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人世间】乡愁幽幽绕心头(散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身在离家乡仅五百多公里外的我,却是这句诗的深刻领会者,带着浓浓的乡思度过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家乡宝”说的就是我们这类人,舍不得离开家乡,即使去到别的地方,无论走到哪里,呆了多长时间,都还是觉得家乡好。家乡的气候、风景、美食,甚至是月色下的美景无一不是挚爱,更觉得“月是故乡明”。喜欢与家乡有关的一切,比如歌曲《故乡的云》,《故乡情》,《家乡》,《谁不说俺家乡好》,音乐《故乡的原风景》。曾一度迷上了余光中的诗歌《乡愁》,歌手赵照的歌曲《乡愁》,都能让我万分投入,欲罢不能。
可悲的是,每每回到家乡,亲友们戏谑地称我们为“你们昆明人”,而在昆明,因为乡音,昆明本地人又认为我们是地州来的人,看来我们这类人左右不是人啊!弄得很尴尬,曾一度悲伤地想来想去自己到底算哪的人呢?好像是无根的人,哪里都容不下啊。即使回去看望最亲爱的老爸,也不能时间长,只能在几天,要不就打扰他老人家的清净了,我只能是小住几天的客人。还是应了那句话“妈在,家就在,妈不在,家就散了”,因为母亲走的早,自己又一个人在异乡工作、生活,常常觉得自己就像流落在外的孤儿,没有母亲念叨,没有母爱呵护,所有委屈、痛苦只能自己一人承担,自己自愈。“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形象地比喻了没有母亲惦记的孩子就如无根的野草,飘零在天涯海角。即使结了婚,有了孩子,还是常常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念母亲,想念家乡。很久以前就写过一首思乡的诗:
遥远的故乡
是一首清悠的歌
常在夜深人静时
深情地唱起
那时
风轻月明
和谐的音符
随风而去
飘进故乡的梦中
问天上的月亮
是否有想家的时候
月儿不语
摘一片云
遮住流泪的脸
问倦飞的孤雁
是否有思乡的日子
雁儿无言
衔一枚枫叶
染红了含泪的眼
想家的时候
我遥对故乡
自弹自唱
亲爱的妈妈
您看见了吗
我梦中的橄榄树
在向您微笑
每年中秋节都习惯写一首有关家乡的诗,填一首有关家乡的词,望着夜空里的皓月,默默思念家乡的亲人与山水。
可我仍然是那个“乡音无改鬓毛衰”的原乡人。我仍然满口家乡话,仍然向往回家乡的日子。梦里也常常是回家乡的主题,见亲人的话题和老同学聚会的插曲。仍然关注家乡的一切,与人聊天也离不开家乡的新闻与回忆。在街上偶尔听到有人说家乡话,都会去多看那人几眼,看看会不会是曾经认识的熟人老乡。
随着家乡的建设与发展,家乡也在变成“最熟悉的陌生城”。回到家乡,好多儿时熟悉的地方都变样了:原来的东、南、北城门早已不见,只在西门留有一处城门洞遗址;城外修建了高速公路和铁路,城内盖起高楼大厦,大街上跑满私家车;当年读书的中小学校也搬到东城更宽阔的地方。农村大片的田地变成壮观的塑料大棚;儿时常玩的小溪、河流也不见了,变成了宽阔的大马路和工业园区;曾经住过的老屋也不见了,在规划好的新区矗立起一幢幢住宅小区。村子里的大榕树、桉树以及菜地、老井也都消失了,舅舅曾经的鱼塘早已不见,再也看不到曾经熟悉的田园风光:田地间劳作的淳朴人们、夕阳下暮归的老牛、桑树林里采桑子的孩子们、炊烟袅袅的老屋、小河里游泳、捞鱼虾的快乐儿童......好多同学和亲戚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漠、疏远了。我走在曾经熟悉的乡村路上,在避让穿梭来往不停的车流的同时,看着眼前陌生的景物,心中涌起无限的失落和惆怅。回忆起小时候,最喜欢在放假时回到外婆家住上一段时间。每天和表姐弟或邻居小朋友在田间、地头捉蝴蝶、蜻蜓、采野果野花;在小溪、河里捞鱼虾、游泳、打水仗;在树林里捉迷藏等等,快乐地疯玩一天,不到太阳落山不会回家。那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充满了难忘的回忆。现在,却成了我回不去、抹不掉的幽幽乡愁。
幸好,一些有纪念意义的地方又被政府重视起来,出资重修了一部分,以供人们纪念、游历。曾经几近干涸的易罗池和在破四旧时期被捣毁的文笔塔,又修整好了。碧绿的池塘里红鱼成群游弋,倒映着池中的亭台楼阁和山坡上的文笔塔,在晴天、在晚霞中、甚至在雨天都是一幅优美的画面。入口处修建了一座滇西抗战纪念碑,供人们悼念历史英雄。易罗池右后方的不远山上是有名的太保公园,园内有一座历史悠久的武侯祠和近年修建的历史名人堂。市民们也有了茶余饭后散步、休闲、拍照、锻炼的去处。政府还把城东旧时逐渐萎缩的青华湖扩建,建成如今规模宏大、占地较广的国家级湿地公园,不仅吸引着众多水鸟来栖息,还以其地标性建筑-古色古香的永子棋楼以及美丽的东、西湖而成为家乡著名的旅游胜地及网红打卡景点。城北十公里以外是我出生的板桥镇,原来在古时候是西南丝绸之路及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曾经在我小时候是热闹的集市,四面八方的人们在每周特地时间汇聚在这里,买卖货物、摆小吃摊,甚至杂耍表演,我们可以从街头逛吃、玩乐到街尾。后来有几年,这条古道曾一度萧条,年轻人纷纷出外打工,只有老人小孩留守,房子越来越旧,有的几近歪斜、倒塌。近年,在政府的重视下,板桥古镇经过修整一新,以其一条长长的青石板路、美食--两家对门而开的糕点铺芷兰轩和桂美轩、百年老茶馆、居民老屋以及街尽头的魁星阁等等,成为有名的网红打卡点,吸引来众多的游客逛吃、休闲、拍照。向东延伸,又开发出金鸡古镇、东山森林公园、健康步道等等。每次回到家乡,我都尽量找时间去以前熟悉的地方走走看看,找寻一下当年的记忆。
然而,社会总要向前发展、进步。虽然发展也会带来环境、空气、食品污染、交通拥挤等问题,虽然变迁打破了我们曾经的美好回忆,但“向前看”,总是引导人们、社会发展、向上的正能量。如果一个地方不发展,固步自封,那迟早要被时代淘汰,在人们叹息中被渐渐遗忘。所以,即使再不舍曾经的美好环境和生活,再痛惜因发展而带来的一些不良后果,也要辩证地看到,发展带来的利益是大于随之带来的负面影响的,也要追求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与行动,同时可以利用发展创新而产生的一些先进手段及高科技来修复、消除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果再不思进取,就会被后辈嘲笑为食古不化的老古董。如此想来,至少,我们曾经拥有过美好的童年、难忘的过往,“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姑且可以用在这里。而且,在越来越提倡民族大融合的当下,地域的差别也在日益缩小,人们可以去到任何想去的地方旅游、定居。到时候,还有乡愁之说吗?别人我不知道,但我这个“家乡宝”肯定是有的,让浓浓的乡愁陪伴我一生吧!偶尔想起,常常回忆,永难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