多地方随后建立起役田、义庄。他的门生王世贞写了《延祥乡役田记》并刻石立碑,记述了华察义举。如今这块碑石还保存于荡口三公祠。
  
   十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与高门大墙,富甲一方的华太师相比,唐伯虎一生不事耕稼,也不为官不经商,他常常坐在桃花坞中,卖画为生,过得清贫却也潇洒。
   又是一度春秋过,这一日,华太师偶然有事去了趟苏州府,在阊门附近,跟随的仆人发现坊间有位作画的书生貌似华安,就将情况悄悄地告诉了华太师。老太师偷偷靠近窗前,见那个专心作画的书生十分眼熟,心中不禁咯噔一下:这不就是我家的华安吗?
   为了慎重起见,老太师没敢造次,悄悄地问邻居:“室内那个作画的书生,你可知他是谁?”邻居有些奇怪地答话:“他,你都不认得,这是姑苏城里大名鼎鼎的唐伯虎啊!”
   华太师一听是唐伯虎,立刻肃然起敬,这就是苏中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啊,那一定要见上一面。不过世上那样巧的事,这个唐伯虎与华安长得也太像了。
   唐伯虎见华太师亲临家们,连忙放下画笔,起身相迎,嘴里连声说道:“幸会,幸会!”宾主坐定,唐伯虎奉上香茶,就在这个瞬间,华太师发现了唐伯虎右手上有六个指头。华太师想问,但出于礼貌暂时忍下了。品茗之后,唐伯虎吩咐仆人端上酒菜,宾主对坐,小酌起来。酒过三巡,看看天色已晚,华太师实在忍不住了,就试探地说起家中管家华安出走一事,唐伯虎呢,一边听一边打哈哈,连连劝酒,并不答话。华太师见状,只好直接点题道:“看公子举止相貌,都像我家华安。”
   唐伯虎也不回答,忽然站起身来,向后便走。弄得华太师呆立在堂,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正尴尬间,唐伯虎携手一个小娘子一起款款走来,笑对着华太师说:“你说我像贵府华安,那你瞧瞧这个小娘子可是你家秋香?”
   华太师仔细一看,正是府中婢女秋香,两人相视一望,不由得哈哈大笑,开心地作揖拜别。
   在花中采蜜,是蜜蜂的快乐;将蜜汁送给蜜蜂,也是花的快乐。难道伟大的小说家纪伯伦这话,是写给唐伯虎和华太师的吗?
  
   十一
   史载,1574年,华察病重,不治身亡,享年77岁。生前他在东亭镇上生活简朴,“食不三豆,家无余媵。”媵,词典上有两种解释:1、古代贵族女子出嫁时陪嫁的人。2、妾。华察尝说:“我是‘五不欺’,一不欺天,二不欺君,三不欺亲,四不欺友,五不欺民。”这也就是他一生的写照。华察墓在今锡城鹅湖镇东北角的萧塘。
   唐寅生于1470年3月,卒于1524年1月,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朝苏州府吴县人,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华察于嘉靖五年中进士,唐伯虎已经死去三年,怎能卖身投靠华太师?秋香此时或许还没有出生呢,何来唐伯虎伴读华太师的儿子、唐伯虎点秋香,这根本就是乌有乡里的乌龙事,看官千万别把传说当历史。
   只有在纸上,人类才得到荣誉、美、真理、知识、美德和持久的爱情。萧伯纳的这句话,在我写这篇长文时,就一直萦绕心间,现在,我将它送给此文的读者。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其中的门道,您自己看去。

共 7560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唐伯虎这个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才气横溢,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而无锡名人华察做过翰林院侍读学士的官,辅导过皇家孩子读书,被称为"华太师"。主持会试和殿试。他秉公叙用天下名士,他体恤贫困百姓,平素以"五不欺"(不欺天、不欺君、不欺亲、不欺友、不欺民)自慰。也曾经留下“隆亭一夜变东亭”“东亭豆腐干”的传说。他们都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本来,纯地方性传说中的人物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然而唐伯虎却与晚出生于他的华察、早出生于他的秋香,一起演绎出一个江南才子唐伯虎三笑点秋香的风流轶事,作者别开生面,将传说中的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与江南小镇的名人华察“华太师”生平事迹双线并行,娓娓道来,故事的趣味性,历史的真实性,交映生辉。不仅如此,作者还夹叙夹议,恰到好处地以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为每一部分的故事画龙点睛,让人们在故事的趣味性中一笑之余,又在名人的哲思中体味历史与生活的真意。曾经,人们对历史只能利用口耳相传的方式,此即为传说的由来。而传说呢,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一个时代人们的向往。在唐伯虎所生活的年代,当时的中下层知识分子思想十分活跃,他们急需思想解放,实现个人的理想,急需找到一个生活上放浪无羁敢于带头冲锋、挑战的叛逆形象。于是就找到了唐伯虎身上,因为唐伯虎自身就有不拘礼法的性格特征。作者在文章结尾,就将这一传说的不真实性明确加一点破。不得不说,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底深厚,在两条线索的转换上流转自如,毫不生涩,传说的故事叙述生动吸引人,华察的生平事迹也详尽真实。而标题《唐伯虎何处点秋香》更是凝练地涵盖了本文的写作中心。引题自然、构架别致的佳作,作者以两线并行的高超技法,揭秘一段传奇故事的大乌龙,真诚地告诫人们:传说,并不可以作为真实的历史去研读。很有意义又趣味横生的佳作,金句频现,意味隽永。力作,推荐赏阅!【编辑:风逝】【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10903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逝        2021-08-29 21:39:38
  二哥知识好丰富啊!虚的实的,有的无的,在你的文字中无不生动精彩,摇曳多姿!而且那些名人名言也言简意赅,那么精妙地收束了所出现的那部分的精髓,厉害厉害!二哥又创造性地尝试了一种崭新的写法。这脑袋,不一般!点赞点赞,无数个……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1 楼        文友:江凤鸣        2021-09-02 19:47:48
  谢谢风逝编辑美按。华太师府邸就在我居住的东亭镇上,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东亭人从来都不说,他们都说那是苏州人胡编的。其实,民间传说不同于历史,只要编的好玩,尽可让它流传。就像《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各有各的妙用。我研究这事很久了,因为雪催租子,就拿出来当个卖点。
2 楼        文友:风逝        2021-08-29 22:21:46
  二哥,俺胡乱按的哈。
   你知识渊博,博古通今,文的容量太大,俺头脑简单,不妥不当,不周不全,见谅哈,将就着些吧。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3 楼        文友:风逝        2021-08-30 09:57:36
  “只有在纸上,人类才得到荣誉、美、真理、知识、美德和持久的爱情。”二哥文中引用的萧伯纳的这句话,意味深长!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4 楼        文友:梅子青        2021-08-30 11:55:11
  二哥知识丰富,是老调,不提也罢;写法的创新,却不能不说。原本可以两路包抄,为流传甚广的传说锦上添花。偏不,而是把故事讲得天花乱坠,然后突然反转,加深印象。史实枯燥,远不像演义那样动人心弦,也没有演义深入人心。《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一较高下,前者自然敌不过后者。作者的文妙在既有演义,可以吸引眼球;又还原历史,以正视听。虽是一个大乌龙,我却被骗得心服口服。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回复4 楼        文友:江凤鸣        2021-09-02 19:51:24
  子青,谢谢你的美评。我呢写作到了天花板,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没法突破了,水平就在哪儿了,于是想到在技巧上试一把,来个双线并行,一头讲历史,一头讲传说,看看将它们揉在一起是个啥感觉,我就这么跟着感觉走地做了。
5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21-08-30 17:35:34
  历史与传说,双线并行,在结尾处,才一语点明。这双线并行,使文章跌宕生姿,趣味横生。凤鸣老弟对史料的掌控和剪裁,十分了得。诙谐有趣的叙述,又使散文有了可读性。
已是人间不系舟,此心元自不惊鸥,卧看骇浪与天浮。
回复5 楼        文友:江凤鸣        2021-09-02 19:53:48
  轻舟老兄总是在鼓励我,其实,我也就是想标新立异地试一把。这样写文章,有点游戏文字了。不过我觉得试试总比墨守成规要强点吧?
6 楼        文友:石语        2021-08-30 20:00:02
  古今故事,双线并行。讲来讲去,原是乌龙。故事精要,早有预言:巴尔扎克,罗曼罗兰;杨慎诗,之洞言;萧伯纳,纪伯伦。梁溪鸣凤,流年顾问;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不守陈规,乐于创新;意气风发,一骑绝尘。
   落花膜拜……
回复6 楼        文友:江凤鸣        2021-09-02 19:55:21
  落花留评都写成诗了,果然与众不同。才女就是才女,幽默有趣且点评都在理。
7 楼        文友:临风听雪        2021-09-02 10:49:49
  读史不研史,等于没读。这是读完二哥这篇散文,对自己下的结论。
   听雪表示从来没读过史。之于唐伯虎,之于华察等的形象,真的只在电视里看到,演的远没有二哥笔下写的精彩。认认真真读完,却笔锋一转:这只是个传说。
   文章的精髓与写作的妙转,一般人不可及也!
   听雪认真学习!
雪,本是人间清冷客
回复7 楼        文友:江凤鸣        2021-09-02 19:58:01
  听雪真会夸人。有你这样鼓励,我当好好码字,不敢再这样游戏文字。我在想,一边认真考证,一边像写小说一样编写故事,将它们和在一起,最后告诉读者,这个全是乌龙,我想甩个包袱,不知能否甩响?
8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1-09-03 20:07:01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9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1-09-04 07:58:57
  故事性很强,所有人美丽传说,之所以流传,因为虚实间更有着美好的愿望与寄托。唐伯虎真好点过秋香吗?历史又被戏说了。对于后世的小说创作者来说,唐伯虎是一个很理想的“原型”,因他的诗文的确有一股风流倜傥、潇洒不羁的劲头,而且他又是历史上真正的大才子。所以,将男主角换成唐伯虎,似乎能赋予故事更大的张力与说服力,或许是让众多不得志的书生从中得到最大的慰藉吧。二哥学富五车,有逸才,博古通今,明于史事,是流年公认的万事通,我喜欢史学,所以一向喜欢读这样有知识性,历史性的文章。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10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21-09-07 14:57:48
  二哥这散文,有着小说的风格呀。故事精彩,突然翻转,将传说故事和历史事实一一展示出来。让读者在兴味盎然的阅读中,了解历史的真相。二哥博览群书,写起文来,博古通今,纵横捭阖,令人不得不钦佩。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