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文璞】看电影《阿莫阿依》有感(随笔)

编辑推荐 【文璞】看电影《阿莫阿依》有感(随笔)


作者:雪山白杨 白丁,32.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90发表时间:2024-07-09 19:21:05
摘要:影片中,适龄上学的阿莫阿依只读了一年便辍学了,直到扶救工作队的年轻人深入普通人家调查时才被关注到。经过乡里、县里的汇报与讨论,扶救工作队清楚地认识到控辍保学不仅需要资金的投入,更需要感情的投入,并下定决心彻底解决教育上的陈年老账,阿莫阿依在扶救工作队的帮助下重返学校后,却面临着大龄学生重新入学的现实因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珙桐花为名的桐华培优班应运而生。在桐华培优班,成绩优异的阿莫阿依也逐渐看清了自己的梦想,希望考上师范学院后回到新建的村小当老师,为自己家园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少女的梦想之路已经启航,未来不可限量。从此,女孩阿莫阿依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懈努力,倍加珍惜、奋进。为此,必将改变她自己一生的人生。   

【文璞】看电影《阿莫阿依》有感(随笔) 7月4日这天,正在午休,被同事的一个电话将我从午休的朦胧睡意中惊醒。下午去不去看电影?这是单位组织集体活动发的电影票,我有两张,另一位同事下午要忙于写材料。由于我在午休,未看微信,打电话来告知我。同事说:“反映的是脱贫攻坚方面的电影”。其实我当时很不想去。手头也还是有工作要做,但可以暂缓一下。加之下午下班有事还要去中江。下午,我想早点回中江。但还是答应了同事的邀请。
   我有幸参加了这次集体活动,观看电影《阿莫阿依》。当看到感动的镜头还是不时泪眼朦胧。如果能将这部电影能让学校组织观看最好,或许会对一些学生有所触动,特别是当今社会的孩子、学生,具有极深的教育意义。当然要比学校、家庭家长做许多的工作管用,可能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或许对学生学习或一些学生今后的人生有所启迪,有所帮助,皆有可能的。
   这部电影反映的是:小凉山一个普通彝族家庭的女孩阿莫阿依辍学后,在当地政府扶救工作队的帮助下重新回到学校开始读书的故事。这部影片中,适龄上学的阿莫阿依只读了一年便辍学了,直到扶救工作队的年轻人深入普通人家调查时才被关注到。经过乡里、县里的汇报与讨论,扶救工作队清楚地认识到控辍保学不仅需要资金的投入,更需要感情的投入,并下定决心彻底解决教育上的陈年老账,阿莫阿依在扶救工作队的帮助下重返学校后,却面临着大龄学生重新入学的现实因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珙桐花为名的桐华培优班应运而生。在桐华培优班,成绩优异的阿莫阿依也逐渐看清了自己的梦想,希望考上师范学院后回到新建的村小当老师,为自己家园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少女的梦想之路已经启航,未来不可限量。从此,女孩阿莫阿依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懈努力,倍加珍惜、奋进。为此,必将改变她自己一生的人生。
   看完电影后与同事交流、讨论,这部电影就是应该多加强对学校的宣传,特别要去学校,让学校抽挤出时间来组织学生看这部电影《阿莫阿依》。对的,同事说。
   电影有许多个感人镜头,让人泪目,让人不由感动,那镜头老是浮现脑海、眼底。电影出现的第一个镜头,就是大凉山阿莫阿依的妈妈在半山坡扛起一捆玉米杆下山的情景,在音乐节奏、强重低音配音下,不管步行声音,还是下山抗在肩一晃一晃的重物发出的声音,都显得那么苍劲有力、有节奏、感人。艰苦有贫穷农村生活,特别是在大凉山生活的人们。像这样在山上干活、背篓下山的片段多达好几个,一个个的镜头即生动又具体。对于小凉山山区来说,那里祖辈生活在这里,唯一就只有硬扛,为了家里人生活得更好。
   阿莫阿依家有三姊妹。阿莫阿依是大的,家里还有老二(女),老三(小弟),家里有奶奶、孩子父亲,父亲长期外出打工,工程队工资不高。县扶救工作队和学校老师。这家人祖辈都生活在这座大山里,她们的祖辈创下基业,修建的房屋是当地大山有名气、有特色的民宅,也反映了唯一最高最远马鞭山贫穷人现实生活。阿莫阿依的父亲长期在外打工,没有文化。当年,驻地的村干部和学校多次做过大量的工作,包括父辈。而如今这家孩子都不愿意去读书,一样做了大量工作。
   阿莫阿依这孩子在家排行老大(适龄学龄),由于一直要带最小的弟弟,要背在背上干活,妈妈要上山干农活。阿莫阿依只有背着弟弟做家务、喂猪等。阿莫阿依为了要带最小弟弟和妹妹,自愿放弃继续读书的机会。她读书时的成绩特别优秀,后来弟弟长大读书了,她还帮助弟弟成绩进步,小弟弟也成为一年级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老师也特别喜欢。可她只读了一年级,阿莫阿依当年读书成绩优秀,老师特别喜欢她。阿莫阿依放学回家,不忍心看到小弟弟每天撕心裂肺的哭喊,每天奔跑于家里与学校之间,一个字“累”。
   阿莫阿依二妹,很小(估计怕只有三四岁),由于当年阿莫阿依读书,二妹还是要背弟弟,担起把带到三弟弟带起的责任。这孩子自己都还是个孩子!这孩子用尽各种方法,小弟依然还是要哭闹,撕心裂肺的哭闹。阿莫阿依读书依然每天这样奔跑在读书路上(每天要早出蹦跑在崎岖的山路上去读书,家离学校很远,天刚亮就要出发),回家带弟弟、做家务。她自己不忍心让弟弟哭闹和妈妈辛苦。又想到要帮助妈妈减轻负担,想到要把弟弟带好,不哭不闹。莫阿莫阿依后来放弃了继续读书的机会。不管老师和校长去家里怎么劝导,阿莫阿依依然躲到外面不愿意见到老师和校长。无论老师和校长怎么喊!
   按照当时当地政策,必须要脱贫攻坚,深入普通人家调查时才被关注到阿莫阿依,政府会议要求必须统计未读书的孩子,应读尽读,必须解决读书难的问题。当然,政府和学校在之前也做个大量的工作。阿莫阿依都已有十四五岁了(家里都准备说婆家,也就是说定亲),马鞭山山上像她差不多大的孩子还很多。在属地政府、村、学校多方努力和工作下,阿莫阿依继续返回到了学校读书,但与三弟弟和二妹妹一起读书一年级。高年级学生和同学有时还笑话阿莫阿依和其他大龄的同学。学校跟阿莫阿依耐心工作,不要因为同学的笑话、讽刺,而放弃再次读书的机会。阿莫阿依坚强,包括与她一样大的好几位孩子。考虑好到孩子年龄问题,县政府工作队和学校领导多方想办法,在县城里成立了特优班,要求师资力量根据现状学生情况进行配置最好的老师。
   县城特优班择优,阿莫阿依通过了学校测试,包括其他同学,如愿去到了县城特优班读书。阿莫阿依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特优班成绩很优秀,当课代表,她常常帮助后进同学进步。通过她艰苦努力,最终明白了自己的梦想,将来一定要做名教师,希望让山里更多的孩子读书。阿莫阿依成绩优异,她也逐渐看清了自己的梦想,希望自己能考上师范学院后再回到新建的村小当老师,为自己家园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力量。
  

共 228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倾注深情的读后感。首先,这个故事非常感人。作者先大致概括这个故事情节,然后抓住文章中感人的细节:一是从贫困入眼。阿莫阿依的妈妈在半山坡扛起一捆玉米杆下山的情景,很有代入感;阿莫阿依一边上学一边在家带弟妹的情节让人唏嘘;弟弟的哭泣震撼影片的始终。这些细节让读者仿佛看到画面,听到声音,和作者和影片中主人公一起痛着。二是做脱贫工作的艰难。老百姓没有文化,思想守旧。当地风俗习惯,辍学儿童比比皆是,政府工作者面对困难重重,分析情况、解决对策等。作者通过这两个细节,歌颂了国家脱贫政策深入人心、落到实处,让我们看到以“阿莫阿依”为代表的很多祖国花朵在政府的扶持下回到校园,灿烂绽放。也表达了大凉山孩子勤劳、坚强、纯朴、刻苦、感恩的优良品质。这篇文章思路清晰,一气呵成,语言朴素,感情沉郁,抓住重点,表情达意。如果把“感”再深入挖掘,效果更佳。比如:挽救一位失学儿童,就是挽救一个家庭、一个地区的未来等。感谢作者赐稿文璞,欢迎大家或各位老师欣赏。【文璞书苑:飞不高蝴蝶】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飞不高蝴蝶        2024-07-09 19:22:28
  一篇倾注作者深情的读后感,让我们看到远方。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和我们有关。
2 楼        文友:雪山白杨        2024-07-09 20:54:42
  感恩书院编辑老师推荐分享、经典评论。向老师问好!祝老师工作顺利,万事顺意平安健康!
3 楼        文友:贵州王先生        2024-07-10 17:36:25
  欣赏诗友佳作,感佩才情,学习问好诗友,祝愉悦!
回复3 楼        文友:雪山白杨        2024-07-10 22:33:04
  谢谢老师点评,问好老师,祝老师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一切安好!
4 楼        文友:寂寞看风        2024-07-10 21:52:38
  一篇精彩的观后感,把我们带入电影的精彩情节,让人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回复4 楼        文友:雪山白杨        2024-07-10 22:31:34
  感恩老师鼓励,问好老师!祝老师工作顺利,平安健康!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