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人世间】东北大饭包(散文)
这次回东北,我每天早晨都会去哈市道里区的红专早市逛。有时,我会吃他们早市的东北大饭包。大饭包可谓是东北的一大特色美食,一张大白菜叶包裹一些米饭、花生米、茄子泥、还有一些青葱、香菜,肉酱或者是鸡蛋酱。每天排队买的人很多。
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我对大饭包有着很深的印象。因为从小的时候,我奶奶和母亲就喜欢给我们做大饭包,大饭包不仅好吃还扛饿。为此,我家隔几天就会吃一顿大饭包。当然了,那时的大饭包食材不像现在放的样式多,只是放一些简单的葱酱和一些土豆和茄子,但我们一家人吃得也很香。
为了给家庭多增加一份收入,母亲每天从医院下班回来,傍晚时分,都会上集市上卖大饭包。奶奶提前在家蒸好米饭,准备好食材,母亲到家不吃饭,就推着车走出家门。那时我们街上就我家独一份卖大饭包,独一份的美食,也成为了一个亮点,因此排队买的人很多。“何家美食大饭包”就是我家的名号。后来许多商家开始模仿,相继有许多推车支摊卖大饭包的。但他们多数是白米饭的大饭包,而我家则是高粱米饭的大饭包。白米饭的大饭包卖的价钱会贵一些,细粮嘛,细做。而我家都是高粱米饭的大饭包,粗粮,相对价钱就会便宜一些。奶奶说:“自己家产的粮食,挣出成本辛苦钱,余外的再稍微挣一些零花钱,够填补家用就行。”
母亲卖大饭包实惠,一个大饭包每次都会卷很多米饭和一些配菜。为了做好大饭包,让一些贫民百姓都能吃饱满意,母亲曾精心研究过,一个大白菜叶能卷多少米饭,能放多少食材,吃完会不会饱?第一顿的大饭包母亲让我们全家人亲自吃一下,老叔饭量大,以他的饭量为准。一大碗米饭,再加上必不可少的配菜。由于母亲卖的大饭包实惠,有滋有味,食材拌料干净卫生。所以,每天过了饭点,母亲都能基本全部卖完。即使有时剩一个两个的,拿回家我和哥都会抢着吃了。
没过多久,由于父亲工作的调动,我们一家就准备来承德。大娘手部有残疾,无力接管大饭包生意,老婶吧,也有自己的教学工作。因此,奶奶只好说:“咱们去承德,就把这大饭包生意停了吧,咱们到了承德再接着干。”
那时住在我家的邻居郑叔在一个外地的井矿工作,没想到在我们来承德的两个月前,出了意外去世了。郑姨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老大才刚刚十二岁,老二也刚十岁,老三刚到上学年龄。郑姨的男人去世后,它孤儿寡母的也没啥收入,生活过得很是艰难。为此,母亲就和奶奶商量:“我干脆把大饭包的手艺传授给他郑姨吧,这样也能帮帮他们一家人。”
奶奶一听,急忙答应了,因为奶奶也是个心地善良的人。母亲就去了郑姨家,手把手教会她怎么做大饭包。然后,还把自己用过的做大饭包的一些家什,大锅小盆和小推车都送给了郑姨。郑姨还和母亲商量说,能不能先赊一些米给她用,以后家里有钱了买了米再还给我家。因为她男人去世后,一些后事需要补助的钱还没有到位。一些事宜,抚恤金一直还没处理利索,家里已经变得一贫如洗了。母亲回家和奶奶商量,奶奶说:“这事不用和我商量,你做主就行了!帮人做好事我举双手赞成。咱们有一口吃的也要让他郑姨有吃的。”说完,奶奶就让父亲给扛了一袋高粱米去了郑姨家。问题又来了,郑姨说,她出摊了,孩子还小咋办呀?奶奶说:“这个我早为你想好了,让我大儿媳妇帮你带,她在家待着也是待着。”
出摊第一天,母亲还亲自跟着郑姨来到街上,帮忙吆喝着拜托一些老顾客,以后多照顾郑姨的生意。母亲说:“喜欢我们老何家大饭包的,你们尽管放心吃,保证还是原来的味。而且保证还够量!”
我们来承德后,母亲为了家里的日子过得好一些,不再当护士而是去工厂干起了苦力。一天打三份工,晚上还要踩缝纫机,也没有时间再做大饭包生意。只是奶奶有时会在大白菜丰收季节,给我们一家做一顿两顿的大饭包。我们来承德的第二年,也是这样一个季节,老叔被车压断了腿。没有主见的老婶,哭啼啼地把老叔抬到承德救治。为了给老叔治病凑钱,母亲又不得不做起了大饭包生意。
还记得母亲和老婶,领着我和哥第一次去街上卖大饭包,刚开始围观的人很多但没人来买,人们不认这个。真是万事开头难呀!还好的是卖红薯起家的二舅,做生意有一套,他也刚好来承德。他装作陌生人,率先买了一个大饭包,然后一屁股坐在石台上就吃起大饭包,一边吃一边说“好吃”。二舅为了招揽顾客,吃了一个硬是又吃了第二个。在他的带动下,一位老爷爷也走过来买了一个。老爷爷说他也是东北人,来承德有好几年了,看见大饭包就觉得亲切。他一边吃,一边说:“是家乡的味呀!东北的大饭包好吃呀!”
那天后,老爷爷还每天都会来买一个大饭包,还会替母亲做宣传。在他的宣传下,陆陆续续买的人越来越多,生意一天天火了起来。
一天,老爷爷来买大饭包还没等吃呢,突然一只狗跑了过来,一口咬住老爷爷手里的大饭包就跑。老爷爷看见狗抢走了他的大饭包,起身就去追。他哪跑过狗呀!一转眼功夫,狗就跑得无影无踪了。老爷爷急得一个劲跺脚,一着急还一下摔倒在地上,头磕出了血。母亲见状,急忙跑上前,搀扶起老爷爷就去了附近医院。用自己兜里的钱,给老爷爷挂了急诊,包扎了伤口,然后把老爷爷送回家。
那天,母亲由于送老爷爷去医院,饭点时没在摊位,剩下了许多没卖了的大饭包。而且挣的钱,又全给了那个老爷爷看病包扎了伤口。不了解情况的奶奶,看见母亲推着车回来了,兜里空空如洗,一个劲埋怨着母亲。母亲任凭奶奶埋怨数落,低着头一句话也没说。母亲知道,家里确实需要钱,她也知道老叔的三次手术已经欠债累累了,已经快揭不开锅了。她也不解释,就那么一直听着奶奶数落。这时,一个中年男人来家里了。他说他是老爷爷的儿子,他是特意来感谢母亲的。他还对奶奶说:“听我父亲说你家是东北的,做的大饭包也好吃。以后你家做的大饭包我全部都要了!”
奶奶听后,吃惊地问他:“你全部要了?我儿媳妇一中午会卖五六十个大饭包呢,你全部要了,你家有那么多人,吃得了吗?”
男人笑着告诉奶奶,他自己经营着一个有名的大饭店。每天去他饭店吃饭的人很多,别说五十个就是上百个,他也都能要。奶奶听后乐了,她说:“那我们就做上百个。这回我儿子的住院费和手术费欠医院的钱,很快就能还清了。”
老爷爷的儿子一听奶奶这么说,立刻明白了我家的困难,还提前把大饭包钱预支给了奶奶。奶奶不要,他却说,这是提前预定钱。奶奶也知道他是为了帮我们一家。那时家里也确实需要钱,奶奶就含着眼泪收下了。
那天后,每到饭点母亲会按时做好的大饭包,老爷爷的儿子会开车来取。他说,自从我家做的大饭包落户他们饭店,去他们饭店买饭包的人都排长长的队,给他们饭店也带来了生机。以前他父亲从不会去他饭店吃饭,父子感情都疏远了。现在每天都会去饭店吃大饭包,还会帮他宣传大饭包的好。他说:“这可是东北人的特色美食呀!经过东北人做的。一般人想吃都吃不到呢!”人们听老爷爷这么说,来饭店吃饭的人都会买上一个尝尝。久而久之,闻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
吃着东北的大饭包,想着过去的往事,感觉就在昨天一样。大饭包越嚼越香,原来还真有奶奶和母亲做的味道,一下香到了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