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征文 >> 【读名著·传经典】【流年】最是销魂《西厢记》(赏析)

绝品 【读名著·传经典】【流年】最是销魂《西厢记》(赏析) ——读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作者:江凤鸣 探花,16368.2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7433发表时间:2021-12-28 15:37:43

【读名著·传经典】【流年】最是销魂《西厢记》(赏析)
   莺莺的母亲崔老夫人,是一位治家严谨,对女儿精心呵护的好母亲。但是老夫人虽然疼爱女儿,却不懂女儿的心。她是位以三从四德严格约束女儿品行的封建家长,为了怕莺莺做出“品行不端”之事,派了红娘天天跟在莺莺身边“行监坐守”。她不许莺莺“不告而出闺门”,也是为了保持莺莺的品行“贞洁”。老夫人始终围绕封建伦理道德为女儿谋幸福,就当时的环境来说,也不能说她有什么大错,但正是对老夫人这一形象的塑造,更充分体现了封建道德与封建婚姻制度对人性扼杀的本质。现代作家应该向王实甫学习的是,就算是塑造反派人物,也不应脸谱化。
   红娘是《西厢记》里比较特殊的一个人物,她的形象塑造得最为成功。她的丫鬟身份看似不重要,但在剧情发展上却非常关键。在整出戏中,她的性格变化是最突出的。开始她见莺莺与张生眉目传情,怒斥张生有违“先王之道”“周公之礼”,谨守老夫人交给她对莺莺的监视任务。在张生解白马之围,老夫人赖婚之后,红娘转变了,她积极地为张生出谋划策,为莺莺牵线搭桥,最终促成崔张两情相悦。在莺莺与张生私情暴露后,面对老夫人的家法拷问,她又不推不赖,敢于担责,并机智地迫使老夫人不得不应允了莺莺与张生的婚事。红娘也绝不是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完美形象,王实甫并没有将她塑造成高大全的典型。红娘在张生和莺莺间之所以甘冒风险,热心助人,一开始是出于仗义,后来则带了几分私心。当张生表示要好好酬谢她的时候,她毫不扭捏地说:“不图你什么白壁黄金,则要你满头花,拖地锦”。“满头花”和“拖地锦”正是古代婚嫁的礼服。红娘的意思是要张生在迎娶崔莺莺的同时,也将自己当做陪嫁丫头娶为小妾,让自己也有一个好归宿。
   四是多线并起,层层推进。王实甫是一个非常老练的戏剧作家,他安排的《西厢记》矛盾很有特点。先是莺莺与张生一见钟情,双方相亲又相疑,加上红娘对莺莺“行监坐守”形成三人间的矛盾冲突。接下来,孙飞虎兵围普救寺,造成寺内与寺外的矛盾。老夫人被迫许婚又赖婚后,老夫人与张生的矛盾凸显出来。再后来老夫人赖婚后,莺莺与张生的恋情转入地下,与老夫人的矛盾反而淡化了,莺莺、张生、红娘三人间的矛盾又成为主要矛盾。最后老夫人通过拷问红娘,发现崔张私情,一方要追求婚恋自由,一方要维护封建礼教、相国家庭名声,老夫人与崔张矛盾突起,水火不容,此时的矛盾,将剧情引向高潮。而此时,莺莺、张生、红娘间的矛盾又淡化的无关紧要。王实甫在《西厢记》中铺排故事,制造矛盾,主次相叠,隐显交替,跌宕起伏,摇曳生姿。充分体现出他驾驭矛盾,安排结构的天分。
   《西厢记》还非常善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善于将抒情、写景与人物内心活动融为一炉。第三本第四折【一煞】“青山隔送行,树林不做美。淡烟雾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什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青山树林、淡烟雾霭、夕阳古道、秋风马嘶,这样的美景,在莺莺的眼里,却变成了整个世界都和她作对!青山来“隔”离,林子“不做美”,烟雾“相遮蔽”。那曾经温存解忧的人声哪里去了?只有别离的马嘶,在夕阳古道上,在禾黍秋风中回荡,该是多么凄凉。最后一个“迟”字,多少感情在其中,问莺莺,读者也问自己,谁能说得清!
   一出《西厢记》,最是销魂。

共 6527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从游览崔莺莺与张生爱情佳话发生地普救寺切入,自然妥帖。在赏析《王西厢》之前,简要地介绍了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和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使得这个故事的发展脉络非常清晰,为后文的解析做好了铺垫。《西厢记》为什么在中国戏曲史上独领风骚?崔莺莺、张生、红娘这些艺术形象千百年来为什么会熠熠生辉?是因为王实甫既有继承,又有创新,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拓展了故事的内容,深化了故事的主题,提升了故事的艺术品位。这篇赏析,铺排有序,详略得当。元稹的《莺莺传》和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好比是绿叶,用来衬托王实甫的《西厢记》这朵红花,故略写。在解读王实甫的《西厢记》时,关于思想内容着墨不多,关于它的艺术特色则浓墨重彩。这篇赏析的另一大特色是对原著研读细致深入,能结合古今时代特点,见解独到,成一家之言。比如老夫人这个人物,她既是一位好母亲,也是一位糊涂母亲;红娘这个人物,她成就了崔张的爱情,是一位高尚的人,同时也是一位有私心的丫头。凡此种种,作者总能于微细处见精神,言人之未言。另外,从文中也能看出作者博览群书,见多识广,笔下纵横捭阖,如有神助。奇文共欣赏,强力推荐阅读!【编辑:燕剪春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01030001】【江山编辑部•绝品推荐20220422第0011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21-12-28 15:42:12
  由于水平有限,很难按到二哥,那就请二哥自己趴下吧。我是为了早点把二哥放出来,故勉为其难。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2 楼        文友:风逝        2021-12-28 20:44:42
  读二哥的文,如燕子姐姐所言,是学习的过程。二哥善于铺垫,将原著的来源、特色和盘托出之后,原著的思想性艺术性的剖析就来得水到渠成。二哥分析人物全面深透,让人物的多面性很好地呈现出来……学习了。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2 楼        文友:江凤鸣        2021-12-28 22:03:19
  风逝,谢谢哈。写过两篇才知道这个赏析文不好写。写文的时间倒没有读文的时间长,写一段文字,要将原文看几遍,是个费心劳神的事,不划算。不过也有一个好处,就是你必须认真的读原文,这样读书要比平常仔细多了。还是有些收获的。
3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1-12-29 14:53:24
  《西厢记》以前曾粗略读过,是径直署以张生、莺莺、红娘、夫人等人物的故事情节贯穿始终,描写青年男女的私情。在儒家思想为官方统治思想的时代,这样的题材,在当时这样的作品是处在一种尴尬的境地。本篇赏析与王实甫原本的粗糙相比,二哥的解析却是相当细致认真的。仅就文本表现形式而言,其语言组织可谓精密如织,并辅之以自己的见解构建赏读文。其实印象中我对红娘这个人物比较喜欢,红娘是一个有喜感、泼辣、慧黠、机灵的俏佳人,她也是全文中起到牵线搭桥的重要人物。张生,固然他憨直,却有少不了令人可笑的酸腐秀才之气。莺莺,只是认为她是个具有娇态世故的女子。作者将张生和红娘的形象刻画得精彩,正是为了更好地衬托莺莺娇柔的形象。正是应了王实甫的文中的一句经典:有心争似无心好,多情却被无情恼。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好文,很独到,学习了。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4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21-12-30 10:35:47
  凤鸣老弟的这篇赏析,从普救寺入笔,然后,写西厢记的源头和发展,再从剧本的主题和社会意义,艺术特色、人物塑造,一一剖析,洋洋洒洒,面面俱到。费了不少心思啊!
已是人间不系舟,此心元自不惊鸥,卧看骇浪与天浮。
5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1-12-30 15:22:35
  在二哥面前俺不怕露怯,《西厢记》没系统读过,但这故事却是耳熟能详的,这里面的人物最喜欢的还是红娘。二哥的赏析文,从文字和人性的角度加以解析,尤其是对艺术特色的深度解读,见解独到,令人佩服。找时间从网上搜来西厢记,好好读一读,结合着二哥的赏析,肯定有大收获。谢谢二哥。
闲云落雪
6 楼        文友:梅子青        2021-12-31 14:47:06
  二哥的这篇赏析,可以用豪华来形容。洋洋洒洒,从游览普救寺开始写起,再讲述《莺莺传》《西厢记诸宫调》《西厢记》的来龙去脉。因为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耳熟能详,二哥没有把笔墨放在故事的讲述上,而放在写作技法的分析上,独辟蹊径。2019年5月,我曾经去过永济,到了普救寺,曾动过写写这个千古传唱爱情的念头,但最终还是放下了。对作品,要掰开来揉碎了反复读,还要了解作品的前世今生,了解它的写作背景,才能着手,难度太大了。幸好读到二哥赏析,算是弥补了缺憾,让我不必熬灯费蜡,就有了大收获。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7 楼        文友:石语        2021-12-31 16:46:11
  二哥的知识储备让人望尘莫及。二哥的写作才华更让人叹服,不管什么文体都能手到擒来。同在流年,近水楼台,是落花之幸,二哥要多掏干货出来呀。谢谢二哥分享佳作!
8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22-01-01 21:51:07
  读二哥的文,总能学到很多东西。即便没有时间,也想先睹为快。读二哥赏析的好处还在于,既重温了经典,又学到了赏析的方法,何乐而不为?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回复8 楼        文友:江凤鸣        2022-01-01 22:49:43
  春光,非常感谢你又费心劳神地为我的赏析文写了编按。赏析不好写,特别是长篇大剧的赏析,因为江山规定了,引用原文不得超过百分之五,这就带来了难度。要在赏析中说明写什么就不容易了。赏析不好写,赏析文的编按就更难写,更没有了发挥的空间。春光的编按写得好,清楚、畅晓、简练。
9 楼        文友:江山绝品评议组        2022-05-07 19:07:56
  经典跨越时间,读之余味悠远。读《西厢记》,游昔日旧址,时空交错中,字句生香,漫延笔下。点面叠加,表情到达意,过去现在,纵横交织。层层剥茧,通透细读。一出《西厢记》,最是销魂。一篇赏析文,最为留香。
10 楼        文友:欧阳一灯        2022-05-14 20:58:57
  西厢记高中读过,没怎么读懂,到现在也就没读过了,课文有选录,当时真的很惊艳。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