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圆仁入赤山月余散记(散文)

精品 【东篱】圆仁入赤山月余散记(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0528.1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54发表时间:2022-09-28 05:18:01
摘要:近来反复读圆仁法师留下的日记体著作《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对他入赤山法华院一月有余的经历,颇有感慨,于是还原那段日子,透过时空隧道,与寺院,与僧侣,做一次神会。


   潭水碧眼,日夜不眠,为那座千年古寺守候岁月,峭壁之上,架空几柱,擎起一座佛殿,门楣高悬“天门院”三字,寺院无墙,荆棘为篱,柴门一道,不必问寺院主人是否允诺,推而进入,便是客人,尤其是这圆仁法师,只一句“阿弥陀佛”,便是佛空之人,更得彻夜不眠,叙禅道,讲东京别离之后的行状。
   法空阇梨山野之中见故旧,难掩喜悦之相,不顾僧位高下,亲自烹茶款待,然后亲自下厨,将新收的粟米煮饭,吃斋近深夜。是夜,也无眠。
   七月十六日晨。圆仁不想烦扰天门院中僧侣,便轻声寒暄,拱手作揖,要拜别法空阇梨,院里老少,早闻法师夜访,也一夜不眠,希望有个说话讨教的机会,见圆仁要离去,“院里老少深怪被抛却,慰问殷勤”。
   法华、天门,一山之中,只隔了个山峰,念经之声,可侧耳相闻,相念之情,可借山云传达。大概圆仁法师就是说了这样一通告别的话,众僧悲情拭泪,举目相送圆仁法师登峰而去。
   据说,九华山在佛道兴盛时,一山有寺三百六十座,一寺念经,一寺可闻。赤山一山两寺院,不足为奇。
   我们已经很难找到圆仁法师远渡大洋,委身赤山,修禅求法的真正原因了,我猜想,是否是对二十年前法空阇梨禅访东京是一次回访?如果是这样,那为何圆仁不入天门院而驻留赤山法华院?或许,为寻未得之真经,就不能算计门户了,这是一种怎样的追寻之旅和容纳胸襟?道之所在,我之所往。圆仁高僧践行了古代“游学”的精髓,对于今天的我们不无启发。
   一个人改变一座山的历史,一个人让一座山成为有精彩历史的山。当年,新罗人张保皋,为报唐朝皇恩,解甲归赤山,修建一座法华院,开辟了赤山入佛的历史,而真正让赤山精彩的是圆仁法师,他在这里,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行记,让我们可以追踪寻迹,还原那段佛寺盛大的岁月模样。
   或许,在这个佛文化的源流之中,他还是一个不足道的盲点,不为太多人所知,但对于赤山,他书写了一段不可抹去的精彩。
   古老的寺院,总有废坏、倒塌,大自然也不都是给那些人文痕迹留下呵护的怀抱,但我们赶在一个崭新的时代,虽不信佛,但可闻佛事,读到一段鲜为人知的佛史,了解那些曾经入佛修禅的故事。
   一座山,曾经留下了精彩的故事,我愿在故事里邂逅那些人。虽隔千载,故事不老。
   被岁月筛选下来的,即使蒙尘了,拭去尘埃,依然会崭新如故。
   一个多月,不长,但让我们复原却很难,好在我抓住了故事的线索,让我可以神游赤山法华院,踏上开成年间的时空,跟随一位高僧,看风景,睹法事,访深院。时光荏苒,但我们可以反躬往回,拉近今昔。
   佛教文化仅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支流,就如此深厚,且源远流长;而赤山法华院法事,仅是佛教文化的一个点,就如此丰盈。是清流细溪,不会嫌其短,反而可以窥斑见豹。
   往事跨越千载,我握一缕古风。古风弥漫赤山,缱绻而为佛意。赤山之行,足音铿锵。一个法僧,一段传奇,赤山风景中,有一脉人文气象,携古贯今,流连不断。
  
   2022年9月28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6247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以日本法师圆仁的游记《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为题材,并以圆仁法师的游踪顺序以及时间顺序去书写。文章构思巧妙,以一篇“日记”还原了圆仁当时入赤山法华院的情景。文章开篇为读者展示了一幅风雨交加,电闪雷鸣,惊涛骇浪的险境画面。可见圆仁法师处险境不惊不乱,有着极高的心理素养和无人可及的强大定力。待风雨散去,作者用妙笔还原了“行记”中的所见之景。这无疑为读者勾勒了一幅幽清明净,似诗如画的的人间仙境之图画。六月八日,日暮时分,圆仁携随从往山中寺院迤逦而行。作者还原了僧人相见时的情形,如开口便笑,列队欢迎,落座上茶,官员前来慰问,并送达朝廷物质。这些,无不显示了我国自古以来就待客有道,注重礼节的好风尚。作者还还原了圆仁拄杖穿越南峰拜会天门院的法空阇梨的情景。文章娓娓道来,吞吐千年,一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在它的背后有如此深层的故事与涵义,而作者运其妙笔,还原历史以真实,呈现给我们的除了令人痴迷的风景,令人好奇的人文现象,同时让读者的精神得到了洗礼。按理,这些千年故事,有着历史的陈旧与沧桑感,而此篇文章留给读者的画面是鲜活的,明亮的,作者把千年故事表现的形声俱佳,游刃有余,使得千年故事如在眼前,唤醒着读者的意识与情感。本文笔触大气而不失细腻,语言典雅优美,句式灵动摇曳,多处运用纯熟的古白话,散整错综,明白畅晓,文采飞扬,我们不得不惊叹作者的功夫!没有丰富的文史知识,和浑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是万万不可写下如此篇章。力荐品读,感受经典!问好老师祝安!【东篱编辑:李湘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0928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罗莲香        2022-09-28 19:43:05
  怀才老师以古白话写成此篇,与其内容、风格是相得益彰的。该文是为了还原圆仁大师入赤山的一段历史,那是千年前的往事,岁月的痕迹已斑驳,但作者潜心研读圆仁法师的游记,从中知晓法师留在时空中的脚印,依然散发着温度,飘荡着禅意与佛性交织的通透与大美。圆仁法师乘船渡海,万里迢迢,对险风恶浪无畏无惧,只为在东方这一处圣土——赤山修行问道。他带领赤山众弟子虔诚向佛,以慈悲为怀,普渡众生。一个人,影响着寺庙的氛围,影响着山的厚重。这段历史源远流长,意义深远。修得佛心,炼得纯粹,德行上善若水。圆仁法师游记中有赤山的如画风景,有法华院中的人间烟火与唱经诵德的修行相辅相成,有东方特有的礼节展示,其盛大的场景令人震撼,中华文明的礼仪风范熏陶着众人同时感染着读者。圆仁法师待过的寺庙从此香火连绵,佛音袅袅,游人香客慕名而来,得以教化,赤山从此闻名遐迩。怀才老师作为赤山之子,满怀赤诚之心景仰之意对法师的游记进行深入地解读,配以丰盛的想象,让文字若蝶如诗似赋,散整交错,摇曳生姿,韵律铿锵,读之身临其境,感慨万千,不知不觉穿梭千年回到古代,与圆仁法师相逢于法华院中,在一片静谧庄重的氛围中聆听其传佛论禅,荡涤灵魂。如此上乘之作,极显作者厚重的文学功底,将古文字与现代白话文巧妙结合,浑然天成,沉厚而博远。拜读受益,问候怀才老师创作辛苦了,遥握,谨祝秋祺快乐!
回复1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9-28 20:23:22
  谢谢罗老师精美点评。努力还原那一幕,希望找到一些值得我们今天依然学习的东西。不知能否达成这个目标。圆仁的日志语言还是属于唐代白话性质的,但表现古代色彩的事件,我还是倾向使用一点趋于古风的表现语言,但尽量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不好把握,是一次尝试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除了有自身的魅力,我想开放的文化胸襟,也是蓄纳往来文化的必须,所以,才吸引了太多的有益丰富中华文化的东西,包括佛教,当然,圆仁的进入,也丰富了佛教的内容,并非是一种完全的接受求法。不知这篇散记,能否表达出我对圆仁求法的精神内涵的理解,但愿可以表现其一二吧。遥握,文化罗老师秋好,谨祝编创快乐,期待你的佳作。
12 楼        文友:红花草        2022-09-28 22:29:25
  一千多年前的事情,老师来精心恢复原状,通过圆仁大法师在赤山一个多月的行迹,今天干嘛,明天又念的啥佛,吃斋行斋,一路艰辛,一路坚信,一天一天地追索,老师是真真的了不起。我对这些虽然不懂,但对佛学还是很敬佩很虔诚的。有事无事多读老师的文,必能获益,问好老师,祝福老师!
回复1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9-29 07:00:27
  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美评。就像遇到一件古字画,我做了修复,重新装裱一下,还原是心愿,但总有失真的地方,毕竟千载,岁月打磨,很多细节还是无法复原。遥握,问候秋祺,谨祝编创快乐。
13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2-09-30 19:27:47
  今天细细拜读老师大作,一章一节,犹如翻开一本历史画卷,厚重,博大,精深的佛学文化经怀才老师妙笔生花,读起来亲历赤山,再见当年之精彩。感叹老师知识丰厚文笔铿锵,佩服之至!
   祝福老师,问候老师!
   节日快乐!
回复1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9-30 20:01:47
  月亮老师好,谢谢你的美评鼓励,磨目了。写这篇小文,是因为读过那本书,马上浮现了这个想法,想还原一下那个时代的情况,可能细节上把握不是很准,但圆仁入赤山求法的过程大致是这样,没有惊天动地,只有静心求法修行,对于我们今天的人们应该是有点启发意义的。遥握,问候月亮老师秋好,谨祝编创快乐,佳作连连!
共 13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