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浪花】降雪日(散文)
雾蒙蒙的天,呼号着北风,降温了,已经降到零下20度,天气刺骨寒冷,这还没有降到底,这几天一直在降温,预告说要降到30度。30度,太可怕了!这几天已经不容易出门儿了,一出门儿就得穿上厚厚的羽绒服,大帽子,厚口罩,围巾,棉手套,一样都不能少。
我们这里冬天的衣服马虎不得,都必须是棉花做的或者是毛、皮衣。厚厚的,轻薄了可不行,大厚棉靴或皮靴,不然就冻了脚。这些年家庭主妇们不做衣服了,全部是买来的,但棉裤必须要裁缝现做,续一斤左右的棉花,或者是买双层的羊绒絮片儿棉裤,穿上这样的衣服才容易过冬,不然一到寒风凛冽的野外就会冻出关节病来。
雪下啦,慢慢悠悠地在空中飘,一下就是三几天,可不能心急,反正冬天外边儿也不能干啥,你就做好了在家里猫冬的准备。下雪的时候,外边儿一色白,天空灰蒙蒙的,半空又被雪幕遮掩,看不到远处的景象,只看到眼前大片的雪花在飞舞,飘飘渺渺,纷纷扬扬,真是把天地也幻化了。地下的积雪越来越厚,房顶,树上,车顶,都被大雪盖得严严实实。北风依然呼啸,但街巷里风声渐弱,呼呼的风声时而停歇,天地便一片静谧,只看到飞舞的雪花毫不止歇地飘撒。其他颜色都消失了,世界成了纯白,混混沌沌,朦胧一片,这简直就是世外仙境,童话世界。
大雪降临后,人们往往不敢走向田野,路上的雪太厚,迈步吃力,而且路途难觅,容易迷路。穿上厚厚的铠甲,全身武装,行动起来也不易,在这样的大雪天你能去哪里呢?开车、骑马都不便,步行那可不行,累得呼呼大喘,背上出汗把衣服湿透,那样容易感冒。走不出路,走不远就累垮了,最多两三里之内走趟亲戚家,到村里的超市买点儿东西,还是必需品。其他的东西早就备好了,谁会大雪天才购物呢?冬储物资也早备好了,没必要不外出。
下雪天太冷,刮卷毛白雪更是鬼天气,雪后如果再赶上降温,那可就不得了了。如果这时到了野外,雪层被冻得咔咔响,人感到刺骨的寒意,裸露在外的眼睛、鼻子都会冻得生疼。呼一口气,很快就挂在眉毛头发上,扑一层白绒毛,真是滴水成冰的天气。老人告诉我们,到了野外冻得不行,千万不能坐下或停下,要走动跳跃,自行取暖。所以喝醉酒的人千万不能出门儿,他们神志不清,想蹲下来休息一会儿,冻得很快失去意识,出事故。现在出事故少了,主要是人们穿得厚保暖,有了爱护生命的意识,交通工具也进步了许多,不再拿生命开玩笑。
人还好说,懂得自我保护,动物就难了,勤快人家的牛圈羊圈到了冬天加了保暖层,圈顶搭上厚厚的柴草,门口挂上帘子,饲草料充足,人手又勤快。每天早晨及时清理圈棚,让牛羊马驴生活在干燥暖和的圈棚里,不遭罪也健康。有的人家懒散,只给牲畜搭一个软棚,根本不避寒,到了早晨去看,牛羊身上是厚厚的一层霜,冻得瑟瑟发抖,甚至把鼻子嘴巴耳朵都冻坏。如果晴天把家畜放养出去,就能分辨出哪些是勤快人家的,哪些是懒惰人家的。受了冻的这些家畜,长长的毛扎煞着,不光滑不顺溜,毛色涩重而沉暗。这是身体的反应机制,为了保暖,只能长更密更长的毛抵御严寒。雪大粮仓满,雪深牲口瘦,真是如此。
一些小动物是不能在这样的野外生存的,兔子被放到了闲房子里,小狗小猪也放进去。大狗在柴草垛里掏了洞,钻进去睡觉,它们会自寻安乐。大猪被冻得吃完食就钻窝,一天都不出来,毛也长长了,扎煞煞得显得瘦弱了很多。家猫可死活也不出去了,整天卧在炕头上呼呼睡觉,抓住了把它扔到院子里,一会儿就回来了。回来后使劲儿甩它身上的雪沫,四肢轮番抬起甩动,然后上了炕开始仔细舔顺毛发,家猫是很怕湿也怕冷的动物。它们喜欢夏天的阴凉处,喜欢到干燥的高处,房顶和树上游玩儿,也有洁癖。
我的家乡在坝头,那是坝下的暖湿气流与坝上的寒流交汇之地,往往雪涂更大,简直等于封山封路。这里夏天雨水也大,说起来像块风水宝地,其实土地却不肥沃。土层薄,沙石、巨石遍地,种庄稼产量不会高,所以没什么特殊作物。平平常常的莜麦,土豆,亚麻,便是这里的夏秋所有收获。
一到数九寒天冷的够呛,农村的煤块不给力,据说是合成煤,不旺火热量少。好在如今的生活提高了许多,烧柴倒是管够,每家屋子里都有一盘大炕,散发许多热量。而且家里的大玻璃窗户,可是个获取热量的重量级。出太阳的时候被大玻璃吸收进来的热量,足有几万卡路里,一白天家里都热乎乎的,太阳下去以后就阴冷了,赶紧多烧炕多加煤,来保持晚上的温度。
即便家里很暖和,不受冷冻,连下几天大雪也是让人发愁的事儿。院子里的积雪很厚,院子又大,开始根本不去铲雪,只铲一条通道就行。当雪停了,这就是一项大工程了,一家人出动,要拍好几个大雪堆,堆在院子的南墙根儿。再下雪就没处堆了,只能往院墙外铲,或装满大筐、小筐往大门外拉,手推车推,这时屋外路旁粪堆前,堆了高高的雪堆,像一座座的小山。南墙根儿下往往是小菜园,雪就堆着吧,让它自行风化,等春天化完了都润到地下,就有了非常好的墒土,适宜种植。
冬天既难熬又有趣,雪中的日子既单调又生动,农村雪景还是很美好的,农村日子也很让人怀念。(原创首发)