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征文 >> 【读名著·传经典】【菊韵】田园诗人陶渊明诗文浅析(赏析)

编辑推荐 【读名著·传经典】【菊韵】田园诗人陶渊明诗文浅析(赏析)


作者:刘银科 秀才,1457.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617发表时间:2022-01-14 21:43:33

【读名著·传经典】【菊韵】田园诗人陶渊明诗文浅析(赏析)
  
   二、陶渊明诗歌艺术特色
  
   通过上面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陶诗的些基本特点。第一,他一生主要生活在田园中,虽然写过一些直接关系时事的诗,如《述酒》其五、《咏荆轲》《读山海经》其十等,表现了“金刚怒目式”的一面,但更多的是以隐逸田园诗人面貌出现。因此,诗中表现对现实的态度不能不别具一些特色。如多以咏人格的清高,守志不移,表现不与腐朽现实同流合污的对抗精神;多以田园生活的纯洁对比现实的污浊,表现对丑恶现实的鄙薄,所以田园隐逸气氛较浓。在我国诗歌史上,屈原、李白发展了浪漫主义,杜甫、白居易发展了现实主义,陶渊明则独开田园诗派,另树一帜。
   第二,陶渊明对人物和生活、社会理想的歌咏,渗透于田园生活之中,通过田园景物体现出来,极富意境美。如《归园田居》其一,在田园景物风光的描写中,寓作者的理想生活境界;《饮酒》其五通过采菊见山写其得“意”之生活情态;《和郭主薄》其二通过青松、秋菊写高洁的人格等,都能形成浑然一体的意境。又由于作者主观世界中含有生活哲理的醒悟和理想生活境界的追求,他创造的意境往往超出一般情景交融的范围,具有浓厚的理想的因素。这又使他的诗中的意境独具特色。
   第三,诗人在意境的创造上,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最善于取象传神。如《饮酒》其五,以采菊见山的动作写其悠然自得之情,以见日夕归鸟之景表其因任自然之意,皆极少词费,而意浓境真。主要是诗人的胸中之意,确已化为诗人的血肉灵魂,以此观照客观事物,意与景适然遇合,凑泊成境,自然高妙。绝非攘取他人思想或矫情做作者所能得来。
   第四,平淡自然的风格。形成这种风格有多方面的因素。从思想内质上来说,诗人崇高理想的人格美是“真”,社会美是“淳”,带有浓厚的道家自然主义色彩。“真”与“淳”都通向“朴”,思想上具有突出的崇朴倾向。从生活环境上说,在田园生活中接触的是朴素的田园风物和平淡的日常生活,而他的心境又常处于恬淡安宁、任其自得的境地。从艺术表现上说,崇尚自然本色,即不假雕饰,以白描手法将生活情景与感受如实描绘出来,语言又极为自然。如“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无论是叙事、写景、抒情,都如小溪流水,潺潺而行,自然曲折。朱熹说:“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他的诗歌语言极凝练朴质,不只不追求辞藻华美,而且绝不设色,陶诗最无色彩感,除青、白、苍等素色外,无一鲜艳字眼。他的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与他独有的意境相适应,内外一体,故其平淡自然的本色能给人以不可磨灭的印象。
  
   三、陶渊明散文赏析
  
   陶渊明的散文也很有特色,除《归去来兮辞》外,《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都是传世好文。
   《桃花源记》是一篇寓言性文章,假借武陵渔人偶得桃源胜境,寄寓作者的社会理想。第一,它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的独特天地。桃源中人是由于先代避秦之乱而来此,实为寓现实的反暴政之意。他的《咏荆轲》诗也以秦作为暴政象征。桃源中的物色景象与人世并无多大差别,也是土地耕作,但他们独自组织了社会生活,景象便大不相同。这里没有剥削,人人自食其力,生活富足,和平安宁,老少都怡然自乐。作者把对现实的不满与批判寓于了对于理想生活的描绘之中。
   其次是奇异的色彩。本来记中所写之事并无多大奇异之处。桃源中人既是先代避秦来此,这些人自是其后代。但它能与世人隔绝,便有了不凡的性质。文之引人处,正在于作者将它作为一件奇事来描写,处处渲染其奇异,引人入胜。武陵渔人缘溪捕鱼是日常生活中的情事,妙在“忘路之远近”,便不知走到什么地方去了。而“忽逢桃花林”,突现一异境,自然引起渔人的好奇,要探其究竟。桃林一直延伸到桃林发源处,林与水俱尽之地,横面一山,而“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又一奇处,渔人便不能不被吸引入口探胜。而经过数十步狭路,却“豁然开朗”,现出桃源奇观。如此一路写来,曲曲折折,奇境迭生,紧紧抓住读者的心。文章后部写桃源失不再得,也恍惚迷离。渔人从原路而还,处处志之,当郡守派人随他复往,却“迷而不得路”。高士刘子骥相往寻,又未得而病终。终再无问津者。“刘子骥,名遴之,好游山水,曾在衡山采药,深行忘归,隔涧见两奇异石囷,后拟越涧往寻,则迷失其处所。”点缀刘子骥,更煞有介事一般,将奇境烘托得令人神往。
   第三,语言简妙传神。以开篇四句为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捕鱼为业,即不必再言渔人;缘溪行,即不必再言捕鱼。简妙已极。又如写桃林之盛:“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数百步,见林之广;无杂树,则一色桃林;落英缤纷,见树之多。短短数语,桃林之繁茂如见。又如写桃源中景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洞天福地的生活情景,如图画一样鲜明。全文不过三百字,而始末皆具,中间又无数曲折,叹为观止。
   《五柳先生传》是作者的自画像。它突出地刻画出一个超尘拔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具有高风亮节的人物形象。
   开篇四句是对人物身份的交代。这位五柳先生不知何地人,也不知姓氏,宅旁有五棵柳树,便以五柳为号。古人既重地望,也重声名的。而五柳先生既不知何地人,也不知姓氏名字,都见出他远出于流俗观念之外。这几笔便使隐姓埋名、深藏避世的“高人”之气笼罩全篇。语极平淡,味极深醇。
   “闲静”二句用正面叙说点出五柳先生最本质的情操。因为不为荣名利禄动心,所以能守志不阿,高出于流俗之上。“闲静少言”与“不慕荣利”互相映照。“闲静”即不尚交往,“少言”即不喜应酬,也就是与世俗社会“息交”,正是不慕荣利者才有的表现。
   下面分四个方面写五柳先生在田园中守志安居的生活情态。“好读书”四句讲读书。他的读书态度很特别,“不求甚解”,只求在书中会己意、惬己心者,也就是寻求思想上的共鸣和感情上的寄托。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当碰见书中的意思与自己的思想相同时,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性嗜酒”八句讲饮酒。好饮酒,而家贫不常有酒,所以只要亲旧招他饮酒,一招即去,一饮即醉,一醉即退,丝毫不以去留为意,见出先生之意在酒而不在人。于酒有情,于人无意,把嗜酒之味写得十分浓足。“环堵”五句讲安贫。住的是遮不住太阳挡不住风的破房子,穿的是粗布短衣还破着窟窿,打着补丁,瓢里常常没水,碗里常常没饭,吃穿住没有一样不困弊不堪,正如南宋文学家洪迈《容斋随笔》卷八所言:“陶渊明高筒闲靖,为晋宋第一辈人。语其饥则箪瓢屡空,缾无储秉;其寒则短揭穿结,絺绤冬陈;其居刘环堵萧然,风日不蔽。穷困之状,可谓至矣。”五柳先生却“晏如也”,处之坦然。既不因贫败志,也不因贫败意。“常著”四句是讲著文。他吟诗作文也在示志娱情。示什么志,娱什么情呢?就是本篇传记中所写的高志奇情:憎恶世俗,守志田园,借文章自乐其志,忘怀于世俗的得失,以此自终。四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读书适宜,醉酒陶情,安贫乐道,著文娱志。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勾画,一个坚守节操、不随流俗的“高人”形象便立起来、活起来了。文章选材极精,造语极简,意足笔止,风神宛然。
   文章结尾的“赞”进一步揭示五柳先生的精神和展拓文章的境界。这段赞以“兹若人之俦乎”为界分两部分,前部分是借用黔娄之妻的话,把五柳先生的精神阐发得更为明晰。把《传》文中五柳先生的精神品格加以概括,也就是“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二句有画龙点睛之妙。后部分意在说明五柳先生“酣觞赋诗,以乐其志”,简直是葛天氏、无怀氏时代的老百姓,作者用古史传说指称自己的理想时代、理想社会,这里等于说五柳先生过的是理想社会的生活,隐含对现实的鄙薄之意,进一步提高了文章的思想。
   这篇文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纯文学传记。它并非作者生活的全面纪实,只突出了人物精神的主要方面,但给人印象更深。第二,文中对人物生活的描写几乎都是总结性的语言,有似鉴定,却不使人感到概念化。这是因为作者提炼出来的结语,都充分情态化、形象化、诗化了,含有丰富的生活意境,并有诗一般的韵味。第三,这篇传不仅是自况,还有自许、自赞。不过赞许之字并不直接诉诸文字,而是寓于字里行间。粗粗读来,只是勾勒人物形象,转一体味,扬己傲世之意尽在其中。第四,文风与诗近似,朴素质实,纯用白描,使人几乎不觉真有文字,而直接触及到其中的事、物、情。
  
   四、结语
  
   陶渊明开创了一代田园诗风,他的人格节操为后世不少诗人崇尚,形成了我国古代一脉诗学流派。通过对陶渊明以上诗文的学习,对诗人为什么会弃官归隐,为什么志向难以实现,为什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这些问题的研究。我们从中捋出了一条线索,应该与以下原因有关。即东晋社会动荡不安,统治集团互相倾轧,官场黑暗腐朽,人心丑恶虚伪,是这种社会环境泯灭了他的志向,浇灭了他心中那团希望之火,使他失去了为官从政的信心,而不愿与浊流合污。“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陶渊明的入世与出世思想,与时代背景不无关系。环境昏暗,他不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退而求其次,只好归隐田园,返璞归真,在乡野庐舍中了其一生。从陶公的履历中,也使我们得出了一个教训,即社会环境的好与坏、安宁与动乱,不啻是一个国家至关重要的头等大事,管理者应高度重视丝毫不可掉以轻心!在精神文明建设、净化社会风气上必须下大力气,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讲道德树正气,反对虚伪浮华。以“真”“淳”为要,扫除“虚”“浮”之风。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共同富裕。根除尔虞我诈、狗苟蝇营的官场歪风邪气。使人人安居乐业,社会安宁稳定,避免重蹈覆辙,防止战争动乱的历史悲剧重演。“官清风自正,国泰民自安。”政府工作人员、党员干部,有很深刻的教育、惩戒作用。应清正廉明,无贪无欲,洁身自好,不因自居高位而迷途,淡泊名利,修身养性,全心全意为公,一心一意干事。学陶公之高洁,育自身之清正,为国奉献,为民谋福。
   最后,通过学习,愿陶公田园诗这簇鲜花,充分发挥其陶冶情操、荡涤心灵的审美功能,使我们的灵魂更为纯洁,生活愈加美好。希望田园诗这块沃土上,能绽放出更多秀美花朵,装饰诗坛,饰靓中华民族文学殿堂。

共 9246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刘老师依旧保持了严谨科学的赏析步骤,其文章的整体分为四部分,层层递进,论据论理充足恰当。众所周知了解陶渊明的人都知道他是以田园派诗人著称,但更鲜为人知的地方刘老师就做足了功课,为我们呈现了充实的陶渊明生平事迹材料,其背后查阅文献检索和整理成文的功夫不禁今人钦佩。其读陶渊明的个人努力不亚于对当下人对生活意义上的影射,这种力量是陶渊明处世之道所剧透的,也是给我们的一份呈现。当然了,其主要内容还要经过读者自我研读,自我消化,这样才能够转化成一笔知识的财富。总体来说赏析的地方有自己的见解也有很多值得已阅的细节之处。就谈这么多吧,主要靠大家来意会陶渊明。再次感谢刘老师的来电,依旧热情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向你问好学习。强烈推荐阅读欣赏。【编辑:静安云儒】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静安云儒        2022-01-14 21:45:58
  感谢老师的精彩分享,向你学习问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青年文学会员,现代00后新生代诗人,自由撰稿人。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2-01-14 21:56:22
  与历史史实符合详细,安排组合也富有艺术性科学性,再次学习了,点赞!
活到老学到老
3 楼        文友:鲁芒        2022-01-15 11:42:48
  我非常欣赏陶渊明的为人和其诗歌,刘银科老师一片评析文,引起我的共鸣。
小说作者,也喜欢诗歌和散文。长篇小说《风雨流年》曾获得方正科技杯网络文学大赛月度冠军。主张有感而发,不平则鸣。
4 楼        文友:静虚散人        2022-01-15 13:52:29
  读刘老严谨的赏析文,能更深刻地理解陶渊明其人其诗,感谢刘老分享精彩!
冰川飞鸿,身体力行!
5 楼        文友:刘银科        2022-01-15 19:38:57
  谢谢静安老师费心编审!辛苦了!
6 楼        文友:刘银科        2022-01-15 19:39:51
  感谢黄社高评!互相学习!
7 楼        文友:刘银科        2022-01-15 19:40:44
  感谢总编美评!远握!
8 楼        文友:刘银科        2022-01-15 19:41:59
  十分感谢散人老师支持!冬祺!
9 楼        文友:刘家忠        2022-01-15 22:40:25
  读刘银科先生《田园诗人陶渊明诗文浅析》乱韵
  
   一
  
   若要隐乡土,当要饱诗书。
   腹中空无物,乡间处处苦。
   如行万里路,腹空路无殊。
   行之亦无助,不如守空屋。
   应学陶渊明,腹中满经纶。
   泥中能寻诗,春迟乐不迟。
   如虎步山林,逍遥任虎行。
  
  
   二
  
   在惜心若在,一定不虚设。
   良辰不须待,自在自心泽。
   但要转眼看,天空比海阔。
   若不染外物,自心即明月。
如果文学是一片森林,但愿能在森林的边沿捡几朵蘑菇。如果文学是一片大海,但愿能在大海的边沿拾几个贝壳。
10 楼        文友:刘银科        2022-01-16 08:47:42
  感谢刘老师高评!远握问好!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