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北风情 >> 短篇 >> 诗词古韵 >> 【东北】莺啼序·蓝田蔡文姬墓(古韵)

编辑推荐 【东北】莺啼序·蓝田蔡文姬墓(古韵)


作者:写手孙世元 白丁,0.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57发表时间:2022-05-12 16:43:32


  
   父拒诏-------父,即蔡文姬父亲蔡邕。汉桓帝时,几个大宦官当权,其中徐璜等人知道蔡邕的名气,尤其听说蔡邕古琴弹得不错,想让蔡邕来给皇帝弹琴解闷儿,于是上奏皇帝下诏,敕陈留太守督促蔡邕来京,可是蔡邕作为一介堂堂儒士,哪里甘心成为人家手上的宫廷乐师?再说,蔡邕也很清楚徐璜是把持朝政的太监,万一被其看上要求入伙将如何是好,想到此不禁脊背有些发凉。然而,陈留太守又催逼得紧,只好跟着差役出发,不料刚行至偃师,蔡邕突然说自己得了传染病,为防止殃及圣上只能赶紧回家。
  
   结识阿满------阿满,即魏武帝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应该说,汉朝最有名的学府当属“太学”,是培养儒生的高等学府,凑巧的是,蔡邕便是太学里大名鼎鼎的教授。简而言之,蔡邕的地位相当于如今的清华北大著名教授。蔡邕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桃李满天下,而蔡邕与曹操的交情,就是始于“太学”中的师生关系。《世说新语》中引用司马彪《续后汉书》的描述:“初,魏武帝为诸生,未知名也,玄甚异之”。其“诸生”就是太学生的意思,而“异之”,就是说,桥玄觉得曹操异于常人,非常聪明。桥玄这个人,姓桥名玄字公祖,东汉时名臣,历任洛阳左尉、齐相及上谷、汉阳太守、司徒长史、拜司徒。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升任太尉。桥玄是蔡邕和曹操的共同朋友,至于曹操如何结交桥玄,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估计曹操为能够“举孝廉”,而慕名去拜见桥玄。桥玄当面称赞曹操:“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可见,桥玄对曹操的赞赏溢于言表。桥玄去世后,曹操《祀故太尉桥玄文》来悼念他,而且,曹操每次行军打仗途中,只要路过桥玄墓地都会下马祭拜。蔡邕与桥玄的友谊自不必说,在桥玄生前及死后,蔡邕也撰有《太尉桥玄碑》等多篇纪念文章,可见蔡邕对桥玄敬重尊崇有加。史书中没提到蔡邕和曹操之间的师生来往,但曹操作为一名“太学生”,与蔡邕的师生关系不言而喻。蔡邕年长曹操二十多岁,俩人志趣相投,性格相近,后来,蔡邕在朝为官时是曹操的“伯乐”,由于蔡邕的多次提携和举荐对曹操仕途上升帮助很大。因此,俩人亦师亦友。曹操的儿子曹丕在《蔡伯喈女赋》中曾提到俩人的关系:“家公与蔡伯喈有管鲍之好。”由此可知,蔡邕与曹操的交情可比肩“管鲍之交”。
  
   事奉董卓------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刘辩在灵帝驾崩后继位为帝,史称少帝,刘辩由于年幼,实权掌握在临朝称制的母亲何太后和母舅大将军何进手中。少帝在位时期,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他即位后不久即遭遇以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和以十常侍为首的内廷宦官集团这两大敌对政治集团的火并,被迫出宫,回宫后又受制于以“勤王”为名进京的凉州军阀董卓,最后,刘辩被董卓废为弘农王,成为东汉唯一被废黜的皇帝。其时,董卓任司空,专擅朝政,董卓虽然废掉少帝刘辩、但是在拥立他的异母兄弟刘协(也就是后来的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问题上,而与丁原发生冲突。然后,董卓以赤兔马一匹、黄金一千两、明珠数十颗、玉带一条,收买了丁原手下头号猛将、也就是丁原的干儿子吕布。随后,吕布夜间冲进丁原的军帐,砍下丁原的脑袋,投奔董卓帐下并认董卓为干爹。在《三国演义》中,吕布人送外号“三姓家奴”,第一个姓是吕布自己的吕,第二个姓就是来自于第一个干爹丁原的丁,第三个姓就是吕布杀掉丁原又认董卓为干爹、所以又姓董。不久,陈留王刘协在董卓的拥戴下继位为帝,是为汉献帝。自语刘辩被废黜一年后,在董卓胁迫下自尽,时年仅十五岁。再说董卓为了使其挟天子而令诸侯合法化,于是广招天下名士为自己歌功颂德、涂脂抹粉,当他听说蔡邕的名气时,立马拍板决定征召蔡邕入朝为官,蔡邕哪肯侍奉奸雄,于是急忙推说有病不能前去任职。董卓遭拒后不由大怒,骂道:“我有灭人三族的权力,蔡邕就算骄傲,也是不过转足之间的事而已。”又急令州郡必须征召蔡邕到府。蔡邕由此不得已而应命,被任为代理祭酒,很受董卓敬重。随后,又被举为高第,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三天之内,遍历三台,随后又升任为巴郡太守,被留任侍中。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蔡邕被拜为左中郎将,随汉献帝迁都长安,被封为高阳乡侯。董卓的宾客部属想让朝廷尊崇董卓与太公相比,称尚父。董卓询问蔡邕的意见,蔡邕说:“太公辅周,奉命灭商,所以特号为太公。现在您的威德虽高,但相比尚父,我以为还不行。等到关东平定,陛下返还旧京,然后再讨论此事也不晚。”董卓于是采纳了蔡邕的建议。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六月,关中发生地震,董卓为此询问蔡邕。蔡邕对他说:“地动,是阴盛侵阳,臣下不遵守国家制度引起的。前春天郊祀,公奉车驾,乘金华青盖,爪画两箱,远近都认为不合适。”董卓于是改乘皂盖车。董卓看重蔡邕的才学,对他非常客气,一遇举行宴会,往往令蔡邕鼓琴助兴,蔡邕也有心出力。但董卓性格刚愎自用,蔡邕恨自己的建议很少为董卓所采纳,由此对堂弟蔡谷说:“董公性格刚烈而容易作恶,终究不能成事。我想东奔兖州,但是道路太远,不易达到,打算暂时逃到山东地区看看,怎么样?”蔡谷说:“您的容貌与普通人不同,在路上走,看的人云集,这样,想躲起来,难啊!”蔡邕于是打消了这个主意,只好继续陪伴董卓。
  
   校阙修文------校阙即指太学。蔡邕在办太学时,蔡邕准备修订《六经》,得到了汉灵帝批准。于是,蔡邕先整理校订好的典籍,再用朱砂誊写在石碑之上,然后吩咐工匠按图加工篆刻,每刻好一块就立在太学大门口。太学是东汉顶级大儒汇聚的课堂,武夫有不打不相识的说法,而文士的思想也是在碰撞中相互渗透,一时繁荣鼎盛。至于蔡邕所办的讲堂则长十丈,广二丈。《尚书》《周易》《公羊传》十六碑《礼记》十五碑《论语》三碑......自从《六经》碑始立太学门口,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辆,填塞长街短巷,而一双双如饥似渴的眼睛,在巨大石碑之下流连忘返,不忍离去。有些人则席地而坐低头认真誊抄,由此,知识学理的甘泉经由笔墨灌进学生的心田。蔡邕望着这些年轻的学子,感觉做了件无比正确的事情,感谢上天给他这般好运。
  
   庙堂诤谏------熹平六年(公元177年),蔡邕面对幽冀两州官员久欠不补问题,建议"婚姻之家及两州人士不得对相关昭",以防止"州郡相党,人情比周"的"三互法"初见卓识。随后,蔡邕遵照"各陈政要"的诰命,表陈政事大事,指陈得失,切中时弊,灵帝读之也有所感。特别是光和元年(公元178年)灵帝诏问灾异及其消改办法,在金商门集体召见(除蔡邕外还有四名大臣)后,又单独诏见蔡邕。蔡邕出自忠君的政治责任感,不顾祸患,甘冒风险,直接了当地指出朝廷存在的各种弊端以及解决之法。
  
   阉官曹节------曹节,字汉丰,南阳育阳,东汉宦官,因事入宫,累迁西园骑。汉顺帝时期,迁小黄门。汉桓帝继位,迁中常侍,加任奉车都尉,因拥戴汉灵帝有功,册封长安乡侯,联合长乐五官史朱瑀等矫诏诛杀窦武、陈蕃等人,升任长乐卫尉,进封育阳县侯。建宁二年(公元169年),加位特进、大长秋,权倾朝野,诬害勃海王刘悝,累迁尚书令。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曹节是汉灵帝时掌握朝中大权的宦官,后蔡邕上书说宦官乱政,以至于被曹节发现于是网罗死党对其陷害,致使蔡邕罢官入狱。事情原委是皇帝让群臣建言献策,提些好的点子,谁知蔡邕不知道哪来的勇气,想趁此机会净化朝堂风气,不但指出皇帝工作的失职,还拉名单举报没节操的同事及当朝太监。要命的是,蔡邕给汉灵帝的这表奏章被其摊在桌子上,而皇帝才看一半突然尿急,于是被大太监曹节免费看个正着。汉灵帝上完厕所接着看,其神情变化全落在曹节眼里。曹节如半拉皇上一样有权势,然而,蔡邕却是洗脸盆子扎猛子,竟不知深浅地敢说曹节一伙祸乱朝纲,曹节于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那就让你见识见识我等这无卵之辈的厉害!当时正值蔡邕和司徒关系不好,而蔡邕的叔父也与一些大臣有纠纷,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曹节捋清人物关系之后,一张大网悄然罩向蔡家叔侄。蔡邕早起去东观上班,和卢植等人编修《东观汉记》,吃午饭的时候已经入狱,还和叔父蔡质关押在一起。这对爷俩还以为是搞错了,结果到了晚上就收到斩首通知。蔡邕看着白发斑斑的叔父,不禁在昏暗的牢房里仰天长叹:臣虚度四十有六,孤特一身,得托名忠臣,死有余荣,恐陛下于此不复闻至言矣........就在蔡邕其罪名被定以“仇怨奉公,议害大臣,大不敬,斩首弃市。”之际,中常侍中的太监吕强,良知与品德比较完整。他看不惯曹节合伙欺负老实人,于是挺身而出请皇帝明察秋毫,从轻发落蔡邕。汉灵帝皱了半天眉头表示这事不好办,最后改判蔡邕和全家人流放边疆朔方,不得赦令解除刑罚。话说回来了,尽管蔡邕已经被剃头流放,然而,其对手曹节一伙仍然没打算放过他,于是公款买杀手比置于蔡邕死地而后快,结果:阳球使客追路刺邕,客感其义,皆莫为用。又赂其部主使加毒害,所赂者反以其情戒邕。意思是杀手们谁都不愿意接单,而部门领导也提醒蔡邕注意人身安全。而此时,蔡邕蜷缩在塞外寒风之中,心里惦记着没做完的工作。至于编修《汉记》肯定意义非凡,蔡邕一旦定稿意味着流传后世,这不光是儒生的顶级荣耀,更是学问化虚为实的良机。不久,蔡邕终于在马房里修订好大纲,并托人辗转呈交给皇帝,没有再提及半句治国方针,靠文学水平撩动圣上恻隐之心。于是,汉灵帝赞许其才高八斗,转年大赦蔡邕,命其返还本郡。不料,蔡邕临走前收到请柬,王太守大摆筵席要给他送行,这家伙是太监王甫的弟弟,向来仗着上面有人嚣张跋扈。酒席上,王太守喝多了耍酒疯,一会说蔡邕敬酒不喝是不给他面子,一会又让蔡邕陪他跳舞,周围的人奉劝蔡邕配合领导。不料,蔡邕并没配合王智。而酒酣耳热的王智见蔡邕一动不动,感觉自己在宾客面前丢了面子,于是指着刚被释放的蔡邕,高声骂道:“刑徒敢轻我!”蔡邕没有任何表情,连眼珠都没转一下,只是擦擦嘴角拂袖而去,老王和众人半天没回过神,此人居然敢给太守甩小脸子,可恶至极。随后,王智写信向朝中大哥举报,说蔡邕在流放期间诽谤朝廷,阴谋造反。蔡邕听到风声不敢回老家,只好背着铺盖卷跑到长江以南避难,直到汉灵帝死后,曹节与张让等人一同谋划立嗣之事,并阴谋杀死了大将军何进,后何进部将袁绍率军入宫诛杀宦官。曹节,张让、段珪、侯览一伙将何太后、少帝刘辩及陈留王刘协劫持,一同出逃邙山,到二更时分,被大将闵贡率骑兵于破晓时追上,少帝又饿又渴,闵贡乃杀羊进上,厉声斥责曹节、张让等人祸国乱政,随之持续砍杀数名宦官,曹节、张让等人知道死期已至,齐向少帝拱手再拜并叩头辞别,随后逐投河自尽。随后,闵贡找到两匹马,少帝独骑一匹,陈留王与闵贡共骑一匹,从雒社往南行,这时才看见董卓大队人马来到,随之在董卓指挥护驾之下,少帝等才得以还宫。
  
   司徒王允-----王允,字子师,太原祁县人,东汉末年时期大臣。出身太原王氏,世代官宦。举孝廉出身,司徒高第征为侍御史。出任豫州刺史,勤政爱民。斗争中常侍张让失败后,去官隐居。中平六年,大将军何进掌权之后,辟王允为从事中郎,迁河南尹。永汉元年(公元189年),董卓废掉少帝,献帝刘协继位,王允被拜为太仆,不久迁任尚书令。初平元年(公元190年),王允替代杨彪担任司徒职务,同时兼任尚书令。王允担任司徒,可谓是受命于危难之秋。献帝登极后,外戚、宦官斗争仍在继续,黄巾军起义风起云涌,如火如荼,各地割据豪强也趁机发难,借讨宦官为名,纷纷问鼎中央政权,整个东汉政权危机四伏,动荡不安。面对如此国将不国的尴尬局势,王允毅然承担起恢复和革新东汉政权和社会的重任,没有丝毫退缩和畏惧。为了稳定政局,消除混乱,王允和朝中其他忠臣良将一道出谋划策,重新树立皇帝的绝对权威。而此时,董卓在进驻洛阳过程中,迎立少帝,挟天子以令诸侯。进驻洛阳后,董卓又多次赤裸裸地表现出对权力的贪婪欲望。他废旧立新,毒杀太后,广植党羽,培养亲信,统收兵权,控制朝廷。从董卓的种种倒行逆施中,王允已经敏锐地意识到他将成为威胁东汉政权的最大隐患,必须采取必要措施遏制和除掉董卓。可是,董卓手中掌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党羽众多,而且董卓本人凶残毒辣,如果主动出击,只能是以卵击石。于是,王允表面上一味听任,甚至顺从董卓,让他放松对自己的戒备,实际上却在细心计划,周密布置。而此刻,王允府上恰好有名叫貂蝉的绝世丫鬟,于是王允先邀请吕布来府上喝酒,然后让貂蝉来跳舞,吕布看到貂蝉以后立刻被电击一般,不能自拔。王允趁机顺势推舟,表面答应吕布求婚请求,并告诉吕布过几天选个良辰吉日便将干女儿貂蝉送给吕布完婚。随后,王允又将貂蝉送到董卓府上以讨得董卓欢欣,董卓一看貂蝉美若仙人立马就将貂蝉收下。至于吕布这头在家中一直等貂蝉不来,一打听才知道貂蝉已被董卓抢先一步纳入囊中,而吕布何等样人?三国演义排第一位武将,身着百花战袍,胯下嘶风赤兔马,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真乃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于是吕布披挂上马,来找王允算账。王允与吕布见面后,抹着老泪解释道:说董卓来家中探访,无意间发现了貂蝉小女,随后不顾自己苦苦哀求,并说小女貂蝉已经和吕布定有婚约,不料董卓专横跋扈强行将貂蝉掠走。吕布一听如五雷轰顶,顿时对董卓这个干爹产生极大愤慨和怨恨。不久,吕布去见董卓处给干爹请安,恰好遇见貂蝉,发现貂蝉脸上写满悲伤,貂蝉对吕布边哭泣边说董卓如何强行将她带走,又对她强行施暴,吕布一听就炸锅了并发誓杀掉董卓以解心头只恨。而要命的是,董卓恰巧在这时候看见吕布和貂蝉紧紧地搂抱在一起,吕布看到董卓自然害怕,丢下貂蝉就跑了,貂蝉这个时候又对董卓哭着说:是吕布强拉硬扯要猥亵她,幸亏丞相及时赶到,贱妾才免于失身。自此,董卓与吕布这对父子关系已恶化到极点。后来,吕布一忍受着思念美人貂蝉的煎熬,而貂蝉又在董卓手中如隔两重天。最后,炉火攻心的吕布决定联络朝中大臣剪除董卓这个祸国殃民的奸雄。这年四月,正逢天子大病初愈,朝廷百官在未央宫集合,恭祝天子龙体安康。事前,吕布派同郡骑都尉李肃等人带领十多名心腹亲兵,穿上宫廷侍卫的服装,潜伏在宫殿侧门两边。随后,就在董卓大摇大摆地出现在侧门外时,潜伏在门后的李肃等杀手立刻发起袭击。董卓见势不好便急呼吕布,吕布随即闪出并手捧圣旨大呼:“奉旨杀贼!”董卓在绝望中被吕布所杀,并株连三族。至于貂蝉自然回到吕布的怀抱,而策划这一整套连环计的幕后之主王允,也顺利将吕布收到自己麾下。自此,王允“录尚书事,总朝政,遣使张种抚慰山东”此时的王允真乃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王允设宴请文武大臣雅聚,蔡邕在司徒王允之侧的坐上不知不觉说起董卓来,并为之叹息,脸色阴郁。王允勃然大怒,呵斥他说:“董卓,是国家的大贼,差点倾覆了汉室。你作为臣子,本该一同愤恨,可你却想着自己受到的礼遇,忘记忠臣的操守!现在上天已诛杀有罪的人,普天同庆,而你却反其道而行之竟然为他感到伤痛,这难道不是和逆贼同流合污吗?”随之将蔡邕拿下并交廷尉治罪。蔡邕递上辞表道歉,请求受到刻额染墨、截断双脚的刑罚,以求继续完成汉史。此刻,朝中士大夫大多同情并想要救助蔡邕,但没能成功。其中,太尉马日磾听说后,急忙前往对王允说:“伯喈是旷世的奇才,清楚很多汉朝的事,应当让他续写解决后边的历史,让它成为一代重要的典籍。而且他忠诚孝顺的名声一向显著,获罪也没有缘由,你杀他岂不会丧失威望吗?”王允说:“过去汉武帝不杀司马迁,让他写出毁谤的史书,以至于流传于后世。现今,国家中途衰落,政权不稳,不能让奸邪谄媚的臣子在幼主身旁写文章,蛊惑人心,这既不能增益圣上仁德,又令我们蒙受毁谤之议论。”马日磾离去后告诉别人说:“王允大概不能长久于世吧。有道德的人,是国家的纲纪;写作是国家的典籍。废弃了纲纪与典籍,难道还能长久吗!”蔡邕于是死在监狱里。王允最终后悔,但想阻止杀蔡邕显然已经来不及。蔡邕死时刚六十岁(《后汉书》误作六十一岁)。天下豪族,満朝文武,布衣士人无不为之扼腕哭泣。作为诛杀国贼的首要功臣,王允自然少不了朝廷的嘉赏和广大人民的称赞。于是,王允态度开始发生改变,似乎有些飘飘然起来:“连董卓这样不可一世的大奸贼都死于我的手下,我还有什么可惧怕的呢?”他便对任何人、任何事情都无所谓,毫不在乎,甚至居功自傲。每当群臣集会,王允很少像以前那样和大家推心置腹,共同商讨权宜之计,而是正襟危坐,面无和悦之色。慢慢地,群臣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推崇和拥护他了。而尤其是,在董卓死后如何处理其随从旧部时,方法简单,反复无常,态度极不慎重,而这正是王允最后走向灭亡的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原因。他先是想全部赦免董卓部下,不顾吕布多次劝阻,王允随即对群臣解释说:“本来,他们是没有罪的,只是身不由己跟随董卓才犯了错误。“可要命的是,王允又迟迟没有下达对董卓部下将士的赦免令。凉州百姓听到王允想解散凉州兵的风声后,便到处传言,说王允要杀掉所有凉州人,一时之间,整个凉州人心惶惶,一片惊慌。凉州兵将领本来就成了惊弓之鸟,对自己的前途深感忧虑,当他们得知王允要削夺他们的军权,解散凉州兵的消息后,更是惊慌。绝望的凉州兵寻思:反正是一死,不如死个痛快。于是他们迅速召集军队,严阵以待,准备见机起事,并且互相传告:蔡邕只不过受了董卓的一点厚遇而已,王允便不分青红皂白地把他杀了。对于我们,不仅没有丝毫赦免的意思,反而想剥夺我们的兵权,置我们于死地。我们除了联合起来,别无选择。当时,凉州军中最有影响和实力的将领是李催和郭汜。他们将所有凉州兵集合起来,誓师进发都城长安。东汉官兵不堪一击,不久,李催、郭汜的部队便攻陷长安。吕布慌忙领兵出逃,在青锁门停住,招呼王允一同逃走。王允断然拒绝,对吕布说:“如果天子祖先在天有灵,能赐福社稷,保佑我们的国家平安无事,我就心满意足了。如果这一愿不能实现,我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以死来报效朝廷。皇上年纪幼小,少不更事,只能靠我们来辅助他。国家遭受如此灾难,如果弃下皇上,只顾自己逃命,我实在是不忍心。况且,我身为宰相,不仅不能使国家平安无事,反而导致逆贼的反叛,我的责任重大啊!请你出城以后,多多鼓励关东豪杰,要常常念及皇上!”说完,便扶着献帝逃到宣平城楼。李催、郭汜追到宣平门下,叩头便拜。汉献帝壮起胆子询问道:“你们目无王法,作乱京城,到底打算作什么?”李催回答说:“董太师对陛下忠心耿耿,却无缘无故遭人杀害,我们只想替太师讨回公道,不敢造反,等到捉拿处决凶手后,我们愿意接受审判。”王允二话没说,向汉献帝行了最后的君臣大礼,便随士兵走下城楼,李催、郭汜命令手下当场将王允处决。王允死后,“天子感恸,百姓丧气”。迁都许昌后,汉献帝思念王允的忠贞气节,便改用隆重的殡礼重新安葬王允。后来,献帝又封王允其孙子王黑为安乐亭侯,食邑300户。

共 15740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这首词依然从景色入手,黄土高坡、八百秦岭、华山、潼关等等,于作者的文字中,绽放出别样的风采;由此引出历史和与之相关的人物,刘邦、蔡琰、蔡邕等等,生之困苦、国之危难,跃然笔端,令人感慨、叹息。欣赏学习好词,感谢作者赐稿,推荐阅读!【东北风情编辑:子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