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敏思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敏思】在麦盖提遇到的三个女人(散文)

编辑推荐 【敏思】在麦盖提遇到的三个女人(散文)


作者:彭楠 秀才,1679.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81发表时间:2023-07-09 20:59:37


   星光中,我的眼前闪现出红光村那位维吾尔大姐来。我担心,如此大规模的馕饼制作,以及如此广泛的市场铺盖,她的小小的馕饼店,会不会被馕饼大潮淹没?我把这种担心说给贺副书记,他告诉我,不会。她做的是传统馕饼,新鲜度和销售半径的限度,不会受到伽师改良创新品种冲击。我听了,也就安心不少。同时,我仍然有点后悔当初为什么不买几个馕饼带着,费不了几个钱。
   有人开始快递“馕小帅”新品种回家,这种创新品种,保鲜期长是一大特色。而我,依然只钟情于传统馕饼。因为还有些时日,曾老师仍然不建议我们购买、快递。
   十来天很快过去,到了喀什,到了返程的时候。于是,我开始实施采购馕饼及当地土特产回家的计划了。
   到了喀什古城,我们发现古城的街道两旁,到处都是店铺。为我开车的马大哥便拉着我逛了起来。他是个“疆二代”,祖籍河南。可是,他高高的鼻梁,深邃的眼窝,浓厚的“新疆口音”,已经没有河南痕迹,就是地地道道的当地人。他性格豪爽、粗放,待人热情、真诚,他说带我们去购物,他熟悉行情,不会吃亏。
   “你要买什么?可以先尝尝,好就买。”马大哥嘱咐我。
   “葡萄干、核桃、杏仁,这些是要买的。尤其是馕饼,家里点了名要买的。”我说了自己的想法。
   话音未落,马大哥就伸手拿起一个小勺,撮了一勺子葡萄干,自己先尝了起来,让我也尝尝。我摆摆手。马大哥说:“你都没尝尝,怎么知道好不好吃?怎么就决定不买?”
   接连走了几个店铺,马大哥都是大大方方去试吃,让我品尝。好像这些个店铺是他自个家开的一般。见我拘谨,不肯尝试,他就强行往我手心里放,往我嘴巴里塞。见我还是没松口,他恍然大悟说:“嗯,确实不要在景区买东西,贵!一会儿我带你去大巴扎(集市)去买。”
   其实,我只是想找一个维吾尔少妇的馕饼店而已。可是,我不好明说。即使说了,我生怕店主听到,会埋怨我们吃了他的东西,却不肯买。出了店铺,我边走边回头看店主的反应。看到店主正在跟另外的顾客谈生意,根本没有朝我们这边瞅,丝毫没有埋怨的意思。
   马大哥自以为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你是不是担心店主找麻烦?怎么会?你想,一个店铺,无人去问津,没人去品尝,他会高兴吗?不会。那说明他的货不好,没生意。反过来,你去品尝才有可能谈成生意。他只会高兴,怎么会找你麻烦?
   为了印证他的说辞,马大哥再次拉着我的手,进了另外的店铺,让我自己动手去撮,去尝试。我再也没有理由不去撮,不去尝试。当然,店主的反应没什么高兴,也没什么不高兴,平平淡淡,自自然然,很是平常。
   到大巴扎的时候,太阳已经偏西。有电话追过来,那边的两台车已经会合,去赴喀什朋友请客的晚餐了。这就让我的采购时间变得紧迫起来。而马大哥却满不在乎他请客的哥们,说晚点去吃饭没事,购物满意才是最重要的,万里之遥,来一次不易。
   这是实施采购的最后时刻,过程因此变得简单了许多,基本上是直奔主题,只要是维吾尔少妇就行,价格差不多就买。如果不巧,也只能作罢。在去巴扎买馕饼的路边摊担上,我看到了一个维吾尔少妇,还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女孩子。我停了下来,不再拘谨,尝了尝,温热,香软,新鲜着呢。也不讨价还价,就买了两大袋。这女人推荐了另外一种玫瑰花酱型的创新馕饼,说是当地人特别喜欢吃的,让我再尝尝。我说,我相信你。也不尝试,就又买下了两袋。
   马大哥说,大巴扎那里更多,更好,我回答说,“大部队”在等我们吃饭呢,不用费事了。马大哥因此取笑我,专买美女的馕饼,而且,都不还价。我报以微笑,算是默认吧。只有我自己知道,那是因为红光村的那位维吾尔族大姐。
  
  
  
  
  
  
  
  
   “雨神”曾老师
  
  
   一路上,从出发到喀什、麦盖提、塔什库尔干、伽师,17天的行程,我对曾丽娟老师的角色转换,感到眼前一亮。去喀什麦盖提前,曾老师只是一个美女作家而已,而在麦盖提“遇到”的曾老师,却像是另外一个人。
   实际上,从喀什机场,迎接我们的红光村前任支部书记南长禄口里,我就发现,曾老师已经有着一些不同了。南书记握着曾老师的手说,你真是“雨神”呀,给我们带来了久违的“甘霖”。看到我们诧异的眼神,南书记解释,喀什这地方,一年到头都难得下一次雨,算起来也就四五次。
   在库尔玛乡红光村的几天,接连三四天都是雨天。又有人称曾老师“雨神”,便觉得这称呼应该不是偶尔的巧合吧。同行的女人还好,把原本用来遮阳的伞,当成了挡雨的工具。我的问题来了,不但没带伞,而且只带了夏装,没有带春秋装。看着我裸露在冷雨中的手臂,人们都称赞我身体好。只有我自己明白,那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关键时刻,曾老师匀了一件她先生的长袖衣服给我。感觉她是以自己地主身份,主动照顾着我这个客人。
   后来,看了麦盖提县万亩防风固沙防护林展示馆,了解到生态环境与雨水的正比例关系,也就为雨水高兴着。这里的人,对于雨水是欢迎的,因而对我们带来了雨水,也一并表达了欢迎。继而,我也就不在意天冷的意外,感谢起冷雨来了。
   接下来几天,我才看清楚,红光村的人称曾老师为“雨神”,是有着更深层次内涵的。
   在麦麦提.伊莱克大叔家里,受到的礼遇是高规格的,因为他家为我们杀了一只羊。在我的老家,一般的客人,桌上有鱼有肉;重要的客人,杀鸡;贵宾来了,杀猪。一只刀郎羊,市场上卖两千多一只,怎么地都堪比老家杀猪了。
   84岁的麦麦提.伊莱克大叔,拉着曾老师的手,用半生不熟的国语加上维吾尔族语,不停地说着话。尽管听不懂他说什么,但是,我们都能感觉到那种暖流在涌动。2014年麦麦提大叔说曾老师给他取了外号叫“大叔”,问旁人“大叔”是什么意思?惹得大家哈哈大笑。他拿出年轻时候穿军装的照片给大家看,当时就让女人们叫嚷着“哇,帅呀!”大叔愣神了,再一次不知发生了什么。大叔一高兴,在屋外的空地跳起了刀郎舞。
   麦麦提大叔的热切不是个例。红光村里的老乡,渐渐得知曾老师夫妇回来看望大家,不断有人过来请吃饭,古丽尼沙.阿不力孜大姐,木沙.库完大哥,南长禄书记,赵文明主任,还不包括库尔玛乡何书记,以及曾老师夫妇资助过的几个家庭。只不过,有些家庭经济不宽裕的,被曾老师婉拒了。
   红光村乡亲对曾老师夫妇的热乎劲,让我们看出,他们夫妇是受人尊重的。乡亲们的一顿饭,表达了亲人般的温暖。曾老师夫妇四年前在红光村的几年时间,是很受村民喜欢的。我因此也投过去一份敬意,给原先只是网络作协普通工作关系的曾老师夫妇。
   在库尔玛乡招待所,曾老师说起几年前在这里生活时,条件很差,缺水,洗漱很不方便;上厕所,也要走出家门一段距离。回想起来,不知道当年是怎么挺过来的。现在好多了,这些问题都解决了。
   而说起这里的变化,曾老师仿佛是夸着自己的家乡一样。你看,这些路全部都修好了,宽敞,平坦;你看,房屋的屋顶全部翻新了,清一色的蓝色的瓦,好看;你看,麦麦提大叔的孙子,国语说得特地道,还会俏皮话:脑袋被驴踢了;你看,饭店维族女服务员多了,原先不会说国语,就业面窄……
   到了麦盖提县城,每天都有老朋友到宾馆来看望曾老师夫妇。有几个是库尔玛乡荣调到县里的,工作关系,当了领导,请吃一顿饭不是难事,不会像红光村乡亲请吃那样感动。但是,每天都有人看望,请吃,规格还不低,让我们对曾老师夫妇在县一级的影响力,开始刮目相看了。
   来看望的这些干部,汉族人居多,有的还是老乡。看着他们忙碌的样子,作为长者,自然要说些注意身体之类的客气话。寒暄中,引出许多体己话,得知很多人都是忙得多年没有休过探亲假,没有节假日,没有周末,没有晚上。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把这么私密的话对曾老师说出来,这是什么样的信任。这是把曾老师当成亲人,当成可以掏心窝子的大姐了吧。
   看来,2014年至2017年,曾老师夫妇驻扎在麦盖提县库尔玛乡红光村的生活,以及著述的长篇报告文学《亲历:我的新疆之家》是不同凡响的了。
   这本书,是以南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库尔玛乡红光村为背景,介绍了五十多年来,各民族之间建立的深厚情谊,村民之间互助、互学、互帮,邻里之间和睦相处,通过一件件事例和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凸显生活在新疆很基层的人民群众应有的和谐状态和它的历史传承,表现出民族团结给这个村庄带来的幸福生活。民族团结不是口号,而是每一个人都去践行的一种良好风尚。
   四年一本书,一本长篇报告文学,不但采访记录,还在跟老百姓打交道的时候,跟随村干部宣传政策,对家庭贫困的,自掏腰包开展助学活动。四个年头,跟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这本书,引起了上上下下广泛的关注,被各级政府当作了研究新疆民族关系的第一手资料。
   离开麦盖提那天,麦盖提县的几个领导来送行,红光村的老书记南长禄送来了八箱新疆大枣,赵文明也专门从红光村赶到麦盖提县城,为我们饯行。
   看着这些礼物,回想在麦盖提温暖的一幕幕,我禁不住侧脸看着曾老师,好像想看出个究竟。曾老师对我一笑,问道,怎么?不认识我了?是呀,感觉在麦盖提遇到的,是另外一个曾老师。
  
  
  

共 8700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散文《在麦盖提遇到的三个女人》叙述翔实,人物形象生动鲜活。作者首先详尽的介绍了第一位女主人赵明明(学名赵文明)。她是村里的妇女主任,热情好客,干净爱美,吃苦耐劳,不只自己家庭生活小康,而且政绩卓越,事业辉煌。特别是在带领村民群众治理沙漠,脱贫致富攻坚战役中硕果累累。在茫茫沙漠中植树造林,对麦盖提人而言是极大的挑战。缺水,缺电,缺技术,缺资金,他们通过在内蒙、宁夏等地区学习,采取了在沙漠中开凿机井357眼,铺设滴灌带10亿米(可绕地球2.7圈),开挖排碱渠68公里的方式,艰难地跟沙漠开战,千方百计提高树木成活率。展示馆的资料显示,2012年以来,这个30万人口的县域,10年时间植树造林41万亩,植树2.2亿株,构筑了一道东西长约2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的绿色长廊。这210多万人次之中,无疑有着赵文明的身影。“沙漠美吗?”千万个赵文明,肩挑手抬,栽树浇水,铺设滴管,顶着烈日,洒下汗水,日思夜想……令人钦佩敬仰!第二位女主人公是位卖馕的维族少妇。她是红光村人,是位维吾尔族大姐。她做的民族馕饼,香喷喷,软绵绵,不乏嚼劲,富有民族食品特色,她的生意兴隆,勤劳精神也是令人钦佩。第三位女主人公是“雨神”曾老师。之前曾老师只不是一位美女作家而已,后来,曾老师夫妇驻扎在麦盖提县库尔玛乡红光村,著述的长篇报告文学《亲历:我的新疆之家》不同凡响。这本书,是以南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库尔玛乡红光村为背景,介绍了五十多年来,各民族之间建立的深厚情谊,村民之间互助、互学、互帮,邻里之间和睦相处,通过一件件事例和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凸显生活在新疆很基层的人民群众应有的和谐状态和它的历史传承,表现出民族团结给这个村庄带来的幸福生活。民族团结不是口号,而是每一个人都去践行的一种良好风尚。四年一本书,一本长篇报告文学作品,不但采访记录,还在跟老百姓打交道的时候,跟随村干部宣传政策,对家庭贫困的,自己掏腰包开展助学活动。四个年头,跟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本书,引起了上上下下广泛的关注,被各级政府当作了研究新疆民族关系的第一手资料。虽是一行八人组团飞越万里,赴喀什麦盖提库尔玛乡红光村采风的记叙文章,但却描写了三个女人的光辉形象,还有祖国各民族团结友爱,事业飞速发展变化的大好形势让作者自己还有广大读者不能忘怀,感慨万千!好文倾情推荐阅读分享,问好作者!【敏思编辑:介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介非        2023-07-09 21:07:20
  好文倾情推荐推荐分享,谢谢作者彭楠老师!
江山美丽,江山多娇,江山如画,我爱江山!
2 楼        文友:情满珠江        2023-07-10 09:43:17
  好文好编,谢谢二位!辛苦了。
雪之韵 冰之魂……妍冰
3 楼        文友:情满珠江        2023-07-10 10:43:00
  此次新疆之行,收获满满。结识了三位不凡女性,尤其是曾老师,四年一本书,且成了各级政府了解研究新疆民族关系的第一手资料,令人钦佩!
雪之韵 冰之魂……妍冰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