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传奇小说 >> 【文璞】文明迁徙(小说)

编辑推荐 【文璞】文明迁徙(小说)


作者:益水 白丁,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11发表时间:2024-04-18 15:55:50
摘要:经过科学家连续十五年的科考测量证实,地球上所有的山峰都在向着地心方向塌缩,所有陆地的海拔都在逐年降低;与之相反,所有海沟、海盆等深海区域的海床都在抬升,固态的地壳正渐渐像蛋壳一样均匀地包裹在地幔之外。根据数字模型测算,大约再过五百年左右,地球上的所有陆地都将淹没在海平面以下……留给地球人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马尔克斯说:凡是爱无法治愈的病,药物往往也无能为力。特别是对于记忆受损,意识模糊的人来说更是如此。浓烈炙热的亲情在记忆里留下的烙印是最深的,最难以忘怀的,它永恒地潜藏在意识的最深处。一个来月医生竭尽全力的救治只是让周竹韵保住了性命,但她的意识却始终无法被唤醒。可就在周竹君抚摸着姐姐手臂上的伤疤,在她耳边呜咽的时候,姐夫张楠清晰地看到周竹韵嘴角微微上翘了一下,眼里流出了泪水。他激动地喊道:“醒啦!醒啦!竹君你快看呐!”
   周竹君赶紧止住了悲痛,抬起头来注视着姐姐面部的表情。嘴角上翘的表情太短暂了,周竹君抬头的一刹那已经错过,但姐姐眼角清澈的泪滴却分明还挂在脸颊。周竹君转身抱住身后姐夫,激动地哽咽道:“醒啦!终于醒啦!我早就说姐姐一定会好的……”
   出发的时间到了,周竹君携妻子和两个宝贝儿子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他实在无法割舍的家,踏上了遥远的异国他乡。飞机在空中飞行,耳边是单调烦人的嗡嗡声。周竹君闭幕沉思着,不幸离世的母亲、年迈的父亲、病榻上眼角含泪的姐姐,这是他永远的牵挂。母亲走了,可他又怎么能抛下至亲至爱的父亲和姐姐呢?他暗暗打定主意,他要辞去美国的工作回中国,他要回到亲人身边,一边工作一边尽孝,肩负起照顾父亲和姐姐的职责。但他也清楚地知道,说服妻子是一件棘手的事情。
   回到美国后不久,周竹君就背着妻子去找研究所的负责人鲍勃,说了自己辞职回中国的想法,鲍勃挽留的同时也表示尊重周竹君的选择。接下来就是如何说服妻子了。其实,自从中国返回后,艾伦·玛西拉就发现丈夫就像变了个人似的,整天沉默寡言,脸上很少能看到笑容。直觉告诉她,他们之间会有什么事情要发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一个周末的晚上周竹君终于和妻子摊牌了。
   “艾伦,我有一个重要的想法想和你商量,不知你是否能理解和支持?”
   “亲爱的,我一向尊重和支持你,何必这么客气呢?”妻子略显惊讶地望着丈夫。
   “我想回中国的大学工作,我的同学已经帮我联系过了。那里的工作环境、研究水平、薪酬待遇与这里相差无几。最重要的是,我回去工作后可以很好地照顾父亲和姐姐,我真的无法割舍他们而独自享受生活。回到美国这些天,我没有一天不在思念他们。我爱他们,深入骨髓,我要肩负起这份应尽的责任。你愿意和我一起回中国工作吗?”周竹君双目紧盯着妻子的表情,希望能得到她的理解与认同。
   尽管艾伦·玛西拉的思想有所准备,但周竹君的这个决定还是让她感到意外。多年的共同生活经验告诉她,周竹君的这个所谓的想法其实已经是一个无法改变的决定了。她爱自己的丈夫,但从内心深处却无法理解他这样毫无厘头的想法。
   “我理解你对父亲和姐姐的关心与牵挂,但我们都有各自独立的家庭,他们的困难应该由国家和社会负责解决,中国现在的社会保障是很完善的,你为什么非要去争取这份不该属于你的责任呢?”艾伦·玛西拉迎着周竹君火辣辣的目光道。
   “不,艾伦,你不理解中国人‘家\\\\\\\'的观念。我从这个家走出来,我永远有义务承担这个家的责任。中国人心中的‘家\\\\\\\'既包括夫妻儿女构成的小家,也包括曾经养育自己的大家,这个大家有父母还有兄弟姐妹。”
   “我真不理解你这种自作自受的奇怪想法,难道一只破壳而出的小鸡还要为那个曾经孕育过它的蛋壳永远负责下去吗?人生而自由,谁也不是谁的附属物,包括父母。养育子女是他们的法定责任,子女成人后就是独立于父母之外的自由人了,与父母互不隶属,而你为什么还要被那些早已过时的所谓传统道德绑架在那个曾经的窠臼上呢?”
   “不,艾伦,这完全是两码事。中国人讲究‘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崇尚‘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的孝道文化。这不是道德绑架,而是做人的良心和底线。”
   艾伦·玛西拉的父母都是美国大学的教授,但他们因为政见不同,每当大选的时候就闹矛盾,最终分道扬镳,那时艾伦·玛西拉才六岁。父母离异后,她跟随母亲生活,逐渐与父亲疏离,以至于到了陌生的地步。也许是这样生活经历的缘故吧,她根本无法理解丈夫对父亲的那份感情。
   在艾伦·玛西拉眼里,爱情和婚姻纯粹是两个人的事情,她真诚热烈自由奔放,但也狭隘自私。但在周竹君的眼里,爱情固然是两个人的事情,但婚姻却是两个家庭的事情,爱屋及乌是夫妻双方应有的包容与宽厚。
   “周竹君,我完全不理解你作为现代知识分子,思想里竟然还有这样落后守旧的观念固执地残存着。这次我陪你在中国呆了一个月,说实话,我真的无法适应你们那里繁杂的礼仪,无法认同那些被三亲六故绑架了的所谓人际关系,更无法下咽那里添加了奇离古怪调料的饭菜。”艾伦·玛西拉显然有些忍无可忍,“如果你执意要回去,我无权阻止,但我绝不会随你到中国生活!”
   话谈到这种地步,已无法继续下去,彼此冷漠地各自休息去了。
   一段时间的冷战过后,夫妻双方的观点还是没有半点松动,直率的艾伦·玛西拉提出了离婚,周竹君答应了她的请求,二人的婚姻走到了尽头。两个孩子每人领养一个,周竹君带着小儿子周立仁回到了中国,回到了兰州市他难以割舍的家,回到了至亲至爱的父亲姐姐身旁。此后的十几年里,周竹君也曾带着周立仁到美国看望过艾伦·玛西拉和大儿子周立德两次,但都是来去匆匆,很难做更深入的沟通。
  
   六寻根
   弟弟周立仁开着他的智能飞行汽车带着哥哥周立德到达“文明迁徙(CM)”工程中国项目部报到完毕已是周五的下午了,办理完必要的手续,他们就一路飞驰直奔他们共同的家。爷爷爸爸还有姑姑一家人已经准备好了丰盛的家宴等着他们兄弟二人。
   周立德虽然很多次通过全息影像与中国这边的亲人沟通过,但这还是他长大之后第一次踏进这个也属于他的中国之家。浓烈的亲情很快让他融入其中。年迈的爷爷一刻不离地守在大孙子身边,不停地用微微颤抖的手给他夹菜,父亲姑姑姑父也是嘘寒问暖,热情备至,表姐在厨房里忙得不亦乐乎,恨不得把家里好吃的都端餐桌。年近三十的周立德从未享受过这样盛情的招待,受宠若惊的同时,感觉有一点不自在了。
   第二天,爷爷周永泰要趁着儿孙团聚去周氏宗祠续写家谱。一家人租了一辆宽敞的商务飞行汽车来到了黄土高原深处的周家庄。这是周家的根,是两千多年前周家的发祥之地。飞行汽车停在村口的停车场。走进村庄,古朴典雅的民居白墙黛瓦,原本浓密高大的槐树大部分已干枯死亡,只剩零零星星几颗,枝叶虽不算茂盛,但还顽强地挺立在小路两旁。青石板铺就的街道蜿蜒曲折,有一种穿越时空,回到悠远过去的感觉。村子不大,一行人很快就走到了村中心,一座雕梁画柱的祠堂耀入眼帘,规模虽然不大,但却威严壮观。祠堂正门两侧挺拔的紫红色廊柱上,两幅描金对联赫然其上:上联:饮水思源,敦睦宗亲宣孝道;下联:慎终追远,弘扬祖德树仁风;门庭正中央“周氏宗祠”四个金色大字在阳光照耀下熠熠发光。大殿中央巍然耸立着几尊高大的塑像,爷爷讲这是周家先祖中功成名就的大人物。步入其中,仿佛还能听到那庄重神秘的历史脚步声在回荡。大殿前是香炉和祭台,爷爷领着一家人毕恭毕敬地焚香叩拜。周立德从小在美国长大,自然不解其中之意,只是有样学样地跟着众人一起跪拜。大殿两侧各有一间整洁的厢房,右侧厢房是工作间,左侧厢房贴墙摆放着一排黄色木柜,透过柜子门的玻璃可以看到里面整齐地摆放着一摞摞纸色发黄的周氏家谱。厢房中央是一张五六米长的实木长桌,上面摆放着文房四宝。祠堂工作人员自然也是周姓的后人,听说要续写家谱,一位须发花白的长者向爷爷周永泰问了名号,笑呵呵地抱拳施礼道:“按辈分我应该晚您一辈,称呼您叔叔才对。”他边说边准确地找到了周永泰这一门人的谱系。周永泰也赶紧抱拳还礼道:“都是一家人,都是一家人。”
   周氏家谱的续写和中国其他姓氏家谱的续写大同小异,都是在加丁添口后要把新人的信息一式两份填写在家族的谱系中,一份留在“周氏宗祠”,一份自己带回留存。一家人在长桌上小心翼翼地翻开用毛笔小楷书写得工工整整、密密麻麻的家谱,仔细阅读着上面的信息,周立德和周立仁更是好奇地查看着。
   周氏家谱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在那些有所成就的每一个名字下面都有几句言简意赅的注释,注明他们的功绩,以供后人敬仰和学习。周立德和周立仁几乎同时激动地发现一个熟悉的名字——周智明。下面的注释是,此人开创了知识输入人脑的新纪元。按家谱上的辈分排列,周智明是他们的六世祖。
   这是一个何等骄傲的名字啊,这个人的名字已经写进了他们的教科书!所有学习人工智能的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像学化学的知道门捷列夫,学物理的人知道牛顿、爱因斯坦,音乐人知道贝多芬一样。紧挨周智明下边的名字是周默生,他的名字下边也有一行小字注释:接受“知识传输”的第一位未成年人。这是他们的五世祖。
   第一次看到周氏家谱的周立德、周立仁兄弟俩彻底被震撼了。这份家谱就像一股涓涓细流,跨越千山万水从远古汩汩而来,它承载着祖先的基因和血脉,流入了每一个周氏后人的心田与血液之中,浇铸出他们的神与魂,即使他们漂泊四海,也永远无法抹去这血浓于水的深深烙印。这份家谱也像一颗枝繁叶茂参天大树,每一根蓬勃生长的枝枝杈杈都源于深深扎根于黄土地上的根脉。他们兄弟俩由于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突出成就,被中美两国选送给联合国“文明迁徙(CM)”工程项目组,不也是在延续和继承祖先的宏伟事业吗!他们为出生在这样一个家族而感到自豪,也为自己从事的这份事业而感到骄傲。而现在他们的大脑里的知识,有多少就是得益于二百多年前祖先发明的“知识传输”。这份家谱给了他们力量,让他们更加信心百倍地投入到为人类建设新家园的伟大事业中去。
  
   七全息数字孪生仿真系统
   地球气温一年高过一年,海平面不断上涨,陆地面积日益减少,人类生存危机日甚一日,“文明迁徙(CM)”工程也加快了实施的步伐。为了尽快全面了解“新家园(NEWHOME)”星球的环境,人类利用高速粒子加速器发射了由35颗智能粒子组成的全息调查系统,它们载着人类最后一线生的希望,以光速十分之一的速度飞向那颗被寄予厚望的星球,对那里的地质地貌、气候、环境、动植物、矿产资源等进行详细调查。地球人经过四十九年的漫长等待,35颗智能粒子终于陆续传回了“新家园(NEWHOME)”星球生存环境的信息。人类根据这些详实信息,开始利用超级计算机人工合成两套与真实环境完全一样的“全息数字孪生仿真系统”,供地球人做登录这个星球前的论证和模拟演练。一套是设中国的兰州新区的“全息数字孪生仿真系统A”,一套是设在美国丹佛市的“全息数字孪生仿真系统B”。两个城市的海拔都比较高,可以暂时不用担心海平面上升的威胁。
   “文明迁徙(CM)”工程十分繁杂,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为浩大艰巨的工程,而且持续的时间长。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还是人的选择和培养。
   首先是人员筛选问题。自从二百多年前,周智明开创了“知识传输”的先河之后,从理论上讲,人大脑里知识量的多少应不再是困扰个人发展的因素。然而,大量实践证明,科学家们单纯的想法与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还有不小的差异和冲突。“知识传输”让人类发展突飞猛进的同时,负面作用也给人类带来了很多麻烦,引发了一系列科学伦理问题。比如“知识传输”技术被坏人或恐怖分子利用,险些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还有,给未成年人进行“知识传输”造成了青少年不思进取,消极待“输”思想的蔓延,让人类几千年来传承的积极上进的美德陷入了危机。另外,生活经验是不能靠传输获得的,如果“知识传输”的量与人的阅历反差太大,智商和情商严重不匹配,就会造成人格扭曲,形成“巨婴”。好在人类及时发现了这些问题并制定了相应的规范,给科技的利刃加装了保险。第一,禁止给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进行“知识传输”;第二,成人接受“知识传输”必须先进行严格的品德情商(CMEQ)测试,严格禁止向有极端思想倾向的人进行“知识传输”;第三,接受“知识传输”的人必须具有相应的学科知识素养,输入前要进行测试。只有参与人类重大科研项目的科学家才可以根据科研需要,经审核批准进行跨界“知识传输”。
   其次是人的寿命问题。“文明迁徙(CM)”工程从设计到探测,再从发射智能粒子到“数字孪生仿真系统”的基本建成,正常人的寿命是不够的,因而,被遴选进入这个关乎全人类命运的“文明迁徙(CM)”工程项目组的成员都被注射延寿药物,寿命比普通人延长约40年,可达到160岁,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科研项目的连续性。

共 34506 字 7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想象力丰富、构思独特的科学幻想小说,也是对人类文明的深刻思索。通过对珠穆朗玛峰的科学测量,得知地球上的所有陆地都将淹没在海平面以下。悲观绝望的人类现出原形:银行出现挤兑,消费场所人满为患,连“葛朗台”式的人物也顿悟般地加入了铺张浪费的大军,各种暴力犯罪案件激增,宗教场所里都挤满了虔诚祈祷的信徒,无恶不作的人突然立地成佛,平时和善的人开始为非作歹了。然后,科学界传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在距离地球4.4光年的一个恒星系中发现了一颗适宜人类生存的行星被命名为“新家园(NEWHOME)”。不久,联合国启动了一个拯救人类的庞大工程——“文明迁徙(CM)”工程。工程在中国和美国分成两组,人类利用高速粒子加速器发射了由35颗智能粒子组成的全息调查系统,人类根据这些详实信息,开始利用超级计算机人工合成两套与真实环境完全一样的“全息数字孪生仿真系统”,令人欣慰的是,二百多年前“知识传输”的创始人周智明的两个后人,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周立德和周立仁分别在自己的国家参加到两套“全息数字孪生仿真系统”的建设中。他们把人类的受精卵和一批集中了人类所有智慧的高智商机器人一起发射到那个遥远的星球,让受精卵发育成胎儿,最后在机器人的护佑下让这些婴儿在新环境中长大,并传授给他们人类的知识和技能。系统A 由于中国人刻苦耐劳,率先开始启动,他们只是过着原始生活的文明人与土著“袋人”和谐相处,互相帮助,遇到冲突及时道歉化解,自己更生开发矿产,在这个距地球4.4光年外的星球上顽强生存下来,利用地球人上百万年聚集起来的智慧开疆拓土,在这个陌生的星球上建设美丽的家园,实现人类的异域复兴。但系统B采用了与系统A完全不同的处理方式,社会达尔文思想主宰了系统的运作,人类利用自身优势驱逐虐杀“袋人”,地球人基地周围的“袋人”部落已被摧毁,人类抓捕现有的“袋人”进行极其残酷的驯化 ,本来充满地球人智慧、让人类异域重生的功勋设备,如今却成了人类野蛮犯罪的温床。这些令卡内尔(周立德) 感觉非常残忍,终于因为执着自己的观点被暗害。卡内尔离异的父母却因为共同的理念联合起来,促成向联合国在会议上通过播放人类历史上的历次占领与种族灭绝,反思两种不同文明思想的介入,最终导致了A、B两个系统工程的差之千里。人类的“文明迁徙”工程,仅仅只是为了简单的物种延续吗?当然不是,它必须是符合人类共同价值观认可的文明,而不是一区一域一个群体思想意识上的偏见。为此,再艰难的改变也必须进行。联合国“文明迁徙”工程委员会做出了艰难的抉择。“人类不应该把自己经历的痛苦和那些野蛮的残渣跨越时空带给未来,宇宙文明不应该再有带血的脚印!”“宇宙真的是黑暗森林吗?被发现就意味着被消灭?按照这样的逻辑,宇宙最终只能有一种文明孤独地存在。不!绝不会是这样!宇宙应该、也必须是各种文明共同的家园!万物共存才是文明存在的基石!”“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就做好准备,用包容和合的心态接纳一切域外文明,让地球文明成为宇宙文明的典范和灯塔!只有这样我们的文明延续才有意义,人类文明才能得到永生!”这些观点使人产生了共鸣。人类又一次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良知克服了偏差,匡正了文明发展的方向。文章结尾寓意深刻,已过耄耋之年留守在地球的人们望着“文明方舟”号飞船载着人类的全部希望和千万年积累的全部智慧缓缓起飞,在人们头顶上空画了一个漂亮的圆圈作为最后的告别,飞向未来,实现了永生。文章很有深度,感谢作者分享。【文璞书苑编辑:寂寞看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静净        2024-04-18 21:44:49
  关爱地球,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人类文明才能永生。令人思考的一篇小说,寓意深刻。欣赏点赞!
2 楼        文友:飞不高蝴蝶        2024-04-18 23:11:36
  欣赏益水老师的小说,奇思妙想,思接浩瀚,妙哉!
3 楼        文友:别似幽居人        2024-04-20 09:30:29
  很好的一篇科幻小说,结构完整,情节曲折,想象丰富,启迪思考。洋洋三万多字,遨游九万里长空,老师创作辛苦了!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