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人世间】东北大饭包(散文)

精品 【晓荷·人世间】东北大饭包(散文)


作者:何叶 探花,22663.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08发表时间:2024-08-31 17:43:25

这次回东北,我每天早晨都会去哈市道里区的红专早市逛。有时,我会吃他们早市的东北大饭包。大饭包可谓是东北的一大特色美食,一张大白菜叶包裹一些米饭、花生米、茄子泥、还有一些青葱、香菜,肉酱或者是鸡蛋酱。每天排队买的人很多。
   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我对大饭包有着很深的印象。因为从小的时候,我奶奶和母亲就喜欢给我们做大饭包,大饭包不仅好吃还扛饿。为此,我家隔几天就会吃一顿大饭包。当然了,那时的大饭包食材不像现在放的样式多,只是放一些简单的葱酱和一些土豆和茄子,但我们一家人吃得也很香。
   为了给家庭多增加一份收入,母亲每天从医院下班回来,傍晚时分,都会上集市上卖大饭包。奶奶提前在家蒸好米饭,准备好食材,母亲到家不吃饭,就推着车走出家门。那时我们街上就我家独一份卖大饭包,独一份的美食,也成为了一个亮点,因此排队买的人很多。“何家美食大饭包”就是我家的名号。后来许多商家开始模仿,相继有许多推车支摊卖大饭包的。但他们多数是白米饭的大饭包,而我家则是高粱米饭的大饭包。白米饭的大饭包卖的价钱会贵一些,细粮嘛,细做。而我家都是高粱米饭的大饭包,粗粮,相对价钱就会便宜一些。奶奶说:“自己家产的粮食,挣出成本辛苦钱,余外的再稍微挣一些零花钱,够填补家用就行。”
   母亲卖大饭包实惠,一个大饭包每次都会卷很多米饭和一些配菜。为了做好大饭包,让一些贫民百姓都能吃饱满意,母亲曾精心研究过,一个大白菜叶能卷多少米饭,能放多少食材,吃完会不会饱?第一顿的大饭包母亲让我们全家人亲自吃一下,老叔饭量大,以他的饭量为准。一大碗米饭,再加上必不可少的配菜。由于母亲卖的大饭包实惠,有滋有味,食材拌料干净卫生。所以,每天过了饭点,母亲都能基本全部卖完。即使有时剩一个两个的,拿回家我和哥都会抢着吃了。
   没过多久,由于父亲工作的调动,我们一家就准备来承德。大娘手部有残疾,无力接管大饭包生意,老婶吧,也有自己的教学工作。因此,奶奶只好说:“咱们去承德,就把这大饭包生意停了吧,咱们到了承德再接着干。”
   那时住在我家的邻居郑叔在一个外地的井矿工作,没想到在我们来承德的两个月前,出了意外去世了。郑姨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老大才刚刚十二岁,老二也刚十岁,老三刚到上学年龄。郑姨的男人去世后,它孤儿寡母的也没啥收入,生活过得很是艰难。为此,母亲就和奶奶商量:“我干脆把大饭包的手艺传授给他郑姨吧,这样也能帮帮他们一家人。”
   奶奶一听,急忙答应了,因为奶奶也是个心地善良的人。母亲就去了郑姨家,手把手教会她怎么做大饭包。然后,还把自己用过的做大饭包的一些家什,大锅小盆和小推车都送给了郑姨。郑姨还和母亲商量说,能不能先赊一些米给她用,以后家里有钱了买了米再还给我家。因为她男人去世后,一些后事需要补助的钱还没有到位。一些事宜,抚恤金一直还没处理利索,家里已经变得一贫如洗了。母亲回家和奶奶商量,奶奶说:“这事不用和我商量,你做主就行了!帮人做好事我举双手赞成。咱们有一口吃的也要让他郑姨有吃的。”说完,奶奶就让父亲给扛了一袋高粱米去了郑姨家。问题又来了,郑姨说,她出摊了,孩子还小咋办呀?奶奶说:“这个我早为你想好了,让我大儿媳妇帮你带,她在家待着也是待着。”
   出摊第一天,母亲还亲自跟着郑姨来到街上,帮忙吆喝着拜托一些老顾客,以后多照顾郑姨的生意。母亲说:“喜欢我们老何家大饭包的,你们尽管放心吃,保证还是原来的味。而且保证还够量!”
   我们来承德后,母亲为了家里的日子过得好一些,不再当护士而是去工厂干起了苦力。一天打三份工,晚上还要踩缝纫机,也没有时间再做大饭包生意。只是奶奶有时会在大白菜丰收季节,给我们一家做一顿两顿的大饭包。我们来承德的第二年,也是这样一个季节,老叔被车压断了腿。没有主见的老婶,哭啼啼地把老叔抬到承德救治。为了给老叔治病凑钱,母亲又不得不做起了大饭包生意。
   还记得母亲和老婶,领着我和哥第一次去街上卖大饭包,刚开始围观的人很多但没人来买,人们不认这个。真是万事开头难呀!还好的是卖红薯起家的二舅,做生意有一套,他也刚好来承德。他装作陌生人,率先买了一个大饭包,然后一屁股坐在石台上就吃起大饭包,一边吃一边说“好吃”。二舅为了招揽顾客,吃了一个硬是又吃了第二个。在他的带动下,一位老爷爷也走过来买了一个。老爷爷说他也是东北人,来承德有好几年了,看见大饭包就觉得亲切。他一边吃,一边说:“是家乡的味呀!东北的大饭包好吃呀!”
   那天后,老爷爷还每天都会来买一个大饭包,还会替母亲做宣传。在他的宣传下,陆陆续续买的人越来越多,生意一天天火了起来。
   一天,老爷爷来买大饭包还没等吃呢,突然一只狗跑了过来,一口咬住老爷爷手里的大饭包就跑。老爷爷看见狗抢走了他的大饭包,起身就去追。他哪跑过狗呀!一转眼功夫,狗就跑得无影无踪了。老爷爷急得一个劲跺脚,一着急还一下摔倒在地上,头磕出了血。母亲见状,急忙跑上前,搀扶起老爷爷就去了附近医院。用自己兜里的钱,给老爷爷挂了急诊,包扎了伤口,然后把老爷爷送回家。
   那天,母亲由于送老爷爷去医院,饭点时没在摊位,剩下了许多没卖了的大饭包。而且挣的钱,又全给了那个老爷爷看病包扎了伤口。不了解情况的奶奶,看见母亲推着车回来了,兜里空空如洗,一个劲埋怨着母亲。母亲任凭奶奶埋怨数落,低着头一句话也没说。母亲知道,家里确实需要钱,她也知道老叔的三次手术已经欠债累累了,已经快揭不开锅了。她也不解释,就那么一直听着奶奶数落。这时,一个中年男人来家里了。他说他是老爷爷的儿子,他是特意来感谢母亲的。他还对奶奶说:“听我父亲说你家是东北的,做的大饭包也好吃。以后你家做的大饭包我全部都要了!”
   奶奶听后,吃惊地问他:“你全部要了?我儿媳妇一中午会卖五六十个大饭包呢,你全部要了,你家有那么多人,吃得了吗?”
   男人笑着告诉奶奶,他自己经营着一个有名的大饭店。每天去他饭店吃饭的人很多,别说五十个就是上百个,他也都能要。奶奶听后乐了,她说:“那我们就做上百个。这回我儿子的住院费和手术费欠医院的钱,很快就能还清了。”
   老爷爷的儿子一听奶奶这么说,立刻明白了我家的困难,还提前把大饭包钱预支给了奶奶。奶奶不要,他却说,这是提前预定钱。奶奶也知道他是为了帮我们一家。那时家里也确实需要钱,奶奶就含着眼泪收下了。
   那天后,每到饭点母亲会按时做好的大饭包,老爷爷的儿子会开车来取。他说,自从我家做的大饭包落户他们饭店,去他们饭店买饭包的人都排长长的队,给他们饭店也带来了生机。以前他父亲从不会去他饭店吃饭,父子感情都疏远了。现在每天都会去饭店吃大饭包,还会帮他宣传大饭包的好。他说:“这可是东北人的特色美食呀!经过东北人做的。一般人想吃都吃不到呢!”人们听老爷爷这么说,来饭店吃饭的人都会买上一个尝尝。久而久之,闻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
   吃着东北的大饭包,想着过去的往事,感觉就在昨天一样。大饭包越嚼越香,原来还真有奶奶和母亲做的味道,一下香到了我的心里!
  

共 285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大饭包,这道简单却充满地域特色的美食,不仅是作者童年记忆中的美味,更是家族传统和文化传承的象征。文章中,母亲和奶奶的形象尤为突出,她们的善良和无私构成了故事的情感核心。特别是母亲,不仅在家庭中扮演着贤惠且照顾者的角色,更是在社区中传递着温暖和关怀。她对邻居郑姨的无私帮助,对受伤老人的及时救助,都展现了她深深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而奶奶则是家族智慧和精神的支柱,她的开明和善良为家族带来了和谐与支持。文章中特别提到了母亲救治老叔的细节,老叔因车祸不幸腿部受伤,母亲不惜一切代价,四处奔波,只为筹集治疗费用。在老叔手术期间,母亲更是夜以继日地守在病床前,无微不至地照料。这些细节,有力地展现了作者母亲勤劳、善良且坚韧的品格,以及家族成员间的深厚情感和互助精神。一篇语言流畅、主题深刻的作品,通过大饭包的故事,我们看到了食物如何成为连接人心、传递情感的桥梁,也看到了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善良和关怀。这篇文章是对善良和互助精神的一次深情致敬,也是对传统家庭美德的一次温馨颂扬。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90100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4-08-31 17:47:24
  非常感人的一篇佳作,感谢社长为我们分享这样高质量的作品!为社长点赞,献花、敬茶!
回复1 楼        文友:何叶        2024-09-01 22:01:08
  问好芹姐姐,感谢姐的辛苦编辑。献花
2 楼        文友:芹芹森        2024-08-31 17:49:53
  作者通过大饭包这一独特的文化符号,巧妙地串联起家族的温暖故事,展现了家庭成员间的深厚情感与无私互助。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母亲和奶奶的善良形象,传递了传统家庭美德的力量。在平凡中见真情,于细节处显大爱,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好文,反复拜读学习!
回复2 楼        文友:何叶        2024-09-01 22:01:41
  再次感谢支持,问好
3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8-31 18:46:19
  本文以大饭包为引,展现家族传统与文化传承。母亲和奶奶形象突出,母亲贤惠有责任感,对郑姨和受伤老人施助,救治老叔不辞辛劳。奶奶是家族精神支柱。文章语言流畅、主题深刻,借食物彰显人间善良关怀,令人动容。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3 楼        文友:何叶        2024-09-01 22:02:07
  谢谢小雨支持,问好。
4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09-01 10:59:50
  大饭包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藏满儿时的回忆的储存柜,里面储存了家人们之间的爱与关怀,储存了中华五千年来互助的美德。文章构思独特,结构新颖,文笔流畅,如行云流水般洒脱豪放,情感一次次被疯狂的宣泄,爱被一次次反复的颂扬。好文点赞
回复4 楼        文友:何叶        2024-09-01 22:02:34
  问好东阳老师,敬茶
5 楼        文友:东辰        2024-09-01 15:35:17
  社长文就像一块磁铁,当你点开读时,你会被真情文字感动。好心自有好报,欣赏佳作,再问社长好。你的心:玲珑剔透,文章自溢光彩。
回复5 楼        文友:何叶        2024-09-01 22:03:30
  谢谢我的姐,有姐真好。
6 楼        文友:张福洲        2024-09-01 20:04:12
  大饭包,是中国美食大世界的一颗亮丽星星,闪耀着大东北人的聪明智慧,养育着一代代中华子民,让人回味悠长,难以忘怀……感谢作者不吝分享精品力作!
命运如写作,可以去修改。
回复6 楼        文友:何叶        2024-09-01 22:03:52
  问好张老师,好久不见。
7 楼        文友:芹芹森        2024-09-01 21:28:47
  恭喜老师获得精品!
回复7 楼        文友:何叶        2024-09-01 22:04:15
  谢谢芹姐姐,一杯酒。
8 楼        文友:萧垦        2024-09-01 22:18:32
  祝贺何叶老师佳作加精,超赞!
回复8 楼        文友:何叶        2024-09-01 22:19:24
  谢谢垦哥,感谢支持。
9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9-01 23:24:42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9 楼        文友:何叶        2024-09-02 07:20:18
  感谢小雨,问好。
10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09-02 09:12:09
  这篇文章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间温情。作者通过回忆东北大饭包,展现了东北特色美食的魅力以及家庭的温暖回忆。文章中的大饭包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家庭的纽带。从小时候奶奶和母亲做的大饭包,到后来母亲卖大饭包补贴家用,都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母亲卖大饭包实惠、干净卫生,体现了她的勤劳与善良。当家庭面临变动时,母亲毫不犹豫地将大饭包手艺传授给郑姨,还给予诸多帮助,展现了人性的美好与善良。在困难时刻,母亲为了给老叔治病再次做起大饭包生意,凸显了家庭的团结和亲情的力量。文章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和人性的光辉。是一篇非常动人的佳作。给小姐姐一个五星好评!小姐姐要不要给我点返利呀?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