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征文 >> 【读名著·传经典】【菊韵】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思想艺术特色(赏析)

精品 【读名著·传经典】【菊韵】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思想艺术特色(赏析)


作者:刘银科 秀才,1457.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954发表时间:2021-11-28 08:54:35

【读名著·传经典】【菊韵】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思想艺术特色(赏析)
   《儒林外史》中,作者也写了一些正面人物,通过对他们的描写表达自己不屑功名富贵、不愿应试不愿做官的思想。如第三十七回以铺陈的笔墨写祭泰伯祠的场面,就是为了恢复“古礼古乐”这一政治理想。全书结尾处的那四个市井奇人,他们本是下层市民,却精于知识分子才会的琴棋书画,更不把这些本领作为猎取功名的资本。充分肯定了下层普通劳动者的聪明才智,热情赞美了他们清白高洁的品德,表现了作者进步的民主思想。但他把这些人写成有清高名士的风雅气质,把知识分子的情趣和理想赋予这些人物,也显然有失真实,是吴敬梓思想的偏颇之处。
   总之,小说以批判考试制度为中心,以儒林人物为主,又并不局限于儒子,涉及到官僚、豪绅、恶霸、商人、流氓恶棍、妓女及风水先生等社会各阶层人物,广泛深刻地刻画了出了一幅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众生相,揭露了整个社会腐朽没落的倾向。作者希望以恢复古礼古乐来改变世风,并把这种思想寄托在他认为的“真儒”身上,显示出一定的幻想性和悲剧性。
   小说的艺术特色有以下几点:
   一是强烈的讽刺效果。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已臻化境,为古代讽刺小说的一个高峰。讽刺,是用戏谑的手法,把想法把要讲的道理用另一种口吻说出来。一般讽刺小说的主角即讽刺的对象也不一定全是坏人,有善良的,有恶俗的,有愚蠢的,也有貌似聪明的糊涂人。而对社会对人物的讽刺,多是揭露、笞伐、批判,用挖苦奚落嘲讽的笔法,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如书中对范进的描写,就是用调侃的笔法,来进行善意地讽刺。范进几十年如一日地苦苦追求,使自己的精神几乎处于崩溃的边沿,使生活几乎难以维持。然他死不放手,忍辱负重继续往前冲。这种迂腐执着的做法,作者认为实在不可取。还有,具有深刻讽刺意味的是,当范进追求一切全到手后,他却精神错乱成了一个疯子,蓬头垢面满大街乱跑。由喜极到癫狂,由大喜到大悲。这正是科举制度酿出的苦酒,是封建社会腐败黑暗的真实面貌。因之,作者对范进的卑微可怜给予了深切的哀怜与同情,同时,也作了无情尖刻的嘲讽。再还有周进,也是屈辱受尽到六十多岁才混出了名堂。所以作者对他也是以嘲讽的笔调去写,也给予辛辣的讽刺。对于他提携范进的描写,通过他这种随意性的判文取士,揭露了科举的不公平,亦是对科举制度的嘲笑挖苦。
   小说以白描的手法来刻画人物,不以情节的曲折和矛盾的激烈取胜,而以人物的活脱和讽刺的深刻见长。如小说通过范进中举的前前后后各种人物的表演,通过对他们自身语言的逼真描绘,真实生动地显现其真伪、善恶和美丑的本来面目,发掘人物的灵魂深处。全篇作者并没有说一句表示自己爱憎褒贬的话,而自己的情感,对人物的爱恨褒贬即已鲜明地体现在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描绘之中,使读者从中体会到了作者的思想倾向,分辨出了人物的美丑善恶。从而使科举害人的本质有了深刻的认识。
   在小说中,作者以对比的手法来描写人物叙述事件。如对周进和范进的描绘,一个是“绯袍金带,何等辉煌”,一个是穷酸悲苦可怜兮兮;一个因长期落魄而潦倒悲苦,一个因巍然高中而飞黄腾达。写范进与胡屠户,一个是势利小人,一个是穷酸卑微的文人。写秀才梅玖在周进高中前后的态度变化,写张静斋与众乡邻的前倨后恭、前冷眼后拍马,还有写范进大悲与大喜的对比,这些,使人物的形象鲜明生动栩栩如生,使小说的主题更为清晰。
   夸张也是《儒林外史》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如范进的发疯,就是夸张手法的典型。对于一般人来说,高中举人之后的情绪变化也许很大,但达到发疯的程度却是作者的大胆构想,是夸张手法的体现。然这种夸张是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之上,是有一定的必然性而不显牵强,是艺术的夸张,所以令人信服并不感到突兀和不真实。
   《儒林外史》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它是由一个个可以独立成篇的小故事组成,书中的章节自成一体,不像其他长篇小说围绕一个事件和人物进行,如范进中举等故事。但是,它虽是故事各自独立,却有一条中心思想贯穿其中,使各个故事的主旨落在一条线上,以揭露科举腐败、社会黑暗、儒子灵魂空虚、世人趋炎附势为中心;不是一盘散沙思想混乱、东拼西凑的大杂烩。这也充分彰显示出作者的统驭能力,体现了吴敬梓高超的文学水平,应该肯定、学习和借鉴。
  
   四、《儒林外史》创作背景
   吴敬梓(1701一一1754年),字敏轩,自号秦淮寓客,晚年又自称文山老人。安徽全椒(今安徽全椒县)人。曾祖和祖父都是通过科举做了大官,但父亲功名不高,只是一个“拔贡”,做了一任江苏赣榆县的教谕,从父亲开始家道中落。父亲是个比较正派的封建知识分子,具有正统的儒家思想。吴敬梓对父亲十分敬重,以为父亲正直很有学问、不追求钱财、很孝顺。父亲的才学、思想对他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吴敬梓自幼聪慧喜欢读书,“四书”“五经”与各种野史笔记他都广泛涉猎。二十三岁时父亲去世,家族为争夺遗产发生了一场纠纷。这次变故使他认识到族人中那些谋夺财产的卑劣行径和丑恶灵魂。
   吴敬梓不会守家业,轻财好义挥金如土,不到十年便把家业挥霍一空。生活陷入窘境,但他很有骨气,不肯向富裕亲戚登门求助而安居穷困。五十四岁时客居扬州,不久即在穷愁潦倒中去世,死后的安葬费也是朋友凑的。
   由于家庭的教养和影响,吴敬梓的思想主要是儒家的正统思想,但他又不为传统思想所束缚,性格放浪不羁,喜欢和各种人物交朋友,除了知识分子,还有乐工、戏子、歌女等市井人物,因而他的思想行为又带有某种民主色彩。
   吴敬梓十八岁考取秀才,二十九岁时曾到滁州参加科试(参加乡试以前的预试),成绩不错,却不为考官赏识,而秋天的乡试又告失败,使他非常失望。因他久负才名,三十五岁时经上江督学郑筠谷和江宁府学训导唐时琳两人荐举,到安庆参加博学鸿词科的省试(这是清朝为网罗人才而设立的一种考试),第二年春,安徽巡抚赵国鳞又推荐他上北京应博学鸿词科的廷试,但他因病没参加。吴敬梓在生活中亲眼目睹了科举制度的腐败,因而功名仕进之心逐渐淡薄,三十六岁以后不再应试,连秀才的学籍也不要了,表示了跟科举功名彻底决裂。
   在文学创作上,他讨厌束缚人思想的八股文,更讨厌作八股文的人。创作思路宽广下笔挥洒自如。他诗词也写得很好,有很高的文学造诣。诗词的成就没有小说大,使他留名千古的是长篇小说《儒林外史》。这是他三十六岁时动笔,到四十九岁经历十多年才完成的一本传世经典。小说最初以抄本流传,他死后十几年才问世。
   《儒林外史》的思想精髓是反对封建科举制度,痛恨社会黑暗。对这种腐朽黑暗社会和科举所造成的人间悲剧,作者投以辛辣的笔触给予无情揭露,使人们看清这种制度对人民精神的毒害,对社会造成的恶劣而深远的影响。
   科举取士,是古代一种看似公正实则很不公平的用人方法。首先它漏洞不少,监考官可以凭个人好恶批阅考卷决定考生命运,而不是由组织机构来公平评判;这种制度带有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就像殿试,由皇帝御笔钦点,完全由皇帝一人说了算,由皇帝当时的心情好恶所决定,没有任何标尺衡量。这显然是偏颇不会有公正。它由一定的个人情感来左右,而不是凭真才实学决定。
   再就是,这种官吏任用方法,对官员的综合素质与从政能力没有一个准确无误的标尺界定,单凭文章定性,以文章写的好坏来定高低委官职,是一种太粗放的做法。官员的素质不高才能不行难以胜任的历历可数。
   最后,科举不是一条轻松路,好多儒生毕一生之力,但一朝高中得志,当上官后便有一种报复似的补偿心理,失去了清正为官的初衷,把心思放在了聚敛钱财上,把做官变成了为自己敛财的渠道,而一发不可收拾。他们这些昔日的寒窗学子,一个个为了敛财背叛良心,残害百姓,包庇恶人,草菅人命,为害一方。这也是不容忽视的由科举孳生出来的社会一大毒瘤。
   从这层意义上来讲,吴公用他那支巨笔为后世留下的,不啻是一笔十分珍贵的遗产。他讽刺的笔触深入到封建社会的神经末梢,为之后的国家治理、用人制度、官员的擢升,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反面教材。

共 8245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在这篇文学评论中,刘银科老师从思想到艺术,对著名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本文写作上有几个特点。第一,作者能够知人论世。文章较为详细地交代了《儒林外史》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吴敬梓的身世。大凡名著作者,多有一番痛苦经历,其作品正是其苦难经历的结晶。古今中外皆然。吴敬梓也不例外。如果他是一个裘马轻肥的纨绔子弟,他绝不可能写出这样伟大的作品的。第二,文章密切结合原著进行分析评论。原著内容庞大,人物上百,刘老师只是抓住了几个典型人物,如周进、范进,还有反面人物胡屠户等来评析。第三,本篇评论,抓住了 原著中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进行分析,指出科举制度对人的灵魂的扭曲,是一种不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作者愤慨地说:“做官”是促使他们拼杀一生的终极目标,因为除了举业之路,当官入仕别无二途。通过考试,一考定终身,如高中便改变命运跻身上层,富贵荣华作威作福。戴上官帽,一切都会有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不是假话。这使人联想到当今的好多现象。一榜定终身,毁了多少真正的人才,又将多少没有道德的人选拔到重要位置上,这样的人不得地的时候可怜,得地后便拼命地报复社会,穷奢极欲,成为贪官。第三,文章分析了小说的讽刺艺术,也是紧密联系原著中的描写,如范进中举后神经错乱。文章指出小说语言的特点是“白描”,我也发现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共同的语言特点都是“白描”。这对于受欧美文学作品影响很大的文学爱好者(包括我)来说,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小说语言还是符合民族习惯为好。刘老师底子厚实,写的文章有深度。让我们共同学习他的文章,以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水平和习作能力吧。(编辑 鲁芒)【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1129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鲁芒        2021-11-28 08:55:56
  刘老师底子厚实,写的文章有深度。让我们共同学习他的文章,以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水平和习作能力吧。
小说作者,也喜欢诗歌和散文。长篇小说《风雨流年》曾获得方正科技杯网络文学大赛月度冠军。主张有感而发,不平则鸣。
2 楼        文友:刘银科        2021-11-28 09:11:23
  非常感谢总编亲自为小文费神!当乘风远航继续努力,为江山征文摇旗,为菊韵社团加油。敬上一杯热茶,遥祝冬安体健!
3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11-28 10:11:47
  分析深刻!赏析深刻!学习好文1
活到老学到老
4 楼        文友:刘银科        2021-11-28 11:16:04
  感谢黄社高评!祝冬安文丰!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