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风恋碧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风恋】枇杷黄了(散文)

精品 【风恋】枇杷黄了(散文)


作者:山雨潇潇 秀才,1201.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65发表时间:2025-05-05 21:01:20
摘要:父亲没有强制我们干活,也没有强制我们读书。他只说“读书能改变命运”……

【风恋】枇杷黄了(散文) “爹,小心点!爹,您小心点!……”
   “不怕,枇杷树是绵的。”
   看着70多岁的父亲爬上那棵摇摇晃晃的枇杷树,我的心一下子被提起来了。
   儿时,父亲从不鼓励我们爬树,而今,年迈的父亲却还在爬树,这是什么逻辑呢?是我们仍然还没长大吗?
   确实,我有好多年没有爬树了,我在质疑我的爬树水平;还有,那棵枇杷树树干实在太小了,枝桠更是细得软柔细弱,应该不能承受我超重的体量。
   因为搬迁,村庄早已人去楼空,唯有父母还居住在这大山深处。父亲说,山里清静。其实,我知道父亲是习惯了村庄的生活方式,舍不得离开他生活了几十年的村庄,包括那条熟悉得不用看脚步就可以行走的山路,和每一块土地上的生长。大概也包括这根枇杷树吧。
   老品种,新品种,满村枇杷黄,不见偷果郞。桂西大山,人们说“绵”的意思是柔韧性超强,哪怕是折弯,也不会断。父亲说“枇杷树是绵的”,这让我提着的心和吊着的胆稍稍得以松缓,因为我始终相信父亲的话。只是,我曾无数次爬过枇杷树,却为什么没有总结出“枇杷树是绵的”这个道理呢?或许是年月的长久,让我忘记“枇杷树是绵的”这个概念了。
   大石山区土地稀少,没有人愿意用好土好地种植水果,因为好土好地应该用于种植粮食作物,除非那些土地特别多的人家。我是无比羡慕堂哥家的。因为他家地多,可以种柑橘、桃子、李子……而我家只有几棵老枇杷树。
   枇杷树的特点是在贫瘠稀薄的土地上也能生长。比如,我家菜园一角的那棵老枇杷树,只占不到一平方米的土地,却长至碗口粗。所以,我觉得枇杷树是适合我家种植的。
   也不知为什么?果实接近成熟时便突然干水掉落,爷爷说是枇杷树得病了。但我想,应该是贫困,连枇杷树都嫌弃。
   大山的概念,果树会嫌弃贫困人家。
   爷爷砍掉了山边那几棵掉果的老枇杷树,父亲也砍掉菜园一角那棵碗口大的枇杷树。至此,我家仅有的枇杷树也被让出土地用于种植粮食作物。其实,我是不愿看到一棵枇杷树被砍掉的,因为我坚信枇杷树的病总有一年会好起来。所以,当枇杷树倒下后,我心里很矛盾。也罢,花开得那么好,果结得那么多,没成熟就干瘪,总是让人空欢喜一场。从此,我只能乞求堂哥给我一捧李子或几个桃子。看着年幼的三弟捡拾别人家风吹落地的梨子,并很有收获感时,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随着老枇杷树的倒下,我再也没有爬果树的机会了。
   儿时,我绝对是爬树冠军,菜园一角的老枇杷树,我爬过无数次,笔直光滑的枇杷树干,我蹭蹭几下便隐进树冠。尽管父亲没有制止我爬树,但我想,他应该知道爬上一棵6米高的枇杷树,对一个孩子来说是绝对危险的。而父亲不制止我爬树应该有他的苦衷,因为他自己也爬呀!父亲从来都是以身作则的,要求别人做的事他必先做,要求别人不做的事他先不做。还有,大山的孩子不可能一辈子也学不会攀爬吧?因为,摘八角要爬树,摘油茶果要爬树,剔除树木多余的枝桠也要爬树……
   父亲种在偏房旁的那棵椿木已长至半山高,每年,父亲都会爬上高高的椿木树上剔出多余的枝桠。一是利于椿木树继续长高;二是剔除的枝桠可以当柴火。母亲仰了半天的头,才找到半空中的父亲,一枝碗口粗的椿木枝桠从半空中掉下来发出巨响,母亲都会一阵惊心,而我们却把父亲看作心目中的英雄。
   我想,有一天我也能像父亲一样,爬上高高的椿木树。但父亲一直不让我爬椿木树。所以,我只能爬旁边的拐枣树或黄皮果树。
   终于,我想通了,父亲为什么要砍掉一棵占地不到一平方米的老枇杷树:那是因为那棵老枇杷树尽管没有长到半山腰,但笔直的树干也有足足6米多高,孩子爬上去实在太危险。
   父亲读过书,有文化,但他却没有逃脱爬上一棵高到半山腰的椿木树的命运,而我觉得父亲是不甘心的,因为他始终相信“读书能改变命运”。所以,他宁可早出晚归,宁可披星戴月,也不会鼓励我们爬树。
   堂哥说我父亲有远见,从来不强制我们劳动,而是叫我们读书。只不过,我们从来就学着父亲,不怕苦、不怕累,而且我也像父亲一样,敢于爬任何一棵树。
   在那个莫名其妙的年代,孩子们读书的方式有点搞笑。比如,有的早上起来要先拾一捆柴火再去学校;有的要放一会牛再去学校;放学回家后还要上山割马草或打猪菜;周末的家庭作业大都是放牛或拾柴。家长从来没有辅导孩子们的作业,那时大部分家长“大字不识一个”。
   母亲也尝试让我像别人家孩子一样,早上先拾回一捆柴火再去学校,最后被父亲否定了。读着读着,有的孩子便被拉回家放牛了,原因是只考了几分,家长认为“不是读书的料”。父亲没有强制我们干活,也没有强制我们读书。他只说“读书能改变命运”。
   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感觉读书不难呀,每道题我都能做对呀。小伙伴们向我投来佩服的目光,老师的脸上也挂满成功的坚定。小学毕业,我考了全乡第一名的好成绩,谁也不相信,一个最偏僻的学校把乡镇中心小学都比下去了,一个连枇杷树都没有的家庭出了个“状元”。
   我觉得父亲对我考了全乡第一名的成绩并没有感到多少荣光,他反而变得更沉默了。我想,大概是父亲知道,我的成绩越好,以后的路会更艰难,他肩上的担子会更重,因为读书是要交学费的。一个连枇杷树都没有的家庭,如何供一个还要一直读书的孩子?
   读到初中时,大部分孩子都回家务农或外出打工了。其实,我家虽然连一棵枇杷树都种不起,但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果树再多也不能说是富裕,好多家庭是真的交不起学费的。我无比感谢学校,因为我考了全乡第一名的好成绩,加上我的家庭困难,学校决定免除我三年的学杂费,就连第一个学期已缴的学费也都退回来了。第一次见到父亲开心的笑容。
   初中毕业后,我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公费考取了一所公办中专。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没有人会想到读高中上大学,只想着让孩子早些完成学业为家里分担压力,哪怕是对成绩好的学生免除一切学杂费。连一棵枇杷树都种不起的父亲面对几千元的学费时,他更加沉默了,在一片羡慕的目光中,父亲却终日眉头紧锁。
   我也在质疑我是否能到远在千里的城市继续读书。
   “不就是几千块钱吗?怕什么?”父亲的话让我感到震惊,要知道,在那个一个鸡蛋只能卖一毛钱的年代,两千多元的学费要卖多少个鸡蛋啊!而且,我家那只老母鸡已经半年没下蛋了。父亲的坚定让我第一次感到他那瘦弱的身躯原来是如此的高大。后来我才知道,为了供我读书,父亲已经准备了十几年了,那笔两千元的学费是他年复一年的积蓄。或许,父亲早就预料到,我会读很久的书。
   父亲来信说,开学时他不应该让我一个人去城市,他应该送我。确实,一个连村子都没走出过的孩子要到千里之外的城市读书,这一路得克服多少困难啊!
   临出门时,大家都嘱咐我到车站后不要乱走动,要一直侯着车。我听了,目不转睛地盯着我要搭乘的那辆长途班车,直至车子启动。
   父亲说,大家都在埋怨他没有把我亲自送到学校。但我知道,父亲是再也拿不出多余的一分车费了,这是他的苦衷啊!
   我把四年中专读下来,父亲更加苍老了,尽管公费生的学费减半,但每月的伙食支出还是让父亲喘不过气来,人们都知道父亲太艰难,总是想方设法把家里的部分农活承包给父亲,而且准时给钱,甚至还会额外多给几元。父亲就这样靠帮别人除草,帮别人剔树供我读书,每个学期准时凑足学费,每月准时给我邮寄伙食费,直到我毕业。
   学费和伙食费倒是算解决了。可是,面对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包分配已不现实了。
   父亲再次陷入沉默。
   我进入了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工作,凭着吃苦耐劳的底子,我的业绩排名列团队第一,收入也是别人的几倍,家里再也不用担心吃不上大米了。尽管有了工作,收入也比较高,但支出太大。特别是公司让我负责南方市场后,因为我没有管理团队经验,最后搭上所有积蓄,也没能挽救团队的分崩离析。两手空空地回到村里,大家都感到无比惋惜,因为我是破天荒第一个公费中专生,读了四年书,最后还是要回到村里种地,最后连几十元钱都拿不出。
   父亲越来越年老了,因为年纪大,外出打工别人也不想要。家庭收入渠道越来越少,以至父亲砍掉了他种的那棵长至半山腰的椿木树,再锯成木板,分几次卖给了木匠,卖木板的钱全给我用作外出务工的车费。
   父亲总有一种不甘心的感觉。
   终于,我决定选择回乡参加考干,400多名考生,择优录取20名,僧多粥少。本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400多名考生中,我考了第12名,最终成为一名村干助理。
   父亲的脸上终于又有了久违的欣慰。
   后来乡镇大力发展大果枇杷种植。可是,没人相信大果枇杷的果实真的会有鸡蛋那么大,而且不会得病。我的苦口婆心还是换来村民的半信半疑。废弃中,我选择一根较为壮实的大果枇杷苗,粗劣地种在那棵被父亲砍掉的老枇杷树斜对面。
   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当年的中专生越来越没有任何优势了。于是,我决定省吃俭用再考大学。随着我的工龄越来越长,学历越来越高,25年后,我的工作也从村到乡到县再到市。
   父亲说我种的那棵大果枇杷结果了。啊!我早已忘记我曾种了一棵大果枇杷树,更没想到还结果了,而且真是大果枇杷,最大的那棵真结的果的有鸡蛋那么大。
   原来,父亲一直在护理我种的那棵枇杷树,他把树根培上土,还用石块围砌着。我明白了,我离家多年,那棵枇杷树是思念,是信任,是一位父亲对一个离家儿子的情感呵护和心愿的培育,是一位父亲对儿子最朴素最深沉的爱。我已经长大,父母已年老,父亲把一棵枇杷树护理至结出果实,那果实是吸引和召唤,召唤我多多回家,不管走到哪里,走出多远,不能忘根忘本。
   本来我是想爬上枇杷树上摘果的,但多年不爬树,不敢轻意挑战,更担心还不够粗壮的枇杷树承受不起我臃肿的身体。我只能站在空村的土墙上用木制钩子勾住枇杷枝桠,把果实拉扯过来,再伸长手臂去摘。
   转过背,不知什么时候,父亲已经爬上了枇杷树。
   我只能在下面望着父亲,一遍遍地提醒他注意安全,并等待接住那黄橙橙的果实……
  
   原创首发。2025.5.5
  

共 402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枇杷黄了》以一棵枇杷树为引,串起岁月长河里的父爱哲思与生命韧性。文中,父亲爬树的身影既是现实里的牵挂,更是记忆中永不褪色的精神图腾 —— 当 70 岁的父亲执意攀上 “绵的” 枇杷树,泛黄的时光突然在枝桠间苏醒:那些被砍掉的老枇杷树,是贫困岁月里不得不舍弃的浪漫;而父亲在椿木树上剔枝的剪影,早将“读书改变命运” 的信念,刻进孩子的生命里。散文在现实与回忆间穿梭,以细腻笔触勾勒出大石山区特有的生存图景。作者巧妙捕捉 “爬树” 这一动作的双重意味 —— 儿时爬树是山野赋予的生存本能,成年后却成为与父亲精神对话的密码,树影摇晃间,父辈的沉默付出与时代的变迁轨迹清晰可辨。文中反复出现的 “绵的”,恰似贯穿全文的情感肌理:枇杷树的柔韧性,暗合着山区家庭在困境中的坚韧;父亲的寡言身教,铸就了子女在命运陡坡上的攀爬力。从老品种枇杷的干瘪到新品种的丰硕,从 “没有枇杷树的家庭”到亲手栽种的大果枇杷挂果,个体命运的转折里,藏着无数像父亲一样的普通人,用无声的托举,让下一代触碰到更广阔的天空。这篇散文不止是对乡土的深情回望,更是一曲关于传承、奋斗与希望的生命赞歌,让每个在生活中攀爬的人,都能从中看见自己的影子。美文佳作,感激赐稿,倾力推荐共赏!【乡村幽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50600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乡村幽兰        2025-05-05 21:03:41
  美文佳作,感激赐稿,问候老师,倾力推荐共赏!顺祝夏祺!
乡村幽兰
2 楼        文友:乡村幽兰        2025-05-05 21:05:04
  《枇杷黄了》以一棵枇杷树为引,串起岁月长河里的父爱哲思与生命韧性。它不止是对乡土的深情回望,更是一曲关于传承、奋斗与希望的生命赞歌,让每个在生活中攀爬的人,都能从中看见自己的影子。
乡村幽兰
回复2 楼        文友:山雨潇潇        2025-05-05 22:00:06
  感谢老师的美评!父爱如山,父爱是深沉的,父爱不分贫穷的富贵。
回复2 楼        文友:山雨潇潇        2025-05-05 22:01:26
  父爱不分贫穷和富贵。
3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25-05-07 07:38:05
  恭喜祝贺山雨社长的散文佳作获得精品!也祝贺社团!感谢幽兰总编辛苦编发!感谢江山领导和评委辛苦评审!
碧潭飘雪
4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25-05-08 21:40:47
  我们那说韧性好也说“绵”,看来广西跟四川的语言还有很多共通点呢。哈哈,说句题外话。言归正传,文章从一棵枇杷树入笔,以过去和现实交叉对比叙述,引申和寓意生活离不开攀爬和坚持,父亲就像一棵老枇杷树,坚韧而顽强,对生活从不言放弃,承受着生活的一切艰辛与困苦,却总是激励子女在命运的轴线上努力攀爬……,父亲始终是子女人生的榜样和精神激励。文章主题积极明确,寓意深远而富有哲思,给人启悟与回味。佳作拜读学习!感谢山雨社长辛苦创作赐稿支持社团!祝福夏安!编创愉快!
碧潭飘雪
5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25-05-08 21:42:27
  幽兰总编的编按精彩深刻,美文美按,欣赏学习!给作者和编辑二位老师点赞!
碧潭飘雪
6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25-10-13 21:47:37
  父亲沿着生活信念在大山里攀爬;“我”沿着人生理想在学习路上攀爬。文章以父亲爬枇杷树起笔展开叙述,围绕主题多条线索交叉并叙,诠释生活与人生的本质意义和深刻寓意。读后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和启示思考。点赞佳作!
碧潭飘雪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