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云水·暖】星眸熠熠聚院庭(散文)

精品 【云水·暖】星眸熠熠聚院庭(散文)


作者:灌园痴叟 秀才,1608.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33发表时间:2025-01-25 10:43:23
摘要:二去双城郭家屯,笔者欣悦地看到了一幅张登结彩过仨年的民俗风情画图……


   二入玉斌郭家,太阳虽已西斜,天光却依然大亮。乡衢屯路的拐弯处,一块立着的路标指示牌,四个仿宋体大字"郭家窝棚",引起了我的注意,不是叫郭家屯吗?咋又成了郭家窝棚!
   这是2024年的最后两天,刘少富的姑爷又邀请我同他的家人,一块儿去双城老屯过年了。不过感觉比国庆节那次盛邀,热度又高了一个二次方。
   “过年?”搞没搞错呀,这离龙年的除夕,蛇年的初始,不还有一个多月吗,怎么阳历年未到,就迫不及待地盼着过小龙大年啦!
   刘家的姑爷,已经看出了我的疑惑。可这个在许多患者的口口相传中,颇有“怪医”之称,专攻专治鲜见怪病,且卓有建树,收锦旗,能收到手软的杏林高手孙家朋,却没有正面回答我,倒是漾起了有点儿异样的笑意,目光中还透溢出了几丝狡黠。
   大奔驶入了屯里的村道,直奔了小屯西头儿。可却越过了刘家大院门口,径直开进了隔壁邻居的院里。下了车一瞅,才恍然大悟了。原来刘少富正在和五六个乡亲,在自家院里院外忙着施工,按照与姑爷早已商定好的蓝图,挪动着梯子,攀上爬下,布线拴绳,“张灯结彩”呢!
   临街矗立的,挂有“杏林别院”匾额的门楼檐下,一对儿刚刚挂上的大红宫灯,正随着刮脸戳鼻的小西北风轻轻摆动,仿佛在喜笑盈盈地对我们这要进院儿的一行人打着招呼。那十一国庆节,还簇拥着五颜六色扫帚梅的长径竹篱,虽早已被严寒摧掠成空光光的秃篱裸墙,但此刻也正被编结织缀的经纬相交,镶着串串枣核般小彩灯的灯线网络覆盖上了。足有二十多米长,四、五米宽高的葡萄架下,屯亲街坊们,正紧张地把一排排足有大号富士苹果大小的小红灯笼,往架子上悬挂。
   仰头悬灯,是一个出力的重头活儿。不但需要臂膀上擎的力道,还得需要那种有门道会干的巧劲儿。常说的“匠心独具”,真叫人在这里开了眼。往空中使劲,梯子可是最重要的助手。既需要不停地挪动,还得要确保梯子抓地的牢固与稳定,都比较麻烦,却最不能掉以轻心的事儿。可这会儿,能工巧匠们却用自己的聪明智慧,给我展示了“不过是小菜一碟儿,何足道哉!”的一幕。
   一台电动三轮的货箱平台上,稳稳地竖着一架人字梯,梯子顶上,骑跨着往葡萄架上挂灯固线的人。随着他随着完成进度,发出的一声声“动!”的指令,驾驶楼里的司机,便闻令而行,不停地伸长脖子探出头,一次次小心翼翼地把车启动刹停在新的工作面儿下。以往必须要搬来挪去,不断蹬上爬下折腾的“死梯子",一下就被升级改造成了能随心所欲移动,得心应手操控的"活梯",叫人看得口服心服。不知道是哪位高手想出了这么一个既有效率,又万无一失的金点子!
  
   二
   冬深腊近,白日奇短,已经入了数九天,冷酷的眼里不揉沙子的小寒,和即将到来的大寒,可能是动用他们自己的杀手锏,以无情的严酷,肃杀了那形形色色,浮游在空中的霾粒微尘。广阔的蓝天,正纤尘不染地展示着乡村中特有的那种纯澈和透亮。西坠的太阳,此时更像是被地平线下卧着的大磁铁,给死死吸住了一样。一眨眼的工夫,就隐没在那缱绻着,飘曳着的霓裳羽衣般的薄云后面了。
   累了大半天的屯亲老友们,此刻已经围桌而坐,在刘少富翁婿频频举杯的盛情中,洗涤着劳作半天的疲惫,享受着事竣工成的轻松,期待着那个令人企盼和激动的时刻。
   “坐这儿就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到底还是当医生的姑爷才思敏捷,出口成章。他起身把盏,举杯致辞,也同时表达了不善辞令的老泰山的衷情。
   “老辈子的话,过了二十三,才算进了年。可我要说,这个话是不是也得改一改啦,生活月月好,天天都是年。元旦翻新历,等啥二十三!”话音未落,就引发了噼噼啪啪的鼓掌声。
   “小龙不是还没下凡嘛,那咱就先给阳历年热热身,扮扮靓。元旦除夕捎小年,吉星高照红灯悬。咱龙腾蛇舞连成串儿,高高兴兴过仨年,好不好啊!”说着脖子一仰,杯子一掫,众友应和。正在大伙儿下筷子分享佳肴美食的时候,忽见孙大夫就像是春晚变戏法的刘谦,抓起桌旁的遥控器,猛地朝窗外一扬,
   “哇——”简直就是施了魔法,刹那间窗外一片璀璨,院子里灯火齐明。
   本来我这个前来"蹭年"的不速之客,寸功未立就上了桌,总有点儿不好意思,又加上此生固有的不胜酒力,上不了台面的自知之明,这会儿可算找到了一个离席的理由。我穿上大棉鞋,披上厚棉袄,抓起棉帽子,急匆匆开了房门。
   哇塞——这还是白天见到的院子吗?怎么感觉它已经整体飘浮,升上了天界。难道世上真有乾坤大挪移的魔幻!
   大门口径直通往房子的主道两侧,矮墙竹篱上,那一串串匍匐着的花生米大小的彩灯,此刻都争先恐后地眨巴起了眼睛,不服彼此地绽放光彩。如同春夏园林中的饱蕾新花,姹紫嫣红,比奇竞艳。主道上,高高挺立的大葡萄架下,星罗棋布悬着的六十盏红富士苹果灯,像极了一组倒悬于空中的灯笼阵。更让人啧啧称奇的是,仿佛有一只隐身于夜空中的魔手,把灯光掌控成徐明徐暗,似紫还红,似粉犹嫣,若痴若醉的水月镜花。如梦如幻的奇韵妙影,使人油然浮想联翩,仰而观之,直觉整个院子宛如覆上了一个美轮美奂的天花板,扮成了一个袖珍版的夜花园。
   如果有人说,夜花园的灯光再美再靓,也不过是无声的世界,那就大错特错了。大院门楼的匾额,和房门雨搭下面,那两盏匠心独运的球形转灯,分明使人感觉到了灯的疯狂,体悟到了光的热烈。如果把葡萄架两侧竹篱矮墙上的串灯,比作尚存几分娇羞,还隐蕴着几分含蓄的少女,那门口高高挑起来的两个旋转滚动的球灯,不知疲倦地向院庭泼洒着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光谱符号,一定会让人联想到,这是两个踏着癫狂激越的摇滚旋律,倾情展现宣泄着昂扬、豪放、劲爆的街舞舞者。是她们搅动了一院的灯火,是她们输入了众灯的活力,是她们引众灯和谐的欢歌和鸣。如同燃起了冬天里的一把火,正在呼唤着那已不再久远的春天。
   怀着“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感慨,又想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东西各不同"的名句,我漫步院外,靠近屯路对过儿的邻家院墙,就想换一下角度,再看一个远观效果,果真就有了意外收获。恍惚朦胧之中,一院子的灯光,似在与天上的群星对话絮语,不安分地炫耀着自身价值,狂刷着自信满满的存在感。不光是远离城市尘烟濛濛的原因,而那晚夜空天幕的格外晴澈,也将银汉星光衬托的愈加灿烂。揣摩参悟着那不停眨着眼睛的星语,忽觉那种因惊诧而生发出的不可思议的亮眸中,似乎还隐含着几分妒忌。是不是在嗔怪银河的守卫,如何奉王母娘娘的懿旨不严,疏于职守,将天庭才有的奇葩异景,误漏入人间?
   "哎呀,简直太美了!"一院子的灯火,不仅聚焦了星君宿主的明眸,也引来了满屯子男男女女的关注。
   "这可是咱玉斌乡的第一份儿!就是满双城堡,怕也找不到第二家!"
  
   三
   夜虽渐深,但桌上的"酒局"却还是意犹未尽。全玉斌乡都有得一号,一家子的致富能手,两兄弟一个比一个能喝,也一个比一个能说。听东道主翁婿说了,所有灯都是网订快递,总支出已有五千多块时,走南闯北,见过更多世面的大哥,不由地竖起了大拇指,
   "花五千块就办成了一个灯会,太值啦!听说哈尔滨那嘎达的冰雪大世界,都已经投了二三十多个亿。谁能不服,这就是一个向全世界展示咱中华国力的大手笔!不都说什么来着?哦,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你们家在咱全双城开了第一份儿,这宣示的就是一个豪气!想咱郭家窝棚,打我太爷爷那辈子,从山东临沂闯关东落脚在这儿,户少人稀,一直都是和一个穷字儿噶亲家,难解难分哪!从来没有像这小二十年,能把腰杆儿直溜溜挺起来。咱有了眼下的成功,过上了今天的好日子,凭啥不好好嘚瑟嘚瑟,显摆显摆,风光风光!"
   "说得好,太提气啦,再干一杯!"又掀起了一个小高潮。不失时机,我也见缝插针,终于挑开了心头疑惑。哦,原来如此,东北这嘎达,沃野千里,却地广人稀。早年对于户数人家少,又穷的掉了渣儿的小屯子,一直都有什么"XX窝棚、XX马架子"的习惯叫法。而在头四十年前撤社建乡,理顺行政建制的时候,那些多少年都上不了台面的窝棚、马架子们,一下子也都搭上了改革的快班车,扬眉吐气,成了村屯一级组织的存在。
   也许是换了环境,难以成寐,亦或许是难得一见的农村黎明的风景在牵动诱惑着我。天刚放亮,晨光初旭,我就里外三层,"全副武装"地包裹好,漫步小屯,可哪儿转悠去了。
   曾经是一统天下的绿色交响乐奏鸣,喧闹了一夏一秋的田野大地,此时此刻已经彻底静下来了。前几天的下的一场雪,虽然并不太大,但是雪借风势,还是铺平了垄沟,只留下了收割玉米时,一溜溜齐根儿的苞米奓(东北土音炸)子,在仍然顽强的显示着那曾经辉煌过的遗迹。极目远眺,像是油画家在铺了白底色的画布上,点染了一行行淡淡的,调和了一点点土色的姜黄。聚焦田野尽头,一排高高高耸立的白杨树吸引了我。不知是雪的料理,还是冷暖气流交汇的杰作,茁壮庞大的的树冠,枝枝叉叉上都披裹上了璐璐棒棒的树挂。哦,树挂还有一个好听的雅名称雾凇,可东北人还是恪守着她的小名,叫她树挂。诗人们说她像琼枝仙葩,可谁都没见过。于是人们就都习惯把她誉为是冬天里绽放了春天才会有的梨花,感恩上天赐予的这一道冬天的风景。
   咦——田间小路口的那一棵老柳树下,怎么还坐落着一座小房子,那是一个什么所在?我不由地下了村道,蹚进了田边的雪地。啊呀!看清楚了,这原来是一座小庙!不用说,守护着田野大地,自然是土地公公的居所莫属了。
   斑驳陆离的墙体,撑起了一个由老式鱼鳞片瓦铺就的房顶,可能是考虑到要叫土地公公住得舒心惬意,房顶上还用水泥塑起了对称的吻兽,和翘起的檐头。我绕到了朝东南而开的庙门。正对大门,是一个水泥砌筑用于供奉祭品的方台。台上的香炉里,还残留着不知道有多少时日的香的根蒂。不大的门楣涂刻着一副楹联——庙小神通大;土肥富裕多,横批,地灵人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算得上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土地庙的建制,可庙里神台上供奉的,却不是通常的土地爷的金身,而只是随意摆放了三尊完全不相配备,不知是什么仙缘相干,更不知道是仙乡何方的陶瓷神仙,显得不伦不类了。我尽管有些怅然若失,但还是躬身一揖,表示了尊崇。
   这边的土地公公可能还在酣然梦乡,可东边的太阳,却已经在田野尽头的地平线上,露出她独一无二的脸庞了。
   刚返回到屯路,耳畔忽然听到了"呲"的一声,回头一看,是一台小轿车刹停在道旁。
   "老宋大哥,这么早就去上香拜庙了?哈哈哈……"是昨晚相识的那个致富能手的弟弟,一个敦敦壮壮的汉子,他边打着哈哈,边从车上下来,又和我握了握手。
   "屯子里常来拜庙的人不是很多吧?"
   "嗯呐,说起来这土地爷也够可怜的啦,每年也享受不到多少供奉。他也是说了不算哪,这连着三年都是地里水大,庄稼欠收,也没见他神通广大,扭转乾坤。要不是国家的富民政策好,种地啥钱不交,还一亩地给补贴好几百块,俺老百姓的日子可就要难过了!"
   "听刘少富说,你是家养着大铁牛,种地有全套的新农机,农闲还开着大卡车走乡串屯拉脚,这大冬天也不消停。今天这么早又开上了小轿车,是不是要去哈尔滨兜风买年货呀?"
   "哈哈哈,哪呀!是我昨下黑回去说少富家的大胖头鱼炖豆腐,还加上宽粉条子,老好吃了,老婆当时就淌了哈喇子。这不,一大早就把我从热被窝捞(烙音)出来,哄着我去双城街(该音)里赶早市儿,给她买鱼买豆腐嘛!"
   初旭的晨光,吻上了他的额头,涂映着他泛着紫红健康色的的脸庞,显得是那样的活力四射,和昂扬蓬勃。
   轿车开远了,开进了圆圆的大太阳里,开进了新的一年,那更美好的日子……
   2025年元月乙巳前于纽约
  

共 483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围绕作者受邀去双城老屯过年的经历展开,细腻地描绘了屯里的热闹景象,展现乡村的巨大变化,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乡村发展的欣喜与对美好生活的赞美。2024年末,距离除夕还有一个多月,作者就应刘少富姑爷孙家朋的热情邀请前往双城老屯过年,提前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儿。到达老屯后,看到刘少富和乡亲们正按照与姑爷商定的蓝图,在院子里忙碌地“张灯结彩”,大家分工明确,巧用电动三轮和梯子挂灯,把院子装点得十分喜庆。夜幕降临,大家围坐在一起,孙家朋举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后点亮彩灯,院子瞬间变得璀璨夺目,吸引了满屯人的目光和赞叹,成为玉斌乡独特的风景。席间,大家交流着,致富能手的大哥感慨屯里今昔变化之大,如今过上好日子,值得好好庆祝,作者也借此解开了心中关于“郭家窝棚”与“郭家屯”称呼的疑惑。第二天清晨,作者漫步小屯,看到冬日里田野大地银装素裹,杨树树冠上的树挂美不胜收。田间小路口的土地庙引起了作者的注意,庙内供奉的神仙虽不伦不类,但作者与致富能手的弟弟交谈后得知,如今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靠的是国家的富民政策,而非神灵庇佑。弟弟一大早被妻子叫去赶早市买年货,他脸上洋溢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文章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不仅展现了乡村物质生活的改善,从贫穷落后到能够打造美丽灯景,还体现了村民观念的转变,不再依赖神灵,而是认识到国家政策对生活的积极影响,表达了作者对乡村发展变化的欣喜,对乡村淳朴民风和美好自然风光的喜爱与眷恋,以及对当下美好生活的赞美。情感细腻,语言清新流畅,描写生动,引人入胜。感谢痴叟老师的精彩分享,好文推荐共赏。祝老师创作愉快!生活开心!【编辑:梦在何处】【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50201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5-01-25 10:45:58
  文章选材丰富且真实,通过对老屯过年时的筹备场景、夜晚彩灯点亮的热闹画面、清晨小屯的冬日风光以及与村民的交流等细节描写,全方位地展现了乡村的新面貌。从村民们齐心协力“张灯结彩”,到院子里璀璨夺目的彩灯吸引满屯人围观,再到清晨赶早市的日常场景,都让读者切实感受到乡村生活的蓬勃生机与巨大变化。同时,巧妙地融入关于“郭家窝棚”与“郭家屯”称呼的由来以及土地庙的相关内容,为文章增添了历史文化底蕴,使乡村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梦在何处
2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5-01-25 10:59:08
  作者的情感真挚而热烈,对乡村发展的欣喜、对乡村淳朴民风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贯穿全文。通过对村民们的言语、神态和动作的描写,如孙家朋举杯时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大哥感慨屯里变化时的喜悦、弟弟赶早市时脸上洋溢的活力,侧面烘托出作者对乡村发展的肯定。特别是对土地庙及村民观念转变的描写,以小见大,深刻地反映出村民们从依赖神灵到依靠国家政策过上好日子的思想变化,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再次拜读欣赏,祝老师创作愉快!事事顺心!
梦在何处
3 楼        文友:周丽纯        2025-01-25 18:26:09
  这篇文章读着就让人跟着兴奋,一种浓浓的乡村过年气息扑面而来,好不热闹,这种气氛城里面已经没有了。读着亲切温暖的生动有趣。好文点赞!
秋之枫叶如霞火红。
4 楼        文友:乡笛        2025-01-25 21:05:42
  文章对老屯过年进行了全面仔细的描写,让人撞景过年的快乐和美好,语言朴实,生动感人,让人入临其境,感人至深。好文章,学习了。
5 楼        文友:灌园痴叟        2025-01-25 22:16:23
  梦在何处老师,大洋彼岸,老叟先给你拜个早年啦!非常感谢在忙年的忙碌日子,还精编了这篇小文儿,作了热情推介,叫人发自内心的感激。如老师所说,这就是一篇取材选材完全真实的裸文儿。窃以为如果加上一番文学手法的包装,反倒会弄巧成拙。再谢老师,小龙年大吉,阖家幸福!
6 楼        文友:灌园痴叟        2025-01-25 22:22:29
  周丽纯老师,谢谢你一直都是在拙作发出后的第一时间支持鼓励我。海南与美东迢迢三万里,但这一份热度却温暖在心。给周老师拜早年啦,愿蛇年夫妻健康,阖家幸福!
7 楼        文友:灌园痴叟        2025-01-25 23:41:31
  又闻乡笛吹鸣,虽寒亦觉温暖。感谢老师热情评点。总觉得写散文笔拙,但这篇小文儿,却是有感而发,不得不发。因为东北特别是黑龙江农村的风貌,多少年久违了。两入郭家屯,感触颇多。就这么裸写白描出来了。谢谢乡笛老师!
8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1-27 19:02:03
  灌园痴叟老师这篇文章充满生活气息和节日氛围,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在乡村准备过年的温馨场景,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热闹非凡、灯火辉煌的小院中。文章的开头引人入胜,通过路标指示牌上的“郭家窝棚”与预期的“郭家屯”之间的微妙差异,巧妙地设置了悬念,让读者不禁想要一探究竟。接着,作者以轻松幽默的笔触,描述了距离春节还有一个多月,但乡亲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过年的情景,这种对节日的期盼和热情,真是让人感同身受。在描述活动准备的过程中,作者细腻刻画了乡亲们忙碌而有序的身影,以及他们运用现代工具提高效率的智慧。特别是那个能随心所欲移动、得心应手操控的“活梯”,真让人拍案叫绝。这不仅展现了乡亲们的聪明才智,也体现了现代科技给乡村生活带来的便利。文章对乡村环境的描写也极为出色。冬日的乡村天空纯净透亮,太阳西斜的景象,被作者描绘得如诗如画,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份宁静和美好。而夜幕降临后,院子里灯火齐明,彩灯闪烁,更是营造出了一种梦幻般的节日氛围。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那场灯光秀。孙大夫用遥控器一按,院子里瞬间璀璨夺目,这种突如其来的惊喜和震撼,让人叹为观止。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现代科技的魅力,也进一步烘托了节日的喜庆气氛。文章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刻画,感触深刻,感染力强,让人感受到了乡亲们的热情和智慧。佳作,拜读学习,在此,遥祝大洋彼岸的灌园痴叟老师蛇年新春大吉,万事顺利,阖家幸福美满!
淡淡的云彩
9 楼        文友:灌园痴叟        2025-01-28 22:40:36
  云彩老师高评,颇觉惶恐。小文儿虽可及格,尚差很远。与社团诸位老师文友,需要提高的地方太多。蛇年已到,老叟在大洋彼岸给老师拜年啦!
10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2-07 11:30:11
  恭喜灌园痴叟老师佳作收获一枚鲜亮的红豆!文章展现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现时代风采,主题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让人回味不断。再次拜读学习佳作,问好老师,春日快乐!
淡淡的云彩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