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书香南北 >> 短篇 >> 江山征文 >> 【读名著·传经典】【书香】《荔镜记》的思与考(赏析)

编辑推荐 【读名著·传经典】【书香】《荔镜记》的思与考(赏析)


作者:归来的少年 童生,842.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72发表时间:2021-12-17 20:21:31


   艺术价值。在闽南、粤东的梨园戏、潮剧广泛进行创作,影响传至东洋。建国后,传到南洋。至今,成为经典,影响时间几百年,影响人口过亿。人物形象深入人心。特别是识字人口少的时代,成为很多人的感情、爱情的启蒙和寄托。唱腔、音乐曲牌得到发展和固定。
   社会价值。东北为什么有二人转盛传。因为高寒。一年有四个月冰雪。人劳作不了,困在室内,不拘男女,坐卧过日。只好动口,讲讲故事,有甜有咸。天冿为何有大鼓,北洋、港口,南北混成的口音,加一鼓,一人成戏,转场也方便。西北为什么有二人台,因深壑大漠,无从消日,无女人调节,所以要酸曲酸味。宋明,并不可能人人能像李清照。只好寄以戏曲,聊添生趣,表达志异,行走民间,求得生存和生活的韧性,以应对世态的冷暖。旧社会,用以让人学了做人的道理和乐趣。调适道理与乐趣的悖义。今时,特别是七八十年代,是粤东和闽南人民不可多得的文化产品。对不认字的农村人,这无异于开了天眼,学了世事,形成了一代又一代的共同语境,形成了生活的文化生态。传到东南亚侨民,则倍添了爱国爱乡的情愫,不是其他实物可比。
   文学价值。剧中的诗句在改为电影版时候,时任广东省委宣传部长的王南生同志化名何苦参与剧本创作,对陈伯卿、黄碧琚的诗作、题扇联作了精心的增修。对唱词作了精简、修订。以唱词文雅,道白通俗、贴近生活。如宝篆香销唱段,有宋词意境和意味。连陈三误解五娘意思星夜欲返泉州,也唱:本以为天台有路,虽知冷暖相隔判云泥。用词极文而雅,但没有不识字的乡亲提出听不懂。剧中所点的仙街头、下东街、七枞松、开元前,也为人深记,特别是海外乡亲尤其作为怀乡之作。莫似柳枝无力随风摇曳,这样的唱词,也成为今日潮人劝计人的约定俗成的话。陈三、五娘、林大、李姐更是成为不同人物的指征,用以在日常生活中特指某一类人。
   民俗文化价值。剧中元宵游花灯、对歌、下聘、磨镜过街呼叫,都为潮州和闽南的民俗作了很好的记录和重现。
   现实价值。潮剧以戏传艺。这部戏,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现在,又开发出一些文创产品。
   改写成小说的可能。可以加些乡土元素,丰满人物形象,增加情节和故事。写一个中短篇可以,写长篇好像不够信息量,增加太多内容又难为观众接受。
   艺术家影响力。建国初,苏乌水作为梨园戏电影主角,黄清城、姚璇秋作为潮剧电影主角,影响扩大到东南亚,时间跨度到现今。此后,潮剧有吴玲儿出演五娘,得之姚先生,也有影响。前几年,广东潮剧院复排,由詹春湘出演五娘,得之姚先生,并不断成熟,也好。目前的主演和传承则令人担忧。后继无人。好的艺术形式得不到好的传承。但是,生、旦好的苗子很多,目前,主要是人才选择机制、管理机制和领导机制的问题。指望不日可以解决,还经典剧目的兴盛。

共 6138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部具有影响力的地方戏曲,必然有其成为经典和传承的理由。《荔镜记》是古老的潮剧,在潮州和闽南地域,影响甚广,并流传至日本。因剧种是地方戏曲,所以国人知者不多,但当地人家喻户晓。本文从剧本的变迁、人物故事、思想艺术价值及影响力,进行了多方面的剖解与赏析。特别是对剧中人物的性格情怀及时代背景,分析得入木三分,合情入理。作为赏析文,没大谈其经典和意义,而从人物的背后和内里,揭示人物、探秘社会、捎带风土人情,甚至人生、爱情的追求与意义。独辟蹊径,妙笔生花。文笔,一如作者一贯的风气,简洁,深邃,脉络清晰。好文,推介大家共赏。【编辑:北方天马】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1-12-17 20:34:30
  第一次听说这一戏剧故事,一时有点不摸头脑,不得不依赖百度,了解到故事人物。
2 楼        文友:归来的少年        2021-12-17 22:20:14
  多谢老师。我主要是做一些笔记。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