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云水·暖】我的故乡,我的家(散文)

精品 【云水·暖】我的故乡,我的家(散文)


作者:风萧萧易水寒 秀才,1809.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96发表时间:2025-01-01 09:59:04
摘要:我是从村庄走出去的孩子,无论走出多远,都依然记得回家的路。而今,我回家了,心里充满着安然与平静。


   二十岁那年,我走出村庄,奔向我渴望已久,充满无限向往和憧憬的城市。心情是激动的、兴奋的,还有一点点忐忑。我不知道,未来迎接我的将是什么样的命运。
   那是冬天里的一个早晨,天气一如既往的寒冷,路旁的柳树以坚韧的姿态不动不摇,积蓄着力量。待到第一缕春风来时,枝枝条条绽满鹅黄的嫩芽。不禁让人心里一惊,感叹一声:春天来了。没等你缓过神,细细窄窄的柳叶摆着柔软的身姿,在微风里荡漾,沉寂的土地又一次唤醒,铺展开绿色的田野。
   村庄,田野,路旁的柳树,是如此的熟悉。每一处,都有我成长的足迹。或深或浅,快乐与忧伤,都留在了原地。我沿着这足迹,义无反顾走出了村庄。
   曾经的年代里,走出村庄,去城里工作,做个城里人,是许多农村孩子渴望又难以实现的梦想。因而,我的心里有着小小的优越感,并为此而努力的与村庄做着剥离。我的足迹越来越少的出现在村庄里,田野上。曾想,这里将被我称为故乡,存放在我的记忆里。从没想过,许多年以后,我会重新爱上这里,让自己的足迹重新印进泥土里,留下深深的痕迹。
  
   二
   从城里出发,坐一个小时的公交车,到达终点站。下车后,再走上二十分钟,就回到了村里的家。五间青砖灰瓦的房子,静静的矗立在那儿,一年年,一岁岁,砖石和灰瓦都镀上了岁月的痕迹,:历经风雨侵蚀,依然坚固。没有沧桑,只有厚重。院门口的两棵香椿树,从一棵纤细的树苗,长成了越过屋脊的大树。它的每道年轮上,都刻有村庄的故事。再将这故事叠加,渗透进每片叶子,慢慢地伸向更高的地方,让风将这故事带给每一个走出村庄的孩子。听到故事的孩子,心情千回百转, 终会在某一天,回到故乡。
   我回来了。在春风和暖的日子里。门前的香椿树,刚刚长出嫩芽,独有的香气飘出好远,在我刚刚拐进街角便已闻到。不由加快脚步,奔到树下,仰头观望,左一圈又一圈,寻找着最佳位置。少年时,我会攀上院墙,站在墙头上,伸手拽过一根树枝,麻利的摘下香椿芽。而今,我只能站在树下,估量着树的高度,然后找来一根长竹竿,将铁丝弯成钩绑在上面。工具做好了,吃力地举着竹竿去钩香椿芽。树枝被我钩弯,颤颤悠悠不停摇摆,香春芽没落下几朵,而我的胳膊酸痛地举不起来,也只好作罢。仔细捡起地上的香椿芽,装进袋子里,准备带回城里去。
   香椿树苗是我和母亲一起栽下的,那时我十几岁的年纪。在我们那里,香椿树很常见,村里人喜欢吃香椿芽的人不多,任它们在肆意的生长在村庄里不起眼的角落。村里人更愿意在院里院外栽上桃树,苹果树,在物质生活不富裕的年代,果树带来的收益无疑是最大的。母亲在田野的沟渠旁挖来两棵香椿树,准备栽在院门口,我帮母亲担来水,浇进树坑里。一边干活,我一边问母亲,全家人都不喜欢吃香椿芽,干嘛要栽香椿树?母亲要我将树苗扶直,她将坑边的土飞快地填进树坑里。树坑填满后,用铁锹将小树的四周用力拍实,这样,能抵抗住风吹雨打。母亲端详了一下笔直挺立的树苗,拿起铁锹朝院里走,我跟在后面,听到了她给我的答案:你外婆喜欢吃香椿芽。外婆住在城里,城里人喜欢吃香椿芽。
   母亲十八岁时,在上山下乡运动中,瞒着外婆报了名,作为城里的知青来到了父亲所在的村子里。当外婆得到消息,母亲已经坐上了从城里开往村庄的卡车,车上是和母亲一样年纪的年青人。外婆跟在卡车后哭喊了一路,直到卡车消失在视线里。青春啊,是充满激情与渴望的,是对未来无所畏惧的。母亲没有回头看外婆,她和车上的人一起唱着歌,奔向陌生的村庄。迎接她的将是无比艰辛的生活,她的一生将在村庄里度过。
   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外婆节衣缩食,常常接济生活贫困的母亲,而母亲常常忧愁没有东西孝顺外婆。
   自从种下香椿树,每年春天,母亲都会亲手摘下最嫩的香椿芽,出村走上十几里,再搭乘火车,进城送给自己的母亲。她的胳膊上挎着竹篮,里面是几十枚鸡蛋,路途遥远,母亲小心的呵护着她的香椿芽和鸡蛋,生怕香椿芽会打蔫,鸡蛋会被人碰碎。那份小心让人心疼,谁又能说这份情义是轻的?
  
   三
   想起另一件事。那是我进城的第十个年头,结了婚,有了可爱的女儿,守着一份微薄的工资,日子过得很是拮据。在村里人眼里,我是城里人了,每月拿着工资,日子过得舒适而体面。只有爱你的人,才懂你的不容易,用他们的方式给你关爱和帮助。
   临近春节,父亲开始备年货。他骑着自行车一次次往返城里的菜市场和村子周边的集市,对所买的东西反复挑选,对比价格,全不顾天气寒冷,路途又远。父亲是直性子,脾气暴躁,不善言辞,不敢想象他与商贩怎样讨价还价,才能省下一点钱来。父亲一生节俭,花的每一份钱都要仔细盘算过,在我们姐妹读书那些年,父亲没吃过一顿早饭,只为省下钱来供我们读书。在父亲的连日奔波和精打细算下,年货品类不仅丰富,而且做到了物美价廉。父亲将年货平均分成了两份后,戴上老花镜,在炕沿上摊开一张皱巴巴的纸,一定是从我们之前的作业本上撕下来的。然后慢慢蹲下身体,用手里的笔点一下放在地上的年货,歪歪扭扭在纸上写上一笔。确定钱货无误,父亲将纸折起来,放进口袋里。蹙紧的眉头舒展开,站起来活动下发麻的双腿,迈步出了屋子。
   房檐下码放着越冬的大白菜,上面覆盖着厚厚的草帘,父亲掀开草帘,精心挑选出十几颗大白菜放到一旁,再重新把草帘盖好。这些白菜将吃到明年春天,丝毫马虎不得。父亲将年货和白菜装进筐子里,绑在了自行车的驮架上,看一眼腕上的手表,算一下往返需要的时间,推起自行车出了门,朝着城里的方向奔去。
   父亲给我送来了年货,因为路途遥远,父亲在放下年货后,不顾我的再三挽留,急匆匆赶了回去。父亲骑上自行车,身体前倾,用力踩着脚蹬。因为急着赶路,也是有些疲劳,脚下突然蹬空,两只脚一下悬空,身体不由左右晃动一下,当两只脚下意识的重新踩上脚蹬,蹬车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父亲已不再年轻,目送他的身影慢慢消失在视线里,我的眼里涌满泪水。想着来日方长,一定要活出个人样子,报答父母的恩情。
  
   四
   我回来了,在春风和暖的日子里。站在故乡的老院子里,任思绪纷飞。
   屋檐的灰瓦,木格的窗棂,浸染着岁月的斑驳痕迹。我与它们对视,一起回味我们共同经历的岁月。我离开,它们不言不语;我归来,它们依然沉默。只是我们都明白,岁月在我们的身体里都留下了痕迹。我们心里都记挂着彼此,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再相遇,在一起经历人生的风雨。
   老院子很宽敞,平展展的一块地方,父母在时,院子里种满一畦畦的蔬菜,墙头上爬满绿藤。每天清晨和傍晚,父亲忙着侍弄他的菜园,松土,浇水,施肥,在他的精心侍弄下,每样蔬菜的长势都水灵灵的喜人。墙头上茂盛的藤蔓里,一根根丝瓜争抢着冒出头,悬挂在藤蔓上,展示着自己优美修长的身体。母亲拿了菜篮,穿梭在畦陇间,伸手摘下几样蔬菜,用不多久,新鲜的菜肴摆在了饭桌上。忙了一早上的父亲,坐到房檐下的饭桌旁,匆匆吃过早饭,扛起锄头去了田间劳作。父亲用他的勤劳节俭,使家里的日子一点点好起来,供女儿们读书,让她们走出了村庄,去了更广阔的世界。
  
   五
   小草早早冒出头,东一丛,西一簇,将沉寂的院子最先唤醒。在小草间,太阳花在悄悄将柔嫩的身体伸展,细细的芽茎攒足了力气,过不多久,阳光下将是灿灿的一片太阳花。小草和太阳花唤醒了春天,唤醒了老院子,唤来了迟迟未归的我。
   我努力回想着老院子从前的样子。这里种了韭菜,那边栽了黄瓜,西红柿栽在了韭菜旁,黄瓜架旁是辣椒。高高低低自有讲究,不影响通风,又不遮挡阳光,看似平常,却有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在里面。而今,我想在院子里种菜,却不知如何下手。
   院子里的泥土被我翻起,细细地平整后,划分出十几个菜畦,栽下了第一批秧苗。秧苗是在集市卖来的,分别是韭菜、辣椒、茄子和黄瓜,墙角处栽下了冬瓜和丝瓜。我努力还原着老院子原来的样子。
   从小和父母在田间劳作,熟悉每一种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一粒种子,从发芽,长叶,开花,结出果实,无不有着汗水的浇灌和对丰收的期盼。而今,我蹲在菜园里辛苦地忙碌着,太阳暖暖地照着,使我酸痛的身体得到抚慰般的舒展。水管里的水清亮亮的,缓缓流进菜畦里,栽下不久的秧苗贪婪的吮吸着,喝饱水的秧苗很快抖搂起精神,将细细的根须扎进泥土里。很快,它们将带给我无限的激动与欢喜。
   一天的忙碌让我有些疲惫,来到水龙头下洗手,水是清凉的,那丝凉意让人心头一震,疲惫似乎轻了些。从屋里拿出木头板凳,静静地坐在房檐下,有风经过,轻轻地掠过菜园,青青的嫩嫩的菜苗忽而摇曳,忽而静止,每种姿态都让人欢喜。房檐上飞来一只麻雀,在灰瓦间蹦来蹦去,忽然飞向门口的香椿树,树枝上有叽喳的鸟叫声。风拂过脸颊,轻柔的,让我的内心柔软而平静。那一刻,世界是如此安静和美好,忽然之间,对落叶归根有了新的感触。这里才是我的根,才能让我的内心如此平静。
   出走半生,归来已是人到中年。回味着那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诗句,想象着在我的面前,出现一群可爱的孩子,和我小时候一样,无拘无束奔跑在街道上,对陌生人问一句“你哪来的,找谁”?没有胆怯,只有好奇和热情,村里人都是相熟的。然而,在我的来来去去中,很少见到小孩子们的影子。村里的许多年轻人在城里买了房子,他们的孩子进了城里的学校,那里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年轻人总是向往着远方,期待着更广阔的世界,活出与父辈不一样的人生。当年,我出村的土路曲曲弯弯,亦如我的人生经历,经历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而今归来,村庄与老房子使我卸下了满身疲惫。村里的老人们对我的归来感到高兴,连声地说着”回来吧,住在一起热闹些”。她们尚能喊出我的小名,亲切的使我感动。乡音乡情,朴素而真诚。
   我是从村庄走出去的孩子,无论走出多远,都依然记得回家的路。而今,我回家了,心里充满着安然与平静。
  

共 396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有关故乡的精彩散文。读完这篇文章,仿佛我也跟着作者一起回到了那个充满回忆的村庄,感受到了那份深深的乡情和亲情。作者笔下的村庄、田野、柳树,还有那两棵香椿树,都如此生动,让我仿佛能闻到香椿芽的香气,听到作者母亲讲述过去的故事。那两棵香椿树,它们不仅是作者家里的守护神,更是母亲对外婆深深思念的寄托。每年春天,母亲都会摘下最嫩的香椿芽,带着鸡蛋,进城去看望外婆。那份小心和呵护,让人很感动。这份情义,亲密而厚重,承载着母女之间深厚的感情和无尽的牵挂。父亲,那个直性子、脾气暴躁,却又无比节俭和深爱你的男人。他为了给你们备年货,不顾天气寒冷,路途遥远,一次次往返于城里的菜市场和村子周边的集市。他的精打细算,他的默默付出,都是为了让全家人能过一个好年。当他戴上老花镜,在炕沿上摊开那张皱巴巴的纸时,我仿佛能看到他眼中的期待和满足,让人动容。那份对家人的爱,不言而喻。作者进城的第十个年头,生活虽然拮据,但有爱你的人在身边,这也是一种美好和幸福。不管未来怎样,这份亲情和乡情,都会成为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走出村庄,追求梦想,却又在多年后重新爱上故乡,这种情感的转变让人感慨万千。文章深情满怀,笔触沉稳自然,优美动人。场景生动,亲切感人,温暖人心,让人身临其境,富有感染力。佳作推荐共赏,感谢风萧萧老师带来的精彩美文,感谢老师不变的支持,祝老师文丰笔健,新年快乐,万事如意!【编辑:淡淡的云彩】【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102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1-01 10:00:18
  文章深情满怀,笔触沉稳自然,优美动人。场景生动,亲切感人,温暖人心,让人身临其境,富有感染力。佳作拜读学习,感谢风萧萧老师带来的精彩美文,感谢老师不变的支持,祝老师文丰笔健,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淡淡的云彩
2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1-01 10:05:09
  小时候,我们都想逃离村庄,多年以后,我们重新回到它的怀抱,它是我们的根,我们的魂,让人心心念念,牵肠挂肚。好文章总能引发读者强烈思考与共鸣,让人回味不断。再次欣赏学习了,期待风萧萧老师更多精彩呈现。
淡淡的云彩
3 楼        文友:风萧萧易水寒        2025-01-01 16:43:05
  新年快乐!感恩云彩社长在这美好的日子里,给我的文章写下如此精彩的编按。感恩老师对我的鼓励和帮助。祝老师新的一年工作顺利,开心快乐每一天!
4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1-02 19:00:25
  恭喜风萧萧易水寒老师佳作收获一枚亮闪闪的红豆!新年新气象,佳作开门红,让人心情愉悦。情真意浓,让人感同身受的佳作再次拜读学习。感谢老师支持,问好。
淡淡的云彩
5 楼        文友:乡笛        2025-01-02 19:31:15
  文章让人身同感受,感人至深,温暖人心。让人身临其境,富有较强感染力,引人入胜,深受启发。
6 楼        文友:风萧萧易水寒        2025-01-02 19:50:52
  感谢云彩社长百忙之中留评。老师的鼓励和支持,是我学习写作的动力。给老师敬茶!祝老师新年快乐!事事如意!
7 楼        文友:风萧萧易水寒        2025-01-02 19:56:10
  问好乡笛老师。感谢老师的精彩点评,给我以鼓励和支持。老师文丰笔健,向老师学习。敬茶!祝好!
8 楼        文友:阿巧        2025-01-03 15:35:46
  家是温馨的港湾,无论走多远,家永远是最牵挂的地方。文章描写了作者回归故里,看到那里的一草一木都能乐勾起她对往事的回味,一件件一桩桩,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落叶归根,这是自然规律,人也一样,故乡是根,那里有乡情、亲情,是永远也扯不断的。感谢风萧萧易水寒老师带来的精彩散文!祝愿老师佳作不断!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9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1-04 17:12:37
  恭喜佳作摘精!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10 楼        文友:风萧萧易水寒        2025-01-04 20:11:29
  问好阿巧老师!每次读到阿巧老师的留评,心中总是涌动着温暖与感动。感恩老师长久以来的支持和鼓励,给老师敬茶!祝老师幸福快乐每一天!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