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圆仁入赤山月余散记(散文)

精品 【东篱】圆仁入赤山月余散记(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0287.0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89发表时间:2022-09-28 05:18:01
摘要:近来反复读圆仁法师留下的日记体著作《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对他入赤山法华院一月有余的经历,颇有感慨,于是还原那段日子,透过时空隧道,与寺院,与僧侣,做一次神会。


   潭水碧眼,日夜不眠,为那座千年古寺守候岁月,峭壁之上,架空几柱,擎起一座佛殿,门楣高悬“天门院”三字,寺院无墙,荆棘为篱,柴门一道,不必问寺院主人是否允诺,推而进入,便是客人,尤其是这圆仁法师,只一句“阿弥陀佛”,便是佛空之人,更得彻夜不眠,叙禅道,讲东京别离之后的行状。
   法空阇梨山野之中见故旧,难掩喜悦之相,不顾僧位高下,亲自烹茶款待,然后亲自下厨,将新收的粟米煮饭,吃斋近深夜。是夜,也无眠。
   七月十六日晨。圆仁不想烦扰天门院中僧侣,便轻声寒暄,拱手作揖,要拜别法空阇梨,院里老少,早闻法师夜访,也一夜不眠,希望有个说话讨教的机会,见圆仁要离去,“院里老少深怪被抛却,慰问殷勤”。
   法华、天门,一山之中,只隔了个山峰,念经之声,可侧耳相闻,相念之情,可借山云传达。大概圆仁法师就是说了这样一通告别的话,众僧悲情拭泪,举目相送圆仁法师登峰而去。
   据说,九华山在佛道兴盛时,一山有寺三百六十座,一寺念经,一寺可闻。赤山一山两寺院,不足为奇。
   我们已经很难找到圆仁法师远渡大洋,委身赤山,修禅求法的真正原因了,我猜想,是否是对二十年前法空阇梨禅访东京是一次回访?如果是这样,那为何圆仁不入天门院而驻留赤山法华院?或许,为寻未得之真经,就不能算计门户了,这是一种怎样的追寻之旅和容纳胸襟?道之所在,我之所往。圆仁高僧践行了古代“游学”的精髓,对于今天的我们不无启发。
   一个人改变一座山的历史,一个人让一座山成为有精彩历史的山。当年,新罗人张保皋,为报唐朝皇恩,解甲归赤山,修建一座法华院,开辟了赤山入佛的历史,而真正让赤山精彩的是圆仁法师,他在这里,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行记,让我们可以追踪寻迹,还原那段佛寺盛大的岁月模样。
   或许,在这个佛文化的源流之中,他还是一个不足道的盲点,不为太多人所知,但对于赤山,他书写了一段不可抹去的精彩。
   古老的寺院,总有废坏、倒塌,大自然也不都是给那些人文痕迹留下呵护的怀抱,但我们赶在一个崭新的时代,虽不信佛,但可闻佛事,读到一段鲜为人知的佛史,了解那些曾经入佛修禅的故事。
   一座山,曾经留下了精彩的故事,我愿在故事里邂逅那些人。虽隔千载,故事不老。
   被岁月筛选下来的,即使蒙尘了,拭去尘埃,依然会崭新如故。
   一个多月,不长,但让我们复原却很难,好在我抓住了故事的线索,让我可以神游赤山法华院,踏上开成年间的时空,跟随一位高僧,看风景,睹法事,访深院。时光荏苒,但我们可以反躬往回,拉近今昔。
   佛教文化仅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支流,就如此深厚,且源远流长;而赤山法华院法事,仅是佛教文化的一个点,就如此丰盈。是清流细溪,不会嫌其短,反而可以窥斑见豹。
   往事跨越千载,我握一缕古风。古风弥漫赤山,缱绻而为佛意。赤山之行,足音铿锵。一个法僧,一段传奇,赤山风景中,有一脉人文气象,携古贯今,流连不断。
  
   2022年9月28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6247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以日本法师圆仁的游记《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为题材,并以圆仁法师的游踪顺序以及时间顺序去书写。文章构思巧妙,以一篇“日记”还原了圆仁当时入赤山法华院的情景。文章开篇为读者展示了一幅风雨交加,电闪雷鸣,惊涛骇浪的险境画面。可见圆仁法师处险境不惊不乱,有着极高的心理素养和无人可及的强大定力。待风雨散去,作者用妙笔还原了“行记”中的所见之景。这无疑为读者勾勒了一幅幽清明净,似诗如画的的人间仙境之图画。六月八日,日暮时分,圆仁携随从往山中寺院迤逦而行。作者还原了僧人相见时的情形,如开口便笑,列队欢迎,落座上茶,官员前来慰问,并送达朝廷物质。这些,无不显示了我国自古以来就待客有道,注重礼节的好风尚。作者还还原了圆仁拄杖穿越南峰拜会天门院的法空阇梨的情景。文章娓娓道来,吞吐千年,一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在它的背后有如此深层的故事与涵义,而作者运其妙笔,还原历史以真实,呈现给我们的除了令人痴迷的风景,令人好奇的人文现象,同时让读者的精神得到了洗礼。按理,这些千年故事,有着历史的陈旧与沧桑感,而此篇文章留给读者的画面是鲜活的,明亮的,作者把千年故事表现的形声俱佳,游刃有余,使得千年故事如在眼前,唤醒着读者的意识与情感。本文笔触大气而不失细腻,语言典雅优美,句式灵动摇曳,多处运用纯熟的古白话,散整错综,明白畅晓,文采飞扬,我们不得不惊叹作者的功夫!没有丰富的文史知识,和浑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是万万不可写下如此篇章。力荐品读,感受经典!问好老师祝安!【东篱编辑:李湘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0928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李湘莉        2022-09-28 05:38:01
  我没去过胶东赤山,但通过怀才的“赤山系列”,我对赤山的名胜古迹、风俗人情、社会风貌,甚至是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块静默的石头,一片废弃的瓦砾都了如指掌,可见怀才老师摄猎之广泛,笔力之通透!这些,没有一定功夫是不可企及的!感谢怀才老师为我们带来经典系列,辛苦了!遥握问候,谨祝生活愉快,一切都好!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9-28 15:50:58
  感谢湘莉老师的精彩编辑和解读。我努力还原赤山佛事,记下当年的盛况。这篇散记,是在阅读了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的基础上,对初入赤山的一段做了一次还原。或许还有很多细节,我们无法追忆了,我想努力挖掘圆仁入赤山求法的某些有价值的东西,或许笔力所限,不能尽意,毕竟是做了一次追踪吧。问候湘莉老师,辛苦了,谨祝编创快乐,万事胜意。
2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2-09-28 06:25:19
  老师文章主标题下分成三节,各成故事,又节节相连,写法层次清晰,便于我们脚步稳健,走进赤山不迷路,更好地了解圆仁入赤山法华院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圆仁一行穿越惊涛骇浪、不远万里来赤山求法,可见其佛心之诚。当然,法华院也以赤山辽阔的胸怀接纳了众生。“‘开口便笑’,佛家面对世界的容颜,从来不改。”最后一节老师描写了圆仁去拜谒天门院法空阇梨的经历,通过老师的妙笔还原,我才知道赤山竟还曾经有过另一寺院。赤山历史之丰厚,我还要通过老师其他的“赤山系列”慢慢了解。悟“道”才知“道”,我也要锤炼一颗从容恬淡的佛心。大作拜读,老师的写作功力令人崇仰。问候老师,金秋快乐!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9-28 15:53:25
  韩老师好,谢谢你的精美解读,你读得细致。还原当初的情形,不容易,盛况不能靠想象,根据文字,做适当的渲染,不能脱离事实,所以,总有顾及。写作这篇散记,是想从中寻找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增加我们对求佛的一些感性理解。遥握,问候秋好,谨祝编创快乐。
3 楼        文友:枫桦        2022-09-28 08:03:32
  佛文化的传播者功德无量。圆仁大师与我国的玄奘大师和鉴真大师有同等功德,令人无限敬仰。老师的赤山文章,洋洋洒洒,意境嵯峨,有如此文化渊源,扶摇直上的高度,显而易见。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9-28 16:04:35
  想象枫桦老师的美评。枫桦老师说得对,圆仁大师与我国的玄奘大师和鉴真大师有同等功德,令人无限敬仰。我们非佛中人,但佛是人文文化的一支,有着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所以写出这段故事,还原唐代圆仁求法的经历,让我们对修佛多一点感性的认知吧。文化枫桦老师秋好,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快乐。
4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09-28 09:31:34
  怀才老师!早上起来,读你的《散记》,似乎沐浴了一次佛光禅礼,让人心悦神轻。感悟,大道之理,入于佛,修于禅,令人思考。读罢此文,被老师的渊博的知识所震撼。佛道、礼道、禅道、茶道,道道深谙,令人钦佩、令人起敬。
   擅长短句、言简意赅、简洁凝练、内容丰富、情节感人、脉络分明。绝品好文,学习收藏。给老师敬茶。祝老师国庆佳节快乐安康!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9-28 16:07:22
  感性吴老师的精彩解读。磨目了。努力还原圆仁求法如赤山法华院的盛况,多一份理解,或许从中我们可以获得一些东西,就像那时的欢迎礼仪,一点不输今天。写这样的文章,总是受到局限,不能任意笔墨,有所顾及。遥握,问候秋好,谨祝快乐。
5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2-09-28 13:17:41
  岁月的风尘虽然湮没了历史的痕迹,但千年前的圆仁法师用文字记录了当时的场景,怀才老师通过圆仁留下的日记体著作《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的一些线索、以生花的妙笔为读者还原了千年前的人物和故事,场景描写细腻生动,仿佛亲眼目睹一千多年前,圆仁法师,为了求法,不远万里来到赤山,虽然遭遇暴风骤雨,惊涛骇浪,但毫不畏惧,胸怀大志之人,是不会被困难吓倒的。法华院寺僧以最隆重的礼节迎接这位来自日本的法师,唐朝的官员使节给予他以最高礼节的慰问,可见当时盛唐气度,敬佛重教。我想,圆仁法师之所以在法华院拜佛求法,应该是被赤山的圣地美景所陶醉。他在赤山法华院留下了精彩的故事和传奇,他坚持不懈的求法精神以及对佛学的传播所做的贡献将被人们永远铭记。他的日记记录了赤山法华院当年的佛教盛世,对后人追寻那段历史提供了线索,他功不可没。怀才老师这篇文章语言优美凝练,清丽婉约,构思巧妙,匠心独运,文采斐然,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是难以写就如此精妙绝伦的美文佳作。感佩才情,拜读老师佳作,大赞!问好怀才老师,遥祝秋琪!万事顺意!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9-28 16:10:18
  谢谢如菊老师精彩解读,磨目了。这段历史已经沉睡了,得到这本书,我就有了还原那段盛况的想法,迫于材料有限,一直不敢动笔,好在胆大,添加我的想象,终于写成,当然瑕疵不能少了,或许可以作为探讨的东西,也算有点价值了。遥握,想象如菊老师的鼓励。问候秋安,谨祝编创快乐,佳作不断。
6 楼        文友:白玄        2022-09-28 14:55:53
  借助古书探微溯源,还原古书记载的情景,想象丰富,联想自然,语言精炼,叙议结合,阐发观点,借古抒怀。一个人可以改变一座山的历史,一个人可以让一座山有精彩的历史。圆仁法僧访学中国佛教文化,阇梨法师求学日本,中日文化交流,促进发展,他们的功绩千古不朽。笔力雄健,思想深邃,句式多变,骈散结合,文史厚实,构思出新,很有创意。问候作者,拜读欣赏。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9-28 16:13:17
  想象白玄老师的精彩解读和美评。我总觉得,那时和今天有不同,所以就反复阅读那本书,截取了那段时间的法事活动,分为入唐进入赤山,从事法事活动,北方天门潭的天门院。努力穿起一段故事,虽然故事的情节很脆弱,但我们可以看出圆仁活动的踪迹,读到他的佛家思想。遥握,问候秋好,谨祝编创快乐。
7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2-09-28 17:05:57
  怀才老师的赤山之情,在这篇散文里又得到了提升。老朽不才,不能妄加评论,只能欣赏学习。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9-28 17:27:15
  小溪老师好,小溪你留评。作文为交流,交流中获得认知。有何不可的啊。问候小溪老师好。
8 楼        文友:纤指素心        2022-09-28 17:10:17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整篇文字,我都在默读,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读完上一句,就期待下一句,全文通读下来,酣畅淋漓,就好像刚刚做了一场运动,气流通畅,血脉沸腾。我不知道赤山寺,也不知道圆仁法师,但我知道这博古通今、行云流水的文字,非一般的语言文字功力。以短句为主,长句相间,长短句式的运用,炉火纯青。磅礴的气势,古今相融,灵动如飞蝶的语言,还原了圆仁法师为修禅求法远渡华夏的的艰辛,还原了理佛法者心无杂念一心求法的坚真,还原了盛唐时期佛法礼仪,这礼仪,一直流传到岛国,带去的,是我华夏文明,也许,佛法的至高之处,就是弘扬国之文明,民之风俗,心之慈悲。明明是磅礴大气的文章,却于字里行间,情思细腻,空灵跳跃,仿佛有无数的汉字就排着队,等着作者铺笺挥毫,才能落定。这种语言功力,何止是胸中有丘壑,山水自来之。学习了 ,佩服。
以我心,写我字。纤指一动,素语如馨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9-28 17:54:29
  感谢纤指素心老师的精彩解读和美评。辛苦了!读过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一书,我就萌生了还原一段史实的想法,主要是自己很想了解当时佛教的盛况,从书中所记看,文字朴实,不加渲染,一切如常,跟今天的情况大同小异,从细节里看到那时的法僧是怎样诵佛读经的,很为惊讶。如今,这种盛况不大见了,可能时代的进步,那些形式上的东西渐渐褪去吧,从中华文明的角度看,文明的光辉一定会折射出光芒的,那些扑向光芒的人,不惧艰难,这让我非常感动。遥握,问候纤指素心老师秋好,谨祝创作快乐,佳作连连!
9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2-09-28 18:59:09
  怀才老师晚上好。先来报个道,晚几天再细读。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9-28 19:11:08
  谢谢月亮老师关注。知你正在创作,安心写作,知你心意。愿佳作频出。遥握,问候秋暖。
10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2-09-28 19:08:14
  佛教文化乃中华文明中的一支。怀老师剖析极具前瞻性。圆仁大师无疑是文化传承中功勋卓著。文的艺术性与惮悟高度,叹为观止!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9-28 19:12:25
  谢谢鸿雁老师的解读和美评。的确,佛文化不单纯是一种教义,是中华文化一脉。继承传统文化,也不可割弃佛家文化。问候鸿雁老师秋好,佳作编创快乐。
共 13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