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安溪记(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安溪记(散文)


作者:汗漫 童生,896.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051发表时间:2021-12-03 12:35:25


   几个朋友围坐在一楼茶桌旁聊天。王建取大约四十来岁,穿短袖T恤,身板壮实。捏起一撮黑沉沉的铁观音,动作有着女子般的柔情、细腻:“注意听啊。”随即有茶叶入壶发出的有力、清脆的触底声,像铁屑,铮铮作响。“这样的声音,才是好茶叶,无声或声音浑浊,茶叶品质就一般。”建取说,他家的极品铁观音,一年只能制作十多斤,每斤价值在一万元以上。其他茶品,则每斤几百元、数千元不等。我暗自庸俗地揣摩,这一晚,建取盛情招待的铁观音价值多少?
   建取是岐阳村乃至感德镇的著名茶人,通过茶叶合作社和公司化运营,组织村民经营数千亩茶园。安溪境内,海拔一千米以上的山脉约一百一十余座,湿度与光照适宜铁观音生长,茶园共计约六十万亩。全县目前一百万人,劳息与忧欢一概系于自唐末肇始至今的茶叶茶事,直接或间接。清明前、立夏前、霜降前,是安溪最忙碌最喜悦的三个时节。每一时节,茶人们只有十天左右的时间可掌控,提前或滞后,茶叶就沦为一般树叶。制茶,每天须在十八小时内完成十六道工序:采青、摊青、晒青、凉青、摇醒、摇水、摇青、摇韵、炒青、揉捻、初烘、包揉、烘焙、塑形、焙味、收藏。“精微烂金石,至心动神明。”曹子建《精微篇》中的这句诗,可献给一代代精微至心的安溪茶人。
   “看看我的手指,裂纹、老茧,都是在铁鼎中炒青落下的。”我握了握建取的手,感受到铁的热息:“您采茶怎么样,能赶上女孩子吗?”建取憨憨一笑:“采茶就不灵光啦,女孩子手指尖尖,采得快,姿势也好看,记者们、摄影家们最爱照采茶女!采茶舞也是女孩子们跳好看。”我大笑。建取举起茶碗,很沉醉地抿了一口:“女孩子采茶也辛苦哩,趁天晴,上午十点到下午三点间采摘,品质好。采茶不能用机器。摇青、炒青没以前辛苦了,有机器了—这是我父亲的功劳!”
   建取的父亲王奕荣,之所以能进省城、上电视,名闻安溪乃至闽地,在于琢磨、发明了空调除湿恒温机、摇青机、炒青机等现代制茶设备,模拟手工制茶的环境和细微过程。这一发明异常艰辛,屡败屡试,在各种疑虑、非议、观望中,最终获得成功并推广。如今,在安溪,许多土旧房舍外也挂着空调外机,室内一定就是茶叶作坊。正是这些工具演进,使制茶期可以延长,规模化生产得以实现。“现在,世界茶叶市场,外国人占大半,粗暴直接,就是让制茶过程工业化。咱中国的茶叶有故事,有人情味,可也得进步,继承、发展祖宗手艺,不能满足于吃老本、过小日子。”建取经常出去给茶农讲课,口才好,说话流畅,像门前哗哗啦啦的溪水,在夜晚异常响亮。
   从王奕荣,到王建取,这些乡贤式的人物,是民间生活中的先知,赋予一方地域以智性、活力和戏剧性。
   说得高兴,喝得畅快,建取起身带领我到二楼茶叶作坊,开动摇青机。那机器,果然像一个人端着圆竹匾摇动怀抱中的茶叶。建取也端起一个圆竹匾,演绎摇青动作,与摇青机的节奏、姿势神似魂通。一团团碧绿茶叶摇荡着,酷似恋爱,在摇荡中散发出越来越浓烈的香气。
   摇青,这种充满美感和抒情性的技艺,据说来自一只古代野兔的启示:它反复穿越茶园,茶树摇曳不止;一个猎人东奔西窜追逐,茶树继续摇曳不止。这块茶园中的茶叶,炒制后散发的香气,明显强于其他没有野兔出现的茶园。自唐、宋、元、明、清,到今天,人于茶叶,如逢美色;茶叶于人,终成知己。
   一个老人推门进来,矮壮。建取介绍:“老父亲,老父亲呵呵。”我忙起立,邀他入座,老人摆摆手:“您坐,您喝,我走走,走走。”我赞美他一头黑发:“喝铁观音的缘故吧?精神!”老人咧开嘴笑了:“染的。喝铁观音,头白得慢一些,但还是要白的。”老人处于退休状态,茶事由建取和另外两个远在厦门、香港经销茶叶的儿子打理。孙辈都从事与茶无关的职业,让他惆怅:“年轻人都跑得远远的,山里茶园怎么办?”这些年,岐阳村乃至整个安溪,茶园荒废的现象屡屡可见。老人告辞转身,后面寸步不离的一只狗,像在认真回味由种种传奇故事所造就的一个人的独特气息。
   建取一家人住在旁边另一座红楼里。红楼与我所处的这座楼之间,是老人在20世纪70年代盖成的砖木结构四合院,风吹雨打,蚁噬虫啄,仍舍不得拆毁。我从阳台上俯瞰这座四合院,瓦片密集如鱼鳞向天空游动。屋脊飞檐也是燕子翅膀形状,代表春意、吉祥。
   一夜无梦。鸡鸣声、火车声突然响亮,为黎明的到来和人间觉醒,广泛制造舆论。我赤脚跑到阳台上。一列从漳州开往泉州方向的绿皮火车,沿着深谷之上的高架桥缓慢掠过,车头蒸汽像白手绢朝我挥舞了几下。小盆地以东,名为“旗鼓山”的峰顶,为我呈现了一次日出全过程:从灰苍苍中的一抹微白,到忍无可忍的赤身跃出、大放光彩,前后历时约五分钟。一个逐渐进入暮境的人,仰望山顶,眼神在支持还是拖累日出?在上海,我多年没有看见日出,也未目睹一个婴儿的出生。
   小盆地传来国歌声。岐阳学校的孩子们,在绿色塑胶操场上列队、升旗、做体操。我俯瞰他们,像一只高处的鹰。鹰飞翔,我刷牙、洗脸、走下山坡。到学校紧闭的大门前窥视,被一高大保安目光炯炯地盯了几秒钟。忙转身,在岐阳村里晃荡半小时。村民打量我,邀请我进家喝茶。我谢绝,感动:大清早就邀请陌生人进家喝茶,这是其他地域没有的事情吧?小盆地里散居的数百户村民,都姓王,源自中原迁徙至此的同一祖先。我母亲、妻子也都姓王,不知道彼此间的血脉是否存在隐秘关联。
   溪水边,矗立着一座“深厚王氏祠堂”。悬山屋顶,土木结构,墙上有“明代保护建筑”铭牌。门紧闭,楹联醒目:“深高阅历,方知世味如尝胆;厚丰乡土,别管人情且看花。”
   我俯身看过茶叶开出的细碎花朵,是白花瓣、黄花蕊,像娇嫩的小女孩。
   在岐阳村乃至安溪、闽地,茶园里按时序夹杂共生着如下花草:灯芯草、白叶菊、野淮山、金银花、弯枝花、耳筋草、米粉草、五根草、鸭母草、玉碗抱金珠、山葡萄、无根草、石橄榄、水甘草、鸡骨蓝、将军草、金钱莲、接骨草……茶人们不会清除这野生的草和花,任其萌发与枯萎。草好花好茶才好,是我在安溪获悉的地方性知识—看花尝胆德深厚。
   一个骑摩托车的少年,疾风般从我身边掠过,沿溪水旁的石子小路,蓦然掉头,冲向山坡上的树林。在唐代或晚清的早晨,他的某个祖先,或许也疾风般冲向山坡上的树林,骑一匹马,从我的某个祖先身边掠过?
  
   四、南方嘉木与个人饮茶简史
   罗伯特·福琼走在1849年5月的武夷山中。两个仆人紧跟,挑担,牵一匹马,周围是山雾水声、鸡鸣狗吠。每当茶园出现,福琼便尤为激动,止步,钻进去……
   身高一米八的福琼,用中国人装束掩盖英国人身份,长袍、马褂、假辫子。说一口流利汉语,熟练操持筷子,聊《西游记》《水浒传》,喝黄酒。当然,更用诡异眼神闻着茶杯盖上的余香,盯着茶壶中叶子的沉浮舒卷,随时掏出笔记本书写。中国人好奇询问,他解释:“我是游记作家,是文人、写书人。我爱你们的生活,爱你们的茶叶,要记下来,让远方的人羡慕。”中国人笑了。他下意识按按鼻子。剃去茂密胡须后,这鼻子更显嶙峋,令他有些不安。
   从苏州、石门、塘栖、杭州,至徽州的屯溪、婺源,又到宁波、金塘,现在进入武夷山,这条神奇而危险的路线,福琼走了一年多。中国人完全忽视了对他身份的探究,热情接待,有问必答。地方官员也没有觉察到辖区内有某种异常。而一旦觉察的严峻后果,这个英国人明白:牢狱之灾。他正肩负英国政府和东印度公司赋予的秘密使命:猎取最好的茶种,带回英属印度加尔各答和喜马拉雅山,并招募茶人协助移植、传授加工技术,以摆脱对中国茶叶进口的依赖和重金支出。
   资料表明,自17世纪中叶,茶叶被引入伦敦,英国人对这神奇的中国树叶需求不断上升。18世纪末,中国七分之一的茶叶出口到英国,每年达到两千三百万镑。喝下午茶,不仅是贵族阶层、文人雅士间的流行风尚,甚至会吸引一个码头工人迟到早退去喝茶。如此巨大的商机,怎能丧失并受制于东方大陆?东印度公司为福琼开出的年薪,约合今天的一百万元人民币,以支持这一意义深远的隐秘行动。福琼成为第一个深入中国未开放地区的茶叶猎人,或者说间谍、贼。此前百年间,英国人数度尝试从中国公开或隐蔽地引入茶树,均因清政府禁令或漫长海路运输中的环境变化,而告失败。1843年,福琼曾作为植物学家首次来中国,三年后带回一百余种植物,出版游记《中国北方的三年漫游》。显然,他是这次新尝试的合适人选。
   行走于中国南方茶树茶人间,福琼口袋里装着一本陆羽的《茶经》,手摹神追。
   安史之乱时期,陆羽结束在南方产茶区的旅行,于湖州隐居、写作。《茶经》,这部世界上最早的茶叶经典,对茶叶缘起、采摘工具、制茶工艺、泉水、茶器、分布地区、茶叶分类、功能、茶事等等,都详加叙述。从神农尝百草以“荼”解毒的遥远传说,到陆羽自己眼观、身历、心得,由“荼”字生发、确立“茶”字,整部书文笔雅致、从容开阔,完全是一篇七千余字的散文。从此,中国茶,被赋予诗性美感和禅意的幽深。
   《茶经》开篇,福琼常常在途中自言自语地背诵: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由《茶经》,我知道陆羽没来过福建。他所经历的产茶区,有峡州、襄州、荆州、光州、黄州、湖州、常州、杭州、睦州、润州、苏州、越州、婺州、台州、彭州、绵州、蜀州、泸州、邛州等地,涵盖当下湖北、安徽、江苏、浙江、广东、云南、四川诸省。陆羽坦言,对岭南、闽地茶叶所知不详,“往往得之,其味极佳”。也就是说,陆羽品尝过武夷山中的红茶,和安溪介于红茶、绿茶之间半发酵的乌龙茶,即清代乾隆年间定名的铁观音。
   嘉木在南方。福琼用自己携带的测量工具,以现代科技术语,确定中国茶叶分布的边界线:北纬25度与北纬31度之间。查看地球仪,我明白:中原的信阳毛尖,位于茶叶版图的最北端。再向北,喜欢温湿、云雾的茶树就止步不前了。茶马古道、丝绸之路也就必然出现,向辽远寒冷地带,输送南方中国浓缩、暗藏的生机与暖意。
   以《茶经》为行动指南,福琼从1848年起步,至1849年5月,在中国南方的嘉木暗香间寻访、记录,将收集来的茶种,移植于密闭的玻璃容器“沃德箱”。他根据中国与印度的气候、土质差异性,在沃德箱内同时种下桑树苗,使其蒸腾出的水分均匀支持茶种发芽。可以说,在沃德箱内,福琼模拟构造出一个微型的中国南方:平均气温在十七度到二十一度,平均海拔一千米,年平均降雨量一千八百毫米,酸性土壤……两年后,1851年,福琼和八名中国茶人所携带的数万株茶苗,乘船抵达印度加尔各答植物园,落地生根,化名为印度茶,与中国茶竞逐世界市场。
   “求知去吧,哪怕远在中国。”这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名言,非穆斯林信仰的福琼,亦践行之。
   正是在武夷山和安溪,福琼才明白:红茶并非红色茶树上的茶叶,乌龙茶与“龙”这种虚无缥缈的动物毫无关系。茶叶滋味与功能的种种微妙分野,全赖于中国茶人的双手,在光线、云雾、火焰、铁鼎、泉水间,研磨追索数千年,渐次形成制茶工艺中的简劲与繁复,继而在人类的舌尖肺腑焕发幸福和感动。茶,就是“敬天时、惜地利、重人和”的中国智慧之佐证。例如,发酵术的出现,就源于自然的赐予:茶叶在运输途中偶遇骤雨,抵达目的地后晾晒,这干湿交替后的茶叶品尝起来,比出发时的滋味又醇厚许多。于是,此后茶叶加工过程中,就以人工模仿骤雨、日晒,骤雨、日晒……
   这些年,我常喝简单、快捷的袋泡立顿红茶,契合于这扁平、提速的世界,也凸显个人生活的单调平庸。这种红茶,显然是福琼中国行之后才会出现的工业化品牌,毫无中国茶的雅致与深情。它拒绝传说和梦境,符合我的渴饮方式:鲸吸,牛饮,马狂吞。回忆大半生所喝饮料,自远至近如下:井水、溪水、自来水、柳叶茶、菊花茶、信阳毛尖、咖啡、立顿红茶、绞股蓝降压茶、枸杞菊花茶—这样一个饮料序列,配合的相应饮具如下:双手捧成凹形、粗瓷碗、水壶、玻璃杯、一次性纸杯、保温杯—充分暴露一个人的清寒来历和窘迫现实。目前,也杂乱喝着苏州碧螺春、杭州龙井、云南普洱、武夷山大红袍、安溪铁观音,品不出彼此的差异,辜负嘉木南方,惭愧。某年,一友人在山中发现一处野茶林,惊喜万端,就亲手采青、晒青、炒青,用小陶罐装满寄给我品尝,滋味难忘。
   马可·波罗曾经在帆樯林立的泉州港观察,并大为震惊。那奔赴世界各地的大船,装满陶瓷器物和茶叶。陶瓷为中国赋形,茶叶为汉人乃至全人类赋魂。所谓“味道”,就是万千滋味中隐含的一条道路。什么样的味道里,走着什么样的人,抵达什么样的远方。所谓“斟酌”,就是围绕一个茶壶,对世态人心深切玩味、清醒决断。

共 13842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山顶茶馆》的山是安溪城中央的凤山顶,茶馆名曰茶馆,气质孤高不二,夜观满城如繁华般的灯火,感叹这自古兵家不争,百姓安身之地,河洛语,亦即闽南语充满美感和庄重,好似处于不同的人间,叶姓的村子,供奉的茶王,茶王娘,是一碗铁观音的茶香几重。 《致叠山先生、或秋祭》是一场无声的隐秘交谈,这沉默着说出的话语,可以穿越时空,完成抵达。 《岐阳村一夜》中,流转的是有关茶人王建取的暗香。他手指上的裂纹老茧中,是铁的热息,他话语间响亮流淌的,是对茶的传承。 《南方嘉木与个人饮茶简史》的个人是罗伯特•福琼,他以《茶经》为行动指南,在中国南方的嘉木遍寻暗香。茶于作者来说,或因生活而至单调平庸。 《她们的美》龙通土楼是正方体,建造的过程离不开闽南女子的智慧和力量,如那束三点投向茶桌的阳光,满怀古人智慧。 这些章节像带有独特意味的拼图,架构《安溪记》,伴随一缕茶香,一束阳光,带给读者文友一方的别样体会。文章用词精准,语言凝练,古今穿梭,意蕴悠长,可为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平淡是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21-12-06 23:41:20
  绿茶凉性,红茶热性,铁观音在凉与热之间保持平衡,可作为儒家中庸之道最佳诠释和载体,不偏不倚,中正、恒远。
   国泰民安好品茶,读此文,如饮茶,缕缕清香安溪来。
   民族的就是世界性的,所有的知识,都是地方性知识。
   非常棒的一篇知识精品文章。
   感谢作家分享。佳作阅读。【敬茶】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