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买书(散文)

精品 【东篱】买书(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6506.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24发表时间:2025-02-06 10:06:29
摘要:喜欢书,喜欢买书,书成为美好的记忆,书也是财富。每个人都应该买过书,故事肯定不一样。


   从小,真的不知道读书有什么用处。倒是听到“读书无用论”,我好像也未受到多大的干扰,或许,我一开始就没有去想读书有什么用,所以,还是喜欢没有目的地看看。
   上了小学,会认字了,就想,如果一本书读下来,这上学就没白上。于是,生出买书的念头。
   那时我就懂得了“拮据”这个词,我们家很贫寒,特别拮据,我用“拮据”造句,班主任老师只抬头看了我一眼,也没有打一个对钩。那时我懂得,贫穷是用来同情的,是不能言表的。学“敝帚自珍”和“拮据”两个词,我居然不费事,不能归于灵性,应该是家庭早就给我上了这一课。
   从小,母亲就懂得我的性子,给我的评价是“任性”。现在的任性,是需要资本的,那时不用有多少资本,总是设法让想法变成现实。
   我挑出队上分的柴火,修理成型,居然在炕头钉制了一个好看的书架。框架做好,细木条组合成放书的搁板。母亲看着我发笑,但她那时不懂得我的心思。
   做书架是因为爱上了小人书。有一个小伙伴叫“战强”(乳名),他的父亲吃国家粮,在发电厂工作,他喊“爸爸”,跟我炫耀说,每次爸爸回家,一般是一周回家一次,就带一本小人书,这让我羡慕得很。他很聪明,我们认为他的聪明来自这些小人书。他喜欢借小人书给我看,但差不多是看旧的小人书,无头少尾的,残缺不全,我不能挑剔。开头就是个背景,少几页无所谓,后面的少了,倒是可以掩卷重构一个结尾,也不错,况且,那时就发现,完整版的小人书的结尾也是不给一个完整结局的,令人猜想,读完还在担心着主人公的命运。后来知道这叫艺术,是“言尽而意无穷”。小人书有很强的诱惑力,更有启蒙的意义。为了表达我的感谢,我将那些残破的小人书加了牛皮纸封面糊好,然后还书给他,他居然大方地拿出三本送给我。如获至宝,无以为报,上去搂住拍拍后背就算感谢了。
   有的镜头,没有照片存念,但一直在心底,每忆,画面就清晰起来,回到曾经的时光。
   将三本小人书的书背写上书名,放在书架,一下子就感觉蓬荜生辉了。放学的第一眼就打在书架上,羡慕老师说的学富五车,我才三本小书,明显觉得单薄了。好在有胜于无。
   我将曾经用过的课本,也放在书架,放学回家,把书包倒腾空,书和作业本也放上去。虽无书屋书斋,但已经有书架,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读书人,门口邻居“经典”是县一中毕业的,有学问,我曾见过他家的书架,据说是祖上传下来的,是刷了紫色油漆的,很有读书人的范儿。我很相信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所以,对孟母择邻的故事很熟悉。曾经的农村,文化氛围很淡漠,一条街上出个高中生,几乎等于封建社会的中举中进士。不像如今,走在街上,能够碰到一堆本科生。学识学历的价值,永远不可小视,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进取心。
  
   二
   母亲绝没有往买书的事上去想,我实在按捺不住了,因为暑假到了,我要去石岛表哥那住几天,他是高中生了,家里有很多书,尽管看不懂,但随便翻翻也好。最关键的是,表哥住处五十米远就是石头楼新华书店,我想买书。
   我上小学的年份,我们家已经欠队上的钱,我不能张开口,其实母亲的眼神也懂我,却无能为力。
   不要了!这话我没有出口,但肚子里有了这样的语气。我想到了办法。母亲让我拎着一篓子鸡蛋去表哥家,这是亲戚的礼尚往来。那天,我遇到了赤山集,日子是阴历的初四。我曾跟着母亲赶集看母亲买鸡蛋。我把一把鸡蛋摆在地摊上,一把是十个。用不着吆喝,终于有一位中年妇女全买了去,八毛钱,人家也没和我讨价还价,大概是看我年龄小,或者是相貌属于很诚实的那种。一篓子鸡蛋,少了十个看不出。
   后来我听说伙伴也有类似的经历,有的就将父亲换下的锨镢偷偷地拿去采购站卖了,有的把家人使用了几次的牙膏挤到瓶子里,去卖掉铅做的牙膏皮。当然少不了家长一顿训斥,甚至挨上几脚。有收获,就要有付出嘛,不在乎了。
   现在想想,这样的行为,就像上级拨款,要专款专用,我却从中截留。母亲文化不高,但有时念叨“从小偷针,长大偷金”,长大后懂得是防微杜渐的意思。后来,这事还是败露了,我姨娘说母亲给了50个鸡蛋,拿着去邻居家看月子了。
   那天,母亲握着笤帚疙瘩把我挤在炕边,举起来要武力解决,好在教育了一番就拉倒了。尤其听到我花钱买书,而且把三本小人书拿出来证明,才算过关了。过了很长时间,母亲念叨这件事说,只能怪我们家穷,不是?
   真的好羡慕现在这个时代,买书的故事对我们这一代人而言,简直就是奢望。母亲可以答应孩子好好考试,达到预期,母亲就可以带着孩子进书店选购书。我的母亲从未有过这样的承诺,也不敢,生活都顾及不了,这样的满足,简直是会让母亲落泪。
   那时一套高尔基的三部曲小画册——《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小人书,指点了大人生,三本书,就像画出了一条人生路线,我有幸在童年读到他的《童年》,后面的步子,也要坚定地走下去。这个小人书,不是漫画笔法,好像是影印的,人物以黑色填充,黑白写真。
   《在人间》一本感染了我。主人公叫阿廖沙,11岁开始谋生,在鞋店制鞋擦鞋,在作坊当学徒,在轮船上洗碗。那时非常羡慕阿廖沙,我思考自己的未来会去干什么。
   而且,我非常偏执,认为只有苦难的经历才能成就一个人,可能和我的人生境况有着相似,所以认同这样的故事。后来学习中文课程,我有了赏析能力,应该是我和书中的人物故事发生了情感共鸣吧。每一次接触学习,都是我们进步的基础。我参加高考的时候(1978年),考卷简单,答题方式上,更多的是采取类比的方式,有点像依葫芦画瓢,小人书有大作用,每一次阅读,都会成为我们进步的阶梯。
   三本小人书,我是用牛皮纸包了皮的,后来在同伴中传看,不知所踪了。也好,那些故事,也应该给了伙伴以力量。
   经过文革的学生,真不知大学是什么样,不敢去想,更不敢把自己想象成大学生。或许是冥冥之中《我的大学》给了我一种莫名其妙的动力吧。高尔基,包括他笔下的阿廖沙没有上大学,社会就是他的大学,接触革命思想是阿廖沙的大学课程。我觉得,自己那时不懂得什么是价值观,但隐约感到人应该怎样面对现实,追求一条出路。
  
   三
   我在岛城烟台读书,家庭经济更加困难,好在学校从国家分配给学生的伙食费里拿出2块钱,当零花钱。除了花钱在学校外的街上买一点烤饼犒劳口舌,还是攒下了一点钱,钱虽少,但在手上却发痒,总寻摸着买书。曾经沿着烟台市区的大街小巷去发现旧书摊,没有。很多同学在宿舍的床头摆上几本书,以文学为主,限于散文杂文,小说都是大部头,不敢奢望,也不敢有想法。我甚至想,书摆在那,就是不读,也是读书人的样子。有书,就是一种气质。书就像一个有档次的好朋友,很高雅。
   那时,任性依然左右着思想和行动。看书看到袁枚的《黄生借书说》,记住了“书非借不能读”的名言,却并不赞同。即使借到,十分喜欢的书,真不想还回去。这心理比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好一点,毕竟“赖”比“偷”或“窃”要体面一点。我是总想着拥有自己的书。我想到毕业,如果只是携带了睡了两年的草褥子,外加一捆中文课本回到老家,根本没有学富五车的派头。这种心思,现在想想都可笑,可这就是那时的人生观,不深刻,但追求读书人的体面。
   其实,这是让我想到文革初期我们批斗本村富农的一个场景。是庄户人家,出了好几个读书人,我们红小兵被大人们领着去他家揪斗的时候,看见很多书,凌乱地铺了一院子,觉得这个富农太反动,居然藏着这么多的毒草!但转而一想,自己能拥有几本多么好。那是一个思想被重度扭曲的时代,拨乱反正,我们重新认识了书的价值。后来知道富农的两个儿子在大学做教授,是读书成才,我们便对书和知识有了敬畏感,觉得和书作对是多么无知,多么幼稚。人类的认知,终归是要正本清源的,正确的思想美好的感情,最终会深刻影响着我们,人类的认识终归是要回到正途上的。
   机会终于来了。那天,我们的班长胸前抱着一摞书走进宿舍,我们扑上去,啧啧称赞一番,然后就是恨自己囊中羞涩,恨错过了书疯狂打折的机会。
   周末,带着不舍得花的几毛钱,徒步往烟台的南大街新华书店赶,七八里路,不舍得花二分钱乘坐公交车。
   幸运啊!打折的书还有。我买了鲁迅的一套书,《且介亭杂文》《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最便宜的打折后只有五分钱,相当于买一个烟台烤饼的钱,最贵的才一角五分钱。
   放在胸前抱着再走七八里,回到宿舍,站在床头,同学围拢过来,少不了称赞。周末,有的同学懒得出去逛街,便在我床头抽一本闲看。睡前读书,也是在那时养成了习惯。顺手抽取一本,油墨的书香,随着灯光,弥漫一床。集体宿舍统一时间熄灯,用手电筒接着看完一篇,才能不留遗憾地合眼。
   曾经在书和烤饼之间纠葛过。食欲,忍一忍,过得去。书欲,满足了,且留下有形的东西,成为读书人的财富。上学那两年,我敢说自己认真读过鲁迅,相比我读其他作家而言。
  
   四
   每个人的读书经历,可能不尽相同,爱书是普遍的情感。在读书人心中,书是至高无上的,拥有一架书,一屋书,那是财富。不是所有的时光都给了书,但书在时光里有着不断提醒我们靠近我们的特点,闲暇时光,捧一卷书,有时候忘食忘饮,大概这就是如饥似渴的状态吧。
   买每一本书,都会留下故事,起码留下在某个城市的一次与书相遇的细节。工作之后,算是实现了“财富自由”了,花上十块八块钱买一本,不再分分计较了。每年下来,书房会添新书。书架满了,书桌也垒高了。随手翻翻买来的书,扉页或尾页都留下了某时购于何处的记录,买书的时间过去甚至三四十年,还能记起我站在书店书摊的情境。
   买书会成为一个人的雅兴与习惯,我家前面的一家超市,楼顶有一块撤下的广告牌,上面写了“每日所需”四个字,常常让琢磨我每日到底需要什么,最需要的还是每日翻翻书,翻翻买的书,体验自己与书相遇的亲切感,觉得没有那一笔买书的钱是花得不值,花得冤枉。很多东西,买到手就觉得无用,想马上丢弃,但面对书,不能生出这样的想法。
   朋友是老的好,旧的好,书亦然。人的最浅层的需要是满足感,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还觉得“书犹粮”,最适合囤积居奇。
   我现在还是要分一点钱来买书,闻书香就走不动了,满足一下眼馋。退休了,曾经往来的朋友同事很少联系了,但好在有书填补了这个空白,真的是应了“书犹友也”的话。还有一个体会,每读书,就会遇到和我有着相似的故事,发生共鸣,也为我在江山文学写作打开了灵感,不断扩展写作的题材。
   曾经略算了一下买书花掉的钱,得上万,不痛每一笔买书钱,觉得就像在银行存钱,我拥有了一笔财富。但还是痛惜花钱买了重复的书,我在威海市立医院住院,两次买到龙应台的《目送》(第二次入院未带这本书),觉得有必要再读一遍。一直想找机会送人,送给喜欢读书的人。想起那句话——送人玫瑰,手留余香。送人一本书,手留书香。这也是买书的好!手头曾经有一套《华文选萃》,好几本,有高中生来让我说说怎样学好语文,我就割爱相送,那个学生一定记得我们之间的故事。
   买书已留香在手。赠物赠新,赠书还是旧的好,是书香的互相传递。
  
   2025年2月6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49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满满的旧时光。作者回忆起从小到大一路买书、惜书、读书时的情景,这些情景虽然没有照片存念,但心里却有一张张清晰的照片。且每张照片都有故事。小时候,作者认为能读一本书,这上学就没有白上,于是生出了买书的念头。最初,从同学那里借小人书读,有些小人书无头少尾,但不影响读书的兴致。作者将残破的小人书用牛皮纸糊上封面还给同学,同学感动,送作者三本书。作者赶忙用柴火在炕头定制了书架。书架三本书虽单薄了点,但感觉自己像个读书人的样子。作者到表哥家借书读,他家附近有个书店,到了那儿就想着买书。那时家里穷,没钱买书,作者学着别人偷偷卖旧锨镢,卖牙膏皮,甚至卖鸡蛋时胡弄家长扣几个蛋攒几个钱,常常被家长训斥。终于买回了高尔基的人生三部曲小画册。小人书,指点大人生。三本书,为作者画出了人生路线。作者在烟台读书时家境更困难。只能从国家分配的伙食费里挤出两块钱,买自己喜欢的书,周末,到打折书店,买了一套鲁迅的书,满足了书欲。夜晚睡前,灯光下抽一本书读,油墨飘香,弥漫一床,抱书入梦,多惬意。作者工作之后,实现了“财富自由”,见到好书想买就买,无所顾虑,书架也渐渐垒高了。尽管作者解甲归田,闻书香而走不动,买书成了作者雅兴与习惯。《黄生借书说》我读过也教过,本文是我第二次读到作者与书的情缘。本文作者,从小与书结缘,读书开启人生。命运注定成为一名文化人。读书、教书、著书,一辈子离不开书。文章也教会他人,崇尚读书。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大美散文,推荐共赏。【东篱编辑:吴孟友】【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205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吴孟友        2025-02-06 10:16:55
  本文作者,从小与书结缘,买书、读书开启人生。命运注定成为一名文化人。读书、教书、著书,一辈子离不开书。文章也教会他人崇尚读书,改变命运。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大美散文,读后深受启迪。问好老师,正月快乐!敬茶!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2-06 13:37:51
  谢谢吴老师的精彩编辑,谢谢你的美评!读书,每个人都有故事,可能时间远去了,我们就忘记了,这次搬出来,算是慰藉自己曾经的读书时光吧。成长,可能与书是有关系的,不管怎么说,读书没有辜负我们。和书为伍,起码我们不会走歪,即使痴迷,也不会出现意外,所以我追求读书的境界。读书的确可以哦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个命运不一定就是脱离农村,但可以通过读书提高自己。老了,还是要读书,读书的意义,完全属于生活了,更滋润一些。可能曾经是一块敲门砖,但进去了门,还是喜欢读书。这就对了。我们的经历差不多,所以这篇散文请你编辑,可能有同感。辛苦了吴老师了,远握,问候过年好,非常期待吴老师的佳作!
2 楼        文友:枫桦        2025-02-06 10:21:46
  我记得初来江山发文,就是买书!我与老师有同样的嗜好,喜欢书,更喜欢读书,也因此爱上了写作!读老师的文章时,好像看见了那个孜孜不倦的身影,在伴着青灯苦读!读书让人有了思想境界,目光已不是仅仅看到眼前了!文学是一盏灯,那么书藉就是打开文学这扇门的钥匙!好文拜读!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2-06 13:44:12
  枫桦老师说得对,来江山写作,又痴迷读书买书,总觉得自己浅薄,所以想提高自己,应该感谢江山,让我们在这个年龄又爱上读书和买书了。读书,买书,写作,是最不负人心的事情,所以我们都不会抱怨花钱冤枉,且乐此不疲。文学的确是一盏灯,重量的是书房,还有人生,在这一点上,我们的三观非常一致。我常常想,如果不读书,待在家里,会不会变成废人。这个问题是不能等着去验证的,需要避免。好在我们爱书,爱买书,给自己留下美好相伴。特别期待枫桦老师的美文,远握,问候春节快乐!
3 楼        文友:简柔        2025-02-06 10:49:33
  一个个有关买书的故事鲜活动人,道出与书的缘分,对书的喜爱,被书滋养,认清书的价值。自从有了江山,我更爱看看书,有书的时光,更有味,更充实。文章似潺潺流水,道出与书的一路明媚,一路欢歌。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2-06 13:49:15
  谢谢简柔老师的美评鼓励。读你的文字,哪怕是几句话,都那么走心如意。买书,可能处于一种幼稚的理解,但认识是可以改变和进步的,也是从那时走过来,才和书为伍,当然现在读书,还是提高生活理解能力,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这是最大的作用。的是,如简柔老师所言,在江山,必须读书,我这几年也是又爱上买书了,出门遇到新华书店,就钻进去一定每一本,爱好嘛,我觉得不空手,就有收获,认识肤浅,但慰藉心情。曾经买书的故事见不得台面,现在看是一段成长的艰涩和美好。远握,问候春节快乐!期待老师的佳作!
4 楼        文友:佳华        2025-02-06 11:51:02
  喜欢读书的人不一定喜欢写文章,但喜欢写文章的人肯定喜欢读书,我觉得这个理论应该没错。东篱的人,大概每个人都有一段读书的故事。老师的读书故事很苦涩,但正因为苦涩,方透着读书的浓浓甜蜜。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2-06 13:55:43
  是的,每个人都有一段独特的读书故事,那时买书的经历,都可笑,但庆幸自己那时喜欢了书。赞同佳华老师的观点。常常想,结交朋友,有时候朋友会离我们而去,而读书,买书,书这个朋友总是相伴在我们身边,只要把时间给书,书就不离不弃。谢谢佳华老师的美评,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丰,问候春节快乐!
5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02-06 13:19:36
  作者一路走来,与书同行,小人书给了作者文学的启蒙,大部头著作给了作者深邃的思想、犀利的洞察、细腻的情感、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文中的故事很典型,表达了作者的爱书心切,书滋养性情,温润气质。买书花的钱,是最好的投资,书,是前行路上的助推器,与书相伴,生命之海变得浩瀚无垠!好文,内容丰盈,情感深挚,意蕴悠长。感佩才思,问候怀才老师,初春大吉!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2-06 14:00:13
  谢谢罗老师拨冗给小文美评,辛苦了!应该说,小人书启蒙了我们的人生,起码让我们喜欢上了书,那时不懂得书中自黄金屋,不会感觉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但还是想装一个读书人的样子,很幼稚,但也是正确的。买书,的确是人生的一笔有用的投资,生不出利息利润,但可以滋养我们的人生。每个人都有读书买书的故事,尤其是在江山的人,可能都与书有着不解之缘吧,罗老师也写写自己的买书读书故事?期待着……远握,问候春祺,谨祝春节快乐!
6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2-06 14:33:03
  说起买书,小时候我也是有瘾,但零花钱少,也就买些连环画册。我看的书,多数都来自大哥的收藏,他有一箱子的小说,比如敌后武工队等等。现在买的少了,电子书的出现,书价的提高,让我买书的愿望打了折扣。老师如此爱书买书,令人感佩。如此才有今天丰富的学识,满腹经纶,佳作连连。从长远来看,赞同老师的观点,书是一笔财富。深度美文,拜读学习,顺祝新年吉祥,万事如意!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2-06 15:04:33
  我买书上瘾,非买不可,就想着法子搞到手,所以母亲说我太任性了。母亲无奈。连环画册就是小人书,我们几乎是同时代的人,大致的经历差不多,我们都有一段买书的故事。家中有几个孩子就好了,看书可以传着看,韩老师很庆幸的。不过,我还是喜欢买书,感觉捧着书的滋味好,很多书店都因买书的人少而经营不下去了,但我在的城市有一家“希望书店”,一直在开,我觉得我对它的贡献也不小。曾经借阅老乡一本五十年代的“文学”课本,一直为归还,我觉得对不起人家,怎样弥补?我就重新糊上封面,好好保存,也放进我的书架。不敢称满腹学识,只是零碎的知识知道那么一点点,写作的时候,就想到了,于是拉出来。可能这就是读书和写作的关系吧。谢谢韩老师的美评。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丰。问候春节快乐!
7 楼        文友:岚亮        2025-02-06 15:21:29
  大作已拜读,学到了很多,也很享受,大赞!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2-06 15:22:51
  谢谢岚亮老师的留墨,笑话了啊,小儿科的买书故事,忍不住怀念那时的书香。远握,特别期待岚亮老师的大作,祝你春节快乐!
8 楼        文友:岚亮        2025-02-06 15:29:01
  刚投了篇,还望笑纳。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2-06 15:59:36
  好的,辛苦了!一定是精彩无比。岚亮老师春节焕发了强烈的创作欲望了啊。东篱之幸!谢谢你的投稿!
9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2-06 21:00:54
  因为读小人书,而与书结缘,爱上了书,然后自己做书架,省吃俭用,来回走好几里路去买书,可怜老师对书的喜爱程度,也难怪老师最终成了教师,这与喜欢读书有直接关系。感人至深的美文,学习了,祝老师健康快乐!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2-06 22:08:03
  干不了大事,就喜欢书了,感觉买书读书就是个乐趣。好在这是一个很好的喜欢。喜欢闲暇时候看看书,教学的人,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这是个要求,所以一生读书很杂,没有成大事,倒是留下了一些买书读书的美好记忆。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美评,期待佳作,问候春节快乐!
10 楼        文友:石叶六        2025-02-07 09:17:47
  每本书都记录着不同的人生,多读书开阔眼界、增长智慧。记得我在心情最差的时候,书读不进去,但也必须放在枕边,它是心灵踏实的港湾,是内心丰盈的载体,有它陪伴生活就充满希望和色彩!拜读学习,祝怀才老师新春快乐!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2-07 09:20:57
  小时候,买不起大书,就买小人书连环画,记得自己就像一个读书人,其实,有这样的心思,很好,对读书一直有兴趣。买书是个好习惯,但贫穷时,实在难受,拿一本书在手,想想花钱,都想打自己几个耳光。财富自由了,就无伤生活了,买点书是乐趣。我现在动不动就出手买,这个习惯不好改。谢谢石叶老师的点评。期待石叶老师的作品,问候过年好!
共 15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